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1
作者 樊翠 张娅薇 +3 位作者 杨蕊 吴肖婕 周嘉迪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 JAK2 v617f突变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感应电机V/F控制系统稳定性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伟 杨荣峰 +2 位作者 于泳 徐壮 徐殿国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1-14,共4页
针对感应电机V/F控制系统在空载或轻裁时存在一个持续振荡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感应电机V/F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根据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系统振荡与无功电流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定子电压定向对电流进行分解,通过... 针对感应电机V/F控制系统在空载或轻裁时存在一个持续振荡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感应电机V/F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根据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系统振荡与无功电流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定子电压定向对电流进行分解,通过控制无功电流恒定调节输出电压来抑制电机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依赖电机参数,鲁棒性高,使系统在0~50Hz内都能平稳运行,电机的振荡得到了抑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抑制 无功电流 定子电压定向 v/f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善VVVF变频调速系统稳定性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庆义 尹泉 +1 位作者 赵金 万淑芸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2,152,共6页
针对异步电机运行在V/f控制方式下空载或者轻载时容易出现电流畸变振荡甚至系统不稳定现象,在功率控制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善V/f控制交流传动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系统不稳定时电机输入功率和电流之间的变换关系,... 针对异步电机运行在V/f控制方式下空载或者轻载时容易出现电流畸变振荡甚至系统不稳定现象,在功率控制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善V/f控制交流传动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系统不稳定时电机输入功率和电流之间的变换关系,在定子电压矢量定向坐标系中采用了一个频率补偿器的方法来动态调整频率,以达到抑制电流振荡的目的,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在通用的变频调速装置上仅仅由软件实现,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电流和速度振荡,明显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补偿器 振荡抑制 稳定 v/f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机V/F控制系统起动和某频段振荡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洪亮 姜建国 周中正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7,共8页
针对传统预励磁之后预励磁电流衰减快,导致电机起动电流过大的缺陷,提出一种比较有效的降低异步电机起动电流的方法。通过解耦算法分别闭环控制d、q轴电流进行电机起动,起动平稳之后由闭环控制状态,通过提出的逼近算法平滑切换到异步电... 针对传统预励磁之后预励磁电流衰减快,导致电机起动电流过大的缺陷,提出一种比较有效的降低异步电机起动电流的方法。通过解耦算法分别闭环控制d、q轴电流进行电机起动,起动平稳之后由闭环控制状态,通过提出的逼近算法平滑切换到异步电机的V/F控制。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电机起动电流过大的问题。针对电机某频率段出现持续低频振荡的问题,在定子电压上叠加一个抑制电流振荡的电压分量,可有效解决传统V/F控制算法在某频率段系统持续低频振荡的问题。采用提出的算法,达到了降低电机起动电流和抑制系统振荡的目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f控制 起动电流 抑制振荡 预励磁 异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C75F2413A的感应电机开环V/F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孔祥洪 顾滨 +1 位作者 董昌春 王令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给出了一种基于SPMC75F2413A的感应电机开环V/F控制的一种实现方法。SPMC75F2413A接收来自键盘或是PC机通信接口的控制信息产生相应的SPWM驱动信号,实现AC变频马达的V/F开环变频驱动功能。
关键词 SPMC75f2413A 感应电机 v/f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压测量系统的V/F转换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志 邱毓昌 赵中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2,共3页
设计了一种通过VCO实现的V/F转换电路,介绍了这个电路在罗柯夫斯基线圈组成的大电流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V/F转换电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v/f转换 频率调制 电压控制振荡器 罗柯夫斯基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 被引量:31
7
作者 曾德辉 潘国清 +2 位作者 王钢 朱革兰 蔡颖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04-2611,共8页
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是建立微电网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由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组成的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时短路计算研究的空白,提出一种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 微电网在并网和孤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是建立微电网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目前由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组成的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时短路计算研究的空白,提出一种含V/f控制DG的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DG的控制特性,充分计及控制策略的影响,理论推导出DG故障等值模型;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含V/f控制DG微电网模型,揭示DG在故障时的暂态特性;基于上述DG故障等值模型,建立微电网故障方程组,进而提出精确的微电网故障稳态分析解析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v/f控制 等值模型 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频海上风电送出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改进V/f解耦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小丹 董云龙 +3 位作者 钱敏慧 朱海勇 裘鹏 倪晓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9-2898,共10页
基于全桥功率模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是海上风电送出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案,但是M3C也存在工、低频电气分量在桥臂内的直接功率耦合现象。为此,提出适用于分频海上风电送出的新型... 基于全桥功率模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matrix converter,M3C)是海上风电送出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案,但是M3C也存在工、低频电气分量在桥臂内的直接功率耦合现象。为此,提出适用于分频海上风电送出的新型M3C构网电压/频率(V/f)解耦控制策略。根据对子变流器瞬时功率的分析,提出桥臂电容电压的层次化控制方法,M3C各子变流器在工频侧独立控制,通过输入正序有功及负序电流实现桥臂电容电压的稳定。而M3C各子变流器在低频侧统一控制,通过电流双序闭环控制实现低频交流电压的稳定。根据工、低频解耦控制得到的电流参考值,在静止坐标系统下统一实现9个桥臂瞬时电流的完全独立控制。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M3C控制复杂度,提高所构建低频交流系统的稳定性。搭建仿真模型通过稳态、动态及工、低频典型故障实验全面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海上风电 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 v/f控制 桥臂电流控制 分频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F变换的高精度电量测试系统 被引量:7
9
作者 施丽莲 周泽魁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V/F变换的高精度电量测试系统 ,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主要测试软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测量直流电压的精度高达十万分之三左右 ,而且运行稳定 。
关键词 电量测试系统 v/f变换 精度 A/D转换 测试软件 直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V/F转换电路的温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明杰 汪渤 +1 位作者 石永生 高志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8-763,共6页
通过对电荷平衡式V/F转换电路的理论分析,找出了V/F转换电路零位温度漂移及标度因数温度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零位的漂移,提出了选择元器件的原则。在满量程输出为-200~200 kHz情况下,全温度范围内转换电路零位的变化不大于0.5 Hz... 通过对电荷平衡式V/F转换电路的理论分析,找出了V/F转换电路零位温度漂移及标度因数温度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零位的漂移,提出了选择元器件的原则。在满量程输出为-200~200 kHz情况下,全温度范围内转换电路零位的变化不大于0.5 Hz.针对标度因数的漂移,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的温度补偿电路,通过温度补偿,V/F转换电路的标度因数平均温度系数可以控制在2×10-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高精度 v/f转换电路 温度漂移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云峰 夏珺 +1 位作者 陆米则 蒋元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意义,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0例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50...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意义,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0例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50例PV患者中31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62.0%。12例(24.0%)患者发生血栓及微血管障碍,3例存在核型异常。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的年龄(57.5±10.0vs45.6±14.9,p<0.05)和白细胞计数(16.2±6.7vs9.0±5.2,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V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62.0%,JAK2V617F点突变阳性患者的年龄和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JAK2v617f JAK2v617f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V4株F基因的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殿军 郭鑫 +4 位作者 苑纯秀 闫丽辉 闵平 刘培欣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试验采用RT_PCR方法对NDVV4 克隆株V4(Hr)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与克隆,并以Sanger’s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出其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F基因全长为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 个氨基酸的长肽。F蛋白的疏水构型有3 个强疏水... 本试验采用RT_PCR方法对NDVV4 克隆株V4(Hr)的F基因进行了扩增与克隆,并以Sanger’s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出其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F基因全长为1662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 个氨基酸的长肽。F蛋白的疏水构型有3 个强疏水区;F蛋白上共有12 个Cys 残基位点和5 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同其亲本毒株Queensland 相比,核苷酸同源率为99.3% ,氨基酸同源率98.7% 。上述主要功能区的序列完全一致,但其中7 个氨基酸的不同,的确导致了二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α_螺旋、β_折叠、β_转角和β_卷曲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而且单一的氨基酸差异足以导致二级结构的变化,如:214位的P对L的替换,就导致212 ~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v4株 f基因 核苷酸序列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珺 徐卫 +5 位作者 张苏江 孙雪梅 段丽敏 李伟达 仇红霞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6-420,共5页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66例PT患者中27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百分比为(26.9±9.4)%和(16.3±8.7)%(p<0.05),粒红比为2.9±1.8和5.2±2.9(p<0.05),初诊及随访过程中微血管障碍发生率为29.6%和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粒系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PCR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6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7f点突变 A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f,z)分析方法在小尺寸材料弹性常数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裕 谭博涛 +2 位作者 宋国荣 吕炎 何存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8-1301,共4页
针对小尺寸材料弹性常数的测量,提出了一种频域处理方法——V(f,z)分析方法.V(f,z)分析方法基于声学显微镜技术,使用线聚焦聚偏二氟乙烯(PVDF)探头,测定材料的表面波波速,计算材料的弹性常数.采用该分析方法对块体不锈钢试件的弹性常数... 针对小尺寸材料弹性常数的测量,提出了一种频域处理方法——V(f,z)分析方法.V(f,z)分析方法基于声学显微镜技术,使用线聚焦聚偏二氟乙烯(PVDF)探头,测定材料的表面波波速,计算材料的弹性常数.采用该分析方法对块体不锈钢试件的弹性常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误差分析结果表明,V(f,z)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的测量误差均小于5%,能满足工程和科学研究的要求.此外,V(f,z)分析方法可测得不同频率的频散曲线,不仅适用于块体材料,而且适用于薄板、涂层等具有频散特性的材料,这为进一步测量薄板材料和涂层材料的弹性常数奠定了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f z)分析方法 弹性常数 线聚焦聚偏二氟乙烯探头 小尺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在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中的V/F转换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双 方志 +1 位作者 赵中原 邱毓昌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5-57,65,共4页
介绍了由罗柯夫斯基线圈组成的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原理 ,设计了一种通过VCO实现的V F转换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这种V
关键词 ROGOWSKI线圈 电流互感器 v/f转换电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VEGF、COX-2与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管新生 被引量:9
16
作者 成志勇 付建珠 +6 位作者 徐倩 赵亚玲 刘桂敏 卞永生 梁丽青 万建设 张丽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8-942,共5页
目的:观察PTEN、VEGF、COX-2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42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初治组27例,治疗组1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 目的:观察PTEN、VEGF、COX-2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42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初治组27例,治疗组1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5例;此外,选取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作为对照。Real-time PCR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JAK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患者及对照骨髓病理切片p-JAK2、PTEN、VEGF、COX-2的蛋白水平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初治患者p-JAK2、VEGF、COX-2及MV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p-JAK2、VEGF、COX-2及MVD的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但PTEN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JAK2V617F突变量与VEGF、COX-2及MVD呈正相关(P<0.05)。PTEN与VEGF及MVD负相关(P<0.05)。JAK2突变型与野生型比值≥0.5的患者p-JAK2、VEGF、COX-2及MVD均明显高于比值<0.5的患者,而PTEN与上述相反。结论:PTEN、VEGF、COX-2与JAK2 V617F共同参与了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 vEGf 微血管密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开环光纤陀螺V/F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俊芳 鲁浩 张彦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2,96,共4页
为解决弹载开环光纤陀螺(O-FOG)信号数字化问题,介绍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电压/频率(V/F)变换器,它能在全温度范围内工作而无需温控,对其技术要求、实现方法、工作原理和提高精度的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该电路采用仪表放大器AD620作为前置... 为解决弹载开环光纤陀螺(O-FOG)信号数字化问题,介绍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电压/频率(V/F)变换器,它能在全温度范围内工作而无需温控,对其技术要求、实现方法、工作原理和提高精度的措施等进行了讨论。该电路采用仪表放大器AD620作为前置放大级,实现V/I变换,后端采用全电流积分、电荷平衡变换方式,实现I/F变换,它可对输入信号进行连续积分,不会丢失姿态信息。由于弹上能源紧张,利用通用电源±15V(模拟集成电路用),产生双向恒流源复位,避免了单恒流源需要隔离电源(三通道电路需增加3个隔离的+12V)的麻烦。经过对原理样机进行高低温性能测试,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捷联惯导系统 开环光纤陀螺 v/f变换器 变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V617F突变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成志勇 黄月华 +5 位作者 梁文同 王宝艳 王亚丽 孙雪珊 田赫 潘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V617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包括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4例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V617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包括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上述受检者的骨髓或外周血JAK2V617F突变及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44例BC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有26例(59.1%)存在JAK2V617F点突变,而在11例C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中未检测到JAK2V617F突变。BCR/ABL阴性MPN初治患者EPOR、G-CSFR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PL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患者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R/ABL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与阴性初治组患者EPOR、G-CSFR、MPL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细胞因子和(或)JAK2V617F参与了MPN的发病;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在多种造血系统肿瘤疾病中高表达,但对MPN的发病并非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受体 细胞因子 JAK2v617f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庞缨 蔡晓东 +3 位作者 刘凌 周旭红 叶絮 冯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表达。【结果】干扰素-α治疗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别有85.2%、87%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与对照组单用羟基脲治疗比较,P<0.01)。随访1~6年,56例干扰素-α治疗组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率分别为54%、41%,转阴患者100%达到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结论】干扰素-α治疗MPN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JAK2V617F或可作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能否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主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JAK2v617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伟达 李建勇 +3 位作者 张苏江 仇海荣 徐卫 王季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7-390,共4页
为了探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2例IMF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探讨JAK2V617F变化与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访期2-15个月,12例患者JA... 为了探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2例IMF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探讨JAK2V617F变化与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访期2-15个月,12例患者JAK2V617F点突变检测阳性率为50%,而半数患有血栓史,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另6例JAK2V617F点突变阴性患者仅1例有血栓史,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较低。结论:JAK2V617F点突变阳性IMF患者多数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JAK2v617f点突变 血小板 骨髓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