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ture 5G-Oriented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21
1
作者 Junhui Zhao Jin Liu +2 位作者 Lihua Yang Bo Ai Shanjin N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As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the 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e system(TACS)can operate in a safer,more efficient,and more economical mode.However,most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transmit s... As a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the 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e system(TACS)can operate in a safer,more efficient,and more economical mode.However,most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transmit signals through industrial,scientific,and medical(ISM)frequency bands or narrow frequency bands,which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CS.As a promising solution,the 5th generation(5G)mobile communication provides more services for the future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and covers the shortages of exit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erms of capacity and reliability.In this paper,we first briefly review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urrent train control system and introduce its limitations.Next,we propose a novel network architecture,and present new technologi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for TACS.Some potential challenges are then discussed to give insi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T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autonomous circumambulate system(TACS) prospective review the 5th-generation(5G) train to train(T2T)communicati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rain pla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in the multi-routing mode 被引量:5
2
作者 Lianbo DENG Qiang ZENG +1 位作者 Wei GAO Song BI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4期233-239,共7页
The train plan of urban rail transit under multi-routing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rain formation, train operation periods and corresponding train counts of each routing in each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 The train plan of urban rail transit under multi-routing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rain formation, train operation periods and corresponding train counts of each routing in each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ssen- ger's general travel expenses and operator's benefits, the constraints and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defined and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train pla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presented. Factors considered in the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include transport capacity, the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corporation benefits, passenger demands, and passenger choice behavior under multi-train-rout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and practical planning experience, a three-phase solution was designed to gradually optimize the train formarion, train counts as well as operation periods. The instance of Changsha Metro Line 2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is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ail transit multi-train-routing train plan multi-objective model three-phase solu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ustrial frequency single-phase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被引量:1
3
作者 Qunzhan L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6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To avoid stray current and maintain the benefit of no phase-split in the D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n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uch as metro and light rail tra... To avoid stray current and maintain the benefit of no phase-split in the D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n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uch as metro and light rail transit. The proposed system consists of a main substation (MSS) and cable traction network (CTN). The MSS includes a single-phase main traction transformer and a negative-se- quence compensation device, while the CTN includes double-core cables, traction transformers, overhead catenary system, rails, etc. Several key techniques for the proposed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and discussed,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1) the power supply principle,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ransmission ability of the CTN, the cable-catenary matching technique, and the selection of catenary voltage level; (2) the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stat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raction power supply network, distributed and centralized protection schemes, etc.; (3) a power supply scheme for single-line MSS and a power supply scheme of MSS shared by two or more lines. The proposed industrial frequency single-phase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shows an excellent technical performance, good economy, and high reliability, hence provides a new alternative for metro and urban rail transit power suppl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ail transit 50 Hz industrial frequency single-phase AC traction power supply Cable 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ional sca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4
作者 刘有军 景啸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1年第1期26-34,共9页
Urban rail transit(UR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peed,large capacity,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Estimating URT network scale is the key to... Urban rail transit(UR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peed,large capacity,high efficiency and low pollution.Estimating URT network scale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ity and feasibility of its construction.The existing studies on rational scale of URT network have not dealt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rational URT network scale determination,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T construction and city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capital supply and traffic demand,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validity by applying it to the case of Wuhan City's URT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ail transit (URT) network scale city economy system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ban rail departure capacity analysis based on a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被引量:1
5
作者 Wen-Jun Li Lei Nie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96-202,共7页
As an important traffic mode, urban rail transit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toward improvement in service capacity and quality. When 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service capacity, the train ... As an important traffic mode, urban rail transit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toward improvement in service capacity and quality. When 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service capacity, the train departure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service level of an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y.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uitable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to analyze the train departure capac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under different variable factors and conditions. The established model can demonstrate the train operating processes by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sound rules, including the rules of train departure at the origin and intermediate stations, and the velocity and position updating rules. The properties of train traffic are analyzed via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arture capacity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train departure control manner. In addition, (i) the real-time signal control can offer a higher train service frequency; (ii) the departure capacity gradually ri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line design speed to a limited extent; (iii) the departure capacity decreases with extension in the train length; (iv) the number of departed trains decreases as the train stop time increases; (v) the departure capacity is not affected by the section length. However, the longer the length, the wors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train service capacity of 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by perform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under various considered factors,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 departure capacity urban rail transit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安全间隔的城轨大小交路列车运行仿真研究
6
作者 许得杰 钟苗苗 +2 位作者 巩亮 惠昌武 曾俊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方式是目前解决线路客流不均衡性的主要方法,针对大小交路的列车运行仿真研究,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营效率,保障行车安全。本文根据单一交路和大小交路两种典型交路模式的特点,考虑列车制动性能、信号系统和线... 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方式是目前解决线路客流不均衡性的主要方法,针对大小交路的列车运行仿真研究,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营效率,保障行车安全。本文根据单一交路和大小交路两种典型交路模式的特点,考虑列车制动性能、信号系统和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运行加速度的影响,提出列车最小安全追踪距离计算方法,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模型。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模型标定,对列车追踪及折返运行情况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列车运行速度和制动性能参数对线路运营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大小交路列车不同开行比例下通过能力和车底运用数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列车运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能显著提高系统的仿真精度;基于动态安全间隔的城轨列车追踪运行仿真模型能有效缩短列车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为1∶1时,通过能力较单一交路提高约33.33%;车底运用数量的增量随着大小交路周转时间比值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趋势;车底运用数量不变时,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为1∶2时通过能力最大。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时刻表编制及列车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运行仿真 元胞自动机 城市轨道交通 大小交路 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风险评估研究
7
作者 王炜 姚恩建 +1 位作者 张子龙 王艳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峰期、高峰期和应急疏散期3个不同时期,从时空因素、乘客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点、不同时期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区域上的客流速度、密度、持续时长、开行列车数等因素,计算客流聚...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峰期、高峰期和应急疏散期3个不同时期,从时空因素、乘客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点、不同时期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考虑不同区域上的客流速度、密度、持续时长、开行列车数等因素,计算客流聚集风险系数。通过分析乘客风险行为、乘客风险情绪、环境风险因素,计算乘客与环境风险系数。综合客流聚集风险系数、乘客与环境风险系数形成客流风险系数计算方法,用于确定客流风险等级,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客流风险预警和客流管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提高地铁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风险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乘客行为 拥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末端出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就业可达性
8
作者 陈越 许奇 +3 位作者 贾顺平 魏润斌 孙世一 李雯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8,共9页
在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地铁站点的步行影响范围和由共享单车订单数据识别所得的骑行影响范围,测算站点到居住小区和就业兴趣点(POI)的步行和骑行时间,提出考虑末端出行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 在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地铁站点的步行影响范围和由共享单车订单数据识别所得的骑行影响范围,测算站点到居住小区和就业兴趣点(POI)的步行和骑行时间,提出考虑末端出行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结合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和分析北京市六环内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就业可达性及其公平性,量化末端出行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步行和骑行2种末端出行方式下,各站点的末端出行时间平均为18.6、8.6min,占总出行时间的29%、16%,且第一公里耗时略高于最后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就业可达性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沿圈层递减,呈现明显的廊道特征.整体上基尼系数达到0.16、0.17,就业可达性分布较公平,但低房价站点存在明显的可达性劣势,局部上四环外和低房价类型站点的可达性分布相对更不均衡.相较于传统方法,利用改进方法所得的结果显示,考虑末端出行后可达性平均变化20%、9%,且外围站点变化更大,公平性的变化程度达到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达性 交通公平性 末端出行 最后一公里 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估计方法
9
作者 朱国 章澜岚 +4 位作者 刘家俊 杨皓帆 殷立超 张宁 张恒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D对可行路径集合,并利用AFC交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列车时刻表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非线性优化模型,推断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地铁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票务清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自动售检票系统 多源数据 出行路径选择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与分析综述
10
作者 韩宝明 李卓一 +8 位作者 靳雨馨 鲁放 胡江枫 黄思齐 王丁宁 张植 高婕 封方威 桑雁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统计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服务于城市的通勤铁路(市域(郊)铁路)和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79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730.14 km,其中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分别占51.24%、10.43%和38.34%。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含港澳台)累计有6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4.57 km,其中中国内地运营里程12168.77 km。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共188座城市累计运送客流713.78亿人次,平均负荷强度0.85万人次/(d·km),其中中国(含港澳台)地铁年客流量为318.10亿人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线网规模和客流规模继续居全球第一。全球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233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总里程达64195.23 km,中国(含港澳台)共有21座城市开通通勤铁路,运营里程达2974.40 km。通过分析国内外重点国家的线网规模及发展状况可推测,中国通勤铁路的建设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着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模 客流量 统计分析 通勤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方法
11
作者 许心越 陈培升 +3 位作者 刘晶 张安忠 卢锦生 宋雨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针对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信息缺失以及难获取的问题,融合地铁AFC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挖掘反映乘客年龄的出行特征,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结合的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模型。首先利用多源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并提取与... 针对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信息缺失以及难获取的问题,融合地铁AFC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挖掘反映乘客年龄的出行特征,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结合的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模型。首先利用多源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并提取与乘客年龄属性相关的6个出行特征(出行频率、出行时段分布、首次/末次出行时间、OD经纬度、出行时耗、目的地POI),构建乘客出行特征矩阵作为模型输入。特别的是,考虑服务能力的加权POI,以增强对目的地吸引强度刻画的准确性。分析不同年龄乘客到每个站点的出行频率,构建乘客出行稀疏矩阵,作为模型空间信息的补充输入。为学习并提取乘客出行特征间的关系和时空相关性,利用DNN对特征间关系进行捕捉;为学习乘客出行稀疏矩阵中隐含的空间关系,利用AE对稀疏矩阵压缩并进行编码和解码。最后,选取广州地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SVM,DT,MLP,AdaBoost等方法相比,DNN+AE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3.83%,8.01%,5.66%,4.98%,其中,老人的年龄属性推断精度最高,达到了77.51%,学生、成人的年龄属性推断精度分别达到了74.69%,68.89%。考虑服务能力的加权POI对乘客年龄属性推断结果有明显的改进。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推断,为智慧地铁运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年龄属性推断 深度神经网络 自动编码器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模式研究
12
作者 陈阳 陈福贵 温念慈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了2种越行模式在系统能力、运行效率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和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和成本角度考虑,越行站宜设置为双岛四线、高架站方案;快车不停站越行模式是慢车待避时间更短、系统能力损失更少、越行站设置数量更少的方案,适合在设计阶段采用;同时考虑到设计与实际客流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也提出在运营阶段调整为快车停站再越行模式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相关成果可为快慢车模式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模式 系统能力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
13
作者 张明锐 段宏伟 +1 位作者 徐杰 徐维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对牵引供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该设备运营、维修及保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基于牵引变压器运行指标数据构建其健康状态评估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 [目的]对牵引供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该设备运营、维修及保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基于牵引变压器运行指标数据构建其健康状态评估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判断矩阵计算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求解试验指标的权重并将其与主观权重组合。依据评估指标计算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得分,确定其整体健康状态,以此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评估不同检修方式对牵引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以某牵引变电站牵引变压器的监测数据为例,对该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及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该评估方法实现了设备状态检测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能够推广应用至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直流供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变压器 健康状态评估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研究
14
作者 葛世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4,共6页
[目的]探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现有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方法]概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通行特征,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详细讨... [目的]探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现有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方法]概述了无人驾驶汽车的通行特征,分析了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详细讨论了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影响。[结果及结论]无人驾驶汽车能提高交通效率和乘客体验,可能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短途客流下降,但长途客流对其依赖性仍很强。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将促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更注重速度和效率,更注重优化中心城与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方式,也更注重促进各种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互通与信息交互,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强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引发城市交通的重大变革,需要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无人驾驶汽车 交通规划 出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成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建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6,共4页
[目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日常运行中缺少对轴箱、齿轮箱、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关键部件的故障预警和跟踪,难以满足列车精准维修的要求,为适应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发展需要,需研究解决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 [目的]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日常运行中缺少对轴箱、齿轮箱、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关键部件的故障预警和跟踪,难以满足列车精准维修的要求,为适应车辆智能运维技术发展需要,需研究解决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问题。[方法]结合铁路车辆综合监测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在线路轨旁设置基于光热成像技术和声学诊断的综合监测设备,采集列车运行中关键部件的温度和噪声等信息,通过建立故障判定模型,实现对列车关键部件的动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结果及结论]光热成像技术具有探测部位多、探测覆盖范围大、车型适应性强、探测准确、探测结果直观等特点,与声学诊断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列车关键部件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列车实施精准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 智能运维 光热成像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16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优化研究
17
作者 杨安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160,共10页
从低碳视角出发,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不均衡性,提出采用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以缓解中心城区运力紧张、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全线乘客总候车时间、列车... 从低碳视角出发,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运行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不均衡性,提出采用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以缓解中心城区运力紧张、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碳排放,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全线乘客总候车时间、列车的行车公里以及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假设和约束条件的设定,综合考虑了乘客出行体验、列车运营成本、碳排放量和列车满载率等因素,采用麻雀优化算法求解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了大小交路方案与单一交路方案的运营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发车频率和起始站点得出的运营方案,最多减少总候车时间45197.5 s,最多减少碳排放量601192 kg,运输效率略有下降,最大断面满载率最多下降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交路方案 大小交路 麻雀优化算法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多步短时预测
18
作者 李之红 郄堃 +2 位作者 王健宇 许晗 陈金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模块,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挖掘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高阶连通关系和相邻同类建成区域站点的集群关系,时间序列模块用于表征历史客流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同时,以建成环境和线路作为变量构造新的损失函数,旨在剖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以武汉轨道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高阶连通关系对客流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52.04和29.32,比基线模型降低了22%以上,性能显著优于基线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融合轨道高阶联通关系和建成环境对模型性能的贡献,其中,单步预测任务中,考虑这两种因素使模型性能分别提升了6%和9%,多步预测任务中,分别提升了4%和12%;构造的融合建成环境因素的可解释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使模型具备更好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管理和列车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客流多步预测 超图时空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影响 可解释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应用案例分析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启示
19
作者 安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不均衡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现有运营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客流,有必要对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进行探讨,进而实现不同特征客流与运能的灵活匹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时空重联运... [目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不均衡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现有运营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客流,有必要对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进行探讨,进而实现不同特征客流与运能的灵活匹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时空重联运营模式和日本“翼型列车”运营模式为例,分析了柏林S-Bahn(城市快铁)、慕尼黑S-Bahn及横须贺·总武快速线等线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和相关技术特点,并对不同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创新的合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在我国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推动与实施的过程中,应分别针对客流时段不均衡性、空间不均衡性及客流时空复杂性显著的线路,采用不同时段不同编组、不同区段不同编组,以及直通运营、交路方案与重联编组组合的运营模式。高效的列车解编技术是重联编组运营组织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应根据线路实际条件采取在线解编或车辆段解编,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组织模式 重联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支持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教学实践
20
作者 王敏 高熙贺 《时代汽车》 202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仍存在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从课前预...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传统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仍存在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从课前预习导向、课中互动强化、课后持续学习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框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