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冲绳海槽火山岩同位素特征及铀系组分法测年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朋
李安春
+1 位作者
付永涛
肖尚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来有一期广泛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2)受板块俯冲的控制,此期火山活动年龄按照与琉球岛弧距离的由近到远而由新到老;(3)海槽北、中段岩浆演化过程相似,其下很可能存在有巨大的、统一的岩浆房,但与海槽南段岩浆作用差异明显,岩浆物质很可能来源于PREMA地幔源区;(4)此地区的黑色浮岩为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岩石化学组成与海槽产出的白色浮岩相似,形成年代为17.7±2.1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火山岩
Sr—Nd同位素比值
岩浆演化
铀系组分法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佳琪
王改玲
+2 位作者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a)和空间(0~5、5~10、10~2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环境恢复状况。结果表明,自然撂荒后,土壤紧实度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孔隙度增大。各撂荒年限有机质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波浪式特点,撂荒6、14 a在0~5、10~20 cm土层增加较显著;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逐层降低的变化较为明显,撂荒14 a后速效钾含量在表层是清耕土壤的1.36倍。随撂荒年限增加,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照清耕土壤,撂荒14 a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分别增加33.13%~117.62%和21.70%~56.13%。土地撂荒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程土壤的质量指数总体逐渐升高。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撂荒14 a(0.711)、撂荒6 a(0.548)、清耕(0.329)、撂荒2 a(0.119),表明撂荒后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在撂荒后土壤自我演替恢复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回归、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酶活性增强,促进土壤孔隙结构的形成,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年限
主成分分析(PCA)
时空替代法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枣林
吕梁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绳海槽火山岩同位素特征及铀系组分法测年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朋
李安春
付永涛
肖尚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6021)
文摘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来有一期广泛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2)受板块俯冲的控制,此期火山活动年龄按照与琉球岛弧距离的由近到远而由新到老;(3)海槽北、中段岩浆演化过程相似,其下很可能存在有巨大的、统一的岩浆房,但与海槽南段岩浆作用差异明显,岩浆物质很可能来源于PREMA地幔源区;(4)此地区的黑色浮岩为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岩石化学组成与海槽产出的白色浮岩相似,形成年代为17.7±2.1 ka。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火山岩
Sr—Nd同位素比值
岩浆演化
铀系组分法测年
Keywords
Okinawa Trough
volcanic rocks
Sr-Nd isotopic ratio
magmatic evolution
uranium-series component dating method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佳琪
王改玲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77-784,共8页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02203021211264)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1D121245)。
文摘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a)和空间(0~5、5~10、10~2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环境恢复状况。结果表明,自然撂荒后,土壤紧实度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孔隙度增大。各撂荒年限有机质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波浪式特点,撂荒6、14 a在0~5、10~20 cm土层增加较显著;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逐层降低的变化较为明显,撂荒14 a后速效钾含量在表层是清耕土壤的1.36倍。随撂荒年限增加,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照清耕土壤,撂荒14 a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分别增加33.13%~117.62%和21.70%~56.13%。土地撂荒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程土壤的质量指数总体逐渐升高。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撂荒14 a(0.711)、撂荒6 a(0.548)、清耕(0.329)、撂荒2 a(0.119),表明撂荒后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在撂荒后土壤自我演替恢复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回归、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酶活性增强,促进土壤孔隙结构的形成,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
撂荒年限
主成分分析(PCA)
时空替代法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枣林
吕梁山区
Keywords
abandonment yea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patiotemporal substitution
method
soil quality com⁃posite index
date palm forest
Lüliang mountain district
分类号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冲绳海槽火山岩同位素特征及铀系组分法测年
黄朋
李安春
付永涛
肖尚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王佳琪
王改玲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