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绳海槽火山岩同位素特征及铀系组分法测年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朋 李安春 +1 位作者 付永涛 肖尚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来有一期广泛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2)受板块俯冲的控制,此期火山活动年龄按照与琉球岛弧距离的由近到远而由新到老;(3)海槽北、中段岩浆演化过程相似,其下很可能存在有巨大的、统一的岩浆房,但与海槽南段岩浆作用差异明显,岩浆物质很可能来源于PREMA地幔源区;(4)此地区的黑色浮岩为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岩石化学组成与海槽产出的白色浮岩相似,形成年代为17.7±2.1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火山岩 Sr—Nd同位素比值 岩浆演化 铀系组分法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吕梁山撂荒枣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琪 王改玲 +2 位作者 殷海善 王荟 孙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为了探究枣林自然撂荒后土壤质量随年限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质量提升及生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时空替代法,以山西吕梁山区坡地撂荒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在时间(清耕、撂荒2 a、撂荒6 a、撂荒14 a)和空间(0~5、5~10、10~20 cm土层)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环境恢复状况。结果表明,自然撂荒后,土壤紧实度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孔隙度增大。各撂荒年限有机质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波浪式特点,撂荒6、14 a在0~5、10~20 cm土层增加较显著;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逐层降低的变化较为明显,撂荒14 a后速效钾含量在表层是清耕土壤的1.36倍。随撂荒年限增加,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照清耕土壤,撂荒14 a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5 cm土层分别增加33.13%~117.62%和21.70%~56.13%。土地撂荒后,随着植被演替的进程土壤的质量指数总体逐渐升高。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撂荒14 a(0.711)、撂荒6 a(0.548)、清耕(0.329)、撂荒2 a(0.119),表明撂荒后土壤质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得到提高。在撂荒后土壤自我演替恢复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回归、有机碳含量升高,土壤酶活性增强,促进土壤孔隙结构的形成,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年限 主成分分析(PCA) 时空替代法 土壤质量综合指数 枣林 吕梁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