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ased hybri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complex product under mixed uncertainties 被引量:1
1
作者 WAN Liangqi CHEN Hongzhuan OUYANG Lin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308-318,共11页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the mixed uncertainties(i.e.,the aleatory uncertainty and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for a complex product of compliant mechanism(CPCM) quality improvement signifies a fascinating research top... Minimizing the impact of the mixed uncertainties(i.e.,the aleatory uncertainty and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for a complex product of compliant mechanism(CPCM) quality improvement signifies a fascinating research topic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works in the CPCM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neglect the mixed uncertainties, which might result in an unstable design or even an infeasible design. To solve this issue,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ased hybri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RSM-based HRDO)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for the CPCM via considering the mixed uncertainties in the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A bridge-type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is used to manif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comparis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not only keep its superiority in the robustness, but also provide a robust scheme for optimizing the desig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HYBRI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HRDO) uncertainty complex product of compliant mechanism (CP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ception time and uncertainty optimization for tangent-impulse orbit interception problem
2
作者 Yang Hong Li Xin-hong Ding Wen-zhev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418-440,共23页
The traditional tangent impulse interception problem does no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actual deviation.However,by taking the actual state deviation of the interceptor into the orbit design process,an interception or... The traditional tangent impulse interception problem does not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actual deviation.However,by taking the actual state deviation of the interceptor into the orbit design process,an interception orbit that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nominal orbit can be obtained.Therefore,we study the minimum time interception problem and the minimum terminal interception error problem under tangent impulse conditions and give an orbit optimization method that considers the interception time and the interception uncertainty.First,we express the interceptor's transfer time equation as a form of flight path angle,establish a glob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olving the minimum time tangent impulse interception and give a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ugmented Lagrange Genetic Algorithm-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ALGA-SQP).Secondly,we use the universal time equation and Bootstrap resampling technology to calculate the interceptor's terminal error distribution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global optimization model by using the circumscribed cuboid volume of the interceptor's terminal position error ellipsoid as the optimization index.Finally,we combined the above two single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s to establish a glob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that considers interception time and interception uncertainty and gave a hybri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Goal Achievement Method(NSGA2-GAM).The simulation example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ent impulse interception Minimum time Interception uncertaint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Hybrid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value adding approach to hard-rock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s: Balancing orebody orientation and mining direction through meta-heuristic optimiz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Martha E.VILLALBA MATAMOROS Mustafa KUMR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3126-3139,共14页
Underground mines require complex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shaft, levels, raises, winzes and ore passes. In an underground mine based on stoping method, orebody part(s) maximizing profit should be determi... Underground mines require complex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shaft, levels, raises, winzes and ore passes. In an underground mine based on stoping method, orebody part(s) maximizing profit should be determined. This process is called stope layout optimization (SLO) and implemented under site-specific geotechnical, operation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For practical purpose, the design obtained by SLO shows consecutive stopes in one path, which assists in defining the mining direction of these stopes. However, this direction may not accommod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ore grade: if the orebody orientation and mining direction differ, the value of the mining operation may decreas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whereby paths in the SLO are defined as decision variables to avoid the cost of min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Furthermore, in the genetic-based formulation, which accounts for orebody uncertainty, a robust cluster average design proces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SLO’s performance regarding metal content. A case study in narrow gold vein deposit shows that the profit of an underground mining operation could be underestimated by 25%-48% if the algorithm ignores stope layout ori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mine planning orebody uncertainty orebody orientation mining direction stope layout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ayesian Network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Independence Test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被引量:20
4
作者 JI Jun-Zhong ZHANG Hong-Xun HU Ren-Bing LIU Chun-Ni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关键词 最优化 随机系统 自动化 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vex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i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9
5
作者 LIU Ming-Yong LI Wen-Bai PEI Xu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4-710,共7页
关键词 最优化 自动化系统 自适应系统 A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obust multi-objective and multi-physics optimization of multi-physics behavior of microstructure
6
作者 Hamda Chagraoui Mohamed Soula Mohamed Gued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225-3238,共14页
A new strategy is presented to solve robust multi-physic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known as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MOCO) and its extension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robust c... A new strategy is presented to solve robust multi-physic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known as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IMOCO) and its extension improved multi-objective robust collaborative (IMORCO). In this work, the proposed IMORCO approach combined the IMOCO method, the worst possible point (WPP) constraint cuts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 type as an optimizer in order to solve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multi-physics of microstructures with uncertainties.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hierarchically decomposed into two levels: a microstructure level, and a disciplines level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two examples were selected: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a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capacitive micro 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CMUT) type.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robust non-distributed and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non-distributed multi-objective robust optimization (NDMORO) and multi-objective collaborative robust optimization (McRO), respectively.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OCO approach 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a CMUT cell have reduced the CPU time by 44% ensuring a Pareto front close to the reference non-distribut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NDMO) approach (mahalanobis distance, D2M =0.9503 and overall spread, So=0.2309). In additi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obustness in IMORCO approach applied to a CMUT cell of optimization problem under interval uncertainty has reduced the CPU time by 23% keeping a robust Pareto front overlaps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robust NDMORO approach (D2M =10.3869 and So=0.0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hysic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robust optimization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non-distributed and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uncertainty interv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鲁玲 苑涛 +4 位作者 杨波 李欣 鲁洋 蒲秋平 张鑫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 为实现能量高质量、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针对含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引入“㶲”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及㶲效率和多重不确定性的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模型,进行㶲分析和多重不确定性分析,并且针对风光不确定性、负荷和能源价格波动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多场景随机规划和区间优化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建立了上层以㶲效率和经济性为优化目标,下层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兼顾系统容量规划和调度运行的双层协同优化模型。最后,选取某园区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不确定因素相比,电负荷的波动对系统的经济和㶲效率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㶲效率 多重不确定性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储能与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网优化配置 被引量:1
8
作者 栗然 王欣鹏 +1 位作者 白杨 王嘉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1,53,共11页
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解决能量季节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季节性氢储能和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方法。给出电热氢微电网结构,建立耦合季节性氢储能的微电网模型;为描述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突出源荷的季节性与时序... 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解决能量季节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季节性氢储能和源荷不确定性的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方法。给出电热氢微电网结构,建立耦合季节性氢储能的微电网模型;为描述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突出源荷的季节性与时序性,基于马尔科夫链表征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结合蒙特卡洛抽样生成大量源荷不确定场景,进而基于概率场景缩减为典型源荷场景;建立微电网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模型以微电网年化综合成本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以微电网年总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采用沙地猫群优化算法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相互迭代的方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算例求解结果证明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能够提高风光的消纳率,兼顾微网中的经济性与不确定因素,分析源荷不确定性对微电网优化配置的影响,为含有氢储能的微电网优化配置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氢储能 源荷不确定性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双层优化配置 沙地猫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规划研究
9
作者 梁涛 葛群 尹晓东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和多能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规划方法。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结构,构建其规划优化模型,在碳中和背景下将全寿期年化总成本最小和碳排放量最小作为两个规划目标。通过对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因... 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和多能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规划方法。结合综合能源系统结构,构建其规划优化模型,在碳中和背景下将全寿期年化总成本最小和碳排放量最小作为两个规划目标。通过对源荷两侧不确定性因素的刻画和对偶转换,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规划模型,并融合启发式搜索和约束法的优点,提出基于拥挤度的约束生成算法,求解IES(Integrated Energy System)最优规划方案。算例结果证明了该规划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综合能源系统 鲁棒优化 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
10
作者 黄正伟 李熠俊 +3 位作者 魏业文 陈庆 吕荣胜 翁世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205,共10页
针对现有能源结构调节能力不足而产生风光消纳率低的问题,提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考虑虚拟电厂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建多个风光出力场景,采用改进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 针对现有能源结构调节能力不足而产生风光消纳率低的问题,提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考虑虚拟电厂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建多个风光出力场景,采用改进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缩减得出典型场景;根据日前预测所得风光出力值制定虚拟电厂日内的动态分时电价以解决电价不确定性,并通过动态分时电价下的价格型需求响应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交易日内总运行成本最小化的经济优化调度模型,采用雪消融算法对该模型优化求解;通过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提高多能互补虚拟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需求响应 不确定性 场景生成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aR的价格不确定性下的Wasserstein分布鲁棒自调度
11
作者 杨林峰 郭洪武 +2 位作者 杨赢 李捷 潘珊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8,共8页
在电力市场价格不确定情况下,发电商需要提供合适的发电调度策略,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提出一种基于CVaR的Wasserstein分布鲁棒优化模型,用于解决价格不确定性下的发电自调度问题。利用最优化对偶理论将该模型重构为二阶锥规划问题,... 在电力市场价格不确定情况下,发电商需要提供合适的发电调度策略,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提出一种基于CVaR的Wasserstein分布鲁棒优化模型,用于解决价格不确定性下的发电自调度问题。利用最优化对偶理论将该模型重构为二阶锥规划问题,并利用商业求解器(Mosek)求解。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近似模型,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分布式计算,提高模型计算性能。在三个测试系统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控制风险和利润,适用于求解大规模自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调度 不确定性 Wasserstein度量 分布鲁棒优化 C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市场及合作博弈的GU-P2G-CCUS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12
作者 李彦斌 徐艺璇 +3 位作者 葛睿 李赟 孙琰婷 张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天然气作为火电转型过渡时期的重要能源,亟需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碳捕集、利用和储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的应用将为燃气电厂低碳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文中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天然气作为火电转型过渡时期的重要能源,亟需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碳捕集、利用和储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的应用将为燃气电厂低碳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文中提出一种发电机组(generator unit,GU)-电转气(power to gas,P2G)-CCUS系统,并构建一个考虑风电输出不确定性的数据驱动鲁棒优化(data-driven robust optimization,DDRO)模型。在此基础上,由于现有优化方法无法实现科学成本分配,考虑到主体间的合作博弈关系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建立了系统内部基于核仁法(nucleolus based cooperative game,NCG)的成本分配模型,以确保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引入CCUS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并通过参与碳市场获得额外的利润;DDRO模型可以有效抵抗不确定风电输出的干扰,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传统优化模型的保守性;NCG模型可以实现GU、P2G和CCUS之间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比其独立运行时更高的收益,提高参与者的合作意愿,进而增强合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P2G-CCUS系统 鲁棒优化 风力不确定性 成本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多重不确定性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三阶段随机鲁棒日前优化
13
作者 李亮 袁至 李骥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99-3208,I0048-I0052,共15页
为解决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在源荷出力和场景概率多重不确定性下难以兼顾鲁棒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场景概率的分布鲁棒和两阶段鲁棒结合的三阶段四层随机鲁棒优化方法。首先,充分考虑... 为解决含氢综合能源系统(hydrog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HIES)在源荷出力和场景概率多重不确定性下难以兼顾鲁棒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场景概率的分布鲁棒和两阶段鲁棒结合的三阶段四层随机鲁棒优化方法。首先,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低碳性,建立HIES,并引入碳捕集机组和阶梯式碳交易保证系统低碳运行;其次,用鲁棒优化法和随机规划中的场景法分别处理源荷出力不确定和场景概率不确定,建立min-max-max-min三阶段四层优化模型。采用变量交替迭代的列与约束生成算法求解得到最优鲁棒调度结果以及最恶劣场景概率分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兼顾了经济性和鲁棒性,并且系统具有较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保证了HIES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性 源荷出力不确定性 源荷场景概率不确定性 随机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
14
作者 钟浩 刘浩宇 +3 位作者 石宇 王秋杰 张永豪 汪星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为缓解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短缺问题,减少风、光电站因其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一种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充分挖掘农排灌溉站在不同季节的闲置容量,联合小水... 为缓解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短缺问题,减少风、光电站因其出力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一种考虑流域小水电-农排灌溉聚合效应的抽蓄体水库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充分挖掘农排灌溉站在不同季节的闲置容量,联合小水电构建抽蓄体。然后,以场景集描述不同季节风、光、水的不确定性。基于Gale-Shapley双边匹配机制,风、光电站作为选择方,以经济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以抽蓄体作为接受方,建立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年利润最大为目标建立水库容量配置模型,下层以聚合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聚合体优化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与CPLEX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充分发挥抽蓄体的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应对风、光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排灌溉站 小水电 抽蓄体 不确定性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台风灾害下配电网多维韧性提升策略
15
作者 柯君 王旭 +3 位作者 魏新迟 蒋传文 杨宏坤 张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9-108,共10页
为应对台风极端灾害下配电网供电能力下降,须充分利用配电网分布式资源,从综合供电可靠性、抗灾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提升灾中配电网韧性。基于台风非对称风场致灾模型,提出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配电网双层架构,以协同支撑多维... 为应对台风极端灾害下配电网供电能力下降,须充分利用配电网分布式资源,从综合供电可靠性、抗灾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提升灾中配电网韧性。基于台风非对称风场致灾模型,提出基于改进法向约束法的配电网双层架构,以协同支撑多维韧性提升策略。首先,结合气象信息对台风非对称风场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受灾线路断线不确定性和新能源安全出力模型。然后,建立源网荷储协同支撑灾害防御调度的配电网双层运行架构,并提出考虑供电能力、资源利用率及电能质量的多维韧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法向约束法快速求解该边界时变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多目标优化问题,获得高信息熵的决策边沿。最后,采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算例分析,考察所提策略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供电能力 供电可靠性 韧性 多目标优化 台风 法向约束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鲁棒优化调度
16
作者 潘超 李梓铭 +3 位作者 龚榆淋 叶宇鸿 孙中伟 周振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755-4769,共15页
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中,虚拟电厂(VPP)通过先进的控制、通信、信息采集技术对分布式资源进行规模化聚合调控并积极响应电网需求,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然而,现有VPP优化调度方法忽略了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中不确定性因素对VP... 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中,虚拟电厂(VPP)通过先进的控制、通信、信息采集技术对分布式资源进行规模化聚合调控并积极响应电网需求,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然而,现有VPP优化调度方法忽略了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中不确定性因素对VPP需求响应优化调度的影响,导致调度成本高、鲁棒性差。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该文构建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模型,并以最小化网损、节点电压偏差、VPP经济成本的加权和为目标建立优化问题;其次,分析来自电力-通信-交通三个网络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构建计及电力-通信-交通耦合网络不确定性的VPP鲁棒优化调度问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联邦对抗深度Q网络(DQN)的VPP鲁棒优化调度求解算法,通过双智能体之间的不断迭代,实现鲁棒最优策略的对抗求解;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VPP优化调度的影响,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交通 虚拟电厂 不确定性 鲁棒优化调度 联邦对抗深度Q网络(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电混合储能的港区微网能量管理方法
17
作者 尹靖元 姜一鸣 韦统振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7,共10页
针对港区源、荷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港区混合储能日前-日内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岸桥-船舶调度对港口电力调度的影响,建立交通-电力耦合的港口负荷模型;其次,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新能源和负荷的日前-日内不... 针对港区源、荷不确定性引发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港区混合储能日前-日内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岸桥-船舶调度对港口电力调度的影响,建立交通-电力耦合的港口负荷模型;其次,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新能源和负荷的日前-日内不确定性模型;最后,在不确定环境中以碳交易成本、港区一日运行成本、弃风弃光惩罚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优化,通过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港区新能源消纳水平,减少碳排放量,提高港区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可再生能源 不确定性分析 优化调度 泊位-岸桥联合分配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源荷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
18
作者 刘吉成 冯淑贤 +1 位作者 宋亚楠 孙嘉康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09,共11页
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输出和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一种联合风机、光伏、负荷和储能运营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鲁棒优化调度模型。优化目标是在源荷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最大化系统收益并降低惩罚成本,从而构建了m... 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输出和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一种联合风机、光伏、负荷和储能运营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鲁棒优化调度模型。优化目标是在源荷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最大化系统收益并降低惩罚成本,从而构建了min-max-min形式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首先,在预调度阶段,根据源荷侧的预测值来制定VPP日前收益最大的出力方案;其次,再调度阶段结合前一阶段的决策,VPP利用购售电和储能系统等快速调节出力,应对不确定性变量的波动进而在最坏情况下实现最佳运行效益;再次,在交互迭代中,使用了对偶变换及列约束生成算法(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 C&CG)。最后,仿真结果不仅验证了模型的经济性、鲁棒性和稳定性,而且表明优化调度方案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最终实现平衡VPP的经济效益和运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优化调度 不确定性 两阶段鲁棒优化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锥松弛最优潮流的Copula函数与鲁棒加权K-Means方法的光伏承载能力评估
19
作者 李翠萍 王艳丽 +6 位作者 朱星旭 綦雪松 关潇卓 李军徽 常志华 白艳阳 李花顺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8,共15页
本文在考虑光伏不确定性与源荷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光伏承载能力评估以及光伏承载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结合改进拉丁超立方采样的源荷相关性方法,生成了源荷相关性矩阵。之后采用鲁棒加权的K-Means方法对源荷... 本文在考虑光伏不确定性与源荷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光伏承载能力评估以及光伏承载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结合改进拉丁超立方采样的源荷相关性方法,生成了源荷相关性矩阵。之后采用鲁棒加权的K-Means方法对源荷相关性矩阵聚类生成典型场景。然后考虑到经济性和技术性指标对光伏承载能力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以投资运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光伏承载能力评估二阶锥松弛最优潮流规划模型,通过配置储能的方式研究储能配置对光伏承载能力提升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储能配置方案下光伏承载能力的提升效果,采用YALMIP矩阵和CPLEX求解器对模型进行寻优求解。最后,通过IEEE-33节点算例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光伏 承载能力 源荷相关性 光伏不确定性 二阶锥松弛最优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20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