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孙跃峰 邓志杰 +3 位作者 叶陆恒 李星莲 刘苏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比较术前当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symptomatic Sleep Disturbance Scale,AIS)和焦虑程度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术后当晚及次日的AI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3 d PCA按压累计次数,术后2、6、12、24、48 h的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及术后当晚及术后第2天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quirements-15,QoR-15)。结果术前两组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A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与B组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动时NRS评分在48 h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息状态下自24 h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12 h后的PCA按压次数也明显小于A组(P<0.05);最后B组术后两晚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和睡眠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不仅可以实现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术后当晚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上腹部手术 术后睡眠障碍 围手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利海 斯妍娜 +3 位作者 韩流 蒋卫清 吕云落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H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2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L+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NS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后即刻(T0)、术后2h(T1)、4h(T2)、12h(T3)、24h(T4)的VAS评分、追加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记录患者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1、T2时OL组,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1),T4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L组(P〈0.01)。T3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H组(P〈0.01)。OL组追加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其它三组(P〈0.01)。OH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患者术后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或皮肤瘙痒。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0.5mg/kg能较好地满足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要求,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羟考酮 日间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3
作者 钱丽萍 陈俊杰 曹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患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患儿斜疝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ml/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盐酸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患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患儿斜疝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ml/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盐酸瑞芬太尼及以2%-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家长满意度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术后2、4、8h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曲马多使用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可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黄新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 目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文中旨在比较全麻分别联合硬膜外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手术恢复的影响,为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8例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61)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57)。2组患者全麻诱导及维持用药一致。记录2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用量,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首次排气、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检测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 AP)、血氧饱和度(SpO2)、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 E)等应激指标,CD4+、CD8+、CD4+/CD8+、总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 K)计数等免疫指标,以及人趋化因子CXC配体8(CXC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25.36±4.74)g vs(28.43±3.69)g,P<0.01];硬膜外阻滞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5);硬膜外阻滞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皆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P<0.01);硬膜外阻滞组气腹建立后5min至放气后5min心率、MAP、Cor、NE均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相应时间点,气腹建立后5 min SpO2低于同时间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5.11±0.31)%vs(5.96±0.34)%,P<0.05]。术后24h,硬膜外阻滞组CD8+([20.79±13.02)%v(2s 6.91±10.22)%]、总T细胞([60.23±8.97)%v(6s 4.33±12.76)%]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D4+/CD8+([1.66±0.63)v s(1.25±0.95)、]NK细胞计数([27.71±10.98)%v(2s 0.02±1.74)%]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8、IL-6、TNF-α水平低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vs 5.26%,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同时对早期免疫抑制作用较弱,整体镇痛效果优于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全麻 硬膜外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肠根治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媛 钱家树 +2 位作者 薛灵芝 曹苏 丁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至2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评分,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和术后第一天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 h、6 h、12 h,DEX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ON组(P<0.001),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ON组(P<0.01);DEX组较CON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显著延长(P<0.001),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显著较晚(P<0.001),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01),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01);DEX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出院时间显著早于CON组(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TAP阻滞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翟明玉 李娟 +1 位作者 谷海 音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TAP阻滞。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20ml,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4、8、24、48h静息、活动时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需使用氟比洛芬酯或咪达唑仑例数、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尿量、首次排气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5天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浓度。结果术后4、8h静息和活动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C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D组使用氟比洛芬酯、咪达唑仑例数少于C组。术后第1天D组尿量明显多于C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第2天D组BUN、C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AP阻滞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亲属活体肾移植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娜 安民 李有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妇科开腹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行妇科良性疾病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妇科开腹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择期行妇科良性疾病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30例。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C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30 min(T4)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补救例数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尿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T0时刻[(122.8±7.0)mm Hg]相比,C组MAP值在T1[(111.7±9.4)mm Hg],T2[(102.2±8.0)mm Hg],T3[(101.1±11.9)mm Hg],T4[(105.0±5.3)mm Hg]时刻均有所下降;TAP组MAP值在T1[(113.3±10.9)mm Hg],T2[(110.1±9.4)mm Hg],T3[(109.1±11.2)mm Hg],T4[(116.5±7.2)mm Hg]有所降低(P<0.05),但是TAP组在T2~T4血压较C组平稳(两组比较P<0.05);T2、T3和T4时点TAP组血清肾上腺素[T2:(192.3±22.6)pg/m L,T3:(221.7±16.5)pg/m L,T4:(166.4±14.1)pg/m L]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T2:(140.4±17.0)pg/m L,T3:(149.6±14.4)pg/m L,T4:(116.7±21.1)pg/m L]明显降低(P<0.05);术后2~12 h VAS评分TAP组(2 h:2.40±0.50,4 h:2.27±0.45,8 h:2.06±0.71,12 h:2.03±0.61)低于C组(P<0.05),且TA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5.3±4.1)次]及舒芬太尼补救例数(3例)均低于C组[分别为(36.5±6.9)次,12例]。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后,2组间不同时间的MAP、HR、A、NA、VAS均不同(P<0.05),且HR、A、NA、VAS在时间因素和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妇科开腹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术后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中应激 术后镇痛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劭恒 刘鹏飞 +1 位作者 高腾 关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或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CRS/HIPE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为实现更优化的麻醉和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本院行CRS/HIPEC术患...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或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CRS/HIPE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为实现更优化的麻醉和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本院行CRS/HIPEC术患者。通过查询麻醉记录单收集患者麻醉方法信息,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202例、全身麻醉联合RSB组62例(RSB组)和全身麻醉联合TAPB组54例(TAPB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3组患者一般资料,匹配后每组患者各35例。3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案一致;RSB组于双侧腹直肌后鞘分别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TAPB组患者于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3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手术全程时间和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高血压、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患者发生率,术中瑞芬太尼应用总量和术中肌松药物总量。术后3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6和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输入剂量和按压次数。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B组和TAPB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肌松药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5)。RSB组和TAPB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高血压、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5)。与单纯全身麻醉组比较,RSB组和TAPB组患者术后2和6 h VAS评分、PCIA输入剂量和按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RSB和全身麻醉联合TAPB在CRS/HIPEC术中可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佳,是一种更加优化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术 腹直肌鞘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肝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以亮 吴滨阳 +1 位作者 曹学照 刘洪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成人肝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行开腹肝肿瘤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麻醉诱导后1组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1.5 mg/kg,R组),另一组行常规全身麻醉未...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成人肝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行开腹肝肿瘤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麻醉诱导后1组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1.5 mg/kg,R组),另一组行常规全身麻醉未行TAP阻滞(C组)。记录2组术中切皮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切皮时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减小(P<0.05);2组患者术后2、6、12 h的VAS评分有明显差异,与C组比较,R组VAS明显降低(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2组患者术后24 h及48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TAP阻滞后,R组术后哌替啶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2组均未见血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肝肿瘤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增加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肝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于腹横筋膜阻滞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封洲 王坚伟 +1 位作者 张虓宇 徐子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于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阻滞时效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8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Ⅰ~Ⅱ级,拟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于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阻滞时效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80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Ⅰ~Ⅱ级,拟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患者手术结束,送至苏醒室10 min 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同时给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和对照组(Con 组),每组90 例。Dex 组患者使用40 mL 含100 μg 右美托咪定的0.375%罗哌卡因行腹横筋膜阻滞,Con 组仅使用40 mL 0.375%罗哌卡因。观察指标为腹部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1 次按压吗啡自控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 h 吗啡使用总量,以及腹横筋膜阻滞后2 h 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Dex 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Con 组(P=0.032),作用持续时间则比Con 组显著延长(P=0.012);Dex 组术后第1 次按压吗啡自控镇痛泵的时间也显著迟于Con 组(P=0.008),术后48 h 吗啡使用总量明显减少(P=0.001)。Dex 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Con 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横筋膜阻滞;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复合用药起效更快,维持感觉阻滞时间更久,且可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复合用药 腹横筋膜阻滞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比较 被引量:31
11
作者 邵元媛 王宏娟 +2 位作者 陈薇 朱秀娟 丰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QLB组38例,TAP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吗啡自...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QLB组38例,TAP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泵。观察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的疼痛VAS评分、吗啡使用剂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2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6.08±2.76)mg,TAP组为(7.97±3.22)mg;术后24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6.89±5.01)mg,TAP组为(14.12±6.76)mg;术后48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9.12±8.22)mg,TAP组为(18.07±9.8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3、0.022)。术后24 h和48 h,TAP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高于QLB组(P<0.05),术后12 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出现眩晕、恶性呕吐的例数高于QLB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QLB在吗啡使用剂量、疼痛缓解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优于T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剖宫产 疼痛 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 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雷碧波 樊飞 +1 位作者 张明强 王小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 探计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89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 目的 探计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89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喉罩通气,对照组行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术后总住院时间、术后48 h内的镇痛需求、首次排气时间、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消耗量等术中一般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结束(T2)和离开手术室时(T3)的血糖和乳酸水平;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及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价两组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及手术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出血量、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首次排气时间、输液量、七氟烷、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消耗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T1及T2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及T3时血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6、24和48 h时,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1 d和3 d时,QoR-4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均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但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且可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有利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原发性肝癌 加速康复外科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13
作者 马燕 李仲然 +1 位作者 马开喜 雷勇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9~25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9~25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30例。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C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每侧20 ml;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kg,每侧20 ml。术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吗啡50 mg稀释至50 ml)作为补救镇痛,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5 min,无背景输注。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3 d进行40项恢复质量(QoR-40)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3 d QoR-40量表评分中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及总评分明显升高,PSQI评分和吗啡消耗量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有效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及恢复质量,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横肌平面阻滞 老年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叶庆遥 田甜 +1 位作者 唐朝亮 戚洪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患者自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C组),每组30例。T组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术毕双侧分别输注0.25%罗哌卡因5 ml/h。C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μg/ml行PCIA。记录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量表)评估患者恢复质量。结果与C组比较,T组首次下床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 d T组的情绪状态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心理支持评分、疼痛评分及总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直肠癌根治术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肿瘤微创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洪伟 何欣 +2 位作者 成忠平 王凯元 周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TAP阻滞组(G+T组)。G+T组在麻醉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定向力恢复即刻、术后2、6、12、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4时,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给药,记录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G组相比,G+T组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G组中,和切皮前基础值相比,切皮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min的MAP和HR均明显增高(P<0.05);而G+T组,术中MAP和HR均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同时,G+T组在切皮后5 min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G组(P<0.05)。与G组相比,术后2、6、12 h,G+T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TAP阻滞能降低微创腹部肿瘤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腹部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