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的配方探讨
1
作者 徐丹丹 秦苏琼 +2 位作者 陶军 瞿然 刘世国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4年第1期43-47,57,共6页
应用于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压印技术,对柔性透明导电膜产品性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胶的黏度、硬度、附着力、光学性能、耐水性、伸长率等对实现高精度印刷效果、导电膜柔韧性、透光率和稳定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 应用于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压印技术,对柔性透明导电膜产品性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胶的黏度、硬度、附着力、光学性能、耐水性、伸长率等对实现高精度印刷效果、导电膜柔韧性、透光率和稳定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实用性能的要求,讨论了柔性透明导电膜用UV胶的配方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透明导电膜 紫外光固化胶(uv胶) 压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含量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文凯 吴燕 +1 位作者 曹坤丽 吴佳敏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2,共5页
采用硅溶胶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旨在通过改性改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满足市场对水性绿色... 采用硅溶胶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旨在通过改性改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满足市场对水性绿色涂料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当硅溶胶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紫外灯为3盏,干燥时间为20 min时,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分别达到0106 g、H级、3级和90 kg·cm,但是当硅溶胶的含量大于1%时,漆膜的耐磨性、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反而下降;光泽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光泽度随着硅溶胶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当硅溶胶含量为2%-6%时,涂层呈现亚光光泽度。该改性工艺步骤简洁、条件可控、价格低廉,且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水性uv 木器涂料 漆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UV生漆油墨的漆膜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慧敏 吴智慧 +1 位作者 闫小星 吴燕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1,共6页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是将提取出的漆酚与甲醛缩聚后再与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后调制的一种改性生漆,与原生漆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光泽度、硬度、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干燥时间、致敏性等。但其涂饰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因此将传统工...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是将提取出的漆酚与甲醛缩聚后再与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后调制的一种改性生漆,与原生漆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光泽度、硬度、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干燥时间、致敏性等。但其涂饰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因此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UV树脂油墨为主体材料,采用研磨分散法处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且辅以其他助剂配制出可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UV生漆油墨,并通过测试UV生漆油墨的漆膜性能,探讨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调制比例对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方法配制的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良好,其中当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质量比为0.10-0.15时,体系分散性较好,漆膜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 uv油墨 uv生漆油墨 配比 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固化膜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家健 周闯 +2 位作者 周健 杨卓鸿 袁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29,35,共8页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PEG)、聚己二酸丁二醇、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烯酸(DMPA)、双酚A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配方优化获得了综合性能良好、高绝...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PEG)、聚己二酸丁二醇、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烯酸(DMPA)、双酚A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蓖麻油基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通过配方优化获得了综合性能良好、高绝缘性、高附着力的绝缘油墨用PUA树脂。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导电和接触角测定等对树脂及固化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CO基团处的特征吸收峰的消失,氨基甲酸酯键及C=C特征峰的出现表明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朝着实验设计的方向进行的;随着CO/PEG摩尔比的增加,PUA低聚物的耐热性提高,导电性能减弱。同时探讨了CO/PEG摩尔比,CO/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摩尔比和DMPA含量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PEG摩尔比为1/6,CO/PBA摩尔比为1/3,PBA/PEG为1/2,DMPA的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1.5%时,光固化后的涂膜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蓖麻油 uv固化 聚氨酯 绝缘油墨 电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UV固化脲-异丁醛-甲醛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汪昭玮 张婷 +2 位作者 黄国辉 崔艳艳 刘晓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羟乙酯(HEA)改性脲-异丁醛-甲醛树脂(UIFR),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含碳碳双键可紫外光(UV)固化的脲-异丁醛-甲醛树脂(UVUIF)。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第一步反应...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羟乙酯(HEA)改性脲-异丁醛-甲醛树脂(UIFR),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含碳碳双键可紫外光(UV)固化的脲-异丁醛-甲醛树脂(UVUIF)。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0.10wt%;第二步反应温度6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合成的UVUIF结构中已引入了光敏性的碳碳双键。经UV辐射固化后,固化膜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硬度和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异丁醛-甲醛树脂 uv固化 合成 uv固化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脂环族环氧树脂体系的设计及其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智鹏 吉静茹 +1 位作者 刘育红 强军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190-14197,共8页
为了明确光敏剂的种类及用量对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TTA-21)固化特性、透光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探究了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安息香二甲醚(BDK)、1-羟... 为了明确光敏剂的种类及用量对脂环族环氧树脂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TTA-21)固化特性、透光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探究了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安息香二甲醚(BDK)、1-羟环己基苯酮(184)及其用量对脂环族环氧树脂TTA-21(4-乙烯基环氧环己烷为稀释剂,三苯基六氟锑酸盐为光引发剂)薄膜固化程度和透光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TTA-26)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PEG)对TTA-21固化物薄膜拉伸强度的作用规律。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体系中TTA-26、TPEG和稀释剂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脂环族环氧树脂体系中光敏剂BDK的添加量为1%时,薄膜固化率可达98.12%,透光率可达86%以上;TPEG和TTA-26在固化体系中的添加量均为20%时,固化薄膜的拉伸强度分别为46.80 MPa和42.78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2%和13.7%;稀释剂添加量为30%时,固化薄膜的拉伸强度可达到最高值57.14 MPa。各响应因子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强弱顺序为稀释剂(C)>TTA-26(A)>TPEG(B),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工艺为TTA-26添加量24.75%、TPEG添加量20.65%、稀释剂添加量18.70%,在此条件下固化薄膜的拉伸强度可达58.9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 光敏剂 环氧树脂 薄膜封装 拉伸强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电路丝网印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明国 吴红 《电子工艺技术》 2017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在微波毫米波电路中使用5880覆铜板材质的柔性微带电路,微组装装配时手工涂覆导电胶操作困难,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通过对导电胶涂覆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重点介绍一种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片手动丝网印刷技术,通过试验验... 在微波毫米波电路中使用5880覆铜板材质的柔性微带电路,微组装装配时手工涂覆导电胶操作困难,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通过对导电胶涂覆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重点介绍一种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片手动丝网印刷技术,通过试验验证该技术可以均匀地在覆铜板表面涂覆导电胶,提高了微组装装配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铜板 柔性电路 丝网印刷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CO材料测试仪的UV膜弹性模量测试方法探究
8
作者 余子韩 柯奕扬 +1 位作者 余枭然 陈余行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6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使用PASCO材料测试仪对UV膜的弹性模量进行测试的方法。【方法】采用PASCO材料测试仪测试UV膜采用不同层数、紫外灯不同照射时间下的弹性模量,分析比对何种条件下的UV测试数据最稳定,得到最合适的试验方法。【结果】层数较... 【目的】探究使用PASCO材料测试仪对UV膜的弹性模量进行测试的方法。【方法】采用PASCO材料测试仪测试UV膜采用不同层数、紫外灯不同照射时间下的弹性模量,分析比对何种条件下的UV测试数据最稳定,得到最合适的试验方法。【结果】层数较少及照射时间较短的试验方法不仅试验数据不稳定,也容易损坏试验仪器;层数较多及照射时间较长的试验方法对资源消耗较多。四层UV膜有利于弹性模量测试,紫外灯照射60 s以上弹性模量测试数据也更稳定,即为最合适的试验方法。【结论】研究结果对UV膜弹性模量的测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CO材料测试仪 紫外光固化胶 uv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cal propertie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thin films deposited by radio frequency bias magnetron sputtering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金祥 张晓康 +3 位作者 姚倩 汪旭洋 陈光华 贺德衍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9期4013-4018,共6页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thin film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UV-visible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ion spectr...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thin film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UV-visible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ion spectra, h-BN thin films with a wide optical band gap Eg (5.86 eV for the as-deposited film and 5.97 eV for the annealed film) approaching h-BN single crystal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radio frequency (RF) bias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at 970 K. The optical absorption behaviour of h-BN films accords with the typical optic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morphous materials when fitting is made by the Urbach tail model. The annealed film shows satisfactory structure stability. However, high temperature stil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refractive index n, and optical conductivity σ of h-BN thin films. The blue-shift of the optical absorption edge and the increase of Eg probably result from stress relaxation in the film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efractive index clearly exhibits different trends in the visible and ultraviolet regions. Previous calculational results of optical conductivity of h-BN films are confirmed i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films SPUTTERING uv-VISIBLE opt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rared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Fluorinated Hydrocarbon Films Deposited with the Method of ECR Plasma
10
作者 辛煜 许圣华 +6 位作者 宁兆元 陈军 陆新华 项苏留 黄松 杜伟 程珊华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37-2341,共5页
Using CH4 and CF4 precursor gases, amorphous fluorinated hydrocarbon (a-C:F:H)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microwave electronic cyclotron resonant (ECR)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Deposition rate of ... Using CH4 and CF4 precursor gases, amorphous fluorinated hydrocarbon (a-C:F:H)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microwave electronic cyclotron resonant (ECR)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Deposition rate of the film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variable flow ratios R {[CF4]/([CF4] + [CH4]}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eposition and etching process. Results from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transmission spectroscopy of these films show that C-F bond configuration in a-C:F:H films evolves with the variable gas flow ratios R. The locations of the C-F peaks in IR spectra shift to higher frequency with the increase of R, and finally the structure in films with R >75% takes on a PTFE-like structure,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CF2- chain. The change of optical band gap Eg deduced by a Tauc plot with R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F:H films FTIR uv-VIS optical band g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温度与人造板基材对快干型水性UV木器涂料涂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如 龙玲 +3 位作者 徐建峰 陈明贵 郭祎鹏 吴华贵 《中国人造板》 2019年第12期23-26,共4页
采用一种快干型水性UV木器涂料涂饰人造板,探讨了干燥温度、人造板基材以及表面封闭处理对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的干燥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温度提升至55℃以上时,涂膜表面出现针孔、细小的鼓泡等现象。涂料在不同... 采用一种快干型水性UV木器涂料涂饰人造板,探讨了干燥温度、人造板基材以及表面封闭处理对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的干燥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温度提升至55℃以上时,涂膜表面出现针孔、细小的鼓泡等现象。涂料在不同人造板基材上的涂膜性能有所差异,在橡木这种管孔显著的木材表面质量较好。表面封闭处理有利于涂料均匀地覆盖在木材表面,因此干燥后涂膜性能良好。本研究的水性UV漆产品,使得干燥固化时间由35 min降到16~20 min,可使生产效率提高42%以上。涂饰后胶合板符合GB/T 18103—2013的要求,可应用于实木复合地板的涂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uv木器涂料 干燥温度 人造板基材 表面处理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紫外阻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汉敏 韩忠伟 +2 位作者 王萍 陈学萍 侯庆喜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本文基于与纤维素、可降解塑料和其他聚合物材料复合的3种木质素复合材料体系,总结了木质素基紫外阻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木质素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性能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复合材料光稳定性、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对... 本文基于与纤维素、可降解塑料和其他聚合物材料复合的3种木质素复合材料体系,总结了木质素基紫外阻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木质素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性能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复合材料光稳定性、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对木质素在不同复合膜材料体系中的提升机制和膜材料的功能应用进行了讨论。此外,基于木质素的紫外吸收等功能特性,对其在多功能复合膜材料的开发和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为木质素高值转化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复合膜 紫外阻隔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对沥青梯度老化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珑 李政 +3 位作者 王伟成 毛自根 刘奇 于斌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沥青混合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氧化老化,且沥青内部化学组分众多,对宏观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紫外光对沥青膜老化梯度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集料—沥青—集料三层模型,模拟了... 沥青混合料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氧化老化,且沥青内部化学组分众多,对宏观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紫外光对沥青膜老化梯度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集料—沥青—集料三层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下氧气在沥青膜中的扩散行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及原子力学显微镜测试,分析了老化后试件化学组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力曲线图计算研究了试样微观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分子在沥青膜内的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氧分子浓度的增加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的概率增加。温度较低时,沥青路面的老化主要受紫外老化的影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沥青膜内部会随老化程度差异的增大而发生流动混合,表层的老化程度最大甚至可以下降约30%,老化程度会随老化天数进行一定的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膜 老化梯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慧敏 王炎 +1 位作者 李林林 韩冬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6-908,共3页
采用十八烷基胺蒙脱土和环氧树脂进行浸润插层 ,与丙烯酸反应 ,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 蒙脱土预聚体 ,光固化反应制备涂膜 ,利用X 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对环氧丙烯酸酯的固化漆膜进行了冲击强度、收缩率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蒙脱土的含量... 采用十八烷基胺蒙脱土和环氧树脂进行浸润插层 ,与丙烯酸反应 ,合成了环氧丙烯酸酯 蒙脱土预聚体 ,光固化反应制备涂膜 ,利用X 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对环氧丙烯酸酯的固化漆膜进行了冲击强度、收缩率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蒙脱土的含量为 1.0 %~ 2 .0 %的环氧丙烯酸酯 蒙脱土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比较好 ,含量越多收缩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蒙脱土 冲击强度 合成 收缩率 纳米复合材料 性能研究 插层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固化膜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文清 周新华 +2 位作者 尹国强 李晶 蒋旭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3-95,共3页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自制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固化膜热分析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自制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固化膜热分析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端丙烯酸酯基含量的增加,热降解温度从171.0℃升高到238.9℃,玻璃化转变温由56.2℃升高到72.8℃;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TDI.HPA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加,而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都呈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O和ZnO晶体薄膜紫外发光特性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奶波 邱东江 +3 位作者 吴惠桢 张寒洁 鲍世宁 何丕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用电子束蒸发反应沉积在Si(111)衬底上低温生长了立方MgZnO薄膜和高度C -轴取向的ZnO薄膜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结果表明 ,立方MgZnO薄膜中的Mg含量比靶源中的高 .紫外光致荧光谱 (UVPL)测试显示 ,与ZnO相比MgZnO的荧光峰从 393nm蓝... 用电子束蒸发反应沉积在Si(111)衬底上低温生长了立方MgZnO薄膜和高度C -轴取向的ZnO薄膜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结果表明 ,立方MgZnO薄膜中的Mg含量比靶源中的高 .紫外光致荧光谱 (UVPL)测试显示 ,与ZnO相比MgZnO的荧光峰从 393nm蓝移至 373nm ,这可能与MgZnO的带隙变宽有关 .对ZnO薄膜的研究还发现 ,生长过程中充O2 与否对ZnO发光特性的影响显著 ,不充O2 时样品的紫外荧光峰较之充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致荧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晶体薄膜 氧化锌 电子束蒸发反应沉积法 光谱蓝移 光谱红移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l^3+掺杂ZnO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立媛 唐利斌 +5 位作者 姬荣斌 陈雪梅 刘新近 庄继胜 王茺 杨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方法在载玻片衬底上制备了ZnO:Al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UV-Vis transmittance spectru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退火温度和Al3+掺杂浓度对ZnO:Al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方法在载玻片衬底上制备了ZnO:Al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UV-Vis transmittance spectru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退火温度和Al3+掺杂浓度对ZnO:Al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或进行适当浓度的Al3+掺杂,可使(002)衍射峰的强度增强,晶粒尺寸增大,半高宽减小,薄膜的结晶质量明显改善,且可见光透过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A1薄膜 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uv-Vis TRANSMITTANCE spectrum) 扫描电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薄膜表面的光化学接枝改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韦亚兵 钱翼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研究了在氮气保护下,紫外光照射,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AM)在聚酯(PET)薄膜表面的气相接枝聚合。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结果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用光电子能谱(XPS)、水接触角、染色... 研究了在氮气保护下,紫外光照射,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酰胺(AAM)在聚酯(PET)薄膜表面的气相接枝聚合。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结果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用光电子能谱(XPS)、水接触角、染色程度作为接枝改性结果的表征。XPS谱图上接枝产物的N1S与C1S之比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水接触角由接枝前的80°下降到20°。染色程度提高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薄膜 光化学 表面改性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PDLC膜的形态及电光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懿 张红东 +1 位作者 杨玉良 李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20-924,共5页
选用紫外光固化法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以SLM方法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考察,进而测试了PDLC的电光性能,并讨论了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 分散液晶膜 紫外光固化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沉积酞菁铅和酞菁氧钒层状纳米复合膜的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芮祥新 季振国 +2 位作者 王龙成 汪茫 上田裕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60-2362,共3页
Nanometer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s of lead phthalocyanine(PbPc) and vanadyl phthalocyanine(VOPc)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vapor deposition. It is found that a new absorption peak around 940 nm appeared as discovered ... Nanometer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s of lead phthalocyanine(PbPc) and vanadyl phthalocyanine(VOPc)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vapor deposition. It is found that a new absorption peak around 940 nm appeared as discovered by UV-visible absorption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Q bands absorption of single component films of VOPc and PbPc, the new peak is red-shifted.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new peak shows a small red-shif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PbPc layer increa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w peak is a result of composition, and the red-shift is caused by both interface effect and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of the nanometer multilayer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沉积 酞菁铅 吸收光谱 层状纳米复合膜 uv-VIS 有机光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