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
1
作者 时扣荣 徐婕 +8 位作者 李婷 刘娟 辛蓓玮 翟巧利 侯晓丽 朱秋珍 李媛 黎翠萍 范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5-1204,共10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UPLC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鹿芪益肾颗粒化学成分。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UPLC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和数据库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60种成分,包括45种黄酮类、27种有机酸及酚酸类、34种生物碱类、15种萜类、11种氨基酸类、28种其他类。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明确了鹿芪益肾颗粒物质基础,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芪益肾颗粒 化学成分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评价覆盆子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书晚 廖扬振 +4 位作者 王龙飞 赵雅琴 范甲赫 魏渊 欧阳臻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 目的 评价覆盆子质量。方法 UPLC-Q-TOF-MS/MS法进行成分鉴定,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测定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34种成分。31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野生品与栽培品,以及不同产地药材可区分开;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142%;筛选出8个差异性成分,其中2个为鞣花酸和紫云英苷。野生品中鞣花酸、紫云英苷含量高于栽培品中(P<0.05,P<0.01)。结论 UPLC-Q-TOF-MS/MS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用于覆盆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质量评价 uplc-q-tof-ms/ms HPLC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UNIFI的珠子参皂苷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多指标含量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苡嘉 杨婧潇 +4 位作者 胡新悦 黄嘉诚 王炜 刘乐平 严建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4-917,共14页
对珠子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建立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珠子参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使用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珠子参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 对珠子参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建立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珠子参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扫描,使用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珠子参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以0.1%磷酸水-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3 mL/min,进行珠子参皂苷类多成分含量测定。珠子参中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包括37个皂苷类化合物和2个皂苷母核,并总结了皂苷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建立了UPLC同时测定珠子参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3、竹节参皂苷IV、竹节参皂苷IVa、人参皂苷Rd、姜状三七皂苷R1和金盏花苷E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中8个待测成分在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3.0%,样品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b3、竹节参皂苷IV、竹节参皂苷IVa、人参皂苷Rd、姜状三七皂苷R1和金盏花苷E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103.1%、97.97%、99.42%、102.7%、102.1%、95.23%、100.5%,RSD分别为1.0%、0.98%、0.81%、2.3%、0.81%、1.9%、0.96%、1.8%。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珠子参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uplc-q-tof-ms/ms UNIFI 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黑黄赤珠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4
作者 黄艺伟 黄丽姣 +6 位作者 胡军华 王振中 章晨峰 徐忠坤 李雅婷 付娟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5,共17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离子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黑黄赤珠颗粒中共鉴定出104种化学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24个有机酸类、14个三萜类、8个萜类、7个苯丙素类、11个单帖苷类、14个其他类(酚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在此基础上,从灌胃给药大鼠的血浆中鉴定出39个入血成分,包括28个原型,11个代谢产物。结论首次分析鉴定了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入血成分,为黑黄赤珠颗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过程质控标准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赤珠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延龄益寿方化学成分系统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拱佳慧 向杰 +2 位作者 邹建东 周青 李长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2-835,共14页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系统全面地表征延龄益寿方(YLYSF)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流速为250μL/min,以0.1%甲酸水溶液...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系统全面地表征延龄益寿方(YLYSF)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流速为250μL/min,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体积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一级、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并根据对照品、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进行鉴定。从YLYSF中共鉴定出113个化合物,包括萜类化合物32个,黄酮类化合物2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6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2个,苯酞类化合物4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5个。该研究明确了YLYSF的化学物质基础,可为YLYSF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有效成分筛选以及作用机理阐明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益寿方 uplc-q-tof-ms/ms技术 系统筛选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九蒸九制黄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分析
6
作者 唐博 李秀伟 霍金海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62-69,共8页
为明确黄精在九蒸九制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阐明九蒸九制黄精药效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作用的影响。对九蒸九制黄精和生黄精进行UPLC-Q-TOF-MS/MS测定,通过二级质谱离子碎片对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 为明确黄精在九蒸九制后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阐明九蒸九制黄精药效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作用的影响。对九蒸九制黄精和生黄精进行UPLC-Q-TOF-MS/MS测定,通过二级质谱离子碎片对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对九蒸九制黄精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主要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筛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药物成分与疾病的交集基因;由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Metascape和David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共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九蒸九制后滇黄精苷A和滇黄精苷Z含量下降,延龄草苷、薯蓣皂苷元和甲基麦冬黄烷酮B、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成分上升。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延龄草苷、薯蓣皂苷元、甲基麦冬黄烷酮B、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成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较好疗效。阐明九蒸九制黄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可对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制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3
7
作者 康雨 胡军华 +4 位作者 章晨峰 肖伟 戴翠红 林夏 王振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3-1102,共10页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1.8μm, 2.1 mm×100 mm);流动相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紫辛鼻鼽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1.8μm, 2.1 mm×100 mm);流动相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准分子离子、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信息及文献报道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88种成分,其中28种经对照品比对确认。从大鼠血清中发现了30种成分,其中20种为原型成分,10种为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紫辛鼻鼽颗粒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辛鼻鼽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江西特产中药茶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鹏 黄敏 +5 位作者 张金莲 郑郁清 商杰 郭静英 刘明贵 徐葱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3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茶芎中共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成分33个,有机酸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个。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可以快速准确且较全面地分析鉴定茶芎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uplc-q-tof-ms/ms 苯酞类 有机酸类 生物碱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香连丸的化学成分与小鼠体内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嘉仪 杨琰 +3 位作者 张竞研 康安 葛飞 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20,共11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香连丸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对香连丸的主要成分、入血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Accucore C_(18)柱(2.1 mm×100 mm,2.6μm),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0.4 mL·min^(-1),进样量为4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结果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的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比对,最终在香连丸提取液中共鉴定出7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苷类、柠檬苦素类和有机酸类等成分。此外,在给药后的小鼠血浆中共鉴定出16个原型成分和15个代谢产物。血浆中发现的原型成分以生物碱为主,这些成分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有羟基化、去甲基化、还原、水解、氢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快速且全面地鉴定香连丸的体内外化学成分,其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香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丸 uplc-q-tof-ms/ms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生物碱类 倍半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分析鉴定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灿辉 贾德政 +5 位作者 胥爱丽 邬旻珊 肖观林 毕晓黎 张素中 曹颖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22,共12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定性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µ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定性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µ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通过质谱数据库、化合物裂解规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鉴别。共鉴别出82种化合物,以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化合物为主,包括黄酮类22种、苯丙素类24种、萜类25种、酚酸类4种、甾体类6种、氨基酸类1种,各药材组成复方后首次发现的新化学成分有10种。UPLC-Q-TOF-MS/MS技术为鉴别鸡血藤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鉴定得到的各个化学成分涵盖了组方中各味药材的主要成分,可为该复方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鸡血藤中药复方提取物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和UPLC-QQQ-MS/MS分析洋甘菊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邬旻珊 肖观林 +1 位作者 谢灿辉 胥爱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3-1812,共10页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的洋甘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UPLC-Q-TOF-MS/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50 mm×2.1 mm,1....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的洋甘菊化学成分分析方法。UPLC-Q-TOF-MS/MS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150 mm×2.1 mm,1.7μm),UPLC-QQQ-MS/MS采用Agilent Extend-C_(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均采用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结果表明UPLC-Q-TOF-MS/MS鉴定出洋甘菊中34个化学成分,以黄酮类、有机酸类为主,其中化合物七叶灵、杨梅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O-己糖苷为洋甘菊中首次报道的成分。采用UPLC-QQQ-MS/MS定量分析了洋甘菊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5种成分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4.0%,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8%~104%。该方法准确高效,可为洋甘菊的质量标准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UPLC-QQQ-MS/MS 洋甘菊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豆根配方颗粒的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基于U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册家 刘羽康 +7 位作者 张京华 姚元成 李金鑫 张风超 刘兴村 张玉伟 曹桂云 孟兆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240,共14页
为探究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北豆根配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炎、抗肿瘤作用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 为探究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筛选北豆根配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炎、抗肿瘤作用对应的靶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和核心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北豆根配方颗粒共鉴定出3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PPI分析发现HSP90AA1,SRC,STAT3等为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作用核心靶点,MAPK8,MAPK14,CDK2等为抗肿瘤作用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北豆根配方颗粒抗炎、抗肿瘤作用与癌症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内分泌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个代表性化学成分与7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低的结合能.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北豆根配方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鉴定,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发挥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北豆根配方颗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为其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豆根 配方颗粒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ms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不同产地布渣叶药材质量评价
13
作者 刘焰嫦 肖观林 +4 位作者 汤瑞茵 曾志浩 吴广颖 贾德政 毕晓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4-1793,共10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布渣叶药材进行质量差异分析,为布渣叶的产地判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UPLC-QTOF-MS/MS对不同产地的布渣叶样品进行全成分分析,应...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布渣叶药材进行质量差异分析,为布渣叶的产地判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UPLC-QTOF-MS/MS对不同产地的布渣叶样品进行全成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聚类分析(CA)对云南昆明、广西玉林和广东阳江3个产地共18批次布渣叶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和t检验结果(P<0.05)为筛选标准,确定不同产地布渣叶药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学成分。从不同产地布渣叶药材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原花青素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等类型化合物为主,其中N-反式香豆酰酪胺、N-反式阿魏酰酪胺为首次在布渣叶药材中报道。不同产地布渣叶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共鉴定出17个差异化学成分,其含量在不同产地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可作为产地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uplc-q-tof-ms/ms 多元统计学 产地差异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多裂骆驼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14
作者 程亚敏 黄丹蓉 +3 位作者 任静玉 冯紫涵 周文斌 申刚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7-1799,共13页
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多裂骆驼蓬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多裂骆驼蓬进行定性研... 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多裂骆驼蓬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多裂骆驼蓬进行定性研究;结合质谱分析结果,利用SWISS ADME、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多裂骆驼蓬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及疾病靶点;利用Venn绘制平台获取交集靶点,并导入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和Cytoscope3.9.1软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AlzDate数据库差异表达模块分析靶点的表达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s,Aβ)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相关病理学的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实现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分子对接模型的构建。从多裂骆驼蓬中共鉴定出34个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0种,黄酮类5种,氨基酸类5种,萜类5种,核苷类2种,酚酸类3种,其他类化合物4种。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吴茱萸碱、β-谷甾醇、β-豆甾醇酮和去氢骆驼蓬碱等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靶点调节一系列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胆碱能系统和功能、减少Aβ损伤、调节微循环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发挥治疗AD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吴茱萸碱、β-谷甾醇、β-豆甾醇酮和去氢骆驼蓬碱与核心靶点MAPK3和STAT3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多裂骆驼蓬治疗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骆驼蓬 阿尔茨海默病 uplc-q-tof-ms/ms技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娟娟 刘晓闯 +2 位作者 张艳艳 张明媚 刘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825,共12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采用Water 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采用Water 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HQC的基峰色谱图。建立HQC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基于天然产物后处理筛查平台(UNIFI)进行靶向分析,结合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和文献数据等进行化学结构确认。从HQC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包括37个黄酮类、11个有机酸类、14个萜类、7个苷类、5个氨基酸类、8个其他类化合物;HQC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UPLC-Q-TOF-MS/MS结合UNIFI平台的分析方法可快速鉴定HQC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UNIFI分析平台 化学成分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广东产广地龙鲜、干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小勤 蒙丹 +3 位作者 曾学文 廖承谱 赵威 丁雪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1-2063,共13页
比较广东产的鲜、干广地龙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广地龙中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的含量,建立广地龙质量评价标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鲜、干广地龙中主要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鲜、... 比较广东产的鲜、干广地龙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广地龙中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的含量,建立广地龙质量评价标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鲜、干广地龙中主要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鲜、干广地龙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文献及实验室建立的数据库比对,干广地龙解析得56个化合物,其中11种游离氨基酸类,16种有机酸类,核苷类9种,9种二肽类及环二肽类,11种含氮类及其他类;鲜广地龙解析得到48个化合物,其中11种游离氨基酸类,17种有机酸类,10种核苷类,8种二肽类及环二肽类,2种含氮类及其他类。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36%~99.82%,相对标准偏差在0.25%~3.1%。本实验采用的UPLC-Q-TOF-MS/MS技术为鉴定鲜、干广地龙化学成分提供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HPLC法建立简单且快速、准确地测定次黄嘌呤、黄嘌呤、尿嘧啶定量方法。该研究为鲜、干广地龙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地龙 超高液相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鲜品 干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百蕊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思倩 方艳 +4 位作者 谭金桃 田静 何苗 马丹凤 龙红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633-1646,共14页
为明确百蕊草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百蕊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采用Agilent Mass Hunter B.07.00软件对采集的准分子... 为明确百蕊草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百蕊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采用Agilent Mass Hunter B.07.00软件对采集的准分子离子峰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误差在5×10^(-6)内的分子式与TCM数据库初步比对,同时参考百蕊草相关文献、结合对照品比对、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碎片信息对化合物进一步鉴定。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共鉴定了百蕊草醇提物54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16个黄酮类、10个生物碱类、5个二萜类、5个有机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首次从百蕊草醇提物中发现氧化苦参碱、4-O-阿魏酰基奎宁酸、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新橙皮苷等25个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碱类、黄酮类和二萜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对百蕊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为其探究药效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醇提物 uplc-q-tof-ms/ms 裂解规律 生物碱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及GNPS技术的炮附片二萜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倩 陈雪冰 +2 位作者 汪玉梅 荣莉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4,共15页
炮附片(PAC)是一种具有强心、抗炎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的中药,二萜类生物碱成分为PAC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全面分析PAC的二萜类生物碱成分并挖掘其潜在的新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结合GN... 炮附片(PAC)是一种具有强心、抗炎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的中药,二萜类生物碱成分为PAC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全面分析PAC的二萜类生物碱成分并挖掘其潜在的新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结合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策略,对PAC的成分进行快速表征,并根据GNPS分子网络中每个簇的特征发现未知或痕量的天然产物,挖掘其新成分。结果共鉴定了123个化合物,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s)21个,长链脂型二萜类生物碱(Lipo-As)11个,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MDAs)43个,无酯型二萜类生物碱(ADAs)47个,多酯型二萜类生物碱(PDAs)1个,其中包含34个潜在的新生物碱。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GNPS分子网络的筛选方法,显著提高了发现和鉴定痕量新型天然产物的效率,扩展了对PAC的化学物质基础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炮附片 GNPS分子网络 二萜类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分析凉粉草多酚组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家晋 黄智霖 +5 位作者 陈鸿庚 刘坤 王立抗 郅慧 丁利君 郑俊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58-766,共9页
岭南特色药材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具有很好的消暑、清热、解毒等功能,被称为“仙草”。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岭南特色药材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具有很好的消暑、清热、解毒等功能,被称为“仙草”。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监测。共鉴定出51个化合物,包括40个酚类、3个萜类和8个其它化合物,其中1个苯丙酸、1个苯丙酸二聚体、1个苯丙酸三聚体、3个黄酮和3个萜类首次在凉粉草植物中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 多酚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的芒果核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武俊颖 张武岗 +4 位作者 郎一帆 黄智超 杨武亮 杨婕 陈海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49-965,共17页
为了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质谱数据及相关文献... 为了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质谱数据及相关文献,对样品中成分的二级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3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没食子酸鞣质类47个、黄酮类47个、有机酸类30个、香豆素类3个、环烯醚萜苷类8个,其中17个化合物首次在芒果核中鉴定得出。本实验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芒果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可为其后续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芒果核 化学成分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