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Phase Arrangement and Transposition Modes for UHV DC and Double-circuit EHV AC Transmission Line Built on the Same Tower 被引量:5
1
作者 SIMA Wenxia ZHOU Yuan +3 位作者 YUAN Tao YANG Qing SUN Shujie Gilles Tremouille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3-3139,共7页
关键词 500千伏输电线路 特高压直流 换位方式 同塔双回 交流 直流换流变压器 双回路 交直流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AC UHV输电线附近可听噪声预测公式的评估 被引量:20
2
作者 俞集辉 杨越 +2 位作者 何健 杨光 季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6,共6页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 特高压输电中,导线的选择是由输电线下的可听噪声大小决定的,所以可听噪声的预测十分重要。为了从不同机构总结出的多种半经验公式中选择最适合用来预测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大小的公式,结合我国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的要求,将相导线水平和正三角排列方式下可听噪声大小的不同预测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导线水平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IREQ公式计算,小雨时可用ENEL或GE公式计算;相导线正三角排列大雨时可用ENEL公式或BPA公式计算,小雨时只有BPA公式最适合。所以,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可听噪声的计算在相导线水平排列时选用ENEL公式,相导线正三角方式排列时选用BPA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听噪声 预测公式 交流输电线 特高压 影响因素对比 相导线水平排列 相导线三角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VAC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防雷保护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栋 张翠霞 杜澍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可靠性,对晋东南-南阳-荆门UHV输电线路的黄河大跨越段和汉江大跨越段的雷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雷电性能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我国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运行情况,参考俄罗斯标准,以... 为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可靠性,对晋东南-南阳-荆门UHV输电线路的黄河大跨越段和汉江大跨越段的雷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雷电性能评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我国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运行情况,参考俄罗斯标准,以大跨越段在雷电过电压下的雷击无故障时间(耐雷指标)来确定防雷保护方案,还计算了UHV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年绕击跳闸次数和年反击跳闸次数及雷击避雷线跨越档距中央的反击跳闸次数,提出了按雷电过电压要求的跨越塔塔头间隙。研究表明,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段的耐雷指标不宜<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交流输电线路 大跨越 雷电性能 绕击 反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东斌 黄志岭 +3 位作者 龚飞 李海英 卢宇 凌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39,I0023-I0026,共1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提供盈余的无功功率,易导致交流系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将导致非故障线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从而对交流系统产生很大的有功功率冲击。该文提出了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在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相等,在控制故障点电流为零的同时,直流电流穿越故障,继续维持无功功率消耗,避免交流系统产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可以利用故障极续流,继续输送部分有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移相重启 电流控制 穿越重启 交流过电压 去游离时间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V交流输电线路对调幅广播收音台防护间距 被引量:7
5
作者 干喆渊 张小武 +3 位作者 张广洲 万保权 邬雄 周文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6-861,共6页
为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通过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实测数据,得到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有源干扰的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利用NEC电磁计算软件,建立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体模型,... 为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通过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实测数据,得到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有源干扰的计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利用NEC电磁计算软件,建立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体模型,计算了无源干扰随频率、入射角度以及防护间距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特高压交流线路3种典型塔型的无源干扰水平。最后通过比较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影响,给出了特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对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交流线路 调幅广播收音台 有源干扰 无源干扰 防护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电场经VSC-HVDC交直流并联系统并网的运行控制策略 被引量:35
6
作者 吕敬 施刚 +2 位作者 蔡旭 饶宏 黎小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9-646,共8页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的直流系统存在与交流线路并联运行的情况。交直流系统之间相互切换的运行工况复杂,且切换过程存在切换依据难以确定、切换冲击大以及通信延时等问题。为...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的直流系统存在与交流线路并联运行的情况。交直流系统之间相互切换的运行工况复杂,且切换过程存在切换依据难以确定、切换冲击大以及通信延时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在分析VSC-HVDC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型风电场经VSC-HVDC交直流并联系统并网的运行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不改变换流站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可实现交直流并联系统运行方式的无缝切换。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对交直流并联系统稳态运行及动态切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较好地实现交直流并联系统有功功率的精确分配和运行方式的无缝切换,算法简单,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电压源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交直流并联 运行控制 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UHV线路杆塔规划及经济档距的确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永双 廖宗高 +1 位作者 肖洪伟 段松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为降低直流特高压(UHV)输电线路的工程投资,结合±500 kV和国外已建UHV的经验,分析了现有杆塔荷载和经济档距。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了塔型方案中各塔的摇摆角系数、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摇摆角角度及塔头间隙等。计算确定,在理想... 为降低直流特高压(UHV)输电线路的工程投资,结合±500 kV和国外已建UHV的经验,分析了现有杆塔荷载和经济档距。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了塔型方案中各塔的摇摆角系数、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摇摆角角度及塔头间隙等。计算确定,在理想平地情况下的经济塔高为51 m、经济档距为510 m。研究结果已被应用于云广±800kV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 杆塔荷载规划 经济档距 经济塔高 优化排位 工程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STM-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学友 石永建 +2 位作者 李冀 郭振宇 戴剑丰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特高压直流保护对高阻故障检测准确率不高、故障检测时间过长以及故障选极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故障检测... 为解决传统特高压直流保护对高阻故障检测准确率不高、故障检测时间过长以及故障选极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故障特征,使用相模变换和小波变换提取出故障特征量作为输入数据。其次,将输入数据输入到LSTM-RNN中进行前向传播,对系统故障特征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使用反向传播方式更新网络参数,将深层的特征量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中进行分类,把故障识别分成区外故障、母线故障和线路故障,故障分类为正极故障、负极故障和双极故障,并输出识别结果。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条件下,搭建特高压直流输电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故障检测、故障选极上具有更好的效果,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故障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4.71%、6.57%、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RNN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继电保护 快速傅里叶变换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HVDC的自适应全局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郝建红 米昕禾 汪筱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6,共9页
为了提高阻尼系数未知的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对系统未知参数进行动态估计,同时考虑到自适应backstepping滑模控制器的不足,采用自适应全局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附加控制器。该方法通过... 为了提高阻尼系数未知的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对系统未知参数进行动态估计,同时考虑到自适应backstepping滑模控制器的不足,采用自适应全局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附加控制器。该方法通过快速调节直流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实现对整个系统稳定性的调节;综合线性滑动模态与非线性滑动模态的优点,使失稳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收敛至平衡状态;考虑系统受具有未知上界的不确定小扰动及三相短路大扰动的影响,分别对干扰未知上界及系统未知参数进行实时动态估计。通过与自适应backstepping滑模控制器进行数值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更小的超调量,更短的控制响应时间,更准确的未知参数估计性能和更强的鲁棒性,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 直流调制 滑模控制 参数估计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算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振华 吴慕聪 +2 位作者 程紫熠 姚为方 谢辉春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周围电磁环境复杂多变,地面合成电场是特高压输电线路主要电磁环境指标之一,进行准确预测和长期监测对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宁东-浙江±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灵绍线)进行... 特高压输电线路是我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周围电磁环境复杂多变,地面合成电场是特高压输电线路主要电磁环境指标之一,进行准确预测和长期监测对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宁东-浙江±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灵绍线)进行了合成电场数据采集,将测量得到的合成电场数据进行了异常值分析及处理,通过实际算例表明:局部离群因子(LOF)异常值剔除算法差值平均值小,优于基于密度的有噪声的应用空间聚类(DBSCAN)和孤立森林剔除算法;使用Stacking算法及多种算法基于两组不同数据对合成电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Stacking算法预测精度均优于多种同类预测算法;与传统有限元法预测合成电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预测方法可有效进行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预测、有效监测合成电场、及时发现隐患,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数据 直流输电线路 800 kV特高压 合成电场 LOF算法 Stackin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交流输电线路交叉或并行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
11
作者 孙银娟 姜子涛 +5 位作者 刘曼 王九震 邵治翠 樊学华 陈更生 刘冠一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对埋地管道产生交流干扰,造成埋地管道的交流腐蚀。了解输电线路对管道的干扰规律,掌握输电线路与管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就可以从选线阶段合理设计,避免或者减小管道运行期间可能受到的干扰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管道交流干扰计算模型,计算研究了交流输电线路三相布置方式及相间距对管道的干扰规律,并确定了典型的输电线路等级和不同交叉角度下输电线路与管道的临界距离。结果表明:三相为水平布置时管道干扰电压最大,管道干扰电压随相间距线性增加;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角度越小,需要的临界距离越大,根据输电等级和输电线路长度的不同,交叉角度限值不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界距离图谱和安全评价方法,简化了临界距离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干扰 交叉 并行 输电线路 管道 电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建模与实时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亚南 叶华 +1 位作者 裴玮 孔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106,共8页
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频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模型,进一步地在实时仿真器上实现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计算。相较于传统电磁-机电暂态联合仿真方法... 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频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模型,进一步地在实时仿真器上实现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计算。相较于传统电磁-机电暂态联合仿真方法,该建模方法与仿真平台的电磁-机电暂态仿真适用性强,接口简单实用。分别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单端系统、±200 kV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IEEE 39节点交流系统的移频相量模型,并且完成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实时仿真测试。通过对多种暂态现象的模拟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建模与实时仿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频 MMC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交直流电网 电磁-机电仿真 并行计算 RT-LAB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MMC-HVDC输电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亚倩 郑晓冬 +3 位作者 丛新棚 邰能灵 杨增力 王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定义了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利用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对系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识别直流线路故障,并结合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比值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该保护方案融合了交直流侧的故障信息,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保护判据利用了换流器控制参数信息,无须测量线路的电气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动作且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保护 虚拟能量调节偏差 交直流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4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混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无功功率补偿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抑制措施
15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7 位作者 崔荣喜 李辉 吴硕 孟凡涛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41,共9页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影响,分析分级可控高抗与小电抗联动控制的措施对潜供电弧抑制效果,提出一种改进型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串补度20%、补偿度70%及小电抗700 mH时,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最小,抑制效果最佳。此外,采用潜供电弧熄灭后旁路断路器断开的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加快熄弧速率,提高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研究成果为HRPC在远距离大容量混联线路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无功补偿装置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潜供电弧 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超 黄泽 +3 位作者 毕贵红 陈仕龙 王龙 牛元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2631,I0110-I0114,共15页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中低频分量有一定的衰减作用、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高频分量有明显衰减作用。利用小波分解,根据T区两侧线路暂态电流中低频能量差判断故障方向,并提出故障方向判据。当T区左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1末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整流侧区内、外故障;当T区右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2首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T区发生故障时,判定为线路区外故障。给出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昆柳龙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对所提保护方法进行验证,仿真表明该文所提保护方法能实现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输电线路 T区 暂态电流高低频能量差 方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及碳减排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爱清 毕永翔 +1 位作者 陈鑫涛 谢伟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员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开展带电作业时人员的体表混合场强、电位转移电流及暂态能量,对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作业人员不断接近直流线路,体表场强受交流线路影响越明显,最高可使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增大约9%,达到1920 kV/m;交流线路的存在将导致电位转移电流增长约7%,但对暂态能量影响较小。通过对特高压线路不停电检修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计算,验证了特高压带电作业对减少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直流同廊道 体表混合电场 电位转移电流 暂态能量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同走廊时混合电磁环境的计算 被引量:45
18
作者 吴桂芳 袁春峰 +3 位作者 陆家榆 鞠勇 赵录兴 杨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9,共6页
总结了工频电场、合成电场、工频磁场、直流磁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的标准,提出了交直流同走廊架设时混合电磁环境的合成和评价方法。以上海地区±800kV直流线路与不同电压等级多回交流线路同走廊为例,对混合电磁环境进行了分... 总结了工频电场、合成电场、工频磁场、直流磁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的标准,提出了交直流同走廊架设时混合电磁环境的合成和评价方法。以上海地区±800kV直流线路与不同电压等级多回交流线路同走廊为例,对混合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计算,包括混合电场、混合磁场、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提出了±800kV直流线路及500kV、220kV交流线路间平行接近距离,给出了各条线路导线对地最小高度,确定了集中规划走廊内建筑物及民房的最小拆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线路 交流线路 同走廊 混合电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经济性与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47
19
作者 宋云亭 周霄 +5 位作者 李碧辉 张志强 张东霞 秦晓辉 林集明 韩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共6页
结合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经济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小年费用法对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和±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种输电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方案比较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的临界经济输送功率... 结合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经济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小年费用法对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和±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种输电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方案比较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的临界经济输送功率和附加控制费用上限,并对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和±1 0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输电经济性进行了比较。运用可靠性评估方法对特高压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和±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2种输电方案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可靠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半波长交流输电 直流输电 经济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 被引量:45
20
作者 胡毅 胡建勋 +3 位作者 刘凯 刘庭 肖宾 吴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各典型作业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特征,归纳了体表场强的变化情况,发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值明显小于特高压交流线... 在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各典型作业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特征,归纳了体表场强的变化情况,发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值明显小于特高压交流线路,并对其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研制的特高压交直流带电作业用屏蔽服防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高压交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交流场强为2~10 kV/m;在特高压直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的直流合成场强为0.7~2.3 kV/m,均符合国家标准"<15 kV/m"的规定,满足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最后根据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及安全防护用具的研究结果,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 带电作业 人员体表场强 屏蔽服 现场测量 安全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