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疗效分析
1
作者 杨晶 陆涛 +1 位作者 高竞逾 郭敏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5-749,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科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老年CSOM患者9... 目的比较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科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老年CSOM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耳内镜组于耳内镜下以耳屏软骨-软骨膜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于显微镜下取颞肌筋膜采取内植法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鼓膜移植成功率、听力改善疗效、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耳内镜组鼓膜移植成功率95.00%,与显微镜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活动限制评分、症状评分、医疗资源占用评分、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hronic ear survey,CE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活动限制评分、症状评分、医疗资源占用评分、CES总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鼓室成形术对于老年CSOM患者安全且有效。耳内镜与显微镜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老年人 耳内镜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原 杨梅 +4 位作者 朱维维 黄兴玉 李强 刘兆辉 张春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CSOM患者139例(141耳)... 目的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CSOM患者139例(141耳)作为试验组,因创伤性鼓膜穿孔行鼓膜修补术的患者36例(36耳)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并按时随访。术后3月时采用耳内镜检查评分、Valsalva测试、7项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估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状态并赋值评分,进一步分析术后咽鼓管功能状态对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术后鼓膜愈合率为96.5%,术后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threshold average,PTA)和气骨导差值(Air-bone conduction gap,ABG)分别为(31.80±14.84)dB HL和(18.67±10.12)dB HL,术后PTA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ABG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咽鼓管功能评分(postoperative eustachian tube score,post-ETS)分值分别为(1.36±1.46)分和(0.75±1.22)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咽鼓管功能状态,试验组分为咽鼓管功能良好(eustachian tube well,ETW)(115耳)和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26耳)两亚组,两亚组术后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7.4%(112/115耳)和92.3%(24/26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亚组术后PTA分别为(29.23±13.59)dB HL和(43.19±15.03)dB HL,术后ABG分别为(17.10±9.46)dB HL和(25.62±10.50)dB HL,两亚组的术前术后PTA差值分别为(13.48±8.52)dB HL和(6.19±5.39)dB HL,术前术后ABG差值分别为(11.97±8.91)dB HL和(4.92±5.40)dB HL,ETD组的PTA差值和ABG差值均小于ET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患者术前无明显ETD的CSOM,术后综合评估存在ETD,并且术后咽鼓管功能状态与术后听力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咽鼓管功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袖套皮瓣+舌状筋膜瓣技术在鼓膜重建中的应用
3
作者 万苡辰 孙建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外耳道袖套皮瓣-舌状筋膜瓣技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施行的袖套-舌形瓣鼓室成形手术患者73例,穿孔面积占鼓膜截面积50%~75%的大穿孔66例,穿孔面积大于鼓膜截面积75... 目的研究外耳道袖套皮瓣-舌状筋膜瓣技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施行的袖套-舌形瓣鼓室成形手术患者73例,穿孔面积占鼓膜截面积50%~75%的大穿孔66例,穿孔面积大于鼓膜截面积75%的特大穿孔7例,观察患者的鼓膜愈合情况与手术前-后听力学指标。结果应用该技术重建鼓膜的愈合率达94.52%(69/73例),术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较前提高,PTA提升中位数8.75(1.25,16.25)dB;术后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较术前缩小,ABG缩小中位数7.5(0.63,13.75)dB。鼓膜大穿孔和特大穿孔的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338)。结论外耳道袖套皮瓣-舌形筋膜瓣技术兼顾了局部血运、耳道成形、鼓膜形态以及与耳道的解剖关系,显现出良好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学改善,为临床复杂鼓膜的重建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穿孔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方敏 杨贵军 +3 位作者 李朝军 杨莉 邝邵景 莫海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创建到2015年1月的文献数据,纳入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 目的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创建到2015年1月的文献数据,纳入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包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种术式的鼓膜修补愈合率、气导和骨导听阈。结果共检索到1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5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队列研究;总患病耳数为2 136耳,行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812耳,行单纯鼓室成形术1 324耳。两种手术方式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87.11%(696/799)和87.55%(1 139/1 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9,1.06),P=0.20];两种术式患者术后气骨导差≤20dB的耳数分别占79.42%(328/413)和79.17%(475/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93,1.06),P=0.76];两种术式术后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1,95%CI(-0.29,0.31),P=0.93]。结论治疗乳突感染已被良好控制、非活动期但鼓室长期潮湿、中耳黏膜增厚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病变切除不能提高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也不会影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切除 鼓室成形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旋 祝园平 +1 位作者 陈锡辉 姜鸿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9-805,共7页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均行鼓窦凿开探查,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CT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颞骨CT检查对术式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季立 刘阳 +2 位作者 华清泉 廖华 孙建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颞骨CT检查在术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10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行颞骨HRCT检查,结合听力学及耳内镜检查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并将术中所见(包括乳突、鼓窦、上鼓室以及听骨链及鼓室粘膜状态)与...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颞骨CT检查在术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10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行颞骨HRCT检查,结合听力学及耳内镜检查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并将术中所见(包括乳突、鼓窦、上鼓室以及听骨链及鼓室粘膜状态)与术前颞骨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101例患者中,39例术前CT显示乳突鼓窦未见密度增高影,均行鼓室成形术,其中术前CT显示听骨病变1例,而术中发现听骨链病变8例,二者符合率为12.5%(1/8);62例术前CT显示鼓窦、乳突腔有低密度影充填,但乳窦气房存在,无骨质吸收及破坏,鼓窦入口无扩大45例,行鼓室成形术,其中4例显示听骨链有病变,28例显示鼓室粘膜增厚,均行鼓室成形术,而术中发现听骨病变15例,鼓室黏膜病变19例,两种病变的术前CT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分别为26.67%(4/15)和67.86%(19/28);其余17例术前CT显示鼓室、鼓窦入口、乳突有低密度影充填,且乳窦气房骨质吸收和破坏,鼓室入口扩大,均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前CT与术中所见一致,均可见听骨链及乳突、鼓窦病变。所有患者术后三个月的干耳率为93.07%(94/101),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力提高15~18dB。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颞骨CT检查对听骨链、鼓室粘膜病变的评估的准确性有限,部分患者需要行颞骨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检查,不能仅凭CT决定术式,应结合听力学检查决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T 鼓室成形术 乳突开放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鼓室成形术中咽鼓管功能的评估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镇罡 高一铭 +4 位作者 孙佳玉 王阳 张燕梅 宗雅静 王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通过对采用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及其评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64例(64耳)采用I型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的患者资料,根据咽鼓管功能... 目的通过对采用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及其评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64例(64耳)采用I型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的患者资料,根据咽鼓管功能检测(ETS)结果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组及咽鼓管功能正常组。观察声导抗正-负压平衡法与ETS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气导听阈值变化、气骨导差值变化、鼓膜愈合、听力改善、干耳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声导抗正-负平衡法与ETS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76.56%,咽鼓管功能正常组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患者术后的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及其差值变化,听力改善率、干耳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的鼓膜愈合率、术后干耳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导抗正负压平衡法结合ETS检测法对鼓膜穿孔患者进行主客观咽鼓管功能检测,可提高咽鼓管功能检测的准确率,可作为咽鼓管功能检测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凯 俞杰 +1 位作者 李幼珍 张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介绍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术中注意上鼓室外侧壁盾板的完整,清除病灶保护粘膜,建立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的通气引流系统。... 目的介绍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96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术中注意上鼓室外侧壁盾板的完整,清除病灶保护粘膜,建立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的通气引流系统。结果术前纯音听力测试0.5、1.0、2.0、4.0kHz语言频率区听阈气骨导差的平均值0—10dB为0耳(0%),11-20dB为4耳(4.17%),21—30dB为29耳(30.2%),31—40dB为46耳(47.9%),大于40dB为17耳(17.7%),平均气导为(54.1±6.5)dB,平均骨导为(13.6±7.6)dB;术后3月纯音听力测试,0.5、1.0、2.0、4.0kHz语言频率区听阈气骨导差的平均值0一lOdB为25耳(26.0%),11-20dB为46耳(47.9%),21—30dB为19耳(19.8%),31—40dB为6耳(6_3%),大于40dB为0耳O%),平均气导为(38.1±7.9)dB,平均骨导为(12.5±6.3)dB。术后8月以上(平均间隔时间为11个月)纯音听力测试的情况是0—10dB为22耳(22.9%),11-20dB为41耳(42.7%),21-30dB为24耳(25%),31-40dB为9耳(9.3%),大于40dB为0耳0%),平均气导为(41.2±8.4)dB,平均骨导为(12.6±7.6)dB。术后8个月-3年随访中行颞骨CT扫描(平均间隔时间为11个月),96耳中75耳乳突鼓窦保持气化(78.1%),21耳乳突鼓窦软组织影充填(21.9%)。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取得满意疗效,遵循个体化原则建立合理的中耳通气引流系统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壁式鼓室成形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成形术后的咽鼓管功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武宁 唐安洲 +1 位作者 徐志文 谭颂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ube-tympanoaerodynamicgraphy,TTAG)法及音响法对53耳鼓室成形术后的咽鼓管功能进行检测,并分析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ube-tympanoaerodynamicgraphy,TTAG)法及音响法对53耳鼓室成形术后的咽鼓管功能进行检测,并分析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并用鼻窦镜观察咽鼓管咽口,分析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结果53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37耳,其中29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异常16耳中,有4耳鼓膜生长良好,比较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鼓膜生长良好耳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3耳术后有9耳咽鼓管咽口充血肿胀,其中2耳咽鼓管功能正常,7耳咽鼓管功能不良,提示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与疗效关系密切,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咽鼓管 功能障碍 鼓室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武宁 唐安洲 +1 位作者 徐志文 谭颂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对比分析咽鼓管功能改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并比较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鼓室口病变程度相关,鼓室口病变轻者,咽鼓管功能良好;而鼓室口病变重者咽鼓管功能不良。40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良好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不良耳鼓膜生长欠佳;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形术效果关系密切,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昱 马芙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58,共4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伴胆脂瘤者可能因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手术目的为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保存和重建听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式及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前者在清除病灶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后者术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伴胆脂瘤者可能因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手术目的为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保存和重建听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式及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前者在清除病灶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后者术后胆脂瘤复发可能性较高,但因外耳道后壁的保存使患者术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术式、手术疗效、术后复发率及手术适应证进行概述,旨在为该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壁式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胆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骨导听力的改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皓谆 龚树生 +3 位作者 贺小湖 邓蔚 蒋代华 张又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骨导听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骨导听力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61耳)合并骨导听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0.5、1、2、4kHz骨导听力的变... 目的探讨合并骨导听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骨导听力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61耳)合并骨导听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0.5、1、2、4kHz骨导听力的变化及其与病程、是否合并胆脂瘤、术式、是否行听骨链重建的关系。结果61耳术前骨导平均听力在4kHz处损害最为严重,术后4个频率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以2kHz处最为显著,术后骨导改善阳性(4个频率无一频率骨导听力下降,且有至少二个频率的骨导听力提高10dB以上)有32耳,阳性率为52.5%。病程长短及是否伴有胆脂瘤与术后骨导听力改善与否无明显相关。行听骨链重建的病例骨导听力提高明显优于未行听骨链重建病例。未行乳突切开的鼓室成形术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骨导改善较切除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患者明显。结论伴骨导听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鼓室成形术后部分患者骨导听力可以提高,其术后听力改善程度与病程长短及是否伴有胆脂瘤无关,与手术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听力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技术治疗慢性中耳炎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抗美 徐永田 +1 位作者 冯益进 黄家英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为45例46耳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及中耳炎后遗症患者经耳内切口,在清除病灶的同时采用自体外耳道-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术后随访达12-3...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为45例46耳慢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及中耳炎后遗症患者经耳内切口,在清除病灶的同时采用自体外耳道-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术后随访达12-3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听力记录为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结果46耳术后AC,BC和ABG术前术后差值(dBHL)为22.74±12.45,6.16±5.07和17.87±7.14,经配对t检验,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3耳(93.5%)获得形态正常外耳道,鼓膜及含气的中耳腔,1耳外耳道存在过敏湿疹溢液,1耳大胆脂瘤伴中耳积液,鼓膜置管,持续有分泌物,给予再次手术后听力改善满意。结论慢性中耳炎术中行耳内切口采用自体外耳道-乳突骨膜骨质修补鼓膜,重建上鼓室盾板,外耳道后壁,听骨链,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听力的目的,自体移植材料成活率高,痛苦少,经济且无碍美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和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长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部分乳突腔狭小而需行乳突切除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主要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及两者兼有的混合型)患者,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在既需彻底清除病灶、又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 目的初步探讨在部分乳突腔狭小而需行乳突切除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主要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及两者兼有的混合型)患者,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在既需彻底清除病灶、又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临床7例因中颅窝底低位和乙状窦壁前位而造成乳突腔狭小的胆脂瘤型和/或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行乳突切除术中采用外耳道后壁切除和重建技术,最终保持完整的鼓室和外耳道壁,再行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重建鼓室传音结构,手术前后检查听觉功能,与同期进行的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而行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乳突腔狭小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除术中病灶清除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易致胆脂脂瘤等病变组织残留或复发等问题。本次观察的全部19例患者在行II期鼓室成形术或鼓室探查术中均未发现胆脂瘤复发,术后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明显降低,传导性聋的改善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可基本达到与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等同的听觉功能保留与提高效果,故对于有相关适应证患者,应作为常规选择手术方式。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对于提高中耳传音功能(即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 后壁重建 鼓室成形术 乳突切除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廖志芳 马玉坤 +2 位作者 涂博 肖志文 蒋立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 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B组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5~7年。每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气导(AC)和术前、术后骨导(BC)的比较以及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的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气导改善值及气骨导差缩小值。结合听力改善程度、成功率、复发率、干耳时间,分析并探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在中耳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听阈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阈值改善≥30 dB5例(16.7%),20~30 dB11例(36.7%),10~19 dB10例(33.3%),<10 dB 4例(13.3%),术后ABG小于20 dB 28例(93.3%)。两组术后均未见鼓膜穿孔及内陷,未见复发,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2~4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4~7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更短。结论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局限上鼓室病变 胆脂瘤 改良完壁式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状软骨用于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冯顺治 鲁孟显 +3 位作者 王凤钰 何惠玉 张鑫 赵海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对传统的鼓室成形术即Wullstein术式做进一步改进。方法 采用自体耳廓基底部软骨剪成1~1.5mm细条状,紧贴听小骨及鼓环成栅栏状排列,外覆以外耳道转移皮瓣及残余鼓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40例(42... 目的 对传统的鼓室成形术即Wullstein术式做进一步改进。方法 采用自体耳廓基底部软骨剪成1~1.5mm细条状,紧贴听小骨及鼓环成栅栏状排列,外覆以外耳道转移皮瓣及残余鼓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40例(42耳)。结果 随访半年~8年未见胆脂瘤复发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移植鼓膜全部愈合。纯音听力提高叨-40dB和/或骨、气导差小于10dB共41耳(97.62%),听力无明显提高者1耳(2.38%)。结论 改进的术式便于手术操作,取材方便,对提高鼓室成形术的质量及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状软骨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