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Al^(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德素 庞艳玲 +2 位作者 石广革 段升霞 刘玉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1,共5页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 以2-羟基-1-萘甲醛、邻氨基苯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Al^(3+)荧光探针S,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IR对探针S进行结构表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在DMSO∶H_(2)O=4∶1(V/V)体系中,对Al^(3+)有良好的荧光和裸眼识别。Al^(3+)浓度在2.0~50μmol/L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3μmol/L,探针S与Al^(3+)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探针S-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探针S-Al^(3+)配合物对DN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推断二者作用力的类型为疏水作用,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铝离子 邻氨基苯甲醛 dna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沈景山 孙丹丹 +5 位作者 付连春 吕文波 吕国伟 叶学敏 孟广政 宋增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4,共3页
荧光探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使DNA与探针键合的程度减小,反映在探针荧光光谱的改变,从而可以了解药物和核酸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常数D为DNA+探针中加入药物后探针的荧光强度相对于DNA+... 荧光探针技术可以用来测定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使DNA与探针键合的程度减小,反映在探针荧光光谱的改变,从而可以了解药物和核酸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常数D为DNA+探针中加入药物后探针的荧光强度相对于DNA+探针荧光强度减去纯探针荧光强度的下降百分数。文章利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作为探针,测定几种抗癌药物加入DNA与荧光探针(盐酸小檗碱)混合溶液的荧光谱,探讨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相同浓度的不同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常数D确定作用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dna 盐酸小檗碱 核酸 相互作用 荧光探针 改变 常数 混合溶液 荧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彭俊峰 凌建亚 +1 位作者 张晗星 张长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58-861,共4页
利用紫外光谱及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虫草素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虫草素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及磷酸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增减色效应... 利用紫外光谱及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虫草素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虫草素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及磷酸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增减色效应并有轻微的红移现象 ,说明虫草素可能以其腺嘌呤碱基嵌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间。DNA的荧光光谱先是增强然后减弱 ,最终伴随轻微的蓝移进一步表明了虫草素可能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间。同时磷酸盐的猝灭作用说明虫草素与DNA的磷酸集团也能发生作用。最后通过Scatchard方程作图证明 :虫草素与DNA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方式即插入方式和与DNA的磷酸基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dna 紫外光谱 溴化乙锭 作用机理 荧光光谱 插入方式 磷酸基团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吖啶橙-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在DNA测定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峰 朱昌青 王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8,共4页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10 - 3mg·L- 1 ,1 5 2× 10 - 3mg·L- 1 。对 1 0 0mg·L- 1 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4 %和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橙-罗丹明B二聚体 能量转移 dna 测定 作用机理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硫化锌纳米荧光探针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严拯宇 庞代文 +3 位作者 邵秀芬 戴美玲 彭博 胡育筑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研究L-半胱氨酸包裹的ZnS纳米荧光探针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建立DN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溶液pH值、缓冲液用量及粒子浓度等影响因素,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利用在pH值近中性时DNA对纳米荧光探针具有猝灭作用的特性,采用... 目的:研究L-半胱氨酸包裹的ZnS纳米荧光探针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建立DN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考察溶液pH值、缓冲液用量及粒子浓度等影响因素,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利用在pH值近中性时DNA对纳米荧光探针具有猝灭作用的特性,采用荧光光谱法进行研究.结果:当DNA浓度为20~600 μg/L时,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2 μg/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DNA与L-半胱氨酸-ZnS纳米粒子存在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纳米粒子 荧光探针 dna 硫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Ⅲ)、Rh(Ⅲ)、Pd(Ⅱ)离子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宏娟 于俊生 +1 位作者 王树玲 陈洪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两种离子则对该二元体系产生显著的荧光敏化作用。考察了EDTA对贵金属离子、小檗碱及DNA三元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贵金属离子与DNA可能的键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相互作用 抗癌药物 作用机理 Ru(Ⅲ) Rh(Ⅲ) Pd(Ⅱ) dna 钌(Ⅲ) 铑(Ⅲ) 钯(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应臣 包晓玉 +2 位作者 赵一阳 黄群增 曹丰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巯基丙酸(RSH)为稳定剂,采用水相法合成了功能性CdTe纳米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粒度和形貌进行表征。建立了一种以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DNA的方法,当DNA浓度为0.2—40μmol·dm^3时... 以巯基丙酸(RSH)为稳定剂,采用水相法合成了功能性CdTe纳米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粒度和形貌进行表征。建立了一种以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DNA的方法,当DNA浓度为0.2—40μmol·dm^3时,荧光强度与DN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nmol·dm^-3,11次重复测定含有5.6gmol·dm^-3的小牛胸ctDNA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考察了CdTe量子点浓度、pH值、温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DNA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CdTe纳米粒子与DNA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作用机理研究表明,CdTe纳米粒子与DNA之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且DNA对CdTe纳米粒子的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纳米晶 荧光探针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猝灭荧光探针法测定DNA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一兵 王冬媛 +2 位作者 许可慰 郭祥群 许金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56-1458,共3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luorescence probe techniqu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DNA, which is based on a self-quenching cours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o-hydroxybenzoicacid or o-aminobenzoic acid. Studies involving ca...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luorescence probe techniqu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DNA, which is based on a self-quenching cours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o-hydroxybenzoicacid or o-aminobenzoic acid. Studies involving calf thymus (CT) DNA, salmon (SM) DNAand herring sperm(HS) DNA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valu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nucleic acid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nucleic overthe range of about 15ng/mL^6.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猝灭 荧光探针 dna dna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来生 黄志兵 +3 位作者 王宇晓 刘旭 李艳萍 葛小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88-1091,共4页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DNA能猝灭阿霉素的荧光,向该体系中加入杯[8]...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DNA能猝灭阿霉素的荧光,向该体系中加入杯[8]胺时荧光又逐渐增强,这说明杯[8]胺能与DNA的磷氧负离子强烈作用。通过Scatchard图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杯[8]胺对DNA-阿霉素的影响表现为混合模式,一方面,在中性或酸性的条件下,杯[8]胺能中和DNA上的磷氧负离子,导致DNA收缩,从而影响DNA的构象,使嵌入的阿霉素从DNA中部分游离出来,荧光增强;另一方面,杯[8]胺与阿霉素也存在静电位点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光谱探针 水溶性杯芳烃 芳烃 小牛胸腺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茶多酚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岳飞 张荣光 +2 位作者 高永贵 杨贤强 周雅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利 用荧光探 针 E B(溴 化乙啶)研 究茶多酚 ( T P)与 D N A 的相 互作用 及顺 铂( C D D P)对其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E B D N A 体系中加 入 T P 后,荧光光谱 形状和峰位几乎 无变化,而荧光强度 明... 利 用荧光探 针 E B(溴 化乙啶)研 究茶多酚 ( T P)与 D N A 的相 互作用 及顺 铂( C D D P)对其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E B D N A 体系中加 入 T P 后,荧光光谱 形状和峰位几乎 无变化,而荧光强度 明显下降; T P 压低 E B D N A 荧 光强度的效率 D 与其浓度成正相关,高浓度 T P 可以完全抑制 E B D N A 荧光强度⒚ T P与 C D D P 对 E B D N A 荧光压低作用存在叠加现象,表明 T P 可增强 C D D P 的药用效果,又 可降低其副作用⒚ T P使 E B D N A 体系的荧 光偏振度 P增加,而荧光寿命 τ缩短,这表明 T P 与 D N A 作用的机理可能是 T P 插 入了 D N A 分子碱 基对平 面中,影 响了 D N A 分子双 链的有 序度,并 使从 D N A 分子中 向 E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dna 顺铂 荧光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研究10种中药多糖及黄酮对DNA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海容 武晓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6-349,共4页
初步研究了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草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对DNA的保护作用。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 初步研究了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草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对DNA的保护作用。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金银花、灵芝等10种中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反之越差。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下对DNA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中药均能与DNA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多糖提取物存在下它们的作用强弱顺序为沙棘>知母>刺五加>灵芝>牛膝>枸杞>金银花>苍术>黄芪>菊花。黄酮提取物存在下它们的作用强弱顺序为沙棘>金银花>槲皮素>枸杞>苍术>黄芪>知母>刺五加>灵芝>牛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dna中药多糖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玉华 陈晓岚 +3 位作者 张婷 屈凌波 赵玉芬 郁有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479,共5页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与DNA间均存在弱相互作用,但与7-羟基黄酮相比,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更具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与DNA间均存在弱相互作用,但与7-羟基黄酮相比,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更具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两种化合物均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 mer方程和Scatchard方程,常温下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和它们与DNA的固有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q1=601L.mol-1,Kq2=1381L.mol-1;K1=2.07×104L.mol-1,K2=3.19×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探针 dna 7-羟基黄酮 磷酰化7-羟基黄酮 荧光猝灭 弱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DNA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玉芳 沈生荣 凌备备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EB)研究了茶儿茶素EGCG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DNA的荧光光谱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但随EGCG浓度增强,λ2峰(588.8nm)强度下降,偏振度增加,这可能与EGC...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EB)研究了茶儿茶素EGCG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DNA的荧光光谱基本不随时间而变化,但随EGCG浓度增强,λ2峰(588.8nm)强度下降,偏振度增加,这可能与EGCG插入DNA碱基对平面,双链有序度增加有关。γ辐照使小牛胸腺DNA发生断裂等损伤,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但加入EGCG后,对DN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这可能与EGCG清除γ辐照间接效应产生的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茶儿茶素 EGCG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与DNA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小平 肖枚英 +5 位作者 周雅琴 孟超 孟广政 陈晓波 付晋轩 宋增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0,共3页
用荧光探针法研究化疗药物顺铂(CP)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吸收光谱 dna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对称菁染料及其与不同结构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尚荣 金冰 +4 位作者 张楠 柳影 刘祥军 李松青 上官棣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85-2092,共8页
为考察小分子配基与不同核酸结构的结合机理,发展新的核酸探针分子,合成了一种新型一次甲基不对称菁染料(MTP).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研究结果表明,MTP可与平行和混合平行G-四链体DNA(如c-myc和22AGK+)较强地结合,并引起1... 为考察小分子配基与不同核酸结构的结合机理,发展新的核酸探针分子,合成了一种新型一次甲基不对称菁染料(MTP).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研究结果表明,MTP可与平行和混合平行G-四链体DNA(如c-myc和22AGK+)较强地结合,并引起130-180倍的荧光增强;其与单/双链DNA作用较弱,导致40-60倍荧光增强;而与反平行G-四链体DNA(如TBA和22AGNa+)的作用最弱,只引起15-25倍荧光增强;以上结果表明MTP可作为荧光探针分子用于区别不同结构的核酸分子.结合机理研究表明,平行和混合平行G-四链体DNA优先通过沟槽结合模式结合1分子MTP,再通过末端堆积模式结合另1分子M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染料 核酸 G-四链体 荧光分子探针 核酸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吡哌酸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DNA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珍 孙思玲 +1 位作者 李锋 徐淑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99-1602,共4页
在pH值为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铕与吡哌酸反应形成配合物。该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NA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测定DNA的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新方法。... 在pH值为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铕与吡哌酸反应形成配合物。该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NA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测定DNA的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新方法。考查了体系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通过与普通荧光光谱的对比突显了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的优势,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对DNA的检测限为0.03 mg.L-1(3σ),对浓度为4.0 mg.L-1的DNA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DNA的浓度在0.1~6.0 m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89.58c(mg.L-1)+0.920 5,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此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和加标回收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吡哌酸 荧光探针 时间分辨荧光法 鲱鱼精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光化学荧光探针法测定DNA──以9,10-蒽醌-2-磺酸钠为光化学荧光探针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友 许金钩 +2 位作者 郭祥群 朱庆枝 赵一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706-1707,共2页
现场光化学荧光探针法测定DNA──以9,10-蒽醌-2-磺酸钠为光化学荧光探针李文友,许金钩,郭祥群,朱庆枝,赵一兵(材料和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DNA,光化学荧光... 现场光化学荧光探针法测定DNA──以9,10-蒽醌-2-磺酸钠为光化学荧光探针李文友,许金钩,郭祥群,朱庆枝,赵一兵(材料和生命过程分析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DNA,光化学荧光探针,9,10-蒽醌-2-磺酸钠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 光化学荧光探针 蒽醌 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志强 杨广花 +2 位作者 赵希岳 李亮 李尔炀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考察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银杏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 )和多糖 (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 1、海藻多糖 2 )对EB 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 目的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考察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银杏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 )和多糖 (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 1、海藻多糖 2 )对EB DNA体系的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银杏提取物、竹叶提取物的荧光抑制率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且不存在饱和性 ,抑制率可达 95 %以上。荧光强度抑制率达 5. 0 %时 ,上述三种抗氧化剂的浓度较为接近 ,均约为 0 5mg/ml。而多糖的荧光抑制率具有饱和性 ,且抑制率相对很低 ,螺旋藻多糖、海藻多糖 1、海藻多糖 2对荧光强度的饱和抑制率分别为 16 . 6 % ,2 6 .1% ,32 . 6 %。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与EB DNA体系的DNA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dna 自由基 荧光探针 溴化乙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Mn/ZnS量子点在DN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俞樟森 马锡英 +1 位作者 张琪 余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9-794,共6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成核掺杂的方法在水溶液中一步制备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ZnS∶Mn/ZnS量子点。研究了荧光、室温磷光产生的机理。基于DNA对量子点发光的增强效应,以ZnS∶Mn/ZnS量子点作为标记探针建立了测定DNA的荧光、室温磷光的...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成核掺杂的方法在水溶液中一步制备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ZnS∶Mn/ZnS量子点。研究了荧光、室温磷光产生的机理。基于DNA对量子点发光的增强效应,以ZnS∶Mn/ZnS量子点作为标记探针建立了测定DNA的荧光、室温磷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量子点浓度、EDC/NHS用量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DNA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测定条件下,荧光、室温磷光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小牛胸腺DNA的线性区间均为50~600μg/L,检出限分别为39.6、28.5μg/L,回收率分别为98%~104%、99%~101%,25次重复测定300μg/L ctDNA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2.3%。该方法简单、安全、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ZnS 荧光探针 室温磷光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荧光探针对T4 DNA连接酶的活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斌 羊小海 +1 位作者 王柯敏 谭蔚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3-467,共5页
利用线性荧光探针作为核酸连接反应的模板和信号分子,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降低来表征连接产物的生成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连续、简单且特异性高的T4 DNA连接酶活性分析的新方法,检出限可达1.2 U/mL;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快速考察金属... 利用线性荧光探针作为核酸连接反应的模板和信号分子,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降低来表征连接产物的生成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连续、简单且特异性高的T4 DNA连接酶活性分析的新方法,检出限可达1.2 U/mL;同时,该方法还可用于快速考察金属离子和化学药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仅为灵敏、实时监测核酸连接反应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也为开展核酸连接酶活性分析、反应动力学机制探讨和药物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荧光探针 T4dna连接酶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