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3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Dimerization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WU Hong Harvey F Lodish(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Nine Cambridge Center Cambridge MA 02142 USA) (Department of Biolo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USA)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Erythropoietin (EPO), a 34 kD glycopro-tein, is the principal growth factor regulating theproduction of 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EPO isessential for committed CFU - E erythroid pro-genitors to divide several times an... Erythropoietin (EPO), a 34 kD glycopro-tein, is the principal growth factor regulating theproduction of 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EPO isessential for committed CFU - E erythroid pro-genitors to divide several times and then to dif-ferentiate into erythrocytes. Like most receptorsfor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the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 - R) is a type I trans-membrane protein and a member of the cytokinereceptor superfamily. These receptors containfour conserved cysteines and a Trp - Ser - 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POIETIN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DIMERIZ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cellular calcium signaling in osteocytes:A mechano-transduction-mechano paradigm
2
作者 Da Jing X.Lucas Lu +4 位作者 Andrew Baik Bin Zhou Xiaonan Lai Liyun Wang X.Edward Guo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24,共2页
Osteocytes in vivo are embedded in the mineralized extracellular bone matrix,where their cell bodies reside in the lacunae and are interconnected to neighboring osteocytes through numerous intercellular processes.The ... Osteocytes in vivo are embedded in the mineralized extracellular bone matrix,where their cell bodies reside in the lacunae and are interconnected to neighboring osteocytes through numerous intercellular processes.The 3-dimensional(3D)osteocyte network positioning and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bone cells make osteocytes ideal mechanosensors of bone.Thus the role of osteocyte network an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osteocytes in response to mechanical stimulation may clarify the mechanisms behind normal bone adaptation to mechanical loading.We have been using intracellular calcium([Ca<sup>2+</sup>]<sub>i</sub>)as a ubiquitous real-time signaling indicator for studying mechanotransduction in osteocytic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ELLULAR transduction communicate stimulation signaling clarify NUMEROUS INTRACELLULAR PARADIGM positi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wn-regulation and It's Molecular Biology of Nm-23H1 gene Transfection on Ras-to-MAP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Human High-metastatic Large 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 L9981
3
作者 Yin LI Jianjun QIN +9 位作者 Yun WANG Jun CHEN Sen WEI Gang CHEN Zhigang LI Hongyu LIU Haisu WAN Zhihao WU Ke XU QInghua ZHOU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87-489,共3页
Backgroud and Objective Tumor metastasis is not only the malignant marke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ung cancer, but also the key cause of failure to cure and lose their life of the patients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疗效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代谢及信号转导对胡萝卜CO_(2)加富的响应分析
4
作者 宋红霞 高崇真 +2 位作者 朱伟龙 路强 宋甜月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4,I0008,I0009,共12页
胡萝卜作为世界十大蔬菜之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周年供应。增施CO_(2)可提高胡萝卜产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而脱落酸(ABA)是调控植物生长和响应外界刺激的重要激素。为了探究胡萝卜ABA代谢和信号转导响应CO_(2)加富的分子机制,本... 胡萝卜作为世界十大蔬菜之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周年供应。增施CO_(2)可提高胡萝卜产量和类胡萝卜素积累,而脱落酸(ABA)是调控植物生长和响应外界刺激的重要激素。为了探究胡萝卜ABA代谢和信号转导响应CO_(2)加富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析CO_(2)加富与对照条件下ABA含量和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含量的变化;利用RNA-Seq分析CO_(2)加富条件下脱落酸代谢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参与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增施CO_(2)抑制了ABA的合成,降低了酶含量;转录组分析共获得48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6个直接响应ABA代谢或与ABA信号转导相关,7个与ABA代谢相关,9个参与ABA信号通路,初步揭示了ABA信号和CO_(2)感知之间的分子关联,ABA不仅高度响应CO_(2)浓度变化,而且参与信号转导过程,调控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为CO_(2)加富条件下ABA积累机制和调控ABA信号转导机制探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脱落酸 CO_(2)加富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基于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婷婷 皮锦蝉 +3 位作者 彭小平 姚于飞 李义全 李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2,共9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机制。线粒体是ROS产生的主要场所,也是ROS攻击的靶点。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能够调控ROS生成和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对心血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绍ROS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括了ROS-线粒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茶多酚对ROS的清除作用,并重点对近年来茶多酚通过ROS-线粒体途径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从ROS-线粒体视角阐明了茶多酚主要通过调控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维持细胞钙稳态、减轻线粒体DNA损伤以及调控线粒体凋亡的信号转导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并进一步对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ROS) 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 信号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类化合物调控慢性肝病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伊惠 王佳慧 +4 位作者 赵铁建 段雪琳 汪磊 郑洋 杨仕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2,共8页
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乙醇滥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化合物,在调控慢性肝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潜力。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这些化合... 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乙醇滥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物碱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来源于植物的化合物,在调控慢性肝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潜力。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作用。这些化合物对肝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关键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还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来调节肝细胞代谢稳态,起到了调控慢性肝病的作用。本文对生物碱类化合物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慢性肝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类 肝疾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36在视网膜信号传导及近视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浩(综述) 郭俊国 毕宏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视网膜是介导外界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的关键部位,缝隙连接蛋白(Cx)作为缝隙连接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分子,在维持视网膜功能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Cx36在视网膜信息传递以及生化因子调控等方面具有生理作用,并参与近视的形成过... 视网膜是介导外界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的关键部位,缝隙连接蛋白(Cx)作为缝隙连接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分子,在维持视网膜功能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Cx36在视网膜信息传递以及生化因子调控等方面具有生理作用,并参与近视的形成过程。“局部视网膜-巩膜重塑”学说认为异常的视觉信息作用于视网膜,经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信号转导引起巩膜重塑,最终导致近视。探讨视网膜Cx36在视觉发育与近视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近视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x36在视网膜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在近视发展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缝隙连接蛋白36 近视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复眼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研究方法
8
作者 张茂森 陈俊杰 +5 位作者 罗巧枝 王瀚樟 陈万斌 李玉艳 申忠健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7,共12页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在导航、觅食和避敌等关键行为中起核心作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视觉转导机制对昆虫的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本文重点聚焦复眼的微观结构、研究方法、视觉行为和信号转导机制。微观结构方面,本文描述了昆虫复...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在导航、觅食和避敌等关键行为中起核心作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视觉转导机制对昆虫的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本文重点聚焦复眼的微观结构、研究方法、视觉行为和信号转导机制。微观结构方面,本文描述了昆虫复眼的基本构造,涉及小眼的精细构造和视网膜细胞的功能分化,探讨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的视觉信息处理。研究方法部分重点介绍了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复眼研究中的应用。视觉行为部分强调了复眼在昆虫昼夜节律调控和空间导航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视觉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重点分析了从光感受到信号转导的完整过程,包括视蛋白的光活化、G蛋白偶联信号放大、离子通道调控等关键步骤。特别强调了新发现的信号调控分子和反馈机制在视觉信号精确转导中的重要作用。昆虫复眼的研究促进多种技术的开发,包括农业害虫的诱捕策略、基因靶向技术以及害虫监测和生态管理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结构 视觉行为 技术与方法 视觉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杞1号’响应NaCl胁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9
作者 李晶晶 胡进红 +3 位作者 梁旺利 麻玉荣 梁文裕 王玲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宁杞1号’(Lycium barbarum Ningqi 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为深入解析‘宁杞1号’耐盐碱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宁杞1号’叶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宁杞1号’(Lycium barbarum Ningqi 1)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为深入解析‘宁杞1号’耐盐碱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宁杞1号’叶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同时,对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1)在0、100、200和3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7 d时,从‘宁杞1号’叶片中共鉴定到3个信号转导途径和14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差异表达。(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CIPK6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MAPKK2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MAPKKK18和MAPK3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RTq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3)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CIPK6、MAPKK2和MAPKKK18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不变的趋势;MAPK3和PL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钙调素的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宁杞1号’可能通过诱导磷脂酰肌醇、MAPK级联反应及依赖Ca^(2+)的SOS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响应NaCl胁迫,进而提高其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杞1号 NACL胁迫 信号转导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彩色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调查及ROS信号转导机理研究
10
作者 李娜 郑琪 +10 位作者 姚来来 祁伟亮 倪胜利 刘愈之 王亚翠 刘众 郭怀亮 张旭辉 马强强 孔丽婷 李兴茂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以彩色冬小麦TW10-1154、太黑3号、太蓝1号、张紫麦1号、穗选5号、冬黑10号、农大3153和西农黑等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绿色)和pTa535(红色)为探针,明确8个彩色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 n=42... 以彩色冬小麦TW10-1154、太黑3号、太蓝1号、张紫麦1号、穗选5号、冬黑10号、农大3153和西农黑等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绿色)和pTa535(红色)为探针,明确8个彩色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 n=42)。同时,对这8个彩色冬小麦进行常温处理(25℃)和冷胁迫(4℃)处理,并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ROS定位。结果表明,冷胁迫处理下,张紫麦1号、冬黑10号和西农黑的长势最好,在根尖顶端组织区域ROS信号富集最多,而在伸长组织区域ROS信号随着胚根的生长而逐渐减少,因此,推测ROS信号可能是一种动态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冷胁迫下成熟期8个供试材料的根系进行拍摄,结果发现,太蓝1号、张紫麦1号、穗选5号、冬黑10号根须健壮发达,表明这4个品种的小麦生长能力和抗冻性强,适宜陇东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冬小麦 冷胁迫 活性氧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治疗实验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11
作者 徐笑 张倩 +3 位作者 孙沁梅 胡义扬 辛鑫 冯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7-1336,共10页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HFHC)饮食诱导24周,建立MASH模型,第24周末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HFHC组、EGCG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0 mg·kg^(-1)·d^(-1))和奥贝胆酸用药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 mg·kg^(-1)·d^(-1))(OCA组),每组8只。EGCG组和OCA组给药6周后收集标本,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ALT、AST水平;使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实验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L0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设对照组(Con组)、FFA组和EGCG处理组(EGCG组)。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以及TNF-α、CCL2、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对Con组、HFHC组和EGCG组小鼠肝组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挑选富集通路差异程度P-adjust<0.05且与MASH相关的通路进一步分类(代谢相关类和炎症类)分析,对两类通路中的具体信号通路按照富集程度分别从大到小排列,对排名前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体内PCR验证,并挑选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通过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结果 与HFHC组相比,EGCG组小鼠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值均<0.05);油红O染色显示EGCG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HE结果显示EGCG可显著减轻炎症;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EGCG给药之后纤维组织的数量明显减少;EGCG干预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实验结果发现,与FFA组相比,EGCG组TG含量显著降低,油红O结果显示EGCG组与FFA组相比脂滴明显消散,炎症因子TNF-α、CCL2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转录组学结果显示,HFHC组和EGCG组之间共有2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8个,下调基因122个。EGCG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TLR4、NLRP3、IL^(-1)β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 EGCG可显著改善MASH小鼠模型脂质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细胞L02脂质沉积和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对肝细胞癌进展和化疗耐药的影响
12
作者 霍怡杉 李大伟 +4 位作者 段相冰 马玉玉 张国军 张凯楠 马秀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INS1在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GINS1在HCC细胞系Huh7、Hep3B、Li-7、MHCC97H和人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株及其阴性对照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使用奥沙利铂处理细胞以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构建裸鼠负瘤模型,观察GINS1敲低对HCC体内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通路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加入Notch受体激动剂Jagged-1处理细胞,分析GINS1与Notch/JAK/STAT通路之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INS1在HCC患者、HCC组织和HCC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P值均<0.05)。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正相关(r=0.822,P=0.01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降低(P值均<0.01),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增强(P<0.01)。与对照组裸鼠相比,GINS1敲低导致裸鼠形成的肿瘤质量和体积均受到显著抑制(P值均<0.00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在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内,Notch1、Notch3、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JAK2和STAT3总体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Jagged-1处理后,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有所增加,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有所减弱,p-JAK2、p-STAT3水平升高(P值均<0.05)。结论GINS1在HCC中表达上调,并且能够通过Notch/JAK2/STAT3通路促进HCC进展和肿瘤细胞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复合物 肝细胞 抗药性 肿瘤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Rbohs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蒋序春 龚记熠 +2 位作者 耿兴敏 乙引 曾凡玉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概述植物Rbohs介导ROS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介绍植物Rbohs基因启动子上主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和RBOHs蛋白的活性调节分子。综述近年来植物通过Rbohs基因启动子上的应激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等顺式作... 概述植物Rbohs介导ROS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介绍植物Rbohs基因启动子上主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和RBOHs蛋白的活性调节分子。综述近年来植物通过Rbohs基因启动子上的应激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调控Rbohs基因表达和通过Ca^(2+)、蛋白激酶、Rac/Rop蛋白、细胞外ATP和ABA等调控分子调控RBOHs蛋白的活性。得出Rbohs基因和RBOHs蛋白共同调节植物体内ROS水平,ROS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ABA、生长素、乙烯、JA和SA等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串扰,形成复杂多变的信号转导途径。以期为进一步研究Rbohs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与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 活性氧 活性调节 逆境胁迫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线粒体代谢物传导机制
14
作者 张浩令 赵瑞 +4 位作者 齐雅茜 Sandai Doblin 王薇 梁秋冬 宋志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6-740,749,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紊乱疾病,其显著特征在于骨密度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上升。本文提出一项理论:线粒体代谢物作为传导机制,在O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不仅是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紊乱疾病,其显著特征在于骨密度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上升。本文提出一项理论:线粒体代谢物作为传导机制,在O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生成的核心枢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生成大部分三磷酸腺苷,同时还作为信号转导的平台,通过调节钙离子流、生成活性氧自由基以及释放生物活性蛋白,与细胞内其他部分进行密切的信号交流。线粒体代谢产物作为二级信使,诱导深远的表观遗传变化,调控骨细胞的功能和骨代谢的动态平衡。本文揭示了线粒体代谢物在OP中的关键潜在作用,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对深入理解和有效应对OP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线粒体代谢物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通讯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叶素芳 赵宁辉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297,共5页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脑肿瘤。近年来,细胞通讯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不仅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还在胶质瘤的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细胞通讯在胶... 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脑肿瘤。近年来,细胞通讯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不仅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还在胶质瘤的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细胞通讯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及其对胶质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对近期研究成果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期望为胶质瘤患者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通讯 胶质瘤 肿瘤微环境 信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胫病对大宁晒烟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16
作者 祁诗晴 首安发 +5 位作者 田梦强 石保峰 杨盟权 刘国顺 殷全玉 余金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6,63,共11页
大宁晒烟是广西贺州的优质晒黄烟,是制作卷烟的优良原料,而其对黑胫病的抗性极低。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比较大宁晒烟健康烟叶和感染黑胫病烟叶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探究大宁晒烟对黑胫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转录组分... 大宁晒烟是广西贺州的优质晒黄烟,是制作卷烟的优良原料,而其对黑胫病的抗性极低。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比较大宁晒烟健康烟叶和感染黑胫病烟叶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探究大宁晒烟对黑胫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共筛选获得7 19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代谢组分析共鉴定出198个显著差异代谢物。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①大宁晒烟在防御黑胫病侵染过程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推测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与大宁晒烟响应黑胫病胁迫相关。本研究揭示了大宁晒烟响应烟草黑胫病侵染的主要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和代谢途径,可为提高大宁晒烟黑胫病抗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晒烟 黑胫病 转录组 代谢组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子二萜醇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
17
作者 宋圣佑 周磊 +3 位作者 邰伦伟 潘世杰 蒋俊玲 赵俊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1585,1592,共6页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灌胃,顺铂组腹腔注射4 mg/kg顺铂溶液,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和Smad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免疫因子IL-7和IL-10表达;IHC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结果:药物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和千金子二萜醇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增殖被抑制(P<0.05),TGF-β1、Smad2、Smad4蛋白及VEGF表达降低(P<0.05),血清中IL-7表达增加、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千金子二萜醇能够抑制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进而降低RCCN小鼠IL-7、IL-10及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二萜醇 肾透明细胞癌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IL-7 IL-10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重要害虫与番茄攻防互作研究进展
18
作者 康志伟 渠成 +3 位作者 曹利军 林熠斌 孙江华 李建彩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40,共16页
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近年来,番茄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虫害威胁,包括传统重要害虫烟粉虱Bemisi tabaci、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及新出现的入侵害虫番茄... 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近年来,番茄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虫害威胁,包括传统重要害虫烟粉虱Bemisi tabaci、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及新出现的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解析番茄应答虫害的防御机制,尤其是具有高抗虫特性的野生番茄种质资源的抗虫机制,可以为番茄抗虫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同时关键的抗虫代谢物也可以指导更安全和生态友好的植物源新型绿色农药的开发。本文从植物抗虫的各个层次综述了番茄害虫与番茄等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主要包括:(1)刺吸式和咀嚼式昆虫唾液蛋白被番茄识别及对抗虫免疫的影响;(2)番茄抗虫防御信号转导网络和核心防御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3)植物抗虫性实现的结构和代谢机制,包括毛状体、酰基糖、酚胺、甾体生物碱和挥发性物质等应答虫害并发挥抗虫作用的分子和生态学机制。未来研究应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新技术,结合基因编辑遗传操纵手段,进一步厘清番茄抗虫信号通路和防御物质的合成与调控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为培育高产番茄抗虫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植物昆虫互作 昆虫唾液蛋白 防御信号转导 防御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PKA/EPAC信号转导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志靖 白明正 +4 位作者 王雪梅 齐雅茜 Sandai Doblin 赵瑞 张浩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8-872,共5页
骨质疏松症与低骨密度有关,低骨密度与高发病率、死亡率和社会经济负担密切相关。cAMP是该信号通路的初始活化剂,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和cAMP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来介导其生物学效应。值得注意,cAMP的增加促进骨形成,并减... 骨质疏松症与低骨密度有关,低骨密度与高发病率、死亡率和社会经济负担密切相关。cAMP是该信号通路的初始活化剂,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和cAMP激活的交换蛋白(EPAC)来介导其生物学效应。值得注意,cAMP的增加促进骨形成,并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然而,高水平的cAMP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化,加速骨吸收,加剧骨质疏松的发展。cAMP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取决于其在骨细胞中的浓度和调节机制。因此,本文综述了cAMP-PKA/EPAC信号在骨质疏松症生物学中的理解,并讨论了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环境的作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PKA/EPAC信号转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对樟子松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芦苗苗 王义婧 +4 位作者 王家庆 李德斌 陈红娜 魏亚伟 王一帆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樟子松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以3年生樟子松为试验对象,在人工接种松材线虫后的1、3、7、15、30 d,测定其针叶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信号转导分子过氧化氢、水杨酸和茉莉酸含...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樟子松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以3年生樟子松为试验对象,在人工接种松材线虫后的1、3、7、15、30 d,测定其针叶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信号转导分子过氧化氢、水杨酸和茉莉酸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氧化酶中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接种3 d时活性处于最高水平且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过氧化氢含量持续降低,在1 d时与对照组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水杨酸含量持续高于对照组,且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茉莉酸含量先降低,1 d、3 d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增高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游离脯氨酸和类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接种第15 d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的变化显示,松材线虫的侵染诱导樟子松产生了应激反应,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和类黄酮发生动态变化,共同抵抗松材线虫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樟子松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信号转导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