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of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n Asymmetric Two-Way Relay Channels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博 王钢 +3 位作者 Peter H.J.Chong 杨洪娟 Yongliang GUAN 沙学军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10期65-73,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n asymmetric two-way relay channels using four different cases having different poor channels:phase asymmetry, downlink asymmetry, uplink asymm...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in asymmetric two-way relay channels using four different cases having different poor channels:phase asymmetry, downlink asymmetry, uplink asymmetry and node asymmetry. The decision and mapping rule for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cases are studied. Th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it error rate for each case will be studied and analys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plink asymmetry is the worst case;intra-phase asymmetry and unreliable uplink channels will more severe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channel asym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two-way relay channels asymmetric channels bit error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portunistic Relaying Schemes for Amplify and Forward Bidirectional Relay Channels with Multi antenna Sou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Zibin Yuan Fu +2 位作者 Ding Hong Xiang Liangjun Zheng Linhua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71-79,共9页
We consider a two-way relay network where the Amplify-and-Forward (AF) protocol is adopted by all relays in this paper.The network consists of two multi-antenna source nodes and multiple distributed single-antenna rel... We consider a two-way relay network where the Amplify-and-Forward (AF) protocol is adopted by all relays in this paper.The network consists of two multi-antenna source nodes and multiple distributed single-antenna relays.Two opportunistic relaying schemes are proposed to efficiently utilize the antennas of the source nodes and the relay nodes.In the first scheme,the best relay is selected out by a max-min-max criterion before transmitting.After that,at each source,only the antenna with the largest channel gain between itself and the best relay is activate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s with full power.In the second scheme,assisted by the best relay which is selected by the typical max-min criterion,both source nodes use all their antennas to exchange data,and match filter beamforming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at both source nodes.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all schemes can achieve the full diversity order,and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only mathematically demonstrated but numerically illustrated.System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are carried out by numerical methods in terms of rate sum and outage probability,respectively.The beamforming assisted scheme can be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the antenna selection scheme when accura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is available at the transmitters.Otherwise,the latter is very sui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ortunistic relaying AMPLIFY-AND-FORWARD antenna selection BEAMFORMING two-way relay channels (twrcs) MAX-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猛 陈建华 +1 位作者 张艳 张榆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68-2574,共7页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中,信道的状态复杂多变,该文针对双向中继信道的非对称性,提出采用分层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首先构建源节点、中继节点均采用分层(2/4-PSK)调制的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模型;其次给出了中继节点的物理层网络...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中,信道的状态复杂多变,该文针对双向中继信道的非对称性,提出采用分层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首先构建源节点、中继节点均采用分层(2/4-PSK)调制的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模型;其次给出了中继节点的物理层网络编码解调及映射规则,推导出加性高斯白噪声下中继误比特率及端到端误比特率理论计算公式;最后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采用传统QPSK调制技术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相比,该方案利用分层调制的技术优势,确保较优信道的高速率传输,也兼顾了较差信道的传输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网络编码 分层调制 双向中继信道 非对称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速率双向中继传输策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浩 郑宝玉 +1 位作者 侯晓赟 朱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48-2754,共7页
在实际双向中继信道的通信传输中,由于信道质量,发射功率,业务需求等条件的不对称,双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往往也是不对称的。该文针对双向中继信道中不对称速率传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提出两种不对称传输的方案。第1种... 在实际双向中继信道的通信传输中,由于信道质量,发射功率,业务需求等条件的不对称,双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往往也是不对称的。该文针对双向中继信道中不对称速率传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提出两种不对称传输的方案。第1种方案采用级联信道编码;第2种方案采用子集编码和子集调制。这样设计使得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叠加信号只需一次译码就可以直接解出信息比特的异或,从而降低了译码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结合信道编码的不对称传输设计,在提高系统有效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误比特率,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中继信道 信道编码 网络编码 不对称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中的再生双向中继选择及功率分配 被引量:3
5
作者 吉晓东 郑宝玉 崔景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07-1712,共6页
该文研究不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下的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传统3节点网络的可达速率域。然后,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理论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接着,利用系统业务知识和信道状态信息,提出一种改进型... 该文研究不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下的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问题。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传统3节点网络的可达速率域。然后,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理论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接着,利用系统业务知识和信道状态信息,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最大最小中继选择准则。进一步,研究中继端叠加信号的功率分配,提出了两种功率分配因子选择算法,并对所提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被动式再生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中断性能,在信道不对称情况下性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双向中继 解码转发 中继选择 不对称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高效的新型多向中继网络编码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湛击 高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89-1594,共6页
为进一步提升全信息交互的多用户多向中继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网络编码方法.本文方法基于多级双向网络编码操作,用户两两配对同时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符号,中继通过对接收的叠加信号进行硬判决检测以确定这... 为进一步提升全信息交互的多用户多向中继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网络编码方法.本文方法基于多级双向网络编码操作,用户两两配对同时向中继节点发送信息符号,中继通过对接收的叠加信号进行硬判决检测以确定这两个符号是否同号,并将判决结果广播给所有用户.如果同号,则可确定这两个用户各自的发送信息;如果异号,则任意选出其中一个用户,参与下一轮配对,直到实现所有用户的信息交互.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较传统路由方法和现有的二进制网络编码方法,单源单信道的吞吐量都有显著的提升.而且,由于三电平脉冲幅度调制(3-PAM)的简单特性,与大规模多向中继网络的文献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复杂度更低,可靠性更高.此外,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采用基于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新型网络编码可以进一步增强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用户数目越多,本文方法较文献方法的增益越大,并且联合信道编码后的增益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中继信道 网络编码 三电平脉冲幅度调制(3-PAM) 低密度校验码(LDPC) 双向中继信道(tw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会生 沈青 《电信科学》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数字通道的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具有不利的影响,其影响机理复杂、后果严重,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首先,分析了线路电流差动的工作原理和动作判据;然后,针对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 数字通道的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具有不利的影响,其影响机理复杂、后果严重,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首先,分析了线路电流差动的工作原理和动作判据;然后,针对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故障条件下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与故障条件有显著相关性,这一结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和通道优化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电流差动保护 继电保护通道 不对称时延 继电保护可靠性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双向中继系统中的协作多址广播传输方案设计与数据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丹 田亚飞 杨晨阳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双向中继系统中,2个节点通过一个半双工中继交换信息,2个方向的数据率都会受到较差链路的制约。当节点位置变化或信道衰落造成,中继两端的信道质量不对称时,这将导致系统的和数据率下降。为了弥补较差链路带来的数据率损失,提出了一... 在双向中继系统中,2个节点通过一个半双工中继交换信息,2个方向的数据率都会受到较差链路的制约。当节点位置变化或信道衰落造成,中继两端的信道质量不对称时,这将导致系统的和数据率下降。为了弥补较差链路带来的数据率损失,提出了一种新的三时隙协作多址广播传输方案,使得信道质量较好的源节点与中继节点进行协作传输,并且各节点充分利用各链路所支持的最大数据率进行传输,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及加权和数据率。推导出新方案的容量上界以及解码转发模式下的可达数据率域,并对时隙及功率等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白高斯和瑞利衰落信道下,新方案在非对称信道下的性能都大大优于已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中继 非对称信道 容量上界 加权和数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非对称中继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江洪 谢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9,共6页
在无线通信研究中,网络编码因其可有效提升带宽利用率的特性得到了大量关注。但是,网络编码用于双向中继信道(TWRC)时,中继位置的不对称将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故在源节点使用分层调制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研究了分层调制和物理层网络编... 在无线通信研究中,网络编码因其可有效提升带宽利用率的特性得到了大量关注。但是,网络编码用于双向中继信道(TWRC)时,中继位置的不对称将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故在源节点使用分层调制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研究了分层调制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以及优化,并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非对称中继信道下,通过与传统调制方案(CM)和非对称调制方案(AM)进行性能对比,分层调制物理层网络编码(HMPNC)能够极大地改善端到端误比特率以及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网络编码 非对称中继 分层调制 双向中继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