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结合山区干线公路交通特征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社会因素、驾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道路因素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8个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序关系分析法(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G1)-指...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结合山区干线公路交通特征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社会因素、驾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道路因素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8个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序关系分析法(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G1)-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折中妥协多属性决策法(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对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G1-CRITIC-VIKOR模型的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比选方法。以中国西部6条山区干线公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1-CRITIC-VIKOR模型的评价效果与传统的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综合评价法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辨识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展开更多
文摘为克服单一赋权法的局限性,结合山区干线公路交通特征及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社会因素、驾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道路因素五个维度出发,选取18个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序关系分析法(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G1)-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折中妥协多属性决策法(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VIKOR)对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G1-CRITIC-VIKOR模型的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比选方法。以中国西部6条山区干线公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1-CRITIC-VIKOR模型的评价效果与传统的秩和比(Rank-Sum Ratio,RSR)综合评价法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辨识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文摘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