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卵巢细胞系克隆株Tn5B_(1-4)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国勋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28-332,共5页
通过有限稀释法由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 5 B_1细胞系中分离出多个细胞株,经筛选获得一个理想的克隆株Tn 5 B_(1-4),该克隆株的特性不同于原细胞系Tn_5B_1。该克隆株的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较原细胞株短.而且细胞活力强... 通过有限稀释法由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 5 B_1细胞系中分离出多个细胞株,经筛选获得一个理想的克隆株Tn 5 B_(1-4),该克隆株的特性不同于原细胞系Tn_5B_1。该克隆株的细胞形态一致,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较原细胞株短.而且细胞活力强,特别是在维持粉纹夜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Tn SNPV)的复制能力方面高于原细胞系。另外经生物测定看出,在该克隆株中增殖的病毒毒力与虫体内增殖的病毒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纹夜娥 细胞系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昆虫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2
作者 洪华珠 彭建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81,共6页
报道了一株来自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脂肪体的传代细胞系 ,在辅以 5%胎牛血清的商品无血清培养基Excell 4 0 0中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2 2 9h ,最高密度可达 2 2× 10 6 mL ,该细胞对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 报道了一株来自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脂肪体的传代细胞系 ,在辅以 5%胎牛血清的商品无血清培养基Excell 4 0 0中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 2 2 9h ,最高密度可达 2 2× 10 6 mL ,该细胞对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型多角体病毒 (AcMNPV)极为敏感 ,增殖AcMNPV多角体平均每个细胞达86个 ,表达由AcMNPV构建的重组蛋白的水平较高 ,β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为 ( 2 2 5 5± 13 4 )IU mL ;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为 ( 4 7± 0 61)IU mL ,是一株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的传代细胞系 ,命名为HNU Tn F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纹夜蛾 细胞系 重组蛋白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MNPV-1A在转P^(35)基因细胞系中连续传代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守信 李长友 +2 位作者 郑桂玲 吴文君 李国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100,106,共6页
 报道了1株粉纹夜蛾转P35基因工程细胞系,命名为Tn5B-35。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MNPV)在该细胞系中连续传代至25代,与原始细胞系Tn5B1-4相比较,其感染率、多角体产量、滴度以...  报道了1株粉纹夜蛾转P35基因工程细胞系,命名为Tn5B-35。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MNPV)在该细胞系中连续传代至25代,与原始细胞系Tn5B1-4相比较,其感染率、多角体产量、滴度以及杀虫毒力的变化趋势均比较平稳,并未出现"传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病毒 昆虫细胞系 粉纹夜蛾 传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纹夜蛾传代细胞的分泌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铭 酒亚明 +1 位作者 黄薇 彭建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传代细胞系BTI-Tn5BI(简称5BI)在大肠杆菌的诱导下能够产生抗菌肽。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了5BI细胞分泌抗菌肽的分泌特性。实验表明:粉纹夜蛾传代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兴奋性,能够在瞬时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刺激下产... 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传代细胞系BTI-Tn5BI(简称5BI)在大肠杆菌的诱导下能够产生抗菌肽。通过电生理技术检测了5BI细胞分泌抗菌肽的分泌特性。实验表明:粉纹夜蛾传代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兴奋性,能够在瞬时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刺激下产生分泌,且分泌的动力学特征可用双指数拟合,证明其分泌的钙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纹夜蛾 5BI细胞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纹夜蛾细胞系QB-Tn9-4s的克隆以及克隆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5
作者 马明 李长友 +2 位作者 郑桂玲 李银花 李国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细胞系QB-Tn9-4s进行细胞克隆,获得了8个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QB-Tn-A、B、C、D、E、F、G和H。对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鉴定,各细胞克隆株与原始细胞系具有相同的DNA扩增谱带。各细胞克隆株在形态和生物学特... 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细胞系QB-Tn9-4s进行细胞克隆,获得了8个细胞克隆株,分别命名为QB-Tn-A、B、C、D、E、F、G和H。对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鉴定,各细胞克隆株与原始细胞系具有相同的DNA扩增谱带。各细胞克隆株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克隆株QB-Tn-A、B、C、D和E以梭形细胞为主,大约占细胞总数的60%~80%;F、G和H以棒状细胞为主,比例分别为44.5%、49.5%和80.0%。8个克隆株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均较敏感,感染率均在92%以上,平均每个细胞病毒多角体(OBs)产量在78~110个之间,其中克隆株QB-Tn-A多角体产量最高达110个,略高于BTI-Tn5B1-4和QB-Tn9-4s,明显高于Sf-9细胞;克隆株QB-Tn-E、H、A和C的出芽性病毒(BV)产量与原始细胞系(3.37×107TCID50/mL)接近,而其它4株均低于原始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纹夜蛾 悬浮性细胞系 细胞克隆 ACMNPV 病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纹夜蛾5BI细胞的悬浮培养
6
作者 彭建新 杨红 +1 位作者 洪华珠 潭文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72-475,共4页
报道了粉纹夜蛾5BI细胞在转瓶系统悬浮培养及血清浓度、细胞接种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nicF-68等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结果显示:5BI细胞能够在搅拌条件下,在含5%血清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增殖,当血清浓... 报道了粉纹夜蛾5BI细胞在转瓶系统悬浮培养及血清浓度、细胞接种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lurnicF-68等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作用.实验结果显示:5BI细胞能够在搅拌条件下,在含5%血清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增殖,当血清浓度降至2%时,细胞生长速率产生较明显变化;PluronicF-68对细胞生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纹夜蛾 5BI细胞 悬浮培养 病毒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纹夜蛾培养细胞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吞噬及与孢壁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晓霞 冯真珍 +3 位作者 邱海洪 蔡顺风 李明乾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51,共5页
解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入侵宿主细胞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深入研究Nb对家蚕的侵染机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b孢子接种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Tn)培养细胞48h后孢子的分布状态和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对接种Nb孢子... 解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入侵宿主细胞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深入研究Nb对家蚕的侵染机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b孢子接种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Tn)培养细胞48h后孢子的分布状态和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对接种Nb孢子后的Tn培养细胞培养物总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证实经0.2mol/LKOH预处理的Nb孢子可以被Tn培养细胞所吞噬。对Nb孢子孢壁蛋白的SDS-PAGE分析显示,Nb孢子经KOH预处理后,大小为80kD和12kD的孢壁蛋白带缺失或明显减弱,30kD的孢壁蛋白带丰度降低。推测KOH预处理使Nb孢子部分孢壁蛋白被分解(部分或完全)或使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影响了Nb孢子与Tn培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Tn培养细胞对Nb孢子的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粉纹夜蛾细胞系 吞噬 孢壁蛋白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SDS—PAGE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同源寄主细胞系中复制和连续传代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国勋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研究了粉纹夜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TnS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Tn5B_(1—4)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接种36h 后,无包涵体游离病毒(TnSNPV—NOV)的增殖达到高峰;在60代的连续传递过程中,TnSNPV-NOV 毒力随传递代数的增加而减低,但... 本文研究了粉纹夜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TnS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Tn5B_(1—4)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接种36h 后,无包涵体游离病毒(TnSNPV—NOV)的增殖达到高峰;在60代的连续传递过程中,TnSNPV-NOV 毒力随传递代数的增加而减低,但不明显。传至60代时仍可保持感染力1×10~5TCID_(50)(组织感染中量)/mL;而多角体的毒力变化十分显著,前几代能使粉纹夜蛾幼虫死亡率迭95%以上,传递到30代以后产生的多角体对粉纹夜蛾的幼虫几乎失去毒力;多角体的产量也明显降低,前几代病毒在每个细胞中可达670PIB,但20代以后,每细胞中多角体的产量仅在100PIB 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连续 传代 粉纹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