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下三叠统钾锂资源富集条件及成矿模式 |
苏克露
仲佳爱
王威
石文斌
陈祖庆
李宇平
范志伟
王建波
刘勇
潘蓓
刘治成
蒋艳霞
梁子锐
张煜颖
王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
李龙龙
陶国亮
杜崇娇
彭金宁
罗开平
陈拥锋
左宗鑫
蒋小琼
汪远征
陆永德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盆地形成环境及白云岩储层 |
陈莉琼
沈昭国
侯方浩
方少仙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9
|
|
4
|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谭秀成
聂勇
刘宏
周彦
李凌
赵路子
张本健
冯钰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0
|
|
5
|
川中磨溪构造下三叠统嘉二段储集物性及其控制因素 |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张志敬
刘庆松
曾东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6
|
重庆石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微相研究 |
钟怡江
陈洪德
朱利东
林良彪
董桂玉
朱志军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7
|
川西南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 |
曹剑
谭秀成
陈景山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2004 |
27
|
|
8
|
三峡库区巫山县城二郎庙小区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 |
张加桂
殷跃平
蔡秀华
陈波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5
|
|
9
|
四川盆地中部嘉二段储层特征及成因 |
丁熊
谭秀成
周彦
陈景山
唐青松
胡雯雯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0
|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八 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气藏的勘探与发现 |
徐春春
李俊良
姚宴波
杨金利
龚昌明
|
《海相油气地质》
|
2006 |
17
|
|
11
|
四川盆地泸州印支期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前景 |
李海
郑马嘉
李延钧
隆辉
耿超
李成海
刘田
蒲洪果
唐浩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2
|
三峡库区巫山县翠屏小区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 |
张加桂
殷跃平
蔡秀华
李洪涛
孙党生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3
|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特征研究 |
余海涛
王兴志
李斌
张帆
侯振学
李宇
|
《海相油气地质》
|
2011 |
8
|
|
14
|
川西南部嘉陵江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张本健
裴森奇
尹宏
杨毅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1 |
11
|
|
15
|
四川峨眉山龙门洞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遗迹组构及其沉积学意义 |
张国成
王昆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16
|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
文华国
罗冰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7
|
四川盆地南部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
刘治成
张廷山
魏祥峰
|
《海相油气地质》
|
2009 |
3
|
|
18
|
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四段天然气勘探 |
陈宗清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08 |
11
|
|
19
|
宜昌峡口三叠系嘉陵江组油苗成因 |
徐耀辉
文志刚
|
《海相油气地质》
|
2008 |
1
|
|
20
|
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天然气特征及气源分析 |
左银辉
文华国
廖义沙
蔡家兰
冯仁朋
徐文礼
罗洋
杨立成
王欣
郝靖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