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杂交稻抗倒伏性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4
1
作者 孙永健 陈宇 +4 位作者 孙园园 徐徽 许远明 刘树金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与茎秆抗倒伏性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SRI下,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群体质...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与茎秆抗倒伏性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SRI下,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群体质量以及茎秆基部各节间抗倒伏能力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施氮量为150 kg/hm2与栽插规格40 cm×40 cm配合可提高结实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透光率,协调茎秆基部各节间弯曲力矩与抗折弯矩,缓和高产栽培的穗粒矛盾,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而施氮量增加至225 kg/hm2,应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来缓解群体质量指标的恶化,降低倒伏指数,栽插规格50 cm×50 cm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与茎秆基部各节间抗倒伏能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合产量表现,尤以齐穗期、齐穗后30 d中部的群体透光率以及齐穗后30 d的根系伤流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施氮量 栽插密度 抗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强化栽培模式下氮肥运筹对II优498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志远 胡蓉 +3 位作者 孙永健 徐徽 许远明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以大穗型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riangle-planted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TSRI)适宜的密度和秧龄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TSRI结实期叶面积、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并探讨花前期物质积... 以大穗型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riangle-planted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TSRI)适宜的密度和秧龄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TSRI结实期叶面积、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并探讨花前期物质积累转运与花后期光合生产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索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氮肥损失的氮肥运筹措施。结果显示,TSRI下,除蜡熟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外,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光合作用和其他生育期的LAI有显著运筹作用;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和蜡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LAI则随施氮量和氮肥后移程度增加多呈抛物线趋势。TSRI下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共同提高,总颖花数和产量增加,而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又各自通过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来增加产量。TSRI下,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为150kg hm-2,穗肥占总施氮量的30%的处理在显著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灌浆期间向穗部的转运量,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是TSRI平衡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最优氮肥运筹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施氮量 氮肥运筹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秧龄和密度对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阳冬 童平 +4 位作者 马均 孙园园 孙永健 刘树金 许远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而获得高产。当移栽秧龄为2叶1心、栽植密度为40cm×40cm时,在一定数量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数量,能够使结实期水稻群体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效LAI,延缓了结实期水稻叶面积的下降,而且生育后期根系不早衰,有利于促进茎鞘物质输出,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化率,其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的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组合。移栽秧龄为8叶1心和栽插密度为50cm×50cm的处理均会造成有效穗数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结实期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结合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栽插密度以30cm×30cm~40cm×40cm为宜,可供缓解作物间茬口矛盾的情况下参考;大苗移栽容易加快结实期水稻衰老进程,产量显著降低,大苗移栽应加大移栽密度,本研究条件下栽植密度以30cm×30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秧龄 栽插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