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克印 谢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新动能与行动指南。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依据,以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为赋能导向,阐释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运行机理。研究认为,针对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的“缺失错位”、转型基础的“低端锁定”、转型实践的“杯水车薪”,新质生产力赋能缺乏制度环境、动力支撑、经验借鉴。据此,提出完善产业数字化政策配套环境,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前瞻引领能力;增加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发展转型基础;协同推进体育产业全方位变革,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高效实践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数字化转型 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笑明 熊旺 +2 位作者 宇文乐薇 姚馨菊 赵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8,共10页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没有应用的专利成为“沉睡专利”,唤醒沉睡专利有助于挖掘潜在技术,推动专利转化,促进创新发展。选择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睡专利的两大唤醒机制...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量没有应用的专利成为“沉睡专利”,唤醒沉睡专利有助于挖掘潜在技术,推动专利转化,促进创新发展。选择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睡专利的两大唤醒机制——技术唤醒和商业唤醒,构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评估体系,以2000-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已公开、未发生过专利转化的有效发明专利为样本,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并非无价值专利,部分专利存在唤醒潜力,产学研合作对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沉睡专利价值评估体系有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识别高质量沉睡专利,提高科研投入效率,减少科研浪费,为后续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睡专利 专利价值评估 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专利 科研院所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钟华 单连慧 安新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1,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为全方位地评价医学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评价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明确不同维度评价标准和... 目的:通过构建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为全方位地评价医学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评价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明确不同维度评价标准和重点,构建医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多元评价理论模型。结果:形成涵盖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医学院校18个项目产出的科技成果进行实证分析,成果均值为52.13,总分值80分以上的项目有3个,50~80分间的项目有6个,50分以下的项目有9个。实证分析结果与项目结题评审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医学科技成果多元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识别出具有多元价值属性的医学科技成果,应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深入分析科技成果多重价值属性,细化明确科技成果的多元评价标准和重点,为医学高等院校学术评价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高等院校 科技成果 科技评价 多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基于校企协同孵化与风险投资互联的多案例研究
5
作者 郭庆磊 李宇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9,共17页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存在科学边界、边界融合和市场边界三种构型,以应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逻辑的复杂性;校企协同孵化和风险投资互联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校企协同孵化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同一创新平台直接交互与协同,高校的知识创新向后延伸至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向前延伸至成果研发阶段;风险投资互联作为知识中介,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内部风投、外部风投和联合风投三种形式。研究结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分权异构”模式 校企协同孵化 风险投资互联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6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1 位作者 赵璟 王菁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57,167,共12页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 金融创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科技金融作为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新契机。论文基于2007—2021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起显著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城市地域、城市类型和不同分位点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创新能力显著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而转化为投入产出后,创新投入不是试点政策影响经济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三重差分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和环境目标约束对试点政策的经济绿色转型效应均起显著促进作用,且环境目标约束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经济绿色转型 创新能力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
7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台基建、高层次人才、效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农业科技财政资金研发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绿色通道、探索激发效能潜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建设,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黑龙江省 机制 成果转化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的经验与启示
8
作者 李莎 沈东婧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为生物医药和疫苗监管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积累了智库职能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发展智库职能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PEI官方文献和报告,分析PEI从科研机构向具备智库职能的综合机构演化的路径,包括其科研—政策互动模式、技术评估对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合作推动生物技术治理创新。[结果/结论]案例分析显示,PEI的智库职能发展基于高水平科研基础,通过技术评估的实证支撑、跨学科协同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推动得以实现。结合其经验和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建议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在具备政策耦合性和组织适应性的前提下,增强智库意识,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政府部门可通过机制建设与制度支持,优化科研—政策融合环境。通过双向推动有效发展智库职能,为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和科技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科技治理 科研机构 智库职能 政策转化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9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协同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助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建设“中国奶仓”的探索实践
10
作者 曲永利 郭庆 +3 位作者 李凌岩 韦春波 袭锋 邵广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82-185,共4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 该文深入探讨了牡丹江奶牛科技小院在助力牡丹江分公司奶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小院的基本组成、主要职能、助力奶仓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取得的实践经验,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同类地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仓建设 校企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BN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
11
作者 王青娥 荆浩飞 +1 位作者 郭珍旭 王朝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5-1327,共13页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流程,识别出21项风险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资源风险、效益风险。其次应用DEMATEL法辨析以上风险因素的属性、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程度,并通过ISM构建一个6级3阶的有向递接模型,以揭示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然后将ISM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应用三角模糊数和DUOWA算子思想计算根节点先验概率,引入Noisy-orgate模型确定条件概率表,应用贝叶斯网络因果推理方法预测风险发生概率,利用逆向推理、敏感性分析和最大致因链分析等功能实现对风险事件发生诱因的实时诊断。最后选取典型案例并对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自膨胀吸能吸波抗岩爆支护技术尚未达到试验段试验标准,其中成果转化组织网络不健全、知识产权机制不健全为导致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将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的研究推向了新高度,为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建设工程 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 风险预警 DEMATEL-ISM-BN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
12
作者 陈井旺 毕晟维 +4 位作者 马致宇 刘晓娜 武桐 毛立宝 李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凝练的5种模式,即资源型、需求型、战略型、共建型和孵化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基于中核海得威的探索性单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泽鹏 杨斌 杨金东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扩散。研究发现:(1)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选择式演进、变异式演进与重构式演进三种内在机制,体现为“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场景驱动”关键要素的动态更迭;(2)作为企业创新扩散基础,科创型企业的资源集成路径表现为“资源组件适配—资源结构扩展—资源关系链接”动态转变;(3)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企业创新扩散的演进逻辑,与现有创新扩散研究的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相比,在扩散主体、扩散结构、扩散路径、扩散特征与扩散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本文研究结论为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技术演进 科技成果转化 资源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艳芳 叶霖 +1 位作者 武青松 袁姣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3,共4页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作者从人机料法环测视角分析了高校附属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瓶颈问题,武汉协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是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作者从人机料法环测视角分析了高校附属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目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瓶颈问题,武汉协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政策,建立了医院公共科研平台和院企共建实验室,提升了医院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对接的能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加,成果转化数量与金额逐年增加。为高校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提出5点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二是强化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核心作用;三是建立有组织高标准公共科研平台,配备先进的科研设施设备;四是以“用”为导向,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产出与供给;五是拓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医院 医院科研 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基于统计数据与组基多轨迹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红斌 张洪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但校际与地区发展轨迹间的分异性相对明显,超80%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需深化区域合作与集群联动,强化协同创新与集群攻关,完善激励与产研融合机制,建设集成型的从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 产研融合 集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颁布实施笔谈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涛 田晓晖 +2 位作者 龚斌磊 李谷成 郑宏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07,308,共22页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这一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纲领性文件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管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注入强大动力。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该规划,本刊组织了本期笔谈。温涛提出,要从核心地位、战略力量、人才培养、政策机制、数字赋能、服务体系及制度优化七个方面,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具体七大实现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围绕农业全创新链,布局拔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激励性农业科技政策,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多部门配合联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增强多方共赢效应。田晓晖提出,要以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着力优化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功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系统性打通农业绿色发展向农业强国建设动能转化的传导路径,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城乡互通共享、分区精准施策,助推绿色均衡发展。龚斌磊提出,从学理逻辑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始终将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供给作为落脚点,将农业的增长驱动力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上;从实践道路上,农业强国建设需要直接抓好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形成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引领、要素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主体多元、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树立“跳出农业看农业”的观念,向二三产业要配套,向城乡融合要红利,向乡村建设要环境,向对外开放要机遇,构建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生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李谷成、郑宏运提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具体四大实现路径为: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体系,为科技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优质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释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力提供生物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与农村绿色转型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柏强 母璇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8,共12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表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市场导向不明确等问题,较难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亟需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本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指出科技成果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间的转化逻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本研究聚焦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及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系统阐释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及过程机理。剖析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速前瞻性技术布局、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构建科技成果发展生态和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效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 战略生态位管理 原创性科技成果 颠覆性科技成果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及优化策略分析
19
作者 许紫文 赵佳洁 +4 位作者 赵丹娜 郝三元 王紫薇 傅古阳 陈任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和各阶段重点任务,从管理者视角提出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3名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 12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通过三级编码,梳理出初始概念64个、范畴19个、主范畴4个,构建了涵盖四个阶段的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框架图。结论:公立医院科技成果可以分为项目立项与需求对接、研发进程与成果孵化、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产品推广与产业发展四个阶段,能够通过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挖掘优质成果、加强人文建设、积累科研经验和规范技术经理人资格认定等措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公立医院 扎根理论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样态与挑战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永和 张登博 +1 位作者 苏洵 王一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数字化转型学科化发展的典型表征,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遵循科学教育学科逻辑,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科学教育探究性、实践性、... 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数字化转型学科化发展的典型表征,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遵循科学教育学科逻辑,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命,结合科学教育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和工具的转型升级,助力科学教学、学习、评价样态的整体革新,以此为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实践层面主要体现为:优化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创新科学教育实践场域;研发数字化科学教育工具,提升科学教育服务能力;优化数字化科学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质量显著提升;探索数字化科学教学模式,推动科学教学实践创新;开展数字化科学教育评价,助力科学教育评价转型。未来需要在理论体系创新、资源体系建设、教育工具研发、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提升等方面加以重视,以推动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