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VO ~1 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EARLY RESPONSE TO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被引量:22
1
作者 Bin Wu Wei-jun Peng +5 位作者 Pei-jun Wang Ya-jia Gu Wen-tao Li Liang-pin Zhou Feng Tang Guo-ming Zho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8-264,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 vivo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in the assessment of hepatocelhilar carcinoma (HCC) and monitor its metabolic change shortly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in vivo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in the assessment of hepatocelhilar carcinoma (HCC) and monitor its metabolic change shortly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Mothoda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2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large HCC ( ≥3 cm in diameter) confirmed by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were recruited. The ^1H MRS of all hepatic lesions and some uninvolved liver parenchyma were performed with 1.5T whole body MR scanner. Among them, 15 cases were evaluated again about one week after TACE. The main metabolites such as choline and lipi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measured to assess the early response of the tumor.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IH MRS in liver was high (33/41, 80% ), closely related to breath motion, location of lesion, and size of voxeL In spectra, the choline compound peak of HCC elevated compared with uninvolved liver parenchyma. After TACE, both the amplitude and the area of choline resonance peak significantly descended ( choline-to-lipid ratios from 0.352±0. 080 to 0. 167±0. 030, P = 0. 026; from 0. 205±0. 060 to 0. 070±0. 020, P = 0. 042, respectively ) ; yet lipid resonance peak ascended. Conclusions In vivo tH MR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large focal hepatic lesions, however,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are not as good as routine MR scan. IH MRS can monitor the early stage metabolic changes of HCC after TACE but limitation like quantification still ex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lerosing Cholangiti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Kai Qu Chang Liu +5 位作者 Qi-fei Wu Bo Wang Aasef Mohamed Ali Mansoor Hao Qin Qiang Ma Ya-min L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0-193,共4页
SCLEROSING cholangitis represents progressing jaundice or/and paroxysmal symptom of cholangitis, finally developing to end-stage of liver disease. When compared with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there are n... SCLEROSING cholangitis represents progressing jaundice or/and paroxysmal symptom of cholangitis, finally developing to end-stage of liver disease. When compared with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there are no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second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S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sing cholangiti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bile duct COMPLICATION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10 years' experience 被引量:1
3
作者 Li Jing YanYiqun Huang Liang Yan Jianjun Zhou Feiguo Zhang Xianghua Liu Caife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1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3 512 p...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PE)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3 51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CC and received TACE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9 were reviewed. Among these patients, 5 031 were allocated into group A who had one or more disorders like diabetes,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esity or varicose vein of lower limb, while the other 8 481 patients who did not have such disorders were in group B. Results: A total of 39 185 TAC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13 512 patients. Five (0.01%) patients in group A developed PE after TACE, of whom two recovered 4 and 5 d later with early anticoagulant therapy while the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esity or varicose vein of lower limb are possibly more likely to develop PE other 3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in 5 h. The mortality of PE was 60% (3/5). Conelusion: HC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fter TACE than those without such disorders. Patients who have such disorders should be more carefully observed after TACE and early treatment with heparin should be applied once PE devel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embolism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术的适形消融用于肝癌TACE术后残留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周永祥 赵振国 +3 位作者 张景俊 王苑植 郭于风 首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1期67-72,78,共7页
目的分析基于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术的适形消融用于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残留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肝癌TACE术后残留患者61例,将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 目的分析基于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术的适形消融用于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残留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肝癌TACE术后残留患者61例,将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术指导下适形消融30例(38个病灶)作为观察组,进行常规消融的31例(40个病灶)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消融情况,消融前、消融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CA125)],消融前、消融后24 h、消融后3 d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术中即时补充消融率、术中满足消融边界率、完全消融率高于对照组,不完全消融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消融后1个月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融后24 h、3 d 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6/30)]与对照组[32.26%(1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消融率[3.33%(1/30)]与对照组[16.13%(5/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和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图像融合技术对TACE术后残留病灶消融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术后残留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消融技术 癌胚抗原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中应用洛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及血清AF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武军 刘城 尧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85-2587,共3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应用洛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均接受TACE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采用表柔比星...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应用洛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均接受TACE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及观察组(n=54,采用表柔比星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AF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62.96%、81.48%)均较对照组的(30.56%、55.56%)高(χ^(2)=9.074、7.067,P<0.05);(2)治疗3 m后,观察组血清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FP均较对照组低(t=4.361、3.815、3.308、2.808、3.529,P<0.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13.89%,比较无差异(χ^(2)=1.852,P>0.05)。结论:洛铂在肝癌TACE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能有效提高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同时改善肝功能,降低AFP,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刘传强 徐小莲 +2 位作者 王玲玲 管玥 王锡臻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6-10,25,共6页
目的分析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接受至少3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64例,按1∶1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TACE抵抗的CCI定义及专家共识判定TACE抵抗... 目的分析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接受至少3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64例,按1∶1随机分配至训练集和测试集。根据TACE抵抗的CCI定义及专家共识判定TACE抵抗,训练集TACE有效49例、TACE抵抗33例;验证集TACE有效58例、TACE抵抗2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训练集TACE抵抗的危险因素。通过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分类筛选其预测变量的特征重要性并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模型的校准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乙肝、高ALBI评分、高水平甲胎蛋白、无肿瘤包膜以及强化模式3、4型是导致肝癌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分类评估训练集TACE抵抗5个独立危险因素的特征重要性,结果发现甲胎蛋白(36.1%)、强化模式(30.4%)、ALBI评分(26.5%)的特征重要性较大,而无肿瘤包膜(2.8%)和合并乙肝(4.1%)的特征重要性较小,故将其排除。利用甲胎蛋白、强化模式、ALBI评分构建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分析发现,在训练集中该模型预测肝癌TACE抵抗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在测试集中为0.75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发现,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一致性较好(训练集:χ^(2)=11.829,P>0.05;测试集:χ^(2)=7.927,P>0.05)。结论合并乙肝、高ALBI评分、高水平甲胎蛋白、无肿瘤包膜以及强化模式3、4型是导致肝癌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以ALBI评分、甲胎蛋白和强化模式构建了肝癌TACE抵抗的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抵抗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期肝癌的对照分析
7
作者 胡笛 黄金涛 +4 位作者 沈健 仲斌演 李婉慈 张帅 朱晓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6-60,69,共6页
目的 评估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比单纯TACE治疗中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27例,对照组(单... 目的 评估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比单纯TACE治疗中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9例中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27例,对照组(单纯TACE)52例,并对联合组和对照组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主要观察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事件(AEs)。结果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7例,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在23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OS(33.7vs13.0)个月、PFS(9.9vs7.9)个月显著延长,ORR(59.3%vs29.6%)、DCR(88.9%vs63.0%)也显著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栓塞后综合征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等)发生率较低,对照组无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 与单纯TACE相比,中期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能显著延长OS、PFS,提高ORR和DCR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靳远 齐劲松 +1 位作者 刘保清 解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11-114,13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肝细胞癌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排除不完整资料及失访患者...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肝细胞癌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排除不完整资料及失访患者后,纳入105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患者TACE治疗后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共有29例在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疾病,占比27.6%。随访发现,2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另外,这些心律失常的患者有8例在TACE治疗后第2~8周出现心绞痛,5例在第3~12周发生心力衰竭,3例在第13~24周发生心肌炎,2例在第2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占心血管疾病总例数的62.1%。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肝功能B级、糖尿病、高脂血症、TACE治疗次数超过3次及未规律运动(OR> 1且P <0.05)。多因素联合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为0.782(95%CI:0.683~0.882),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TACE治疗后肝细胞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应引起重视。对于存在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增加体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杨文戈 陶赟 +3 位作者 李杰 周怡婷 吴清华 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9、12点方向为中心,分别勾画感兴趣区,测量4个感兴趣区的ADC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四点法瘤周ADC值;以靶病灶最大层面为感兴趣区,测量该感兴趣区的ADC值,作为最大层面瘤体ADC值。TACE治疗6、12个月,接受增强CT或MRI检查,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CR、PR、SD定义为病情稳定,计算疾病缓解率(D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对TACE治疗6、12个月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TACE治疗6个月,CR 12例、PR 18例、SD 22例、PD 51例,DCR为50.5%(52/103);TACE治疗12个月,CR 7例、PR 10例、SD 15例、PD 71例,DCR为31.1%(32/103)。TACE治疗6、12个月,病情进展者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高于病情稳定者(P均<0.05),而病情进展者与病情稳定者术前血清AFP、胆碱酯酶、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6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8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4×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82.4%、62.7%,特异度分别为84.6%、88.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12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3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09×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78.9%、49.3%,特异度分别为84.4%、90.6%。结论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可预测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以术前MRI四点法瘤周ADC值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磁共振成像检查 表观扩散系数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水凝胶用于肝癌破裂出血急诊TACE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
10
作者 尚建南 牛德方 +5 位作者 季芳 郑旭 樊庆勇 郝俊山 田文倩 葛莉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评价温敏性水凝胶用于急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温敏性水凝胶行急诊TACE的21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止血效果,使用NCI... 目的探讨评价温敏性水凝胶用于急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温敏性水凝胶行急诊TACE的21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止血效果,使用NCI-CTC 3.0版标准观察和评估术后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TACE治疗,短期止血成功率100%。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有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等,反应程度较轻。甲胎蛋白(AFP)检测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温敏性水凝胶急诊TAC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是安全可行的,短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水凝胶 肝癌破裂出血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碘-125粒子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游琴章 丘博文 吴伟宝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碘-125粒子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多中心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和碘-125粒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以及肝功能指... 目的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碘-125粒子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多中心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和碘-125粒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F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碘-125粒子治疗多中心型肝癌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碘-125粒子 多中心型肝癌 临床疗效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术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亚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PHC患者...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应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后,对照组选择晨间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晚饭后增加口服阿帕替尼。治疗后,复查上腹增强CT或MRI,根据动脉期强化显影,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HC患者TACE术后,采用阿帕替尼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可有效提高TACE的疾病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胸腺肽Α1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TACE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帅师 唐艳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而达到诊断疾病、预后评估等目的。本文主要阐述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影像组学在TACE术后的疗效预测、筛选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目前影像组学应用于HCC患者TACE治疗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和研究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预测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疗效
14
作者 张灵智 王庆东 +3 位作者 严茂军 付鹏超 刘松 于广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DEB-TACE治疗,试验组接受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评估术后短期治疗效果,随访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记录有关仑伐替尼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为91.31%、100%,对照组为66.67%、66.67%(P均<0.05)。治疗后3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癌栓消退率为60.87%、29.6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1月、8月(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20月、14个月(P<0.05)。试验组服用仑伐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乏力、食欲下降等,均≤3级,经对症处理后基本可缓解。结论:P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门静脉癌栓 仑伐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抗兔VX2肝癌血管生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伟之 孔淑贞 +5 位作者 李培杰 马富权 苏静文 黄金 王一凡 薛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各6只)。分别于TACE术前7d、术前1d、术后第3、7和14天通过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瘤兔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比较各组肿瘤增长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TACE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术后3d血清VEGF显著升高(P<0.05),但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峰值低于单TACE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两组(P<0.05);14d各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水平最低,单TACE组最高。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MV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索拉非尼组,但明显低于单TACE组(P<0.05)。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肿瘤增长量最小(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抑制肿瘤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索拉非尼治疗;TACE术后VEGF水平升高,联用索拉非尼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进而使肿瘤微血管密度下降;TACE术前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要优于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索拉非尼 兔VX2肝癌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云峰 曹贵文 +2 位作者 崔新江 宁厚法 杨莉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ic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HCC的患者86例,A组54例(单纯TACE组),B组32例(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肝功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24.1%(13/54)、59.3%(19/3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月A、B两组AF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月、12月、36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81.3%(26/32)、43.8%(14/32),明显高于A组的48.1%(26/54)、33.3%(18/54)、18.5%(10/54)(P<0.05)。结论: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序贯治疗HCC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晓华 何建荣 +2 位作者 金红来 林开勤 胡晓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应用TACE单独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TACE与PEI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术后对比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TA...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应用TACE单独治疗原发性肝癌64例,TACE与PEI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术后对比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TACE+PEI组肿瘤缩小有效率为85.71%,TACE组肿瘤缩小有效率68.75%。TACE+PE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7.2%、72.1%、39.6%。TACE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34.3%、16.2%。结论:TACE联合PEI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关注化疗栓塞 经皮注射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刚 周翔平 官泳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9期718-721,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比 37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 ,分析其血供与碘化油沉积的数量、部位的...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与其血供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比 37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 ,分析其血供与碘化油沉积的数量、部位的相关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碘化油主要沉积于动脉期明显强化的区域。肝动脉供血型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好 ,易发生肿瘤组织变性坏死、肿瘤结节缩小。而肝动脉供血型肝癌伴发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肝癌碘化油沉积较差。结论 :原发性肝癌血供与TACE术后碘化油沉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学 介入性 肝动脉化疗栓塞 碘化油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肝癌与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晴文 王晴文(综述) +1 位作者 吕明(审校) 刘作勤(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389-1392,共4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临床发展迅速。合理应用TACE联合治疗方法,将为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就临...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临床发展迅速。合理应用TACE联合治疗方法,将为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就临床应用的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原理、影像设备引导方法、研究现状及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介入治疗 非血管 原发性肝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东盛 陆英 +2 位作者 王成纲 刘明 刘海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0年6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86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因。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0年6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86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因。结果:在286例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23例发生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中水化、造影剂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多因素分析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肾损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