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武旭 崔艳萍 +1 位作者 胡思继 郭晓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无越行条件下运行列车组两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办理作业对区段额外占用时间的影响,并结合有停车作业列车出现的概率,推导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平均额外占用区段时间的算式,进而得到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算式;由给出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长计算得到平均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利用算例验证了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能力 无越行区段 高速铁路 通过能力弹性系数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额外占用区段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运行列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其渊 朱松年 阎海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或增晚时间)、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或增晚时间)、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调整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列车运行图 可调整度 缓冲时间 晚点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客流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东 胡思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以保证列车运行质量为决策依据,避免扣除系数取值差异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以该区段实际列车运行状态为基础,基于动态参数,按给定反映列车运行工作质量要求水平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间总值等条件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适应高速铁路客流动态变化特点,满足高速铁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区段 通过能力 有越行区段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鲁棒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宏涛 苗义烽 +1 位作者 王涛 张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以列车优先级、追踪运行间隔时间和连发间隔时间限制为约束条件,以旅客列车的走行公里总数、平均旅行速度、对标准计划的延迟总时间和延迟时间方差,以及货物列车的日车公里总数和日产量6个指标无量纲转化后的合计值最大为综合目标函数,... 以列车优先级、追踪运行间隔时间和连发间隔时间限制为约束条件,以旅客列车的走行公里总数、平均旅行速度、对标准计划的延迟总时间和延迟时间方差,以及货物列车的日车公里总数和日产量6个指标无量纲转化后的合计值最大为综合目标函数,建立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为增加列车运行图的鲁棒性,引入虚拟车和缓冲时间槽2个参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给出鲁棒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以5个车站、5列旅客列车和7列货物列车构造模拟环境,采用该方法进行列车运行图编制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铺画出更优的列车运行图,计算效率高;在行车计划受到扰动后,虚拟车和缓冲时间槽释放资源,运行图可以较快地恢复到可接受范围,容错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编制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鲁棒性 虚拟车 缓冲时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发车条件下列车束缓冲时间确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强 胡思继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4-57,共4页
基于列车束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相关规律的研究 ,推导出用于计算密集发车条件下列车束缓冲时间和高峰时段不至于恶化列车运行质量条件下可以放行的列车数的理论公式 ,并根据该公式所反映的函数关系式给出了借助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际... 基于列车束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相关规律的研究 ,推导出用于计算密集发车条件下列车束缓冲时间和高峰时段不至于恶化列车运行质量条件下可以放行的列车数的理论公式 ,并根据该公式所反映的函数关系式给出了借助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际算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缓冲时间 列车束 最密集列车束 高峰小时列车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铁列车易晚点区间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茂盛 薛红丽 +1 位作者 蒋梦曦 张永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4-1629,共6页
基于列车区间旅行时间理论分布,分析追踪列车组中后车区间旅行时间的重分布,得出追踪列车组中后车的区间旅行时间分布函数,其为前行列车区间旅行时间的条件概率函数。通过定义追踪列车组区间旅行时间可靠性,研究追踪列车组区间旅行时间... 基于列车区间旅行时间理论分布,分析追踪列车组中后车区间旅行时间的重分布,得出追踪列车组中后车的区间旅行时间分布函数,其为前行列车区间旅行时间的条件概率函数。通过定义追踪列车组区间旅行时间可靠性,研究追踪列车组区间旅行时间可靠度计算方法,进一步研究满足期望可靠度α0=0.2下的易晚点高发区间的辨识方法。通过深圳地铁5号线实例,展示了易晚点高发区间的辨识方法计算过程,给出可靠度α0=0.2时的深圳市地铁5号线下行方向6个晚点高发区间,分别为区间7,8,21,23,25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图 缓冲时间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费用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先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1,共7页
在阐述国内外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定义列车运行延误费用为由初始延误引发的列车晚点及停运所造成的总损失。通过构建运行图图定间隔时间矩阵、最小间隔时间矩阵得到运行图缓冲时间分布矩阵,并对网络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费用的... 在阐述国内外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定义列车运行延误费用为由初始延误引发的列车晚点及停运所造成的总损失。通过构建运行图图定间隔时间矩阵、最小间隔时间矩阵得到运行图缓冲时间分布矩阵,并对网络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计算方法的通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稳定性 延误费用 缓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乘条件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设置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杰 江峰 +1 位作者 胡万欣 徐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4,共5页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作用的基础上,以乘客换乘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对换乘乘客、继续乘车乘客、到站下车乘客等待时间的加权最小值为目标,提出不同类别乘客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构建考虑换乘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作用的基础上,以乘客换乘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对换乘乘客、继续乘车乘客、到站下车乘客等待时间的加权最小值为目标,提出不同类别乘客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构建考虑换乘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计算模型并给出算例进行验证。算例中理想缓冲时间为4.23min,乘客总等待时间为1170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图 缓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速铁路区间限定占用率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适应运输市场的要求 ,以确保列车运行质量为目标 ,通过对“高、中速客运列车共线运行”的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 ,建立区间占用排队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区间的允许占用率 ,并提出限定占用率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线 区间占用率 列车运行图 缓冲时间 排队系统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旅客到达晚点最小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政铎 周黎 李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高速铁路列车是为旅客提供的高质量运输产品,具有运行速度高、密度大等特点。然而随机出现的运行干扰会导致列车晚点,由于列车之间存在关联及安全间隔约束,晚点还会进一步扩大,扰乱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秩序,导致乘车旅客到达晚点,降低运输... 高速铁路列车是为旅客提供的高质量运输产品,具有运行速度高、密度大等特点。然而随机出现的运行干扰会导致列车晚点,由于列车之间存在关联及安全间隔约束,晚点还会进一步扩大,扰乱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秩序,导致乘车旅客到达晚点,降低运输服务质量。在运行图中设置冗余时间,增加运行图弹性,是吸收列车晚点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模型,推算考虑冗余时间的列车晚点概率密度函数,以旅客到达晚点总时间期望值最小为目标,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冗余时间布局优化模型,设计贪心算法,以京沪高速铁路北京南—济南西区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求解得出的冗余时间布局能够较好降低旅客到达晚点总时间期望,对保障运输组织秩序,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冗余时间 旅客运输 列车晚点概率 贪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