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光谱结合深度学习的桑椹采后TSS含量无损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子轩 杨良 +3 位作者 黄凌霞 何勇 赵丽华 占鹏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1730,共7页
桑椹起源于中国,是我国最具历史的“药食同源”水果之一。但桑椹采后快速变质和皮薄易腐败的特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总可溶性固形物(TSS)是决定桑椹风味和品质的重要成分,是其商业化的最基本品质特性之一。借助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 桑椹起源于中国,是我国最具历史的“药食同源”水果之一。但桑椹采后快速变质和皮薄易腐败的特点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总可溶性固形物(TSS)是决定桑椹风味和品质的重要成分,是其商业化的最基本品质特性之一。借助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方法优化桑椹采后TSS含量的预测模型,同时评估采后常见储运温度条件对定量模型的影响,为桑椹采后品质快速评价提供依据。选用具有一致商业成熟度的桑椹分别在常温(25℃)和低温(4℃)储藏,然后在不同储藏阶段对样本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和TSS含量测定直至桑椹腐败不适宜食用。基于校正后的高光谱图像提供的空间信息提取感兴趣区域以获得无背景的代表性光谱,然后将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zkg-Golag(SG)平滑用于光谱的预处理,以提升光谱信噪比。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桑椹采后TSS含量的预测。对于常温和低温桑椹样本,最优CNN模型剩余预测偏差(RPD)值分别达到5.828和5.44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值分别为1.082和1.099°Brix,可见低温条件储藏降低了CNN模型的预测性能。为进一步验证CNN模型的效果,建立了基于传统经典机器学习方法偏最小二乘(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TSS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LS-SVM更适合桑椹的TSS含量预测。对于两个不同储藏温度,最优LS-SVM模型RPD值分别为4.221和4.423,表明CNN优于经典机器学习方法。综上所述,高光谱成像结合深度学习CNN的桑椹采后TSS预测具有较大潜力,这为桑椹品质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采后 总可溶性固形物 高光谱成像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无损检测寒富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叙桥 匡立学 +2 位作者 宫元娟 王志强 苏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0-204,共5页
应用波长为643.26~985.11 nm的Purespect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分析了储藏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对不同储藏期寒富苹果的校正集样品进行了各自建模和共同建模,并研究了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共同模型预测结果较好,模型的相关系数(RC... 应用波长为643.26~985.11 nm的Purespect近红外透射光谱仪,分析了储藏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对不同储藏期寒富苹果的校正集样品进行了各自建模和共同建模,并研究了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共同模型预测结果较好,模型的相关系数(RC)为0.948,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46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56,偏差(Bias)为0.027。该模型扩大了校正集样品化学成分含量的范围,提高了模型的适用范围,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富苹果 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申馨’草莓设施栽培果实外观和糖酸品质评价
3
作者 许梅玲 陈美伊 +5 位作者 郭晓莹 李梦莹 王小萍 顾月兰 倪迪安 高清华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以‘申馨’和华东地区草莓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鲜果外观和糖酸品质,分析‘申馨’各性状的稳定性和变异情况,探究不同地域环境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产地的‘申馨’单果质量在20~30 g、3个产地单果质量在30~40 ... 以‘申馨’和华东地区草莓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鲜果外观和糖酸品质,分析‘申馨’各性状的稳定性和变异情况,探究不同地域环境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产地的‘申馨’单果质量在20~30 g、3个产地单果质量在30~40 g。其果型指数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5个产地的果实在1.0~1.2,小于‘红颜’大于‘越心’。6个产地‘申馨’与对照果面光泽和红色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硬度小于‘红颜’,大于‘章姬’,充分成熟果面光泽和硬度出现下降。5个产地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12%以上,由南向北呈降低趋势。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小于‘红颜’,大于‘越心’,4个产地果实的酸含量在0.51%~0.55%;平均固酸比20.4,与‘红颜’和‘天仙醉’接近。综上,‘申馨’在华东地区适应好,应用潜力大,冬季提早保温(尤其在山东和安徽)有助于保持果型圆正,提升糖酸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馨’草莓 设施栽培 果实外观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萼剂对“浙梨6号”果实品质与着果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少敏 黄新忠 +3 位作者 陈小明 胡宁三 黄保平 姜翠翠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206,共6页
针对“浙梨6号”因部分萼片宿存或残存、果顶尖凸等而影响果实品相问题,选择PBO、氟硅唑、丙环唑3种脱萼剂,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脱萼剂处理果实的脱萼率提高23.27~26.01百分点,果顶尖凸率降低24.55~26.44百分... 针对“浙梨6号”因部分萼片宿存或残存、果顶尖凸等而影响果实品相问题,选择PBO、氟硅唑、丙环唑3种脱萼剂,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脱萼剂处理果实的脱萼率提高23.27~26.01百分点,果顶尖凸率降低24.55~26.44百分点,扁圆果占比、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33.19~37.66百分点、37.9~57.1 g和0.68~0.94百分点,但果实偏斜度、全锈果率分别偏高0.54~0.74和18.36~19.23百分点,端正果率、着果率分别下降15.89~21.07和5.43~6.62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上述3种脱萼剂分别选择4000、333.3、444.4 mg·L^(-1)和花序分离期进行喷施,在保证脱萼防凸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对着果率及果形端正度等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萼剂 尖凸率 偏斜度 可溶性固形物 着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路昭亮 柳李旺 +4 位作者 龚义勤 李小艳 宋立君 杨金兰 汪隆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干物重、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萝卜品种Nau17-XWH和Nau20-LHZ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干物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完全... 以干物重、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萝卜品种Nau17-XWH和Nau20-LHZ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干物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物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5.00%,多基因遗传率为55.00%,因此,应在控制环境因素条件下进行轮回选择以使萝卜干物重性状的基因累积;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33%,因此,萝卜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营养品质 遗传模型 干物重 可溶性总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处理对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郑睿 康绍忠 +1 位作者 胡笑涛 李思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41,共9页
研究水氮耦合对葡萄树光合、果实品质及产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发展葡萄产业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葡萄浆果成熟期对不同水分亏缺及施氮水平下的酿酒葡萄进行了光合日变化测定,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产量进行... 研究水氮耦合对葡萄树光合、果实品质及产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发展葡萄产业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葡萄浆果成熟期对不同水分亏缺及施氮水平下的酿酒葡萄进行了光合日变化测定,同时对可溶性固形物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亏缺会导致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的下降,而施氮量的增加能消减下降趋势。低氮条件下,轻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分别使葡萄产量降低32.2%和49.9%,使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6.9%和13.9%;氮素充足条件下,尽管存在水分亏缺,但葡萄产量无显著降低,且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2%。该研究对于认识葡萄水肥耦合关系、指导水肥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氮素 酿酒葡萄 光合作用 可溶性固形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鲍江峰 夏仁学 +4 位作者 邓秀新 彭抒昂 刘永忠 马湘涛 张红艳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3-587,共5页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分析了湖北省13个产地果实的常规品质和果皮色差值,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差异明显。系统聚类结果表明,秭归县、巴东县和兴山县的常规品质聚为第一类,长阳县、郧县、公安县、枝江市和宜都市聚为第二类...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分析了湖北省13个产地果实的常规品质和果皮色差值,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差异明显。系统聚类结果表明,秭归县、巴东县和兴山县的常规品质聚为第一类,长阳县、郧县、公安县、枝江市和宜都市聚为第二类,而丹江口市、阳新县、通城县、天门市和京山县聚为第三类;就果皮色差值来看,长阳县、郧县、兴山县和宜都市聚为第一类,巴东县、京山县、枝江市、丹江口市、阳新县、公安县、秭归县聚为第二类,天门市和通城县聚为第三类。综合分析常规品质和果皮色差值可以看出,三峡库区的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纽荷尔脐橙综合品质最好,邻近三峡库区的长阳县、宜都市、枝江市,丹江库区的郧县和卷桥库区的公安县次之,丹江口市、阳新县、京山县,尤其是天门市和通城县的品质表现不如上述各个产地。因此湖北省纽荷尔脐橙应重点集中在三峡库区这一优势区域内优先发展,同时向其邻近的适宜地区辐射,而在其它产地宜选择小气候适宜地区适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常规品质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固酸比 系统聚类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适宜取汁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44
8
作者 聂继云 李静 +5 位作者 徐国锋 李海飞 闫震 匡立学 李志霞 毋永龙 《保鲜与加工》 CAS 2014年第5期62-64,共3页
以苹果、柑橘、猕猴桃、鲜食葡萄、甜瓜五种代表性水果为试材,对折射仪法测定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四种取汁方法(脱脂棉过滤法、单层滤纸挤汁法、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纱布挤汁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 以苹果、柑橘、猕猴桃、鲜食葡萄、甜瓜五种代表性水果为试材,对折射仪法测定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四种取汁方法(脱脂棉过滤法、单层滤纸挤汁法、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纱布挤汁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纱布挤汁法均为适宜取汁方法,其中以双层擦镜纸挤汁法更为简便,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在实验室间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可溶性固形物 测定 取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果实成熟度特性参数与果柄分离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散鋆龙 刘旋峰 +5 位作者 牛长河 孙小丽 郭兆峰 乔园园 刘向东 王学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2-68,共7页
为弄清杏收获所需的采收力,从而为杏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依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杏果实各项生理特性参数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通过试验仪器测定两个品种杏果实各项生理特性参数与果柄分离力,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及拟合... 为弄清杏收获所需的采收力,从而为杏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依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品种杏果实各项生理特性参数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通过试验仪器测定两个品种杏果实各项生理特性参数与果柄分离力,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及拟合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与果实成熟度相关的特性参数和果柄分离力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其中库买提杏和轮台小白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柄分离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和-0.976;果实表面红绿色差值与果柄分离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和-0.942;果实表面硬度与果柄分离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和0.904。通过对果柄分离力与生理特性参数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到与成熟度相关的各项参数与果柄分离力的二次拟合方程和曲线。成熟期杏果柄分离力的变化范围为2~8 N;果实硬度在4.0~8.9 kg/cm2范围内,等级为软;果实表面红绿色差a*值均在1~5范围内。分析表明杏果柄分离力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果实表面红绿色差值升高而降低;果实表面硬度越小分离力越低,即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成熟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力调控 农业机械 果实分离力 成熟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糖酸品质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海文 姜妮 +1 位作者 刘永忠 彭抒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12年生枳砧椪柑为材料,研究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汁胞中糖酸和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改善了其品质;叶片中K、M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P、Ca、Mg的含量则显著... 以12年生枳砧椪柑为材料,研究地表覆膜对椪柑果实汁胞中糖酸和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改善了其品质;叶片中K、M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P、Ca、Mg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而F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汁胞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表现出与叶片不一致,覆膜后20 d,汁胞中P、Mg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K、C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Fe和M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覆膜后40 d,汁胞中P、Mg、Ca、Fe、Mn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而K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覆膜可能通过影响柑橘汁胞中矿质元素的积累而影响糖酸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覆膜 果实品质 矿质元素 可溶性固形物(tss) 可滴定酸(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和壳聚糖复合处理提高嵊州桃形李采后保鲜效果 被引量:18
11
作者 莫亿伟 张付康 +4 位作者 杨国 吕益军 王庆华 胡会刚 王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嵊州桃形李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果实采后极易失水软化,并且易于腐烂难以保鲜,因此探讨1-MCP、壳聚糖涂膜及1-MCP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采收成熟的果实于当天直接运回,从中选取大小一致、没有病虫害的果... 【目的】嵊州桃形李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果实采后极易失水软化,并且易于腐烂难以保鲜,因此探讨1-MCP、壳聚糖涂膜及1-MCP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采收成熟的果实于当天直接运回,从中选取大小一致、没有病虫害的果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CP)、壳聚糖及1-MCP结合壳聚糖复合处理,并以浸泡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分别装入塑料保鲜袋,在室温贮藏后的不同时间内观察果肉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测定果实品质参数。【结果】与对照相比,经不同浓度1-MCP或壳聚糖分别处理后,结果发现,以6.0μL·L^(-1)1-MCP处理6 h和1.0%壳聚糖单独处理后果实腐烂率最低;同时,与单独1-MCP或壳聚糖处理的果实相比,6.0μL·L^(-1)的1-MCP和1.0%的壳聚糖复合处理对桃形李采后保鲜的效果更为明显,复合处理更能提高贮藏过程中果实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果实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氧化伤害,降低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提高果实硬度,维持果肉细胞结构完整性和维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的含量,也达到降低果实腐烂率,延长贮藏时间的效果。【结论】6.0μL·L^(-1)的1-MCP和1.0%的聚糖壳复合处理显著提高桃形李采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伤害,提高果实硬度和品质,从而延长保鲜时间和提高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形李 采后保鲜 壳聚糖 1-MCP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冰玉 苏高强 +3 位作者 张亮 马斌 王淑莹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05-1910,共6页
污泥碱性水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可应用到污水脱氮除磷中,但会使其脱水性能恶化.为考察温度和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了20 d内剩余污泥在pH=10、温度25和35℃、不同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下厌... 污泥碱性水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可应用到污水脱氮除磷中,但会使其脱水性能恶化.为考察温度和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了20 d内剩余污泥在pH=10、温度25和35℃、不同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下厌氧水解和脱水性能的变化,对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和毛细管吸收时间(capillary suction time,CST)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25℃时污泥脱水性随ρ(TSS)升高先恶化后变化不大,各发酵时间SCOD均升高后变缓;35℃时污泥脱水性随ρ(TSS)升高先恶化后略提高,SCOD变化与25℃时一致.SCOD变化情况与CST显著正相关;较高温度SCOD溶出更多,脱水性能稍有恶化;TSS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较温度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解 脱水性能 污泥浓度 总悬浮固体(t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垃圾焚烧飞灰物化特性对比 被引量:22
13
作者 柴晓利 王冬扬 +1 位作者 高桥史武 岛冈隆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57-1862,共6页
对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飞灰中总氯、可溶氯含量以及重金属分布与原始垃圾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与进厂原始垃圾的组成及垃圾收集方式密切相关;飞灰中所含氯的... 对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飞灰中总氯、可溶氯含量以及重金属分布与原始垃圾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与进厂原始垃圾的组成及垃圾收集方式密切相关;飞灰中所含氯的质量分数高达5.21%~14.49%,其中可溶氯占总氯质量的40.60%~83.96%;不同城市焚烧飞灰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焚烧飞灰中氯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厨余垃圾所占比例是影响飞灰中氯(特别是可溶氯)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氯 可溶氯 飞灰 垃圾组分 厨余垃圾 生活垃圾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奥林达夏橙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莎莎 曾明 +7 位作者 何绍兰 易时来 郑永强 邓烈 张璇 王亮 赵旭阳 牛廷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2,共5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了奥林达夏橙完整果实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值(350~2 50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单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光谱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建模光谱范围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 利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了奥林达夏橙完整果实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值(350~2 500 nm),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单果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光谱的无损检测数学模型,同时对不同建模光谱范围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正模型在1 447~1 777 nm波段内,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对奥林达夏橙TSS的预测精度最好,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为0.994,预测标准偏差为0.07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奥林达夏橙可溶性固形物是可行的,并为奥林达夏橙果实品质无损检测及成熟度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达夏橙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工艺对四种速冻蔬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巩玉芬 刘斌 王素英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85,共5页
以加工后样品内维生素C(Vc)和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剩余含量为评价指标,分析速冻加工过程中切分大小、漂烫和速冻速率对速冻样品蔬菜(马铃薯、胡萝卜、西兰花和洋葱)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速冻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对... 以加工后样品内维生素C(Vc)和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剩余含量为评价指标,分析速冻加工过程中切分大小、漂烫和速冻速率对速冻样品蔬菜(马铃薯、胡萝卜、西兰花和洋葱)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速冻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对蔬菜Vc和TSS含量无明显影响;切块较大可有效保持蔬菜中的Vc和TSS;速冻前的漂烫过程明显增大了胡萝卜和洋葱Vc和TSS的损失,而马铃薯和西兰花则更适合于漂烫后再速冻的加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烫 速冻速率 维生素C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近红外无损检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小路 薛璐 +3 位作者 鲁晓翔 张鹏 陈绍慧 李江阔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2-756,共5页
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检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实验比较了在近红外全波长范围400-2 500 nm内,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一阶导数(D1Log(1/R))和... 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检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实验比较了在近红外全波长范围400-2 500 nm内,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一阶导数(D1Log(1/R))和加权多元离散校正处理(WMSC)建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定标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较好。其预测相关系数Rp2为0.8518,预测标准误差(SEP)为0.35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05。总酸的最佳模型处理条件为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二阶导数(D2Log(1/R))和WMSC,其Rp2为0.8776,SEP为0.042,RPD为2.10。由此确定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可用于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无损检测赣南脐橙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 被引量:25
17
作者 章海亮 孙旭东 +1 位作者 郝勇 刘燕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无损检测技术对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NIR光谱系统测定150个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120个赣南脐橙样品用来建模,其余30个用来验证模型的性能。采集完整赣南脐橙...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无损检测技术对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NIR光谱系统测定150个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120个赣南脐橙样品用来建模,其余30个用来验证模型的性能。采集完整赣南脐橙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350~1800nm),光谱经移动窗口平滑处理、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预处理后,再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结果:采用一阶微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3和0.956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102°Brix和0.018%。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作为一种无损的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价赣南脐橙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 无损检测 赣南脐橙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果实性状次生物质鉴定及营养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延吉 朱雪媞 田晓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0,共3页
为了确定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的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开发软枣猕猴桃资源,从辽宁抚顺、鞍山、辽阳、丹东、本溪、大连地区搜集软枣猕猴桃品系共38个,在大连、本溪、抚顺首次发现红皮、红心的品系,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品系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了确定辽宁地区软枣猕猴桃的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开发软枣猕猴桃资源,从辽宁抚顺、鞍山、辽阳、丹东、本溪、大连地区搜集软枣猕猴桃品系共38个,在大连、本溪、抚顺首次发现红皮、红心的品系,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品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系均含有多糖及其苷、黄酮及其苷、挥发油脂类,红色品系的Vc、还原糖、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和总糖含量均高于12个品系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VC 还原糖 可滴定酸 可容性固形物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漫透射光谱技术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的无损检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凡 李永玉 +1 位作者 彭彦昆 郑晓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85-3189,共5页
为了满足果蔬品质快速安全无损检测,基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原理,设计了番茄专用环形光源,自行搭建了番茄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多品质检测系统,并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总糖(TS)作为内部品质指标,对58个番茄样品进行了快速无损检测研究... 为了满足果蔬品质快速安全无损检测,基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原理,设计了番茄专用环形光源,自行搭建了番茄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多品质检测系统,并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总糖(TS)作为内部品质指标,对58个番茄样品进行了快速无损检测研究。基于自主搭建的系统对每个番茄进行四点的光谱采集,对平均后的光谱分别用15点SG卷积平滑(SG-Smooth)、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等方法进行了预处理,分别建立了SSC及TS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15点SG平滑预处理后的SSC预测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6和0.976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52 4°Brix和0.082 3°Brix。采用SG平滑后一阶导数预处理的TS预测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 1和0.972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23 8%和0.454 9%。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番茄SSC和TS模型预测结果与标准理化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 5和0.944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6 3°Brix和0.571 5%。利用自行搭建的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检测系统完全可以实现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的快速无损预测,为番茄内部品质的评价提供了实时、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为其在线分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可溶性固形物 总糖 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菲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光谱特征谱区选择!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强 何绍兰 +3 位作者 刘斌 田喜 易时来 邓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11-214,共4页
为探讨快速无损检测班菲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方法,利用多元散射校正对脐橙1 000~2 500 nm近红外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并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为探讨快速无损检测班菲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方法,利用多元散射校正对脐橙1 000~2 500 nm近红外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并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iPLS将光谱划分为17个子区间,利用其中的第4(1 267~1 355 nm)、5(1 356~1 443 nm)、9(1 708~1 795 nm)、15(2 236~2 323 nm)号4个子区间联合建立的TSS模型效果最佳,其校正集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0 9和0.331 2。预测集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78 9和0.448 7,主因子数为6个。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iPLS可优选出表征班菲尔脐橙TSS含量信息的特征光谱区间简化预测模型,同时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菲尔脐橙 可溶性固形物 近红外光谱 特征谱区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