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ck-wave impact on the knee joint affected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after arthroplasty 被引量:1
1
作者 Galina Eremina Alexey Smol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Degenerative dis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Non-invasive treatments ar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O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used in the late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Non-invasive treatments ar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O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used in the late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oint.Non-invasive methods based on mechanical action are also us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a patient after arthroplasty.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knee joint with degenerative OA changes and arthroplasty.Using these models,a computational study was mad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nsity of shock-wave exposure on the conditioning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bone and cartilage tissues.Based on the modeling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knee joint with degenerative OA changes,condition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cartilage and meniscus tissues were fulfilled under medium and highintensity loading.Under high-intensity loading(up to 0.9 m J/mm^(2)),the stress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ultimate value required for fracture.At knee arthroplasty,the conditions for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around the tibia component are fulfilled only under high-intensity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hock-wave therapy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 of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院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华娣 高丽燕 +4 位作者 韩娜菲 吴小燕 贺红 祝莉 兰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8-1323,共6页
目的:评价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日间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1月在浙江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 目的:评价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日间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1月在浙江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日间常规院前管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设5A护理模式,开展院前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值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5A护理模式进行院前管理,可缓解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护理模式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 日间手术 术前焦虑 院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心理调适的体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柳 陈少华 +4 位作者 王莹 王艳玲 王凌云 梁嘉贵 刘均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 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形成5个主题:展现积极情绪,具有积极心理资本;投入生活,主动调适;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保持较好人际关系;寻找自我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达到积极生活状态。结论:医护人员在老年人共病管理时,需要重视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调动其主动调适的能力和采取适合的调适策略,重视社会支持提供,鼓励寻找自我意义,最终达到积极生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年人 慢性病共病 心理调适 主题分析法 积极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权 石静楠 +2 位作者 张宽 张昊华 闫松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本体感觉的变化。方法选择34名KOA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CR-TKA)组和后稳固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组,并对患...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本体感觉的变化。方法选择34名KOA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CR-TKA)组和后稳固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S-TKA)组,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术后随访,同时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自行设计的施力装置、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健康受试者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力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KOA患者患侧和对侧膝关节30°、45°和60°位置觉、运动觉、半腱肌力觉显著变差(P<0.05);术后3个月,CR-TKA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力觉和对侧半腱肌力觉与健康受试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CR-TKA组和PS-TKA组患者患侧和对侧的位置觉、运动觉、力觉术后3个月与术前的差值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减退。术后3个月,CR-TKA和PS-TKA两组患者本体感觉未见明显改善。不同手术方式对本体感觉的影响没有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以及为后续的康复方案确定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位置觉 运动觉 力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子豪 李昕华 +2 位作者 郭赛男 梁秋曼 史婷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短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设计基于反馈式教育的康复方案...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短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设计基于反馈式教育的康复方案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及出院4周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第4周,观察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反馈式教育 移动医疗 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效能 康复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配合推拿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伟伟 刘强 +3 位作者 熊小云 李雪飞 邢勇胜 杨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配合推拿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择期行TKA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均给... 目的系统评价芪红通络方配合推拿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96例择期行TKA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推拿,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芪红通络方,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组间、时点间TT、APTT、FIB、D-D的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两组TT、APTT逐渐增加,FIB、D-D水平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7、14 d TT、APTT较对照组长(P<0.05),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组间、时点间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的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4 d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组间、时点间IL-6、hs-CRP、TNF-α的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7、14 d 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14.58%,7/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通络方配合推拿抗凝、溶栓、抗炎作用更明显,可有效预防TKA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全膝关节置换术 推拿 芪红通络方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收肌管阻滞导管位置的效果
7
作者 吕瑞兆 刘瑞 +1 位作者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组(CFD组)和水分离技术组(CUG组),每组30例。术后CF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确认导管位置,CUG组采用传统局麻药扩散的“水分离”技术判断导管位置。记录收肌管置管时间、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术后4、8、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水肿、血肿、院内跌倒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CUG组比较,CFD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穿刺部位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穿刺部位血肿和院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TKA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准确判断收肌管导管位置,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放置导管,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导管位置 置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
8
作者 蒋健 王龙 +2 位作者 冯骁 王海波 刘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KA且未行髌骨置换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骨高度及倾斜角对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KA且未行髌骨置换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组(膝关节活动度≥120°)42例和活动度下降组(膝关节活动度<120°)74例。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髌骨高度和倾斜度;术后3个月、术后1年,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疼痛的恢复状态。结果11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血管、韧带损伤,术后无髌骨脱位、感染发生,术后切口一期愈合良好。术后1年,正常组患者的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比值和髌骨倾斜度低于下降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逐渐升高,正常组HSS评分高于下降组(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正常组疼痛评分低于下降组(P<0.05)。髌骨高度、髌骨倾斜度是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未行髌骨置换的TKA患者,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下降与术后髌骨高度增加及髌骨倾斜角增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髌骨高度 髌骨倾斜角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楼梯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磨损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川 赵峰 +2 位作者 丁文宇 孙艳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磨损模型研究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对完善人工膝关节的磨损评估方法、指导假体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人工膝关节衬垫磨损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然后加载正常水平行走(ISO14243标... 目的通过有限元磨损模型研究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对完善人工膝关节的磨损评估方法、指导假体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人工膝关节衬垫磨损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然后加载正常水平行走(ISO14243标准)和上楼梯的载荷,对比分析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结果水平行走步态载荷下,模型预测的磨损结果与文献实验报道结果一致,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上楼梯的体积磨损率为每100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37.10 mm^3,显著高于水平行走步态的体积磨损率(16.94 mm^3/MC),线性磨损也具有类似的结果。上楼梯内侧平台的磨损区域主要集中在后部,与水平行走时内侧平台的磨损主要发生在中部区域有明显不同。结论上楼梯作为高载荷、高屈膝角度的日常运动之一,对人工膝关节衬垫的磨损有较大影响,其磨损率和磨损区域与水平行走有明显差异,在人工膝关节的磨损检测和评估中应该给予适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上楼梯 磨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阶段性康复干预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疼痛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2
10
作者 陆小香 徐迪 +6 位作者 林强 夏鹏 袁冰 吴建伟 张中宝 陈安亮 李雪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测试阶段性康复干预方案在缓解TKR术后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主体功能方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估测量身体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46例受试者,被随机分进对照组和康复干预组。对照组(n=22)接受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常规治... 目的:测试阶段性康复干预方案在缓解TKR术后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主体功能方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估测量身体功能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46例受试者,被随机分进对照组和康复干预组。对照组(n=22)接受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常规治疗和康复指导;康复干预组(n=24)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同时,将在术后第一天开始接受每天1次(第1阶段)或每周3次(第2、3阶段),为期12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干预方案"。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接受全身状态、疼痛及膝关节相关功能评估。结果:在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第4—12周,下肢功能逐步得到显著改善,减轻疼痛表现为WOMAC、VAS、肌力、主被动ROM、患肢维度、BBS、FAC、FIM评分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恢复速度更快、幅度更大。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与病程、BMI、WOMA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伸膝肌力、主动ROM、BBS、FIM、FA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持续12周的分阶段TKR术后康复方案,对改善TKR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其训练计划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控制是康复干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干预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闫汝蕴 张大成 +1 位作者 彭英 张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 目的:前瞻性地进行双侧一次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2年8月住院治疗TKR患者21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双侧一次性TKR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前)、第二阶段(术后0—20天)、第三阶段(出院后),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术后康复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结果:病例随访6—12个月,总共42个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出院时(术后10—20天):膝关节屈曲:100°—120°,平均101°±11.3°;伸直:10°—30°,平均10.4°±8.6°;膝关节周围肌力达到4级以上;术后半年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能够脱离拐杖行走及上下楼梯,生活完全自理。结论:双侧TKR患者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必需的,对双侧TKR患者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围手术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评估 被引量:41
12
作者 罗吉伟 金大地 +2 位作者 黄美贤 廖华 徐达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方法对2002~2005年的40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患者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1538ml,其中显性失血量747ml(49%),隐性失血量... 目的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方法对2002~2005年的40例TK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推算患者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1538ml,其中显性失血量747ml(49%),隐性失血量是791ml(51%)。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650ml,其中显性失血量903ml(52%),隐性失血量是786ml(48%);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370ml,其中显性失血量572ml(42%),隐性失血量是798ml(58%)。结论TKA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宁华 谢斌 +1 位作者 魏星 李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从而制订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2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组,采用HS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膝关节功能评估,应用关节量角器对膝关节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定。采用Pearson...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从而制订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2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组,采用HS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膝关节功能评估,应用关节量角器对膝关节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术前各因素与术后1、2周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相关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对术后1、2周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术前HSS总分、术前关节疼痛、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活动和术前屈膝畸形与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范围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430、0.423、0.539和0.403,P<0.05。术前所有评估因素除年龄外与术后2周和出院时关节活动度无相关。结论:术前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和术前屈膝畸形与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活动范围 影响因素分析 术后 全膝关节置换术 Pearson 膝关节功能 关节疼痛 屈膝畸形 相关分析法 关节活动度 出院时 治疗方案 功能评估 相关系数 0.05 评估因素 HSS 术前 评分法 T检验 正相关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内翻患者下肢对线的X线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殿阁 吕厚山 杜湘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 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 10 0例 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 ,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 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 9.... 目的 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 10 0例 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 ,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 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 9.2°± 3.1°(5°~ 30°) ,其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占内翻总角度比例为 5 3.2 % ,而胫骨机械性内翻角度只占总内翻角度的 2 2 .8% ,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胫骨平台倾斜占总内翻角度的 2 4%。术后测量表明 ,平均胫骨平台截骨矫正度数为 4.3° ,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 2 7.9%。通过软组织平衡方法矫正的度数为 10 .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 72 .1%。结论 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 :骨结构性内翻和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大于骨结构性内翻。因此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个性化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侯来永 王廉 +1 位作者 谢欲晓 孙启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系统康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对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TKR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成系统康复训练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康复组除接受骨科... 目的:探讨个性化系统康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对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TKR手术患者44例,随机分成系统康复训练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康复组除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外,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由康复医学科制定个性化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方案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前第4天)、第二阶段(术后第0—3天)、第三阶段(术后第4—14天)、第四阶段(术后第15—60天)。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呼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步态和独立转移能力训练。于手术治疗前4d,手术后第14天及第60天进行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手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在第14天AKSS关节和功能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AKSS关节和功能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OM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系统康复治疗可促进TKR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增加手术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患者手术后的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李美 马磊 +1 位作者 宋鑫 张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手术...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20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稍改善,两组间部分评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明显改善,部分评分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显著改善,全部评分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加速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本体感觉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屈伸肌力的等速测试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侯来永 宋军 +1 位作者 薛勇 谢欲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健侧膝关节肌力及同年龄组健康者膝关节肌力的测试研究,找出三者的关系,为围手术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出指导意见。方法:以18例准备进行单侧TKR的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健侧... 目的:通过对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患侧、健侧膝关节肌力及同年龄组健康者膝关节肌力的测试研究,找出三者的关系,为围手术期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出指导意见。方法:以18例准备进行单侧TKR的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健侧、患侧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以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单次最大做功和屈/伸肌肌力比值(H/Q)为观察指标,并以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试。结果:在低速(60°/S)和高速(180°/S)测试中,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伸肌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单次最大做功均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患侧膝关节屈肌各观察指标中除单次最大做功在高速测试中较健侧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指标均与健侧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侧膝关节除H/Q比值在低速测试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膝关节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患者健、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均比健康人差,患侧膝关节肌肉功能的下降以伸肌最为显著,提示TKR患者围手术期功能训练患侧应以伸肌训练为主,同时兼顾健侧肢体屈伸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等速测试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波 史占军 +3 位作者 金大地 景宗森 陈祥匀 冯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 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CPM 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即刻镇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宁华 谢斌 +2 位作者 魏星 李民 许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即TENS组和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膝关节的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类比方法(VAS)进行评测。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法10.0版本比较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前、中、后之间VAS的变化。结果:TENS组与安慰刺激组两组比较术后第一天疼痛程度(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NS组明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TENS组VAS评分从刺激前的100%降低至60min刺激中的83.3%±14.9%,及20min刺激后的85.7%±16.1%,并在TENS刺激后的60min回升到94.3%±7.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ENS有明显的即刻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 临床对照研究 即刻 术后疼痛程度 TENS 逐步回归分析法 10.0版本 镇痛作用 VAS评分 类比方法 显著性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被引量:50
20
作者 陈晓欣 林剑浩 +2 位作者 张秀英 陈芳 吕厚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9-51,共3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活动,旨在增进肌力,防止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进而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术前长时间丧失直立行走功能的病人,还必须重建站立行走功能。康复活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常规,其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前的评价、肌力训练、活动度训练和体力恢复训练。自1992年1月以来在我院试用于3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48膝),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康复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