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健萍 周爱卿 +5 位作者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 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 ,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 ,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 ,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 ,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 (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 ,尤其是心下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造影 磁共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分为≤28天新生儿组(组1,n=7)、>28天~≤6个月组(组2,n=70)、>6个月~≤1岁组(组3,n=26)、>1岁~≤3岁组(组4,n=34)4个年龄组。137例患儿伴房间隔缺损119例,卵圆孔未闭18例,动脉导管未闭27例,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0.4%(69/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71.0%(49/69)。心上型49.6%(68/137),心内型37.2%(51/137),心下型1.5%(2/137),混合型11.7%(16/137)。合并肺静脉狭窄18.2%(25/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88.0%(22/25)。结果:手术死亡率11.7%(16/137),组1和组2占87.5%(14/1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低心排综合征。有随访资料99例,随访率81.8%(99/121),随访期限2~86个月,平均(25.5±22.3)个月。晚期死亡9例,均为组1和组2患儿,晚期死亡率9.1%(9/99)。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月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晓婷 王志斌 +1 位作者 陈涛涛 孙玲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尸体检查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4胎TAPVC胎儿的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的特征。结果产前诊断12胎TAPVC,其中心上型9胎,心内型2... 目的探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尸体检查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4胎TAPVC胎儿的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的特征。结果产前诊断12胎TAPVC,其中心上型9胎,心内型2胎,心下型1胎。TAPVC的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二维超声四腔心切面未显示肺静脉角,左心房后壁光滑;左心房后壁与降主动脉间距离增大;可见共同肺静脉腔和垂直静脉。产前超声心动图漏诊2胎,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心内型TAPVC。14胎TAPVC中,4胎伴肺静脉引流途径梗阻。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诊断TAPVC并准确分型;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新霞 栗河舟 +3 位作者 张玉奇 王铭 刘云 林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比值(LA/RA),并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中,心上型9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4例见血流梗阻,其中心上型3例,心下型1例,CDFI示梗阻处血流信号明亮,梗阻处流速1.0~1.6m/s。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的LV/RV为0.75~0.99,平均0.88±0.08,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05,P=0.005)。LA/RA为0.68~1.00,平均0.84±0.11,亦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20,P=0.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以胎儿期诊断孤立性TA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进 李仲智 +3 位作者 李晓峰 郭志和 高国庆 张玉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 目的:总结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完成4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男33例,女9例,年龄18天~3岁,平均(4.3±3.2)月,体重3.2~11kg,平均(5.4±1.2)kg。心上型27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者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1例行心导管检查,3例心下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6例心上型采用左心房顶部入路。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9.52%(3例心上型围术期死亡,1例心内型术后1年因肺静脉回流梗阻死亡)。3例心下型无死亡。心律失常7例中,6例为心上型双心房横切口,1例为心内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月~10年,存活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必要时辅以心导管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新生儿及婴儿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心上法矫治心上型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6
作者 蒋国平 叶菁菁 +4 位作者 何瑾 赵镭 彭学慧 何彧 杨秀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静脉/畸形 房间隔缺损/超声检查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诊断经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燕 王浩 +4 位作者 段福建 朱振辉 逄坤静 李永青 孟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超声心动图均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为共同肺静脉干走行向右下穿过膈肌,汇入门静脉或下腔静脉,但4例患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肺静脉狭窄,超声心动图仅提示1例肺静脉流速偏快。1例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初次超声漏诊,术前复查时参考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走行途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异常血流走行及汇入部位,可以准确诊断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并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但应注意肺静脉狭窄等合并畸形的诊断。应加强对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认识,有意识去剑突下切面探查以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合并心脏畸形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欢 任卫东 +2 位作者 孙菲菲 胡金玲 刘开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APVD的59例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其中12例于本院接受CTA检查,19例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余28例进行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APVD的59例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其中12例于本院接受CTA检查,19例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余28例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59例TAPVD患儿中,心上型24例(24/59,40.68%),心内型22例(22/59,37.29%),心下型8例(8/59,13.56%),混合型5例(5/59,8.47%)。59例患儿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其中10例共同肺静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除8例失访外,在接受CTA检查与手术治疗的51例患儿中,5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得到证实,余1例误诊。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8.04%(50/51),诊断引流位置准确率为100%(50/5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TAPVD分型及合并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志伟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 1979年3月~2003年1月间共纠治TAPVC 141例。全组心上型78例,心内型46例,混合型15例,心下型2例。早期9例心上型TAPVC采用心脏上翻方法;后53例采用右房横切口,经房隔左房后壁与汇总静脉吻合方法;近年来16例采用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间,汇总静脉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方法。结果 手术纠治TAPVC 141例,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7.8%。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1例。远期死亡2例。结论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TAPVC纠治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对心内型,必须将剪去组织的心内膜对齐缝合,防止术后与关闭房缺的心包粘连。心上型手术,改为从左房顶部与汇总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手术效果满意。TAPVC一经诊断必须立即手术,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蓉 张玉奇 +5 位作者 蔡及明 朱俊学 张志芳 陈笋 姚莉萍 吴兰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0例心脾...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肺静脉回流情况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0例心脾综合征患儿中,无脾综合征159例,其中61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38.3%),多脾综合征31例,其中5例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占16.1%)。66例患儿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诊断符合者17例(占25.7%),漏误诊49例(占74.3%);66例肺静脉回流异常患儿中,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者17例,超声诊断15例(占88.2%)。结论无脾综合征患儿常合并肺静脉回流异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伴有明显异常回流途径的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他类型肺静脉回流异常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综合征 肺静脉回流异常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产前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文秀 耿斌 +1 位作者 吴江 张桂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单纯性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经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手术或尸解证实的8例单纯性TAPVC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总结超声心... 目的探讨胎儿单纯性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经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手术或尸解证实的8例单纯性TAPVC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总结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8例单纯性TAPVC胎儿中,心下型2例,心内型1例,心上型5例,5例存在垂直静脉或共同肺静脉腔与垂直静脉连接处梗阻;8例胎儿中,引产1例(心下型),余7例均于出生后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死亡(心下型),6例均恢复良好。TAPVC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为:1正常的左心房形态消失,呈圆形或椭圆形,左心房光滑并多变小,在孕后期较为明显;2降主动脉与左心房间距离明显增大,多数在左心房后方可见一异常的腔隙(即共同肺静脉腔),可显示左、右侧上升(心上型)或下降(心下型)的垂直静脉;3妊娠早期左、右心系统比值早期多正常,但妊娠中、晚期(孕26周后)可出现右心系统轻度扩大;4引流入冠状静脉窦时(心内型),冠状静脉窦可有扩张;引流入上腔静脉时(心上型),上腔静脉扩张;引流入肝内血管时(心下型),肝内血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5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引流途径及是否合并垂直静脉梗阻。结论在孕早期左、右心系统比值正常时,TAPVC易被漏诊及误诊,应注意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孕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胎儿超声心动图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邸勇 邢泉生 +3 位作者 任悦义 王葵亮 段书华 曹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4-787,共4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中肺静脉病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鹏 洪庆山 +7 位作者 孙善权 张翠翠 杨伟健 黄景思 孔娟娟 刘琴 饶姣 李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7例及混合型4例。15例垂直肺静脉梗阻中,心上型的梗阻多出现在垂直静脉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之间,心下型的梗阻均出现在垂直静脉与肝静脉或门静脉之间。肺静脉狭窄4例,其中3例局限性狭窄均为心内型,出现在分支肺静脉与共同肺静脉腔或右心房之间,1例弥漫性狭窄为心下型。分支肺静脉异常9例,其中超声心动图仅检出1例,而CTA检出8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TAPVC中的肺静脉的引流、梗阻和分支肺静脉近端的狭窄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CTA评估分支肺静脉的汇入和数目异常及远端肺静脉的成像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3 位作者 王梅云 任宇婧 孙亚平 安恒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价值。方法对60例3岁以内拟诊APVC患儿于术前1周行心脏CT扫描,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B组。A组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80mAs,对比剂剂量1.2ml/kg体质量;B组管电压...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价值。方法对60例3岁以内拟诊APVC患儿于术前1周行心脏CT扫描,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B组。A组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80mAs,对比剂剂量1.2ml/kg体质量;B组管电压70kVp,管电流70~100mAs,对比剂剂量1.0ml/kg体质量;2组螺距均为3.4。测量2组图像肺动脉主干、肺静脉、左右心房CT值和噪声,计算SNR和肺动静脉CT值比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与术后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最终入组58例,A组28例,B组30例。2组间各测量部位CT值、图像噪声、SNR及肺动静脉CT值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ED低于A组(P=0.013)。在显示细小肺静脉分支及引流血管方面,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A组(P=0.047)。58例术后均诊断为APVC。在分型诊断方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6.43%(27/28),B组为93.33%(28/30);对于合并畸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7.44%(38/39),B组95.35%(4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APVC准确率高,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静雅 王芳韵 +5 位作者 李晓峰 金兰中 张鑫 马桂琴 郑淋 卫海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8-60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6例TAPVC患儿术前,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6例TAPVC患儿术后围手术期、中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肺静脉梗阻6例患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观测到吻合口处或肺静脉回流处的高速血流信号。6例肺静脉梗阻患儿术后围手术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右心室前后径缩小,肺动脉压力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室前后径、肺动脉压力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动态监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通过右心室前后径及肺动脉压力等测量值可监测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肺静脉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向评分法评估Sutureless技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向民 聂志强 +4 位作者 欧艳秋 何标川 袁海云 曲艳吉 刘小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 【目的】以两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不同的手术方法(Sutureless技术和传统方法)为例,应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中心所有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婴幼儿179名病例,其中Sutureless组81人,传统手术组98人。病人随访时间为术后1、3、6、12个月。采用三种倾向评分方法(最邻近卡钳法、马氏距离法、成对最佳法)匹配基线因素,匹配变量为:术前肺静脉狭窄(PrePVO)、年龄、性别、体质量、是否新生儿、TAPVC类型。以随机效应脆弱风险模型验证多水平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使用倾向评分中的最邻近卡钳法匹配效果最好。匹配后,Sutureless组中位数体外循环时间87(74.5~103.0)min少于传统手术组99(76.5~123.5)min(P=0.030);Sutureless组中位数主动脉阻断时间43(35~54.5)min少于传统手术组55(40.5~705)min(P<0.001);复合事件发生率Sutureless组6.8%(5/73)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24.7%(18/73),HR的95%CI=0.20(0.06~0.61),P=0.005。院外死亡发生率Sutureless组1.4%(1/73)低于传统手术组6.8%(5/73),HR的95%CI=0.03(0.01~0.55),P=0.017。两组在术后肺静脉梗阻、围术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评估先天性TAPVC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显示,使用Sutureless技术能缩短患者术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能降低术后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及院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倾向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文斌 潘湘斌 +5 位作者 张浩 花中东 杨克明 闫军 马凯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例7、10行一期改良Fontan术。例1、6~9、11同期行TAPVC矫治术。结果:例6、10围术期死亡(18.2%,2/11),死亡原因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患儿随访1~29个月,例4死亡,余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例5行二期改良Fontan术并顺利出院。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仍具有较高早期死亡率,术前明确诊断TAPVC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单心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书堂 王勇 +4 位作者 周建华 龙进 王翠华 李冬蓓 黄云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畸形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志伟 董念国 +5 位作者 孙宗全 张凯伦 肖诗亮 杜心灵 蒋雄刚 刘成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 目的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3.6)个月,平均体重(5.8±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附7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金洪 张玉奇 +3 位作者 高玲玲 汪洁 张志芳 孙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7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正确率为10 0 %。结论 彩色多...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7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正确率为10 0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地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二维超声心动图 彩色血流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