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探讨右室长轴心肌应力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聪聪 刘婷 +1 位作者 赵宇 李佩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评估健康中国人右心室心肌长轴应力参数范围,以及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磁共振扫描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4±...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评估健康中国人右心室心肌长轴应力参数范围,以及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磁共振扫描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4±15.3)岁,10岁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每组20人,应用德国SiemensVerio3.0TMR自由进动稳态序列采集右心室电影序列图像,实施组织追踪技术获取右室长轴应力及应力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纳入标准:无先天性或者获得性心脏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全身性疾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正常。结果整体长轴应力峰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为(-24.2±4.6)%,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5.3)%vs (-23.5±3.6)%,P>0.05];整体长轴应力峰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长轴收缩期应力率(GLS S')为-1.6±0.6(1/s),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6(1/s) vs-1.5±0.7(1/s),P>0.05)];长轴舒张期应力率(GLS D')为1.3±0.4(1/s),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3(1/s) vs 1.4±0.4(1/s),P>0.05];长轴收缩期应力率(GLSD')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长轴舒张期应力率(GLS D')与年龄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可以有效且可重复性获取右心室心肌应力参数,健康中国人右心室心肌长轴应力及应力率与年龄性别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右心室长轴心肌应力及应力率正常参数可以为临床右心室心脏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组织追踪 右心室 应力 应力率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安书田 邓炜 +4 位作者 钱浩 韩彩云 赵韧 余永强 李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究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双心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利用组织追踪应变分析评估心功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40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和糖尿病的肾...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究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双心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利用组织追踪应变分析评估心功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40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和糖尿病的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1.5T心脏磁共振平扫检查,计算心室功能、应变及左心室初始T1和T2值,比较两组间各成像参数的差异。结果 CKD患者的左心室初始T1[(1 109.6±35.9)ms]、T2[(58.1±2.9)ms]较对照组[(1 046.3±15.9)ms、(53.3±2.3)ms]显著升高(t=8.296、6.916,P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CK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升高(t=3.233、3.350、5.751、7.746、5.937、2.363,P均<0.05),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右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右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均显著降低(t=9.506、9.072、-10.603、10.496、11.574、-4.018,P均<0.001),且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0.636)、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r=0.688)、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0.513)、右心室整体周向应变(r=-0.827)、右心室整体径向应变(r=0.514)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均<0.001)。结论 心脏磁共振可定量评估CKD患者心肌纤维化及水肿状况,组织追踪应变分析可在心室射血分数发生改变前检测到心肌运动异常,对于早期发现CKD患者心肌受累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组织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心肌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江凯 崔晨 +7 位作者 马为 王智 刘佳 李玮 赵凯 奈日乐 徐莎莎 邱建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利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A组)、20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CA(ATTR-CA,B组)患者及20名健康受试者(C组)采集心脏MRI,以CMR... 目的观察利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A组)、20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CA(ATTR-CA,B组)患者及20名健康受试者(C组)采集心脏MRI,以CMR-TT技术获得心肌应变参数;比较3组间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差异,以及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包括3D纵向应变(LS)、3D径向应变(RS)及3D圆周应变(CS)。结果A、B组左心室心功能参数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与B组间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心尖段RS(P=0.81)外,A、B组应变参数均低于C组(P均<0.01),而A与B组间应变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R-TT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CA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淀粉样变性 磁共振成像 组织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与组织多普勒应变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房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房芳 李治安 +2 位作者 杨娅 裴金凤 栾姝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9-66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心房应变,对比斑点追踪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两种方法对心房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对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的4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 目的通过研究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心房应变,对比斑点追踪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两种方法对心房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对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的4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房封堵器处及左心房侧壁应变,对比两种方法评价心房功能的可靠性。结果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及后处理分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显示左心房侧壁应变显著高于封堵器局部应变(组织多普勒:47.31%±27.25%vs30.06%±14.29%,P<0.01;斑点追踪:43.49%±25.55%vs12.74%±9.16%,P<0.001)。两种方法评价侧壁应变无差异,但斑点追踪封堵器局部应变低于组织多普勒显像,且有5例患者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而组织多普勒法未见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χ2=5.33,P=0.027)。结论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房形变能力优于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斑点追踪显像 组织多普勒显像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形变与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欣 朱天刚 +1 位作者 权欣 丁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1-1515,共5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0例正常对照和30例急性心肌...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局部、整体左室心肌形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①对10例健康人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组织多普勒和斑点追踪成像结果的对比性分析。②回顾分析80例正常对照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测量心尖两腔、三腔和四腔切面左室节段、整体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并分析其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①应用STI、TDI两种方法测量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左室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正常组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一致性分布(P>0.05)。③心梗组左室各心肌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和应变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④心梗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长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但LVESV、LVEDV和WMSI明显增加(P<0.05)。⑤峰值收缩二维总应变、总应变率与LVESV、LVEDV、LVEF和WMSI相关良好。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既能定量测定左室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收缩形变,评价局部和整体心肌组织的收缩功能,且与反映左室重构的指标间相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组织多普勒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玲利 王新房 +4 位作者 谢明星 吕清 杨亚利 王静 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特征的可行性,并比较QTVI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应用QTVI和ST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于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w)特征的可行性,并比较QTVI与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应用QTVI和ST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于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观评价3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32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QTVI技术以收缩期左室心尖部与心底部侧壁间隔位移差(SD1-s)的差值来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STI技术以左室心尖部旋转值减去基底部旋转值来定义左室扭转峰值(Ptw)。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8.43±2.27vs12.33±3.29)及扭转峰值Ptw(6.56±2.19vs14.44±1.55)均显著减低。TMI与Ptw显著正相关。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及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高帧频的QTVI技术为简便、客观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斑点追踪成像 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运动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奉 许迪 +3 位作者 陆凤翔 陈莉 雍永宏 周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收缩运动并探讨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离线分析获得3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长轴方向的心肌组织速度和位移曲线,测量平均峰值收缩速度(Vs)...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收缩运动并探讨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离线分析获得3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长轴方向的心肌组织速度和位移曲线,测量平均峰值收缩速度(Vs)、加速度(acc)及峰值位移(Ds)。结果:①正常人左心室收缩运动在长轴方向有其规律性,即由心尖部向基底段收缩速度和位移逐渐降低,左心室游离壁的速度和位移大于前间隔、室间隔及下壁。②二尖瓣环水平Vs、acc及Ds与年龄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而与心率无相关。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能够有效的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组织追踪成像 心脏收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与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被引量:6
8
作者 靳鹏 郑慧 +4 位作者 张婧姝 解欣欣 张昊 姚文 帅秀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和实时三平面(RT-3P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和实时三平面(RT-3P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分别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mSra)及mSre/mSra;用RT-3PE QTVI技术测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平均组织速度(mVe、mVa)以及mVe/mV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病组的Ve、Sre明显降低,Va及大部分节段Sr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e/mVa、mSre/mSr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mSr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PE QTVI技术和STI技术能准确地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舒张期左室壁运动速度及左室心肌应变率,为无创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斑点成像 应变率 高血压 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军 项娟娟 朱永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位移值(Dm)及应变率(SRs)。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缩期最大位移和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减低(P<0.01);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壁中间段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TDI技术为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局部心肌收缩期最大位移及峰值应变率能够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较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组织多普勒成像 定量组织速度 组织追踪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间—速度积分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涓 杨新春 +3 位作者 吴雅峰 吴江 姜维 张苹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利用超声时间—速度积分评价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超声测量 3 0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组 )患者和 3 0例无心脏疾患的人 (对照组 )不同壁的不同节段 (瓣环、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 )的最大时间... 目的 :利用超声时间—速度积分评价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超声测量 3 0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组 )患者和 3 0例无心脏疾患的人 (对照组 )不同壁的不同节段 (瓣环、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 )的最大时间—速度积分 (TVImax)和各二尖瓣环最大下移距离 (D)。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各节段TVImax和各二尖瓣环最大下移距离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有的节段时间—速度积分曲线出现双峰 ,提示收缩后收缩。心肌梗死组各二尖瓣环平均TVImax、最大下移距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66、0 63 ,P均 <0 0 0 1;TVImax和最大下移距离的相关系数为r =0 83 ,P <0 0 0 1。结论 :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超声检查 时间-速度积分 组织追踪法 收缩后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小虎 高云华 刘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追踪成像(TT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比较TTI和SRI两种方法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敏感性的差异。方法A组22例健康人群,B组20例左前降支和1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应用组织速度成像...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追踪成像(TT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比较TTI和SRI两种方法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敏感性的差异。方法A组22例健康人群,B组20例左前降支和1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上显示后间隔、下壁、前壁及前间隔的图像,并应用TTI及SRI定量测量并分析左室11个节段收缩期峰值位移值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率。结果B组各节段的各项指标较A组明显减低。冠心病组总节段数为208个,TTI、SRI检出异常节段数分别为141、126个,检出比例分别为67.79%、60.58%。结论TTI和SR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对左室收缩功能评价TTI与SRI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追踪成像 应变率成像 冠心病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解欣欣 郑慧 +4 位作者 张婧姝 靳鹏 帅秀芳 姚文 张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左室...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心底水平(MV)及心尖水平(AP)标准短轴图像。应用2D-STI测量各水平峰值旋转角度(Pr)、收缩末峰值旋转角度(AVC-r),计算左室扭转角度(LVtw)、收缩末左室扭转角度(AVC-LVtw)。应用QTVI测量各水平侧壁及后间隔切线方向运动速度,并得出该水平收缩期侧壁间隔位移差(SDl-s),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由同一观察者于不同时间反复测量上述参数,计算两种方法的观察者内变异系数。结果①正常对照组的收缩期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从心尖向心底方向观察,MV顺时针旋转,AP逆时针旋转,左室逆时针扭转,LVtw为(14.57±3.06)°,TMI为11.80±1.16;②心功能不全组MV旋转方向与正常对照组一致,部分病例AP旋转方向及左室扭转方向发生变化。心功能不全组Pr、LVtw、SDl-s及TMI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D-STI技术在评价心功能不全方面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结论 2D-STI与QTVI技术均可用于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2D-STI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功能不全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儿的左室纵轴收缩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钟家蓉 +2 位作者 田杰 白永虹 计晓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左心室纵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22例正常儿童和25例慢性心衰患儿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各取样点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结果:①慢性心衰患儿的Vs、Ds显著...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左心室纵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22例正常儿童和25例慢性心衰患儿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各取样点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结果:①慢性心衰患儿的Vs、Ds显著减低。②治疗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各节段的Vs、Ds显著改善。③瓣环的平均Vs和Ds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可定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的左心纵轴收缩功能,可更加全面、敏感的评价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组织追踪成像 儿童 慢性心力衰竭 纵向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艳娜 林萍 +1 位作者 赵洋 王虹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尖方向的最大位移(Ds),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的最大差值(Max-△Ts)及同一壁内2节段Ts的差值(Ts-diff);同时计算12个节段Ds的均值(mDs);并测量左右心室侧壁基底段Ts的差值作为左右心室间的延迟(L-R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Max-△Ts、Ts-diff及L-RV-D明显延长(均P<0.01),mDs显著降低(P<0.01)。Max-△Ts与LVEF、mDs呈负相关(r=—0.68,P<0.01;r=—0.59,P<0.01),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4,P<0.01),与QRS不相关,而mDs与LVEF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并且与左心功能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追踪显像技术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贺彬 郑哲岚 +2 位作者 林胜文 应鸣 陈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对49例SLE患者(SLE组)与3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三尖瓣瓣环等容收缩期速度(IVCv)和... 目的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对49例SLE患者(SLE组)与3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三尖瓣瓣环等容收缩期速度(IVCv)和三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PSv)。应用QLab 9.0软件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结果 SLE组GLS值、TAPSE、IVCv及PS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LE组中抗心肌抗体(AMA)阴性者TAPSE和PSv低于对照组(P均<0.05)。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APSE、IVCv及PSv有一定的相关性(r=-0.57、-0.76、-0.81、-0.78,P均<0.01)。结论 SLE患者左、右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室功能 应变 斑点追踪成像 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动态监测肿瘤化疗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娟 于慧娟 +2 位作者 黄蕾 焦方杰 浮志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评价动态监测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化疗患者38例(化疗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化疗患者分别在化疗2、4、6周期后...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评价动态监测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化疗患者38例(化疗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化疗患者分别在化疗2、4、6周期后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RT-2DE)、超声造影(CEUS)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分别检测心功能。观察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短轴缩短率(FS)、E/A,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Ptw)、左心室扭矩(LVTor)、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左房前后径(LAD)等。结果TD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FS、E/A、D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FS、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D-ST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US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化疗会导致心脏毒性,3D-STI、CEUS及TDI能检测到化疗后所致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 超声造影 组织多普勒成像 肿瘤 化疗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与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婧姝 郑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RT-3PE QTVI)与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性。方法 30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30例DCM患者为DCM组。平静状态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心尖左室长...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RT-3PE QTVI)与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性。方法 30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30例DCM患者为DCM组。平静状态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维灰阶及RT-3PE QTVI动态图像。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脱机分析测量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12节段组织速度峰值(Vs)及达峰时间(Ts),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18节段纵向应变峰值(Ls)及达峰时间(Tls),并计算其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Ts-diff、Tls-diff)及其标准差(Ts-SD、TlsSD),作为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运动的指标。结果①DCM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L)、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L)、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CM组各节段Ls及Vs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DCM组Tls、Ts有明显的提前或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DCM患者的Ts-SD、Tls-SD、Tsdiff、Tls-diff明显增加(P<0.01);Ts-SD、Tls-SD、Ts-diff、Tlsdiff与LVEF呈负相关(r=-0.67、-0.72、-0.75、-0.77,P<0.01)。结论 DCM患者存在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性。RT-3PE QTVI与STI联合应用对于DCM患者左室纵向收缩不同步评价,优于其中的任何一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扩张型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功能彩超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明 刘志跃 +4 位作者 郑家亮 丁云川 李静 尹帆 李继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本文报道了自行研制的组织多普勒(DTI)直条图、舒张早期左室流入血流色阶图、曲线M型超声心肌速率阶差(MVG)等彩超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心肌梗死(AMI)的局部心肌运动与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材料和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30例,对... 目的:本文报道了自行研制的组织多普勒(DTI)直条图、舒张早期左室流入血流色阶图、曲线M型超声心肌速率阶差(MVG)等彩超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心肌梗死(AMI)的局部心肌运动与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材料和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26例。用常规仪器采集彩超图像,用自制彩超分析系统作图像分析。结果:①自行研制的彩超分析系统能够显示心肌DTI直条图,AMI组8个心肌局部心肌节段收缩运动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②AMI组的舒张早期左室流入血流平均压力阶差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01)。③AMI组的MVG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01)。结论:本文报道的DTI直条图、舒张早期左室流入血流色阶图、曲线M型超声MVG技术,适合我国基层医院应用于普通彩超仪,进行心脏功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追踪成像 左室流入血流的平均压力阶差 心肌速率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初步探究左心房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束晶苇 李小虎 +8 位作者 胡翀 赵韧 王婷婷 赵玲玲 俞宏林 李仁民 王玉萍 刘斌 余永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5,共8页
目的:初步探究左心房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0月-2020年7月共30名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二腔心、四腔心层面分别勾画左心房储存期、导管期以及泵血期的心内膜、心外膜... 目的:初步探究左心房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0月-2020年7月共30名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二腔心、四腔心层面分别勾画左心房储存期、导管期以及泵血期的心内膜、心外膜轮廓,得到各期左心房容积,采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自动生成左心房应变-时间曲线以及应变率-时间曲线并得到左心房三期射血分数、应变以及应变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左心房功能参数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MACEs的预测价值。采用Bland-Altman图评价两位有心脏磁共振诊断经验的医生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的一致性。结果:MACEs组左心房储存期射血分数[(37.85±13.86)%vs.(48.40±10.95)%,P=0.028]、应变[13.40(7.25,15.80)%vs.19.20(13.38,24.68)%,P=0.011],导管期应变[4.6(2.65,7.38)%vs.9.2(6.5,11.20)%,P=0.003]以及泵血期应变率[-0.65(-1.3,-0.5)/s vs.-1.55(-1.83,-1.00)/s,P=0.003]均小于无MAC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Es组左心房三期容积标化值[(68.54±19.84)mL/m2 vs.(39.22±11.68)mL/m2,(42.93±14.84)mL/m2 vs.(20.69±7.75)mL/m2,(54.21±21.44)mL/m2 vs.(29.57±10.94)mL/m2]均显著大于无MACEs组(P<0.001)。ROC曲线提示左心房三期容积标化值、导管期应变、储存期应变以及泵血期应变率曲线下面积较大(AUC>0.75,P<0.05),对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两位医生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的组内和组间一致性良好。结论:左心房三期容积指数增大、应变降低对预测缺血性心脏患者出现MACE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左心房 磁共振成像 组织追踪技术 心肌形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应变 被引量:9
20
作者 涂春蓉 戴旭 +1 位作者 刘婷 金士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 目的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1.26,P<0.001),其余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均明显减低(P均<0.05);除左、右心室基底部径向应变外,HCM组各节段局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HCM组右心室GRS与左心室GRS呈正相关(r=0.375,P=0.034),与左心室GLS呈负相关(r=-0.466,P=0.007);右心室GCS与左心室GCS、GLS均呈正相关(r=0.531、0.462,P=0.002、0.008)。结论右心室节段应变、整体应变能敏感地反映HCM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HCM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前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存在受损;HCM右心室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组织追踪 心肌病 肥厚型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