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和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层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谷亚伟 楚旭 +7 位作者 赵路静 洪波 罗芝宽 林展增 高静珍 董银华 王利军 陈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8-1573,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天津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的201例高龄(≥80岁)AIS患者,随机分入小... 目的探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天津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的201例高龄(≥80岁)AIS患者,随机分入小剂量组(n=93,接受0.6 mg/kg剂量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标准剂量组(n=108,rt-PA剂量为0.9 mg/kg),比较两组患者间安全性评价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 d神经功能恶化率和90 d病死率)及有效性评价指标(7 d神经功能改善率和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并进行卒中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分层研究。结果小剂量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7 d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余安全性评价指标和治疗有效性评价指标,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型卒中和≥90岁年龄组中,小剂量组的90 d预后良好率均优于标准剂量组(P<0.05)。结论对于中型卒中和年龄≥90岁的AIS患者,推荐rt-PA 0.6 mg/kg方案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被引量:7
2
作者 樊双义 王天昊 +2 位作者 何宝明 刘景峰 马朋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半暗带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为民 傅宏 +2 位作者 周松 马妙发 王元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应用效果,摸索其治疗规律。方法:对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经患肢静脉给予rtPA总量50~100mg,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临床应用效果,摸索其治疗规律。方法:对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经患肢静脉给予rtPA总量50~100mg,以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血管多普勒彩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症状、体征均获缓解,DSA或血管多普勒彩超示血栓形成相关血管再通。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r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若蔚 陈雅芳 +6 位作者 黄银辉 林友榆 张金英 卓识途 杨美丽 许盈盈 张碧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2-1625,164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3年6月间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3年6月间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n=92)与预后不良组(n=83)在高血压病比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0%vs 67.47%,P=0.87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既不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0.453,95%CI:0.087-2.352,P=0.346),也不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OR=1.014;95%CI:0.933-1.101,P=0.746)。结论高血压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急性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MRI检查指导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薛蓉 赵伟 +3 位作者 吴伟 周广喜 王景华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试验溶栓标准、CT检查阴性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对符合...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试验溶栓标准、CT检查阴性的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0mg/kg)静脉溶栓治疗,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4h、21d和9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治疗后21d和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治疗后90d改良Rankin评分。结果纳入的20例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平均为(11.40±4.29)分,溶栓治疗后24h、21d和90d分别降至(6.55±4.33)、(3.95±3.50)和(0.75±0.99)分,各时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0)。溶栓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18.75±5.45)分,治疗后21d和90d分别升至(60.25±33.48)分和(92.25±12.09)分,各时限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90d,20例中改良Rankin评分0~1分者14例(70%),2~3分者6例(30%)。无一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超早期(<4.50h)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0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多模式MRI检查有助于筛选可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并可剔除存在出血转化风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冰 郑少俊 +1 位作者 方淳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0-583,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晨华 张闪闪 +3 位作者 王育新 陈岩 张辰昊 张佩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13例心源性栓塞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167例(预处理组),未服...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13例心源性栓塞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167例(预处理组),未服药146例(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近期(溶栓后1 h、24 h和7 d)神经功能改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发病后90 d)预后,并记录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预处理组患者静脉溶栓后1 h[48.50%(81/167)对32.19%(47/146);χ~2=8.574,P=0.003]、24 h[57.49%(96/167)对45.21%(66/146);χ~2=4.704,P=0.030]和7 d[77.25%(129/167)对63.01%(92/146);χ~2=7.602,P=0.006]神经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率[3.59%(6/167)对3.42%(5/146);χ~2=0.006,P=0.936]、病死率[0.60%(1/167)对0.68%(1/146);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和发病后90 d预后良好率[80.84%(135/167)对74.66%(109/146);χ~2=1.732,P=0.1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可以改善心源性栓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小军 高丰 +1 位作者 赵青 周媛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48眼)CRA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48眼)CRA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醋甲唑胺、葛根素和复方樟柳碱治疗,同时给予吸氧、按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另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视力、眼底、视野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组为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视野缺损约(74.26±12·91)%,治疗组为(35.08±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62±0.65)g·L-1,治疗后为(2.33±0.29)g·L-1,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94±0.72)g·L-1,治疗后为(3.73±0.59)g·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复方樟柳碱 静脉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对MMP-9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杰 李光勤 蒋国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或尿激酶,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缺血组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0.16±0.01)、伊文蓝浓度[(5774.00±1659.70)ng/g]明显升高(t=19.687,P=0.000;t=15.170,P=0.000),梗死灶体积[(32.43±9.93)%]扩大(t=7.993,P=0.000);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溶栓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0.23±0.03)、(0.23±0.02)]进一步升高(t=21.194,P=0.000;t=30.486,P=0.000),梗死灶体积[(15.51±8.80)%、(17.06±9.73)%]明显缩小(t=3.928,P=0.011;t=1.393,P=0.022)。其余各项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进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栓溶解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玉衡 冯立群 +1 位作者 张微微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脉冲超声条件下脂质体微泡协同rt-PA溶解微血栓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向辉 Seunghan Ha +4 位作者 崔凯 查道刚 宾建平 李自成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观察长脉冲超声(US)条件下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采集6名健康受试者全血制备200~300μm的微血栓,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单纯rt-PA组、rt-PA+低占空比US组(5000个循环)... 目的观察长脉冲超声(US)条件下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解微血栓的疗效。方法采集6名健康受试者全血制备200~300μm的微血栓,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单纯rt-PA组、rt-PA+低占空比US组(5000个循环)、rt-PA+高占空比US组(600 000个循环),另将仅US(600 000个循环)照射但无声学微泡协同作为单纯US组。根据辐照系统内压力减低程度评价溶栓的疗效。结果单纯rt-PA组溶栓率与rt-PA+低占空比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高占空比US组溶栓率高于单纯rt-PA组和rt-PA+低占空比US组(P均〈0.01)。结论长脉冲US声学微泡辅助rt-PA溶栓效果良好,但此协同作用需在低声压条件下依赖一定比例的占空比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rt-PA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敏 张静波 +3 位作者 孙威 宋梅 隋欣宁 范丽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 ctiv&tor,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国内亦有... 目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 ctiv&tor,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国内亦有应用剂量0.6~0.8mg/kg(总量50mg)。本试验拟探讨两种剂量rt—P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26分,发病时间0.5~6h,无溶栓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rt-PA0.6-0.8mg/kg(总量50mg)组(A组)和0.9mg/kg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t4d的NIHSS评分改善率(≥4分)及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平均为10.17分。B组治疗后14dNIHS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86.67%VS53.5%,P〈0.05)。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均为6%。两组死亡病例均为非出血性病变,A组死亡率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6.67%Vs20%,P=0.67)。结论rt-PA0.9mg/kg剂量疗效优于0.6~0.8mg/kg剂量,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该溶栓剂量同样适用于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治疗结果 颅内出血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菁晶 梁德君 +2 位作者 陈立云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3h时间窗内和超过时间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rt-PA联合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3h和4h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rt-PA组、r... 目的观察缺血3h时间窗内和超过时间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rt-PA联合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3h和4h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rt-PA组、rt-PA+亚低温组,并设立伪手术组对照。rt-PA+亚低温组缺血再灌注后给予3h亚低温干预。缺血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测定出血量。结果闭塞3h模型大鼠中,rt-PA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rt-PA组与rt-PA+亚低温组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闭塞4h模型大鼠中,rt-PA组与生理盐水组、rt-PA组与rt-PA+亚低温组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闭塞4hrt-PA组大鼠与闭塞3hrt-PA组大鼠比较,出血量增加(P<0.05)。结论rt-PA可以使血管再通后的出血转化量增加;时间窗外使用rt-PA较时间窗内使用rt-PA出血转化量增加;溶栓时联合亚低温治疗可减轻rt-PA出血转化的副作用,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出血转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亚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rt-PA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磊 路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20例,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A组(发病至就诊时间<...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20例,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A组(发病至就诊时间<3 h),B组(发病至就诊时间3.0~4.5 h),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93.3%(42/45)〕与B组〔92.0%(69/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具有较好效果,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时间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溶栓规范化管理:特殊临床状态的rt-PA溶栓治疗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8期612-617,共6页
在我国,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溶栓治疗方案基本上是参考国外相关指南确定的,其是否适合国人尚无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或尚无定论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得出结论以造福患者。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 在我国,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溶栓治疗方案基本上是参考国外相关指南确定的,其是否适合国人尚无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或尚无定论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得出结论以造福患者。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苑兵舰 徐晨阳 +1 位作者 郭双磊 睢志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68例,记录患者发病后90 d内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68例,记录患者发病后90 d内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114例,收集2组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脑梗死体积,分析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高血压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梗死核心体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活性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核心体积与IL-1、IL-6、IL-8、TNF-α、MMP-9、活性氧、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去除混杂(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核心体积)后,细胞因子IL-1(OR=1.723,95%CI:1.333~2.227,P=0.000)、IL-6(OR=1.475,95%CI:1.190~1.830,P=0.000)、TNF-α(OR=1.392,95%CI:1.167~1.661,P=0.000)、MMP-9(OR=1.062,95%CI:1.031~1.094,P=0.000)、活性氧(OR=1.020,95%CI:1.007~1.034,P=0.003)仍是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脑梗死核心体积与IL-1、IL-6、IL-8、TNF-α、MMP-9、活性氧、VEGF均存在正相关性,急性期内细胞因子IL-1、IL-6、TNF-α、MMP-9、活性氧是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因子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常规检验数据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
17
作者 杨华 董月稳 张晓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基于实验室常规检验数据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风险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52例。患者均... 目的基于实验室常规检验数据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风险可视化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52例。患者均行阿替普酶溶栓,根据溶栓后24h内是否发生HT分为发生组52例和未发生组200例。分析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可视化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252例AIS患者中52例(20.63%)发生HT。发生组高血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尿酸、血钾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TBIL是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HT风险的危险因素(OR=2.753,95%CI:1.399~5.417,P=0.003;OR=1.987,95%CI:1.322~2.986,P=0.001;OR=2.121,95%CI:1.392~3.230,P=0.000),尿酸、血钾是保护因素(OR=0.417,95%CI:0.202~0.860,P=0.027;OR=0.160,95%CI:0.028~0.911,P=0.039);风险可视化模型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H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20(95%CI:0.880~0.950)、96.15%、80.50%。对可视化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888,P=0.169),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index指数为0.921。结论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TBIL是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HT风险的危险因素,尿酸、血钾是保护因素,据此建立的风险可视化模型经验证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比例危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建道 王少石 +1 位作者 陈真理 周晓宇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0例,采用rt-PA(5 0 mg/例)静脉溶栓,其中1 O%剂量5 min内静脉推注,余90%剂量60~90 min内静脉滴注。评定患者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0例,采用rt-PA(5 0 mg/例)静脉溶栓,其中1 O%剂量5 min内静脉推注,余90%剂量60~90 min内静脉滴注。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21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FISS),21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24 h及21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访3个月,mRS为0~3分者33例(66%);脑出血者7例(1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6%);死亡13例(26%)。在发病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41例患者中有25例(60%)获得良好预后(mRS为0~1分),在4.5~6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中只有3例(33%)获得良好预后。13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仅有5例(38%)获得良好预后。结论在排除心源性脑梗死的情况下,采用rt-PA 50 mg/例治疗发病4.5 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辅助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微循环、氧化应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艳萍 蒋超 李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氧化应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共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中风气滞血瘀证...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辅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氧化应激、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共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中风气滞血瘀证。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推注10%,余90%注射液在1 h内以输液泵形式输注完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口服2周。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后对患者疗效和微循环、氧化应激、肢体运动功能影响性。结果(1)两组治疗2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丙二醛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2周后最大峰值时间、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2周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4)对照组治愈率19.64%(11/56)、总有效率80.36%(45/56),研究组治愈率32.14%(18/56)、总有效率91.07%(51/56),研究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辅助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风气虚血瘀证能改善颅脑微循环,抑制氧化应激,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微循环、氧化应激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小卒中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广华 赵越 +3 位作者 赵静 李儒先 王丽华 董洪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0小时内小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小卒中患者共90例,分别接受rt-PA静脉溶栓(溶栓组)或常规双联抗血小板(对照组)治疗,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0小时内小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小卒中患者共90例,分别接受rt-PA静脉溶栓(溶栓组)或常规双联抗血小板(对照组)治疗,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出血性事件发生率评价静脉溶栓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 h(t=4.188,P=0.000)及7 d(t=4.105,P=0.000)时NIHS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有效率为60.47%(26/43),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04%(16/47);χ2=6.299,P=0.012];两组良好结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溶栓组90.70%(39/43)、对照组65.96%(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52,P=0.005)。牙龈出血(5例)为溶栓组主要并发症,与对照组大便潜血和皮下瘀斑(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2),均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0小时内的小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且不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