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光子纠缠增强型光纤陀螺的探索与设计
1
作者 孙浩冠 张昌昌 +1 位作者 汪立新 阮驰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传统的光纤陀螺仪使用经典光作为光源,其经典干涉中的相位检测灵敏度因受到散粒噪声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提升。为了提升光纤陀螺精度,基于量子纠缠光子对的关联特性,采用最大路径纠缠态2002态,可使光学干涉测量的相位检测灵敏度相对于散粒... 传统的光纤陀螺仪使用经典光作为光源,其经典干涉中的相位检测灵敏度因受到散粒噪声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提升。为了提升光纤陀螺精度,基于量子纠缠光子对的关联特性,采用最大路径纠缠态2002态,可使光学干涉测量的相位检测灵敏度相对于散粒噪声极限提高√2倍,达到海森堡极限。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双光子纠缠增强光纤陀螺集成系统,包括高产率的纠缠光源,一套全光纤Sagnac干涉光路以及符合探测系统。在此集成系统上进行光纤环旋转实验,采集数据并绘制出转速与光子计数的完整干涉波。实验结果表明,该套系统能被用于双光子纠缠增强光纤陀螺的原理演示验证实验和相关功能测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纠缠 单光子探测 符合计数方法 Sagnac效应 光纤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光源XAFS线站时间分辨X射线激发发光谱实验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招红 姜政 +1 位作者 薛松 郑丽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24-2328,共5页
介绍了上海光源XAFS线站(BL14W1)的时间分辨X射线激发发光光谱(TRXEOL)实验系统。该系统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的原理设计,以同步辐射光源的脉冲特性及其良好的时间结构为基础,通过集成定时系统、光谱仪系统和核电子学系统,在国... 介绍了上海光源XAFS线站(BL14W1)的时间分辨X射线激发发光光谱(TRXEOL)实验系统。该系统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的原理设计,以同步辐射光源的脉冲特性及其良好的时间结构为基础,通过集成定时系统、光谱仪系统和核电子学系统,在国内同步辐射装置上首次实现了TRXEOL实验方法。定时系统提供同步触发电脉冲,用来标志X射线脉冲打到样品上的时刻,同步精度约6ps,延时分辨率5ps;光谱仪经光电探测器把样品发光信号转换成电脉冲,核电子学系统对定时电脉冲和发光电脉冲之间的时间差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样品的发光衰减曲线,再结合光谱仪的扫描控制和数据获取系统,可得到样品的TRXEOL光谱。利用该实验系统可以测量发光样品的普通XEOL光谱、发光衰减曲线和TRXEOL光谱。用ZnO纳米线样品,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得到的普通XEOL光谱能够明显区分该样品在390和500nm处的两个发光中心;得到的发光衰减曲线能够区分小于2ns的快发光过程和200ns的慢发光过程;分别在0~1,2~200和0~200ns时间窗口内测量得到了ZnO纳米线样品的TRXEOL光谱,在这3个发光时间带内得到了对应的发光信息;ZnO纳米线样品发光衰减曲线快发光峰的半高宽约为0.5ns,证明了TRXEOL系统的最小时间分辨率小于1ns。该系统在国内同步辐射装置上提供了用于研究发光材料的TRXEOL实验方法,该方法与发光模式的XAFS方法相结合,可更深入的研究发光材料的发光行为。整个实验平台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仅为发光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还为进一步开展发光模式XAFS和TRXEOL成像等实验方法提供技术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谱学 XEOL实验 单光子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测量束团纵向精细结构的单光子计数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葆根 何多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44-448,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用单光子计数法测量束团纵向精细结构的原理 .介绍了合肥同步辐射光源测量束团纵向精细结构的单光子计数系统的设计 .由于单光子计数法具有高时间分辨率(2 ps)和大的动态测量范围 (1 0 5)等优点 ,所以该系统不仅可以测量束团... 本文介绍了用单光子计数法测量束团纵向精细结构的原理 .介绍了合肥同步辐射光源测量束团纵向精细结构的单光子计数系统的设计 .由于单光子计数法具有高时间分辨率(2 ps)和大的动态测量范围 (1 0 5)等优点 ,所以该系统不仅可以测量束团长度 ,而且可以精密测量单束团的纯净度 .最后 ,分析了该系统的性能 ,并讨论了该系统在尾场和纵向阻抗的研究、束团伸长效应的研究以及影响单束团不纯净机理的研究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光 单光子计数法 束团纵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学质量氮化碳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丹丹 吕荣 于安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50,共9页
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N)作为一种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能源相关领域研究中。目前由于制备高质量g-CN薄膜的困难,大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上的应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可制备高光学质量gCN薄膜的方法:... 氮化碳(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N)作为一种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能源相关领域研究中。目前由于制备高质量g-CN薄膜的困难,大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器件上的应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种可制备高光学质量gCN薄膜的方法:即由三聚氰胺先通过热聚合制备本体g-CN粉末,再由本体g-CN粉末经过气相沉积在ITO导电玻璃或钠钙玻璃基底上制备g-CN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结果表明在ITO玻璃基底上形成的g-CN薄膜形貌结构均一且致密,厚度约为300nm。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结果表明在ITO玻璃基底上制备的g-CN薄膜的化学组成与本体g-CN粉末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同时,我们发现制备的g-CN薄膜和本体g-CN粉末一样在光照射下可以有效降解亚甲基蓝染料。此外,我们还测量了制备的g-CN薄膜的稳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价带谱,并运用吸收光谱和价带谱数据确定了其能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薄膜 两步法 气相沉积 形貌 组成 稳态吸收 荧光光谱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