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重时间卷积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的时序序列异常检测
1
作者 王红霞 牛宇浩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0-1040,共11页
随着数字制造化产业的发展,数据安全检测、系统监控分析等应用场景中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数据异常检测的要求日益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时间卷积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异常检测(MdtGAN)算法。首先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的设计策略... 随着数字制造化产业的发展,数据安全检测、系统监控分析等应用场景中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数据异常检测的要求日益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时间卷积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异常检测(MdtGAN)算法。首先通过生成对抗网络的设计策略构建其基本结构;其次在全局和局部时间卷积网络(GaL-TCN)生成器中通过设计双重时间卷积网络对时间序列进行历史信息处理,其中的注意力机制和单层Transformer编码器使其能够快速地执行知识推理,实现对于时间序列的分布预测使其能够生成符合真实数据分布的时间序列;最后提出基于极值理论的动态阈值设定方法,减少了需要手动调节的参数量以及对于先验知识的需要。实验结果表明,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MdtGAN与近几年优秀的基准方法相比,将F1分数平均提高了1.27%,训练时间减少了70.69%,为无监督异常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生成对抗网络 时间序列 异常检测 双重时间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动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不同易发区的降雨型滑坡发生时间概率研究
2
作者 张钰洁 段平 +2 位作者 王扶卷 李佳 伍红玲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降雨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受地形、地质等综合环境影响,而滑坡易发性能够综合反映多种因素影响的孕灾环境,在不同易发区下开展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研究,可充分顾及不同环境下降雨诱发滑坡的差异性,进而提高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的估算精度... 降雨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受地形、地质等综合环境影响,而滑坡易发性能够综合反映多种因素影响的孕灾环境,在不同易发区下开展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研究,可充分顾及不同环境下降雨诱发滑坡的差异性,进而提高降雨型滑坡时间概率的估算精度。以云南省绿春县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划分不同的易发区;其次,考虑前期有效降雨量,构建基于前期有效降雨量的降雨强度-降雨历时(EI-D)模型;最后,基于EI-D模型构建顾及不同易发区的降雨阈值,并计算不同时段内的累积降雨量。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69,精度较高;基于滑坡易发性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不同易发区划分,所构建EI-D模型准确率为80%,其中高易发区的估算效果较好,有70%的验证滑坡点在临界阈值之上。该方法不仅考虑了不同降雨条件对滑坡的影响,还顾及了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易发区,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降雨型滑坡事件时间概率估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滑坡易发性 降雨阈值 时间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场中原子阈上电离的强场近似方法研究
3
作者 仝小刚 薛玉峰 +1 位作者 张治国 杨淑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是原子的电离,其中阈上电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场电离现象,许多方法被用于研究激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性质,其中强场近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本文利用时间演化算符及鞍点近似论述了激光场中单... 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现象是原子的电离,其中阈上电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场电离现象,许多方法被用于研究激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性质,其中强场近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方法之一.本文利用时间演化算符及鞍点近似论述了激光场中单原子阈上电离行为的二级强场近似理论,其中一阶近似项给出低能电子的直接电离振幅,二阶近似项描述电子与母离子的重散射过程,表示高能光电子的电离振幅.文章给出了强场近似理论下线性极化的激光场中光电子能谱和电离概率,为应用强场近似方法模拟研究激光场中单原子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上电离 强场近似 Schr9dinger方程 时间演化算符 鞍点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门限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改进
4
作者 郭子漾 李国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决语音激活检测(VAD)中传统双门限算法在低信噪比(SNR)时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在近年双门限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首先,设置合适的帧长和帧移,对语音信号进行加窗分帧,并计算整条语音的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ZCR);其次... 为了解决语音激活检测(VAD)中传统双门限算法在低信噪比(SNR)时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在近年双门限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首先,设置合适的帧长和帧移,对语音信号进行加窗分帧,并计算整条语音的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ZCR);其次,利用语音信号的前置或结尾静音段的短时特性估计语音的噪声特性,以此设置算法的阈值,并改进增设的过渡和疑似辅音阈值;最后,比较计算结果和阈值,并使用改进后的判断方法确定语音段的起始和结束点位置。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门限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在高SNR环境下性能相似,在低SNR环境下有较大提升。具体地,在SNR为15 dB、10 dB、5 dB和0 dB时,相较于传统双门限算法,改进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有很大提高。可见,改进算法无论在高SNR还是低SNR环境下的VAD都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激活检测 双门限 动态阈值 短时能量 短时过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RAMS的动车组部件预防性维修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伊成山 王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为保证动车组部件安全可靠工作,实现维修部门安全和效益目标,本文针对运行里程达到四级修后进行更换的动车组部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RAMS指标的动车组部件预防性维修策略,该策略考虑了RAMS指标对部件维修策略的影响,采用初级修、... 为保证动车组部件安全可靠工作,实现维修部门安全和效益目标,本文针对运行里程达到四级修后进行更换的动车组部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RAMS指标的动车组部件预防性维修策略,该策略考虑了RAMS指标对部件维修策略的影响,采用初级修、高级修和发生故障进行小修的维修方式,引入了役龄递减因子和故障率递增因子来描述不同维修方式的维修效果。以动车组部件的可靠度阈值为决策变量,可用度要求为约束条件,将维修性和安全性指标量化为成本和时间,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安全性风险因子和维修性损失因子对部件可靠度阈值的敏感性,并探究不同优化目标对维修策略优化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RAMS指标应用于动车组部件的维修策略后,采取较高的可靠度阈值能有效控制部件小修次数;安全性风险因子和维修性损失因子对策略优化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调整目标函数加权因子取值,可使策略具有较强的优化倾向;考虑RAMS指标预防性维修策略更具经济性,为动车组部件维修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维修 动车组部件 可靠度、可用度、维修性、安全性 可靠度阈值 层次分析法 维修成本 维修时间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大蒜联合收获机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王永健 丁想 +5 位作者 李骅 SAMUEL Mbugua Nyambura 李玉青 葛艳艳 仇世龙 冯学斌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大蒜联合收获机已基本实现了大蒜的机械化收获,但其智能化水平较低,在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偏航、溢仓及堵塞等问题,影响整机的作业质量和收获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大蒜联合收获机的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监测作业过... 大蒜联合收获机已基本实现了大蒜的机械化收获,但其智能化水平较低,在作业过程中易发生偏航、溢仓及堵塞等问题,影响整机的作业质量和收获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大蒜联合收获机的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监测作业过程中的偏航、溢仓和堵塞故障问题,并进行语音播报提醒。该系统主要包括对行辅助模块、产量监测模块、故障诊断模块以及STM32单片机等。其中,对行辅助使用MPU6050陀螺仪监测收获机航向信息,与设定的航向角预警、报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收获机是否偏离正常作业路线;产量监测将单粒大蒜质量与统计的大蒜总数相乘计算出已收获的蒜头总质量,并与设定的满仓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收集仓是否满仓;故障诊断通过霍尔传感器收集夹持输送机构从动轮的转速,并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堵塞。通过室内调试,对行辅助模块最大误差值为1.3°,最小误差值为0.2°;产量监测模块监测计数准确率为96.7%;故障诊断模块识别转速平均误差值为0.8 r/min,误差率为0.4%,能够准确监测夹持装置堵塞时从动轮转速的变化状况。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测系统具备可行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该研究,本监测系统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并在大蒜收获机出现偏航、溢仓及堵塞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能够显著改善传统大蒜收获机的作业质量,提升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收获机 对行辅助 实时监测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变时滞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的阈值动力学
7
作者 胡静 朱磊 +2 位作者 任杰 吴涵 张启敏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 考虑地表水的渗透和扩散作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时滞的反应扩散植被-水系统模型.给出阈值R^(*),并讨论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当R^(*)<1时,系统的无植被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1,植被一致持久.此外,通过拉丁方抽样(LHS)及偏秩相关系数(PRCCs)方法对模型阈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提出建议.此外,通过分析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讨论了时滞对植被水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水模型 阈值动力学 反应扩散 敏感性分析 有限时间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边记忆性活跃驱动网络的易感-感染-恢复传播动力学
8
作者 李政宛 唐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建立了一个具有连边记忆性的活跃驱动网络,其中节点在产生连边时会以一定的概率(记忆连接偏好)连向之前多个时间步内(记忆窗口)的邻居节点.进一步研究了模型的易感-感染-恢复(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y,SIR)传播动力学过程,然后基... 建立了一个具有连边记忆性的活跃驱动网络,其中节点在产生连边时会以一定的概率(记忆连接偏好)连向之前多个时间步内(记忆窗口)的邻居节点.进一步研究了模型的易感-感染-恢复(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y,SIR)传播动力学过程,然后基于淬火平均场方法推导出了流行病的暴发阈值.仿真发现,记忆性会降低网络的最大度而增加最大边权重,这常见于真实的移动电话网络数据集中.另外,对于传播动力学,流行阈值(最终暴发规模)会随着连接偏好和记忆窗口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驱动网络 连边记忆性 流行病传播 暴发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小波分析的风力机叶片声发射信号处理与分析
9
作者 官宇楠 王超 宋博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6,共8页
为有效对风力机叶片损伤进行在线监测,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风力机叶片运行状态下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降噪和时频分析。采用多通道高频采集设备搭配声发射传感器,搭建双通道声发射信号在线检测系统,实时采集某型全尺寸叶片带伤运行声发射信号... 为有效对风力机叶片损伤进行在线监测,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风力机叶片运行状态下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降噪和时频分析。采用多通道高频采集设备搭配声发射传感器,搭建双通道声发射信号在线检测系统,实时采集某型全尺寸叶片带伤运行声发射信号,改进了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并对该方法在真实叶片损伤定位和模态分析中的表现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维纳滤波降噪、谱减法降噪等方法相比,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应用于在线监测系统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的优势:对模拟损伤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时差定位,精度达到2.2%;同时,采用改进的小波分析也能够从风力机叶片的声发射信号中准确检出叶片的运行模态信息。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在风力机叶片损伤定位和模态信息检测方面表现良好,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时频分析 小波阈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力矩特征信息识别的螺纹传动合格性检验
10
作者 刘嘉璐 张博 +3 位作者 凌宇 叶建伟 张铁 杨明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6,共8页
面向螺纹传动合格性检验,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检验算法。基于合格性检验机器人系统输出力矩特性,针对开关柜中断路器小车旋进和旋出操作,通过分析断路器小车由实验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过程中螺纹传动力矩序列的内在变化规律,建立... 面向螺纹传动合格性检验,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检验算法。基于合格性检验机器人系统输出力矩特性,针对开关柜中断路器小车旋进和旋出操作,通过分析断路器小车由实验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过程中螺纹传动力矩序列的内在变化规律,建立系统输出力矩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生成动态阈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信息准则确定该模型阶数,并通过自回归逼近方式对其进行参数辨识。最后,为了验证所提时间序列分析算法的有效性,构建螺纹传动质量检测平台,在卡阻和碰撞状态下,分别对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小波理论算法和对称阈值算法进行传动力矩突变检测和斜变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对传动力矩进行无突变和斜变经检测时未出现误报情况,识别准确率为100%;与固定阈值算法和小波理论算法相比,该方法检测时延分别缩短了91%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螺纹传动合格性检验 时间序列模型 动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时间序列Top-k窗口聚合查询方法
11
作者 张航 熊浩然 何震瀛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170,共10页
近年来,如何分析挖掘不确定时间序列数据逐渐受到业界关注。Top-k查询作为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旨在从大规模数据中检索出最符合用户查询条件的前k项结果。然而,尽管Top-k查询在其他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针对不确定时间序列的Top-k查... 近年来,如何分析挖掘不确定时间序列数据逐渐受到业界关注。Top-k查询作为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旨在从大规模数据中检索出最符合用户查询条件的前k项结果。然而,尽管Top-k查询在其他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针对不确定时间序列的Top-k查询研究仍然较少。这种查询可以有效帮助用户从不确定时间序列提取重要信息。提出一种新的Top-k查询问题——不确定时间序列Top-k窗口聚合查询,并针对该问题给出高效的查询方法。这个查询可以作为一个基础工具,辅助用户探索和分析不确定时间序列数据。现有能够支持这个查询的方法均存在查询效率较低或所需存储空间过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窗口拼接策略的两级Top-k查询方法,并提出高效计算阈值上界方法解决基于子窗口拼接策略引入的阈值计算复杂难题。该方法能够以较少的预计算存储空间,高效支持不确定时间序列Top-k窗口聚合查询。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真实和人造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基于TA的Top-k查询方法相比,明显降低了预计算列表的存储空间;与基于遍历的FSEC-S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以及使用计算阈值上界优化方法的平均查询效率分别提升了7.27倍和20.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时间序列 TOP-K查询 窗口 聚合查询 有序列表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高斯分布与自适应小波阈值算法的RDTS研究
12
作者 姜舒洋 张红娟 +2 位作者 王宇 白清 靳宝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6,共5页
针对拉曼分布式温度传感器(RDTS)系统信噪比低以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三维高斯分布降噪与自适应小波阈值降噪算法。算法利用三维高斯分布降低累加平均次数、加快响应速度,利用自适应小波阈值算法增强回波信号精度、提高系统信噪比... 针对拉曼分布式温度传感器(RDTS)系统信噪比低以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三维高斯分布降噪与自适应小波阈值降噪算法。算法利用三维高斯分布降低累加平均次数、加快响应速度,利用自适应小波阈值算法增强回波信号精度、提高系统信噪比。搭建了RDTS测温实验平台,实验表明:在25 km的测温光纤下,测温光纤末端最大温度偏移从3.18℃降低至1.07℃,末端信噪比从11.97 dB提升至19.21 dB。该算法仅需累加4000次就能达到传统算法10000次的信噪比,显著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温度传感器 拉曼散射 三维高斯分布 自适应小波阈值 信噪比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间差估计算法
13
作者 肖江宁 尚俊娜 霍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 由于相关类时差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其相关函数包络的峰值波动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时差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广义延拓逼近的时差估计算法。该算法主要从信号接收端、信号处理端和相关函数峰值取值这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在信号接收端,分别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小波阈值降噪对接收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在信号处理端,利用广义二次相关法得到相关函数包络;最后采用广义延拓逼近法对相关函数包络的谱峰进行插值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远小于广义二次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时差估计算法 广义二次互相关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阈值降噪 广义延拓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系统降噪方法
14
作者 岳新博 高旭 +2 位作者 高阳 王海涛 鲁秀娥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为了提高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测量振动信号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新型去噪方法。CEEMD算法对数字正交(I/Q)解调算法获取的瑞利后项散射光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进行分解,经多尺度排列熵(MPE)... 为了提高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测量振动信号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新型去噪方法。CEEMD算法对数字正交(I/Q)解调算法获取的瑞利后项散射光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进行分解,经多尺度排列熵(MPE)算法筛选后,通过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进行去噪,并设计采用多元宇宙优化(MVO)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实际搭建了外差式Φ-OTDR系统,经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文中算法有效性。最后,将设计算法与以往的经验模态分解-皮尔逊相关系数(EMD-PCC)、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及变分模态分解-改进小波阈值(VMD-NWT)去噪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10.14 km的传感光纤位置上,该方法对于低频10 Hz、中频200 Hz以及高频1 200 Hz的振动事件,其位置信息信噪比分别可达8.88、30.26、11.90 dB,对不同频率段的振动信号均具备有效的去噪能力,且系统定位精度更高。该方法在提高系统信噪比的同时,成功地对振动信号进行了解调,且解调效果比其他三种算法效果更好,为Φ-OTDR系统降噪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多尺度排列熵 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 多元宇宙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智序网络和自适应阈值的信令风暴预测算法
15
作者 王睿 梅文明 +5 位作者 刘新 刘冬兰 金正平 李卓乐 唐世翔 梁宇辰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2-205,共4页
在5G移动通信时代,恶意软件或行为不当的应用程序可能触发移动网络信令风暴,导致设备电量耗尽且占用过多的带宽,带来严重危害。信令风暴预测可以帮助识别和监控信令流量,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信令风暴。现有的基于固定阈值预测信令风暴的方... 在5G移动通信时代,恶意软件或行为不当的应用程序可能触发移动网络信令风暴,导致设备电量耗尽且占用过多的带宽,带来严重危害。信令风暴预测可以帮助识别和监控信令流量,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信令风暴。现有的基于固定阈值预测信令风暴的方式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信令风暴的实时态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出基于贝叶斯智序网络和自适应阈值的信令风暴预测算法CMAT(CNN-LSTM based Monitoring and Anticipation Tool)。该算法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注册数量,从而提前判别是否发生信令风暴,最大限度地止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移动平均线和时态融合变化器(TFT)算法,所提算法的加权绝对百分比误差(WAPE)仅0.052,优势显著。此外,自适应阈值算法可以依据历史注册数量自动调整阈值,从而避免将节假日数据视为异常数据,而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异常预测的准确率高于传统的基于固定阈值的异常预测,且所提算法在现网与人工生成信令风暴情况下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令风暴 自适应阈值 5G 深度学习 时间序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敏型光时域反射系统信噪比提升
16
作者 王子豪 刘志凯 +2 位作者 冯玉祥 张成龙 吕立冬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系统(Φ-OTDR)的灵敏度受激光器的相位噪声、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光电探测器的散粒噪声及热噪声等系统固有噪声和环境随机噪声的制约,因此,本文研究光时域反射数据的降噪算法,在不降低系统频率响应范围... 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系统(Φ-OTDR)的灵敏度受激光器的相位噪声、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光电探测器的散粒噪声及热噪声等系统固有噪声和环境随机噪声的制约,因此,本文研究光时域反射数据的降噪算法,在不降低系统频率响应范围的条件下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本文提出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选择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口,对窗口内的光时域反射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同时保持数据的采样频率,并搭建实验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系统的信噪比相对于原始信号逐差法的信噪比提高了5.41 dB,与常用的累加平均算法、滑动平均算法相比信噪比分别提升3.39 dB和5.05 dB。结果表明: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可提高Φ-OTDR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使其能够精准地感知微小振动事件,以降低系统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仪 Savitzky-Golay平滑算法 信噪比 阈值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异质性的降雨诱发滑坡易发性研究——以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为例
17
作者 李亮亮 白路遥 +1 位作者 施宁 张幸福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
针对传统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主要依赖统一的降雨量阈值,忽视不同区域因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差异导致的降雨响应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解决方案。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将... 针对传统滑坡易发性预测方法主要依赖统一的降雨量阈值,忽视不同区域因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差异导致的降雨响应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解决方案。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根据地形、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子区域,为每个子区域拟合基于实时数据的降雨量阈值,提升阈值的局部适应性和针对性。将分区的实时降雨量阈值与自适应神经树模型(adaptive neural tree,ANT)集成,使ANT模型适应各分区的特定环境条件,并根据累计降雨量与滑坡发生率的关系自动调整预测阈值。以中缅油气管道贵州段为例,将整体阈值和基于K-Means聚类得到的分区实时降雨量阈值分别应用于ANT模型。结果显示,采用聚类分区实时降雨量阈值的ANT模型在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rea under curve,ROC AUC)值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优于仅使用整体阈值的模型。研究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的实时降雨量阈值分区方法与ANT模型的集成,能够显著提高滑坡易发性预测的准确率,实现滑坡风险的实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K-Means聚类分区 实时降雨量阈值 自适应神经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隔离的工业互联网恶意软件传播模型研究
18
作者 王军 杨璐 +1 位作者 杨子钰 付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为更真实地描述恶意软件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传播动态行为,基于动力学系统理论,引入时延因素,构建可变隔离率的时延恶意软件传播模型。针对恶意软件感染早期阶段感染节点数量较小的特点,模型根据感染主机数量的变化动态调整隔离率;对模型... 为更真实地描述恶意软件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传播动态行为,基于动力学系统理论,引入时延因素,构建可变隔离率的时延恶意软件传播模型。针对恶意软件感染早期阶段感染节点数量较小的特点,模型根据感染主机数量的变化动态调整隔离率;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和仿真实验,结合理论推导得出Hopf分岔的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时延的存在导致系统出现Hopf分岔现象,当时延小于阈值时,系统保持稳定;当时延超过阈值时,系统呈现不稳定状态。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恶意软件传播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工业互联网 恶意软件传播模型 动态隔离 时延系统 Hopf分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time PCR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DNA的定量检测及其感染度的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官威 许静 +3 位作者 孙缓 梁松 董兰兰 夏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67,277,共6页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高度重复序列-逆转录转座子SjR2为靶序列,建立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宿主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DNA用于评价感染度。方法以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感染度的家兔模型血清DNA。结果该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高度重复序列-逆转录转座子SjR2为靶序列,建立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宿主血清中的日本血吸虫DNA用于评价感染度。方法以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感染度的家兔模型血清DNA。结果该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44.7拷贝的重组质粒DNA。在感染家兔后的3d到7周血清中均能检测到血吸虫DNA,不同感染度早期检测的时间节点及其检测阈值分别为,家兔感染30条尾蚴(EPG=14)需在感染后2周才能检测到目的DNA,其含量为119.03拷贝,感染50条尾蚴(EPG=24)、感染100条尾蚴(EPG=48)则在感染后1周可检测到目的DNA,其含量分别为54.36拷贝和72.24拷贝,在家兔感染200条尾蚴(EPG=97)、感染500条尾蚴(EPG=232)最早在感染后3d即可检测到目的 DNA,其含量分别为60.34拷贝和142.47拷贝。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DNA水平与感染度呈正相关,即血清DNA浓度随感染度的增大而上升。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real-time PCR法可定量检测血清DNA动态变化并对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及感染度的评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与疗效考核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TaqMan实时定量PCR 血清DNA 感染度 检测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road tunnel threshold zone lighting reduction coefficient 被引量:5
20
作者 DU Feng WENG Ji +1 位作者 HU Ying-kui CAI Xian-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40-2048,共9页
The luminance in the road tunnel threshold zone attracts broad attention due to its enormou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irect influence on tunnel transportation security.Current lighting design methods in threshold zones... The luminance in the road tunnel threshold zone attracts broad attention due to its enormou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irect influence on tunnel transportation security.Current lighting design methods in threshold zones mostly adopt the reduction coefficient method.However,the determination of reduction coefficient k simply considers tunnel design speed and flow rate,while excluding outside tunnel luminance and threshold zone color temperature and luminance,which have a major impact on driver visual adaptation.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k value are analyzed;a visual performance experiment is utilized;and the reaction time of drivers in changeable outside tunnel luminance and threshold zone color temperature and luminance conditions is obtained;thus,the equations concerning reduction coefficient variation law are derived.In the end,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k values of the reduction coefficient stipulated by various norms under different colo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lighting visual performance threshold zone reduction coefficient reaction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