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Ti-6Al-2C合金中TiC枝晶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金云学 张二林 +1 位作者 曾松岩 朱兆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8-21,共4页
用熔铸法制备 Ti- 6 Al- 2 C合金 ,采用 XRD,SEM和 EPM研究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及热处理对 Ti C枝晶形貌的影响。合金的铸态组织中枝晶状 Ti C,在 12 0 0℃保温并淬火时 ,随保温时间的延长 ,Ti C枝晶逐步溶断为秃枝 ,最终成为 8~ 2 0μm... 用熔铸法制备 Ti- 6 Al- 2 C合金 ,采用 XRD,SEM和 EPM研究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及热处理对 Ti C枝晶形貌的影响。合金的铸态组织中枝晶状 Ti C,在 12 0 0℃保温并淬火时 ,随保温时间的延长 ,Ti C枝晶逐步溶断为秃枝 ,最终成为 8~ 2 0μm大小的粒状。从微区碳浓度平衡关系研究 Ti C枝晶的溶断过程 ,建立了首先从枝晶根部溶解的粒化模型 ,Ti C的二次或三次枝晶根部表面的曲率大 ,对应基体中平衡碳浓度高 ,高温下碳的扩散破坏这种局部碳浓度的平衡 ,使大曲率处的 Ti C溶解 ,最终导致根部的溶断 ,成为粒状 Ti C。溶断过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复合材料 tic 组织 热处理 碳化钛颗粒 枝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TiC_p/Fe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秀荣 刘兆晶 +2 位作者 李凤珍 韩杰才 任善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0-644,共5页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改变原位TiCp/Fe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 ,探讨了原位TiCp/Fe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明显改变 ,TiC增强相不发生变化。退火处理降低材料的硬度 ,提高材料的韧性。淬火 +低温回火处理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而韧性没有明显的下降。采用等温淬火工艺 ,可使TiCp/Fe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FE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组织 热处理 增强相 淬火 低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热、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建斌 许云华 +1 位作者 李成晨 吴天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采用铸渗复合原位反应技术制备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用SEM、XRD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应用热、动力学原理对原位合成TiC的热、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1138℃热处理能够原位合成TiC,体系... 采用铸渗复合原位反应技术制备Ti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用SEM、XRD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应用热、动力学原理对原位合成TiC的热、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1138℃热处理能够原位合成TiC,体系中TiC优先于Fe3C和Fe2Ti形成,且在热力学上比Fe3C和Fe2Ti稳定。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Ti-C反应受动力学过程控制,C的扩散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渗复合 原位合成 ti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中TiC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形态变化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云学 曾松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2,共5页
钛合金中的TiC颗粒形态复杂,尺寸大,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适当的高温处理工艺可改变TiC/Ti合金中TiC形态和尺寸,本文对不同成分合金在不同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处理温度及碳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不同... 钛合金中的TiC颗粒形态复杂,尺寸大,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适当的高温处理工艺可改变TiC/Ti合金中TiC形态和尺寸,本文对不同成分合金在不同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处理温度及碳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不同时,TiC形态变化机制也不相同,因此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种TiC形态变化机制,即溶解-析出机制和溶解-固溶-脱溶机制,并理论上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各种机制下,TiC形态、尺寸变化的原因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复合材料 tic 热处理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SiC2含量对热处理态(Ti5Si3+TiC)/TC4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芝萍 高义民 +1 位作者 黄孝余 赵四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6-204,共9页
针对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固溶加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进行优化,研究了Ti3SiC2含量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观测了不同Ti3SiC2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究热处... 针对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固溶加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进行优化,研究了Ti3SiC2含量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观测了不同Ti3SiC2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究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的细化机制与增强相的析出规律,进而分析了室温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3SiC2含量的增加,固溶处理后的原始晶粒尺寸大幅度减小,时效处理后的片状α相和团簇组织的平均尺寸也呈递减趋势;Ti5Si3颗粒在β相内、α/β相界处和α相内均有析出,其含量随Ti3SiC2质量分数增加而递增;(Ti5Si3+TiC)/TC4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基体TC4合金,当Ti3SiC2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 930 MPa和2 500 MPa,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Ti3SiC2的质量分数继续增加至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难以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TI3SIC2 (Ti5Si3+tic)/TC4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i-Mo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建利 张幸红 +2 位作者 韩杰才 赫晓东 杜善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3-448,共6页
通过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SHS/PHIP)方法得到TiC-Ni-Mo复合材料TH20和TH30.研究了工艺过程参数对材料致密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工艺规范.SHS反应产物主要存在两相:TiC相和Ni的固溶体相,球形的TiC颗粒相被包围在... 通过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SHS/PHIP)方法得到TiC-Ni-Mo复合材料TH20和TH30.研究了工艺过程参数对材料致密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工艺规范.SHS反应产物主要存在两相:TiC相和Ni的固溶体相,球形的TiC颗粒相被包围在近乎网状结构的Ni合金粘结相当中.TiC颗粒与粘结相界面结合良好,反应产物中有少量游离碳的存在,TH20和TH30的抗弯强度同传统方法生产的相近成分的材料相比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燃烧 准热等静压 金属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胀管道正回火制度对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7
作者 韩丽青 李根 +6 位作者 李鑫 赵雷 涂凯 燕春光 赵吉庆 徐海涛 包汉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2,共8页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相更加弥散,室温及高温强度提高约20 MPa,但继续提高正火温度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升高,板条状马氏体合并为块状马氏体,晶界总长度减少,且马氏体板条回复加剧,位错密度下降,强度迅速降低;随回火时间延长至2 h以上,析出相充分析出导致基体强度降低、冲击功提高,组织基本达到稳定,继续延长回火时间或焊后热处理时间强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建议采用1060℃×1 h正火、770℃×2 h回火制度进行热处理,以保障工艺管道长寿期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工艺管道 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试板模拟大型过程设备现场热处理工艺
8
作者 袁淑霞 李嘉豪 +2 位作者 林雅岚 张耀祖 李荫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6,共13页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热和保温后的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可通过对热处理试板进行热处理实验确定热处理工艺,进而得到过程设备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试板制作工艺复杂,利用范围窄,为提高其利用率,建立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热处理试板热处理工艺的计算公式,经过等效,使得一种材料和厚度的热处理试板可模拟多种材料和厚度试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试板壁厚方向温差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当壁厚超过120 mm,若采用单面加热,内外壁温差过大,可能导致热处理失败;不同材料热处理试板存在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差异,也存在热处理温度差异,比热容越大、热导率越低及热处理温度越高的材料需要越长的热处理时间,同时消耗更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试板 现场热处理 过程设备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铝合金自冲铆接头裂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邢保英 陈锦聪 +3 位作者 阎治铭 张洪申 曾凯 邹春芽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接头断口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失效机理,进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接头力学性能和失效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板材经360℃退火处理后,其塑性和延伸率显著提高,硬度下降了23.6%。当2024铝合金板材未经退火处理直接进行铆接时,裂纹萌生点位于铆钉管腿尖区域,接头底部出现沿径向分布的宏观裂纹;退火处理后接头底部无明显裂纹,连接点的密封性、抗腐蚀性能显著增强。未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粗大、不规则,且铆钉管腿尖区域的变形较大,而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细化且更匀称。退火处理组接头的静强度下降了12.93%,但失效位移和能量吸收值分别提高了27.3%和19.31%,其失效形式由上板完全断裂转变为下板撕裂,且连接点底部被铆扣拉穿,断口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研究结果可为自冲铆接工艺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自冲铆接头 裂纹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微合金化对中碳耐磨钢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豪 柳翊 +2 位作者 安俊超 郝俊辉 张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 研究了盾构机盘形滚刀刀圈材料合金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刀圈的铸态、热处理态组织及摩擦磨损形貌,利用摩擦磨损设备进行了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的添加,铸态组织凝固偏析减少,组织明显细化;热处理后组织晶粒细化均匀,偏析现象基本消除;不含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犁沟磨损为主;含0.01wt%~0.02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以粘着磨损为主;含0.04wt%~0.05wt%Nb的试样摩擦磨损形貌既有犁沟磨损,又存在粘着磨损,其摩擦磨损后磨损量和深度尺寸变化均最少,其耐磨性能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热处理工艺 组织形貌 摩擦磨损形貌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处理工艺的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研究
11
作者 汤金金 李好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7,共5页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1 h+170℃×1 h的双级热处理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拖拉机 发动机 铝合金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明君 于浩 +2 位作者 王子若 张筱萌 曲敬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共9页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常见相及强化机制,综述了镍基高温合金返回料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镍基高温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强化机制 返回料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碳中硅含镍超高强韧弹簧钢的设计与组织性能
13
作者 袁长波 侯世耀 +3 位作者 王帅 张阳 赵阳 陈礼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9-386,共8页
设计了一种含镍的中碳中硅弹簧钢,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淬火温度能够细化弹簧钢的晶粒和马氏体板条尺寸,但力学性能对淬火温度不敏感;在回火过程中,主要发生马氏体基体的回复和碳化物的析出... 设计了一种含镍的中碳中硅弹簧钢,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淬火温度能够细化弹簧钢的晶粒和马氏体板条尺寸,但力学性能对淬火温度不敏感;在回火过程中,主要发生马氏体基体的回复和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为350~380℃时,马氏体基体回复程度较低,同时基体中析出大量的碳化物,钢的强度略有降低.当回火温度为440℃时,马氏体基体发生过度回复,碳化物明显长大并粗化,钢的强度大幅度降低;由于碳化物在晶界和板条界上的析出、粗化,晶界强度显著降低,钢的冲击吸收功也逐渐降低.先在900℃保温1 h后油淬,随后在380℃保温2 h后水冷,此工艺下实验钢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2040 MPa,屈服强度为1793 MPa,伸长率为9.3%,断面收缩率为50.2%,冲击吸收功为27.7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镍弹簧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及热处理参数对6082铝合金的影响
14
作者 王建珑 宋江豪 +2 位作者 赵昌德 刘一琦 杨建雷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4,共15页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温度分布更均匀,应变从心部到表面差值增大,随着挤压比的增大,棒材温度升高,等效应变增大,随挤压速度增加,棒材内部温度分布变得更均匀,等效应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在挤压实验中,随坯料温度的减小和挤压比的增大,铝合金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坯料温度250℃、模具温度300℃、挤压比14.79、挤压速度10 mm·s^(-1)。热处理对挤压态铝合金性能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二相粒子的析出、颗粒大小及弥散情况,最终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520℃×0.5 h+180℃×8 h。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挤压+热处理工艺可获得工艺性能较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挤压工艺 有限元仿真 工艺参数优化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线切割单晶硅制绒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虎一雄 李杰 +1 位作者 章金兵 王旭生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对常用的几种单晶硅片制绒技术,如添加剂辅助碱液刻蚀制绒工艺、酸液刻蚀制绒工艺、金属离子催化的化学制绒以及表面预处理(热处理、机械抛光和电化学预处理)叠加碱液刻蚀制绒工艺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工艺的制绒原理、技术特点和应... 对常用的几种单晶硅片制绒技术,如添加剂辅助碱液刻蚀制绒工艺、酸液刻蚀制绒工艺、金属离子催化的化学制绒以及表面预处理(热处理、机械抛光和电化学预处理)叠加碱液刻蚀制绒工艺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工艺的制绒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添加剂辅助碱液刻蚀制绒工艺应用较多;热处理叠加碱液刻蚀制绒工艺相较于其他制绒工艺,可减少溶液消耗、硅料消耗和简化工艺处理步骤等,可实现降低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成本及硅片薄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线切割 单晶硅片 制绒工艺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0 MPa级新型汽车板簧钢淬回火工艺优化研究
16
作者 张雅军 盈亮 +3 位作者 任鹏 侯世耀 杨姝 亓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23,共7页
高强度与高韧性汽车用弹簧钢的开发与使用已成为减轻重型载货汽车整备质量的主要手段,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对提升弹簧钢的强度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新开发的1800 MPa级52CrMn钢为对象,以加热温度、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为设计因子... 高强度与高韧性汽车用弹簧钢的开发与使用已成为减轻重型载货汽车整备质量的主要手段,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对提升弹簧钢的强度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新开发的1800 MPa级52CrMn钢为对象,以加热温度、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为设计因子,以热处理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为响应指标,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了多组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弹簧钢热处理试验,获得了该52CrMn钢的最佳淬回火热处理工艺制度。进一步通过金相组织观察阐释了该材料性能随着各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响应面模型能够准确表征该52CrMn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下的强韧性。该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加热温度880~900℃、回火温度370~380℃、回火保温时间30~50 min,该工艺下可获得高于1800 MPa的抗拉强度且断后伸长率为8.61%,可保证热处理后该弹簧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响应面法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涂层的后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7
作者 邓杰东 姜峰 +3 位作者 查旭明 袭琳清 林亮亮 李友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74,共1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零部件性能要求的提高,先进材料的应用对切削刀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刀具结构、改进刀具材料和使用刀具涂层均可提升刀具性能,而使用刀具涂层被认为是提升刀具性能的最经济手段,对刀具涂层进行后处...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零部件性能要求的提高,先进材料的应用对切削刀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刀具结构、改进刀具材料和使用刀具涂层均可提升刀具性能,而使用刀具涂层被认为是提升刀具性能的最经济手段,对刀具涂层进行后处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刀具的性能,综述涂层后处理方式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涂层刀具的后处理方法,包括喷砂后处理、抛光处理、热处理、能量场(束)后处理等。喷砂后处理采用高速射流模式,使磨料撞击涂层表面以去除涂层表面的大液滴沉积颗粒;抛光处理通过磨粒摩擦形式对涂层表面进行光整处理;热处理通过改善涂层及涂层-基体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性能来提升涂层刀具的性能;能量场(束)处理通过高能冲击,对涂层表面进行液滴去除和粗糙度改善,并通过高温诱导的一系列能量波来对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进行一定强化。通过分析上述几种后处理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各种后处理方式的适用范围,能弥补该领域研究较为分散的不足,对未来涂层刀具的后处理技术发展方向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刀具 表面处理 喷砂后处理 抛光后处理 热处理 能量场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晓明 李辉 +3 位作者 赵培林 余浪 陈建濡 邓玲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5,共5页
采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了600℃回火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析出粒子数量逐渐增多,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大。回火60 min后,部分马氏体晶粒内部发生了... 采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了600℃回火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析出粒子数量逐渐增多,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大。回火60 min后,部分马氏体晶粒内部发生了回复,位错运动相互抵消,仅部分晶粒内部存在高密度的位错,且晶界处发现了位错塞积。随着回火时间达到120 min,马氏体板条内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相互缠结的现象消失,形成了马氏体板条内的位错亚结构。而经过240 min回火处理后,在马氏体板条内部的位错基本全部消失,仅有少量板条晶界处存在位错塞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钢 热处理工艺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增材制造K438研究进展
19
作者 崔照雯 焦世坤 +2 位作者 姜涛 钱远宏 朱衍亮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516,524,共12页
K438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低于900℃工况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区别于传统制备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生产流程短、组织成分均匀以及部件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不可焊性... K438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低于900℃工况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区别于传统制备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因其生产流程短、组织成分均匀以及部件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不可焊性”K438高温合金的理想制备工艺。激光源增材制造容易产生热应力聚集,具有较高的开裂敏感性。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基于真空环境条件和粉末床预热程序,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变化,显著降低制件内部的残余热应力,减少裂纹数量。本文综述了电子束选区熔化制备K438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工作环境、工艺参数和后处理工艺等主要因素对K438成形件质量的影响,阐述了K438高温合金铸态、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态以及热处理态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对电子束增材制造K438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选区熔化 高温合金 制备工艺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Mn-Mo-N不锈钢的冶炼及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书桓 张存帅 +1 位作者 赵定国 刘吉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高氮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氮在钢中溶解度较低,可通过增加氮气分压和调节合金成分,增加氮在钢中的溶解度。采用50 kg真空感应炉+电渣重熔炉的方法,通过增加铬、锰含量在氮分压为80 kPa下成功冶炼出氮含量为0.5%的Fe-Cr-... 高氮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氮在钢中溶解度较低,可通过增加氮气分压和调节合金成分,增加氮在钢中的溶解度。采用50 kg真空感应炉+电渣重熔炉的方法,通过增加铬、锰含量在氮分压为80 kPa下成功冶炼出氮含量为0.5%的Fe-Cr-Mn-Mo-N不锈钢;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对实验钢的性能进行研究,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和断后伸长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热轧后屈服强度为885.5 MPa、抗拉强度为1123 MPa、断后伸长率为26.0%、断面收缩率为53.3%、强塑积为28.1 GPa·%;经1000℃固溶保温水冷后屈服强度518.0 MPa、抗拉强度为926 MPa、断后伸长率为36.5%、断面收缩率为65.0%、强塑积为33.1 GPa·%。对热轧后和保温水冷后数据进行对比,热轧后未经保温强度较高,经保温水冷后塑性更好、强塑积更高综合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冶炼工艺 强度 断后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