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ceramic reinforced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for anti-ballist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S.W.Maseko A.P.I.Popoola O.S.I.Fayom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08-411,共4页
Titanium has found extensive use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ttractive physical,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itanium has relatively low hardness for use as an armour material... Titanium has found extensive use in variou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due to its attractive physical,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itanium has relatively low hardness for use as an armour material. ZrB2 was incorporated to the Ti matrix to form a Ti-based binary composites. In this stud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disperse the ceramic particulates throughout the matrix material then consolidated through spark plasma sintering. The composites were densified at1300 ℃, pressure of 50 MPa, and holding time of 5 mi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analysis of the sintered composit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EM and XRD, while the hardness was determined using Vickers' microhardness tester. The SEM and XRD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TiB whiskers which renowned with the improving the hardness of titanium. The hardness of the composite with 10 wt% ZrB_2 showed the highest hardness compared to that obtained for the 5 and 15 wt% ZrB_2 composites which was 495 and 571 Hv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tib WHISKERS Hardness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Al_(3)Ti)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庄伟彬 曹庆 +3 位作者 覃龙健 孙川淼 金忠贵 刘敬福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0-7145,共6页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TiC+Al_(3)Ti)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晶粒细化效果最为显著,此时复合材料平均晶粒尺寸为43.02μm。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铸态复合材料布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最大抗压载荷逐渐增加,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最高,其值分别为104.57 HB、322.19 MPa、186.27 MPa、457.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tiC+Al_(3)ti)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构型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3
作者 戴昌晟 高义民 +3 位作者 缪喆宇 肖鹏 李烨飞 李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2-59,68,共9页
本研究以Al B_(2)粉末作为硼源,以纯钛(TA1)粉末、Mo粉末为基体,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非均匀构型Ti 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的改变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 本研究以Al B_(2)粉末作为硼源,以纯钛(TA1)粉末、Mo粉末为基体,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非均匀构型Ti 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的改变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工艺参数的改变没有明显改变Ti B增强相的形貌和分布。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晶粒尺寸增加,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基体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基体显微硬度也增加。当烧结温度为1300℃,烧结时间为60 min时,元素扩散充分,复合材料有较高的致密度和强度,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α-Ti基体硬度分别为922.1 MPa、1960.4 MPa、42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tib增强相 热压烧结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TiB/凹凸棒石矿物双相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占永 王红美 +3 位作者 于鹤龙 尹艳丽 周新远 郭永明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91,共12页
以Ti、Al、B和凹凸棒石矿物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原位TiB/凹凸棒石矿物双相增强Ti基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等研究了凹凸棒石矿物对原位Ti基... 以Ti、Al、B和凹凸棒石矿物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原位TiB/凹凸棒石矿物双相增强Ti基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等研究了凹凸棒石矿物对原位Ti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物相结构、增强体形态与分布以及微纳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RV滑动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探讨了凹凸棒石改善原位Ti基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PS工艺制备的原位TiB/凹凸棒石矿物双相增强Ti基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原位自生TiB增强体分布均匀,凹凸棒石矿物对复合材料基质相具有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在摩擦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凹凸棒石矿物与复合材料中的Ti、Al以及对偶钢球的Fe等元素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了由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石墨和凹凸棒石矿物等构成的减摩自修复层,从而使钛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tib 凹凸棒石 钛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Ti_(5)Si_(3)+TiC+TiB)/Ti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崔凯强 姜中涛 +1 位作者 敬小龙 韩威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钛基复合材料和解决单一增强相对性能提升有限等问题,以Ti粉、SiC粉、TiB_(2)粉、C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原位自生制备了(Ti_(5)Si_(3)+TiC+TiB)/Ti复合材料。通过XRD、SEM、万能试验机等设备表...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钛基复合材料和解决单一增强相对性能提升有限等问题,以Ti粉、SiC粉、TiB_(2)粉、C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原位自生制备了(Ti_(5)Si_(3)+TiC+TiB)/Ti复合材料。通过XRD、SEM、万能试验机等设备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使增强相数量增加的同时减少了较低烧结温度下的团聚现象。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断裂应变下降不显著。在1300℃下,(Ti_(5)Si_(3)+TiC+TiB)/Ti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烧结态试样的抗压强度达到最高2435 MPa,屈服强度1649 MPa,洛氏硬度49.1HRC,断裂应变28.7%。分析可知,微米尺寸的TiC、TiB和亚微米尺寸的Ti_(5)Si_(3)增强相的协同作用在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强度的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塑性。(Ti_(5)Si_(3)+TiC+TiB)/Ti复合材料的增强方式以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载荷传递强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ti_(5)Si_(3)&tiC&tib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Ti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有机复合涂层防护性能研究
6
作者 谷永瑞 焦进超 +2 位作者 张津 连勇 郑开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6-68,共13页
目的研究AZ91-Ti表面MAO/有机复合涂层的长效防护性,以及其膜下腐蚀行为。方法在AZ91-Ti表面制备EP/PU和MAO/EP/PU等2种膜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谱、划伤试验等系统对比研究涂层的性能,并分析涂层的失效机制。结果电化学测试... 目的研究AZ91-Ti表面MAO/有机复合涂层的长效防护性,以及其膜下腐蚀行为。方法在AZ91-Ti表面制备EP/PU和MAO/EP/PU等2种膜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谱、划伤试验等系统对比研究涂层的性能,并分析涂层的失效机制。结果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2种涂层的阻抗值均随着盐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然而,单一EP/PU涂层在720 h盐雾试验后出现明显鼓泡现象,而MAO/EP/PU复合涂层在960 h盐雾试验后无明显变化。单一EP/PU涂层的膜下腐蚀呈现横向扩展的局部腐蚀和丝状腐蚀特征,MAO涂层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横向扩散,从而显著提升复合涂层的耐久性。划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体系下AZ91-Ti的腐蚀扩展面积与AZ91相当。结论MAO中间层通过机械互锁和化学稳定双重作用,显著提升了有机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和腐蚀介质阻挡能力,有效提高了AZ91-Ti复合材料的长周期耐腐蚀性能,使其达到了同等防护下商用AZ91镁合金的水平,为AZ91-Ti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 空气喷涂 耐腐蚀 膜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1
7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基体界面洁净 ,没有明显的界面反应 ,而TiC与Ti基体界面有非化学配比的TiC过渡层存在。由于增强体承受载荷 ,基体合金晶粒细化以及高密度位错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纳米TiB_2/Cu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微结构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耐艳 涂江平 +5 位作者 杨友志 齐卫笑 刘芙 张孝彬 卢焕明 刘茂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利用原位反应技术 ,通过控制反应物B2 O3 和石墨的含量制备了原位生长纳米TiB2 增强Cu基复合材料。用XRD ,EDS ,TEM对TiB2 /Cu原位复合材料进行微结构分析 ,研究表明铜基体中弥散分布着 5 0nm的TiB2颗粒 ,并对Cu基体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关键词 原位反应 硼化钛 铜基复合材料 制备 微结构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11,40,共4页
分析了增强体 Ti C 和 Ti B 在钛中的原位生成机理, 利用普通的熔铸设备, 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C 和 Ti B 颗粒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S E M 和 X 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Ti C 和 Ti B 以不同形状在钛基... 分析了增强体 Ti C 和 Ti B 在钛中的原位生成机理, 利用普通的熔铸设备, 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C 和 Ti B 颗粒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S E M 和 X 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Ti C 和 Ti B 以不同形状在钛基体中生长, 较为细小, 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 复合材料 tiC t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_2-TiC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建新 曾照强 +1 位作者 胡晓清 苗赫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分析了 Ti B2 - Ti 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原位生成机理 ,利用普通的热压烧结设备 ,以 Ti H2 - B4C为原料原位合成了高性能的 Ti B2 - Ti C陶瓷基复合材料。 TEM和 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原位合成的复合材料中 Ti B2 为长柱状的显微形貌 。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陶瓷基复合材料 硼化钛 碳化钛 结构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拥军 邓至谦 +2 位作者 凌兴珠 江玲 敖晖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 /Cu复合材料 ,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 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 /Cu复合材料 ,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 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15 40N/mm2 ,σb=42 9.6MPa ,软化温度达到 980℃ ;使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90 5N/mm2 ,σb=2 45 .4MPa ,软化温度为 387℃ ;而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电导率 ,前者为 5 8% (IACS) ,后者为 96 % (I ACS) .可见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软化温度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相比大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二硼化钛 tib2 制备工艺 电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Ti复合材料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强 张幸红 +1 位作者 赫晓东 韩杰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7-351,共5页
采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准热等静压工艺 (SHS/PHIP)制备了TiB -Ti体系复合材料 ,理论计算了该体系的绝热温度 ,测量了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 .结果表明 ,绝热温度、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均随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合成产物的分析发现 :反... 采用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准热等静压工艺 (SHS/PHIP)制备了TiB -Ti体系复合材料 ,理论计算了该体系的绝热温度 ,测量了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 .结果表明 ,绝热温度、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均随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合成产物的分析发现 :反应产物主要由TiB和Ti两相组成 ,TiB相分布均匀 ,主要有棒状和块状两种形态 ,并且随Ti含量的增加 ,TiB尺寸减小 ;部分产物中还有少量TiB2 相存在 .合成产物具有高的致密度和硬度 ,其相对密度超过 94% ,硬度H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热等静压 tib/ti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密度 硬度 硼化钛 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金属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Ti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维洁 张荻 +1 位作者 张小农 吴人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606-1609,1614,共5页
利用钛与硼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通过 XRD、SEM、TEM和 HREM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及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原位合成的增强体为 Ti B,合金化元素铝的加入并不导致... 利用钛与硼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 Ti 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通过 XRD、SEM、TEM和 HREM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及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原位合成的增强体为 Ti B,合金化元素铝的加入并不导致新相形成 ,增强体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合金上 .由于 Ti B的 B2 7结构导致 Ti B易于沿 [0 1 0 ]方向生长而长成短纤维状 .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界面非常洁净 ,没有任何界面反应 .由于原位合成增强体的加入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体合金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硼化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钛基复合材料中TiB的生成热力学及动力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邦盛 吴士平 +2 位作者 尚俊玲 郭景杰 傅恒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感应熔炼和熔模精铸相结合的方法,利用Ti-B-Al体系制备出了原位自生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只存在TiB增强体和Ti,无TiAl3杂质...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感应熔炼和熔模精铸相结合的方法,利用Ti-B-Al体系制备出了原位自生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RD、SEM和T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增强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只存在TiB增强体和Ti,无TiAl3杂质相形成,TiB增强体呈柱状短纤维,这与其B27晶体结构有关,且增强体/基体界面清洁无杂质污染,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论述了在Ti-B-Al体系中制备TiB增强体的生成机制:在Ti-B-Al体系中,Al首先受热熔化使得Ti和B相继溶解于Al液中;Ti与Al之间先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放出的热量进一步引发了溶解于液相中的B和Ti产生高温自蔓延形成Ti-B化合物。以热力学理论分析,应最终形成TiB2,但实际上由于动力学影响,最终形成了T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钛基复合材料 tib 热力学 动力学 形成机制 微观结构 生长形貌 晶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TiB_2对Ti-B-C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世波 温广武 张宝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1800℃,35MPa的条件下热压烧结B4C/Ti(摩尔比1:3),得到了TiB2/TiC陶瓷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54MPa和8.4MPa·m1/2.当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iB2时,发现显微结构中有棒晶出现,经X射线分析为TiB2.添加5%(体积比)TiB2... 在1800℃,35MPa的条件下热压烧结B4C/Ti(摩尔比1:3),得到了TiB2/TiC陶瓷材料.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54MPa和8.4MPa·m1/2.当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iB2时,发现显微结构中有棒晶出现,经X射线分析为TiB2.添加5%(体积比)TiB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高达540MPa和10.8MPa·m1/2;而添加20%TiB2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下降到357MPa和8.19MPa·m1/2.经扫描电镜观察,添加5%TiB2的材料中棒晶数量明显,长度在10~40μm,气孔较少;而20%TiB2材料中的棒晶发育不充分,数量较少,并且存在大量的气孔.这说明一定数量的添加剂可以促进棒晶的生长和发育.原位形成的棒晶,使材料起到了自增韧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C复合材料 添加剂 tiO2 力学性能 硼化钛 碳化钛 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B合金凝固过程中初生TiB_2的固-液界面形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文理 张虎 +2 位作者 张二林 金云学 曾松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 Ti Al- B合金 ,并用 XRD、SEM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初生 Ti B2 晶体的界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主要由 Ti Al和 Ti B2 两相组成 ;初生 Ti B2 呈六面棱柱状 ,在其 (0 0 0 1)面存在清晰的生长... 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 Ti Al- B合金 ,并用 XRD、SEM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初生 Ti B2 晶体的界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主要由 Ti Al和 Ti B2 两相组成 ;初生 Ti B2 呈六面棱柱状 ,在其 (0 0 0 1)面存在清晰的生长台阶、凸台状或柱棒状分枝 ,它们的各晶面取向与母体的取向一致。分析表明 ,在 Ti Al- B合金凝固过程中初生 Ti B2 晶体的固 -液界面是不稳定的 ,使固 -液界面由一完整光滑的界面逐渐演变为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次级界面构成的复杂界面 ,次级界面亦为小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 tib2 钛基复合材料 晶体生长 tiAl-B合金 凝固 固-液界面 原位自生 形态演变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Ti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业霞 吕维洁 +1 位作者 徐栋 张荻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研究了TiB/Ti基复合材料在550, 600和65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 分析了增强体TiB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TiB/Ti基复合材料在550, 600和65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 分析了增强体TiB对钛基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配有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层表面的相组成、形貌以及氧化层剖面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主要为抛物线类型; TiB/Ti基复合材料的氧化层由金红石型的氧化物TiO2 组成, 没有发现B2O3 的氧化物; 增强体TiB能够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 而且随着TiB增强体含量的增加, 钛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 TiB增强体促进了致密氧化膜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b/ti基复合材料 氧化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 化合物制取颗粒增强 TiB_2/Al 复合材料 被引量:7
18
作者 凌兴珠 徐振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用熔炼法制备TiB2/Al复合材料.通过添加Ti,B化合物,在纯铝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基体得以增强.就TiB2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Ti,B化合物(Ⅰ,Ⅱ号)的增强效... 用熔炼法制备TiB2/Al复合材料.通过添加Ti,B化合物,在纯铝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基体得以增强.就TiB2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Ti,B化合物(Ⅰ,Ⅱ号)的增强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B2/Al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铝基体.与Ⅰ号Ti,B化合物相比,Ⅱ号Ti,B化合物能更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TiB2/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随Ti,B化合物加入量增多而提高,而延伸率降低.含2.0%(体积分数)TiB2的复合材料其热轧退火态的拉伸强度和铸态布氏硬度分别为158MPa和388MPa,与纯铝基体相比,拉伸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111%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tib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体 TiB 和 TiC 在 Ti 中的原位生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卞玉君 方平伟 +2 位作者 张小农 吴人洁 张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分析了增强体TiB和TiC在Ti中的原位生成原理,研究了利用B4C粉末与海绵Ti混合熔炼制备钛基复合材料的技术.结果表明,TiB和TiC以纤维状或树枝状的形式在Ti中生长,且分布均匀.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原位生成 硼化钛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凝固组织中TiB_2粒子的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52-758,共7页
分析了原位合成制备的TiB2 粒子强化铝基复合材料不同凝固组织中TiB2 粒子的分布规律和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TiB2 在该复合材料中细化晶粒的作用较弱, 但有明显的聚集倾向, 其聚集程度与熔炼方式和加热温度有关; ... 分析了原位合成制备的TiB2 粒子强化铝基复合材料不同凝固组织中TiB2 粒子的分布规律和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TiB2 在该复合材料中细化晶粒的作用较弱, 但有明显的聚集倾向, 其聚集程度与熔炼方式和加热温度有关; 经半固液成型处理的组织中TiB2 的分布特征未改善; 六边形和长条形TiB2 可以是同一形态的粒子在空间不同方位的表现, 六边形TiB2 的侧面为{1210} 面; 测定了TiB2粒子的尺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粒子强化 铝基 复合材料 硼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