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的初步经验: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甘恩 王晨 +4 位作者 刘源 普佳睿 李帅 汤绍涛 李时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 目的探讨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切除儿童后纵隔肿瘤与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接受后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儿7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手术47例(A组),传统胸腔镜手术32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儿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岁[(4.7±2.4)岁vs.(4.4±1.8)岁,P=0.19],平均体重21.7 kg[(23.6±7.5)kg vs.(20.9±6.1)kg,P=0.10],肿瘤大小[(5.2±3.1)cm vs.(4.5±2.3)cm,P=0.07]。所有手术均安全完成,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结果显示神经节细胞肿瘤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9例,神经母细胞瘤16例,淋巴管瘤10例,前肠囊肿8例,脂肪母细胞瘤1例。1例患儿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胸。平均麻醉时间为(127±25)min vs.(124±30)min(P=0.42),手术操作时间(84±17)min vs.(102±27)min(P=0.02),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4.6±4.4)mL vs.(15.4±5.3)(P=0.38),胸腔引流时间(3.7±2.5)d vs.(4.1±3.0)d(P=0.09),平均住院天数为(7.2±1.9)d vs.(7.4±2.3)d(P=0.40)。术后并发症A组乳糜胸1例,气胸3例,霍纳综合征1例;B组血胸1例,气胸4例,霍纳综合征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予以术后化疗。术后随访2~5年,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da Vinci手术机器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均安全可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优化的器械使其在体积大的肿瘤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肿瘤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Vinci机器人 胸腔镜 纵隔肿瘤 儿童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手术近期临床结果单中心趋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2
作者 唐黎 赵旭 +3 位作者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何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二尖瓣手术的141例患者数据,将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42例)和传统手术组(99例)。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得到82例患者(每组41例),收集并对比了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住院死亡率等数据。结果: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患者性别、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方式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同期行房颤消融术[11(26.2)vs.26(26.2),P=0.583]。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4(33.3)vs.39(39.4),P=0.3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阻断时间,微创手术组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22±48)min vs.(91±50)min,P=0.031],体外循环时间微创手术组也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180±73)min vs.(136±72)min,P=0.033]。术后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18.6(12.0,36.2)h vs.24.0(15.5,33.1)h,P=0.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1级,3(7.1)vs.7(7.1),2级,0(0)vs.2(2),3级,1(2.4)vs.9(9.1),P=0.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人工血液透析比较[1(2.4)vs.4(4),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血量,微创手术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2]。2组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vs.2(2),P=0.66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患者在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165±73)min vs.(122±74)min,P=0.053]和主动脉阻断时间[(119±48)min vs.(98±52)min,P=0.073]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输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120(80,240)mL vs.400(200,600)mL,P<0.001]。在住院30 d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人工血液透析需求等)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近期临床效果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尽管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但其术后输血需求较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
3
作者 李义 高冬艳 +1 位作者 张煜东 李攀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140例,男55例,女85例,年龄18~7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气管插管联合支...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140例,男55例,女85例,年龄18~7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组(E组)和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每组70例。记录体位转为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 min(T_(0))、5 min(T_(1))、10 min(T_(2))以及单肺通气1 min(T3)、5 min(T_(4))、10 min(T_(5))的通气漏气量、Ppeak、PETCO_(2)。记录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咳嗽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通气漏气量、Ppeak、PETCO_(2)的均数差值(L组-E组)的95%可信区间(CI)上限均不超过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与E组比较,L组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通气效率方面不劣于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并且在减少气道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通气漏气量 胸腔镜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纵隔肿瘤经验总结
4
作者 马俊梅 蒋琴 +2 位作者 何姿容 徐冰 刘文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归纳分析各种儿童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 总结儿童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纵隔肿瘤患儿临床资料, 共纳入67例儿童纵隔肿瘤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9例, 年龄1... 目的归纳分析各种儿童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 总结儿童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纵隔肿瘤患儿临床资料, 共纳入67例儿童纵隔肿瘤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9例, 年龄1岁5个月至13岁10个月(平均年龄8岁3个月)。总结其肿瘤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纵隔肿瘤类型包括:胸腺增生(n=23)、侵袭性胸腺瘤(n=3)、胸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n=2)、神经母细胞瘤(n=10)、淋巴管瘤(n=8)、节细胞神经瘤(n=7)、神经纤维瘤(n=5)、畸胎瘤(n=3)、淋巴瘤(n=3)、支气管源性囊肿(n=2)、食管重复畸形(n=1)。28例胸腺瘤及3例畸胎瘤位于前纵隔, 3例淋巴瘤和2例支气管源性囊肿位于中纵隔, 10例神经母细胞瘤、7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食管重复畸形位于后纵隔。67例均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2例神经母细胞瘤无法完整切除, 行活检术;其余65例均完整切除。住院治疗时间7~10 d, 手术时间35~145 min(平均55 min), 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 留置胸腔引流管2~5 d, 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及胸腔内感染。术后5~8 d(平均6 d)出院。随访时间5~52个月(平均25个月);3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综合治疗后死亡;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复发继续化疗, 目前生存良好;其余62例随访过程中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手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术前CT对纵隔肿瘤的评估尤为重要, 可大致判断肿瘤的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宗荣 孙佳程 +4 位作者 王晖 殳辰杰 沈默雷 庄振华 李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SRF)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23年8月~2024年11月我院7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单孔胸腔镜联合...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肋骨骨折内固定术(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rib fractures,SSRF)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23年8月~2024年11月我院73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SSRF为胸腔镜组,42例采用小切口肌肉保留技术行传统开放SSRF为开放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总引流量、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等级以及内固定的稳定性。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7.9±26.7)ml vs.(96.1±38.3)ml,t=-3.508,P=0.001]、疼痛缓解时间[(59.5±12.7)h vs.(67.9±13.9)h,t=-2.647,P=0.010]、术后住院时间[(9.0±2.2)d vs.(10.3±2.5)d,t=-2.332,P=0.023]和切口愈合等级(Z=-2.867,P=0.004)显著优于开放组。开放组在手术时间[(82.7±20.4)min vs.(116.6±30.6)min,t=5.350,P=0.000]、胸管总引流量[(417.5±116.5)ml vs.(575.2±191.4)ml,t=4.064,P=0.000]、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2.4%vs.22.6%,χ2=5.532,P=0.019)方面优于胸腔镜组。2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劳动能力,无明显胸痛、胸闷等症状,无胸廓塌陷畸形,内固定装置无移位、脱落。结论单孔胸腔镜联合小切口SSRF安全可行,更适用于暴露困难被肩胛骨覆盖的后肋骨骨折或竖脊肌深面的椎旁肋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空洞性肺病疗效分析
6
作者 任航空 孙伟峰 汪林宝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空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外科手术对慢性空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4年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63例胸外科住院慢性空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空洞性... 目的:研究慢性空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外科手术对慢性空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4年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63例胸外科住院慢性空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空洞性肺结核86例,空洞性肺真菌病45例,空洞性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32例。其中,咯血患者116例(71.2%),结核分枝杆菌痰菌阳性59例(36.2%);经过手术治疗后,咯血患者均不再咯血,痰菌阴转患者56例(阴转率为94.9%),因胸腔感染死亡1例。116例咯血患者中,结核性空洞51例,真菌性空洞38例,结核合并真菌性空洞27例;51例结核性空洞患者中,6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38例真菌性空洞患者中,1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27例结核合并真菌性空洞患者中,2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除2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例因胸腔感染死亡患者和3例痰菌未阴转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慢性空洞性肺病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至少6个月后,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解决咯血和排菌问题;并且可以缩短慢性空洞性肺病患者的病程,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结核 肺外科手术 胸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颜斌 王哲 +4 位作者 张瑜亮 关茜思 余家康 钟微 何秋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患儿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Ⅲ型CEA患儿临床资料,将随访过程...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患儿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Ⅲ型CEA患儿临床资料,将随访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需行球囊扩张治疗的吻合口狭窄患儿归入狭窄组,无上述情况者归入非狭窄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体重、胎龄、食管盲端距离、术后胃食管反流以及吻合口漏等情况,分析CEA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CEA胸腔镜手术患儿,其中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吻合口漏(χ^(2)=7.757,P=0.005)、胃食管反流(χ^(2)=6.046,P=0.014)与CEA患儿胸腔镜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漏(OR=19.167,95%CI:2.868~189.764,P=0.004)是CEA患儿胸腔镜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吻合口漏是胸腔镜手术治疗Ⅲ型CEA患儿出现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针对吻合口漏优化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以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吻合口 缩窄 病理性 吻合口漏 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封堵器 单肺通气 氟比洛芬酯 氧合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佳丽 付闯 +2 位作者 李兴旺 于倩影 张运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11-2317,共7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 目的: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2,0.327(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为0.832,0.873,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准备、术前预康复、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出院指导、出院后管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快速康复系统化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全面、具体,临床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快速康复护理 系统化护理 外科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切除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昌娥 张儒舫 +1 位作者 魏嵘 张马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切除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慧芳 汪力 +3 位作者 董璠 胡超群 陈德美 范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纵膈肿瘤切除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技术,观察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建立学习曲线;比较手术前和术后24 h的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1个月的炎性因子水平,并通过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价患儿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0.33)和(2.82±0.6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9.83±6.39)和(71.55±8.19)mL,且观察组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分别为(8.06±1.06)mg/L、(170.20±13.21)ng/L、(201.82±13.52)mg/L、(241.82±15.32)ng/L,其疼痛介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0.00%,且观察组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在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胸腔镜 纵隔肿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翔 蒋嘉 +1 位作者 傅毅立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V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无PONV组(n=87)、轻度PONV组(n=38)和中重度PONV组(n=7)。采用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术后第2天的活动能力。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校正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无PONV患者比较,轻度和中重度PONV患者术后第1天QoR-15量表评分分别降低4.5分(95%CI-8.9~-0.04分,P=0.048)和15.8分(95%CI-24.8~-6.8分,P=0.001);轻度(MD=-27.4 m,95%CI-70.1~15.4 m,P=0.207)和中重度PONV(MD=-57.0 m,95%CI-145.7~31.6 m,P=0.204)与术后第2天6-MWT距离缩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肺部手术患者中,PONV严重程度的增加与更差的恢复质量存在相关性。积极地预防和治疗PONV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恢复质量 6分钟步行实验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的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密 王镇龙 +3 位作者 兰怀 杨文举 张晓慧 徐莉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感、压气感,有无胸廓变形,有无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等舒适度情况和切口并发症(皮下血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结果腔镜组患者在ICU期间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明显高于开胸组[(6.5±2.1)分vs.(5.3±2.2)分,t=5.736,P=0.000],其余时点腔镜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均P=0.000)。2组患者胸廓麻木感、压气感在ICU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出院后1和3个月腔镜组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无胸廓变形发生,开胸组出院后1、3个月胸廓变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在出院前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无差异外(P=0.785),出院后1、3个月腔镜组不良情绪均明显好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就医舒适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吲哚菁绿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刚 付金松 +3 位作者 严亚鹏 汪佳玮 卞英南 张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9月~2023年6月,我们对96例共124枚肺小结节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术前1 d内先行CT引导下确认穿刺针尖距离结节...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9月~2023年6月,我们对96例共124枚肺小结节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术前1 d内先行CT引导下确认穿刺针尖距离结节位置小于10 mm,注射0.04 ml ICG溶液进行肺结节定位,继而在胸腔镜下行肺结节切除术。结果96例共成功定位124枚结节,结节大小5~10 mm,平均8 mm。定位时间9~20 min,平均11 min。荧光显影持续时间超过22 h。术后病理:原位腺癌45枚;腺癌62枚,其中53枚微浸润性腺癌,9枚浸润性腺癌;不典型增生17枚。8例轻度气胸,3例痰中带血,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ICG注射定位肺内小结节准确度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肺结节 术前定位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玮 柳权 +3 位作者 黄兰姬 矫莉 唐健 贾树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并发症、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6~7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并发症、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6~7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组,n=45)和对照组(C组,n=45)。E组患者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切皮前再次给予0.25 mg/kg。C组患者诱导时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患者余诱导、维持方案一致。记录患者入室(T_(0))、打开胸膜前(T_(1))、打开胸膜后15 min(T_(2))、打开胸膜后30 min(T_(3))、拔除喉罩前(T_(4))的SpO_(2)、PaCO_(2)、PaO_(2)。于T_(0)和术后24 h(T_(5))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并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呼吸干预、术中体动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和总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T1时刻PaO_(2)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1),T_(2)时刻PaO_(2)明显升高,PaCO_(2)明显降低(P<0.01),喉罩置入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呼吸干预次数明显减少,且以减弱呼吸为主(P<0.01)。与T_(0)时刻比较,T_(5)时刻TNF-α、IL-6浓度均升高,且C组升高程度高(P<0.01);喉罩拔除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少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的呼吸抑制,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维持自主呼吸期间呼吸稳定性,减轻急性期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单孔胸腔镜 喉罩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呼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2种不同缝线缝合打结法的比较
17
作者 欧作强 蒋丹华 +3 位作者 黄高杰 李永明 黄名 曾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Prolene线双头针“U”型缝合联合腔外腔内结合打结法在胸腔镜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22年5月70例膈膨升行胸腔镜膈肌折叠术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打结方... 目的探讨改良Prolene线双头针“U”型缝合联合腔外腔内结合打结法在胸腔镜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22年5月70例膈膨升行胸腔镜膈肌折叠术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打结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组(改良Prolene线双头针“U”型缝合联合腔外腔内结合打结法,n=30)和常规组(腔内缝合打结法,n=40),比较2组患儿围术期指标及有无线结松开或膈膨升复发等。结果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35.3±7.4)min vs.(64.7±10.8)min,t=13.521,P=0.000]。2组术中出血量、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中和术后动脉血气pH值、PO_(2)、PCO_(2)和术后术侧膈肌轻微上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均无线结松开和膈膨升复发,无死亡。结论胸腔镜膈肌折叠术治疗小儿膈膨升采用改良Prolene线双头针“U”型缝合联合腔外腔内结合打结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且简单易操作,具有一定腔镜手术基础的医生可快速掌握,适宜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缝合打结法 胸腔镜 膈肌折叠术 小儿膈膨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高频超声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明 孙强 +3 位作者 张兆昕 欧广超 王丹 朱先存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便携式高频超声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后肋骨多发性骨折患者84例,并依据手术定位方式将其分为体表触诊定位、高频超声定位和胸腔镜定位三组。比较三种方法定位肋骨骨折准确性,并分析患者手术切口... 目的研究便携式高频超声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后肋骨多发性骨折患者84例,并依据手术定位方式将其分为体表触诊定位、高频超声定位和胸腔镜定位三组。比较三种方法定位肋骨骨折准确性,并分析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3 d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胸引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高频超声定位组和胸腔镜定位组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表触诊组(P<0.05)。高频超声定位组与胸腔镜定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日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3 d内VAS评分、胸引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体表触诊定位组(P<0.05),高频超声定位组手术时间短于胸腔镜定位组(P<0.05)。结论便携式高频超声能够精准定位多发性肋骨骨折部位,在手术时间和预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便携式高频超声 胸腔镜 胸部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鞘内注射吗啡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张建友 孙鲁瑜 +1 位作者 唐苏红 包素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鞘内注射吗啡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8.5~27.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 目的探讨术前鞘内注射吗啡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8.5~27.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8)和鞘内注射吗啡组(M组,n=27)。M组麻醉诱导前于L_(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推注吗啡4μg/kg。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48 h取静脉血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和C型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非心脏手术心肌损伤(MINS)发生例数、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并评估术后6、12、24及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情况、术后30 d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血清NT-proBNP、CK-MB、hs-TnT和CR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M组术后24、48 h血清NT-proBNP、CK-MB、hs-TnT和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hs-TnT绝对值变化明显减少(P<0.05),MIN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术后6、12、24 h活动时及术后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可降低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对此类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及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钟港 莫念萍 +3 位作者 杨正尧 江涛 唐东方 沈晓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6,共8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其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的897例NSCLC患者...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其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的897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早期血糖值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且≥3.9 mmol/L),根据空腹血糖波动幅度分为术后血糖升高较小组(<4 mmol/L)和术后血糖升高较大组(≥4 mmol/L)。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等方法明确术后早期血糖异常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探究短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和其他高危因素,并建立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者术后肺炎和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ICU入住率明显上升,且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增加(P<0.05)。与血糖升高较小组相比,血糖升高较大组术后ICU入住率更高(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术前空腹葡萄糖、白细胞计数、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是发生术后高血糖的高危因素(P<0.05)。与BMI作用相反,糖尿病病史、男性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大、较高的白细胞计数和年龄是发生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的高危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661(95%CI:0.624~0.698),表明模型对术后短期预后不良具有良好的分辨力。校准曲线也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术后早期血糖波动较大可以独立影响NSCLC患者胸腔镜的短期预后,血糖联合性别、BMI、白细胞计数、年龄和糖尿病病史可作为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术后早期为有指征的NSCLC患者提供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胸腔镜 血糖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