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0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 of Zhongguai high area in the western Junggar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LI Hu TANG Hong-ming +4 位作者 QIN Qi-rong FAN Cun-hui HAN Song YANG Cang ZHONG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85-2801,共17页
Based on the drilling,cores,logs,seismic,laboratory analysis and so on,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 in Zhongguai high area are studied.Volcanic rocks... Based on the drilling,cores,logs,seismic,laboratory analysis and so on,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 in Zhongguai high area are studied.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an island arc environment.The lithology is mainly andesite and tuff;Reservoir spaces are mainly secondary pore,fracture and their combination forms,fractures have a better effect on reservoir seepage;There are four layer structures of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weathered clay layer,strongly weathered zone,weakly weathered zone and unweathered zone and strongly weathered zone is the best,which is the main reservoir development zone;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is mainly affected by weathering-leaching,lithology and lithofacies,and fault(fracture);Effective reservoirs could reach to 480 m thickness(high quality reservoirs are within 240 m).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ree zones,which are near the fault zone,high structural part,favorable lithofacies development zone,and one plane,which is near the uncon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 fractur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ARBONIFEROUS Zhongguai high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quence of densification and hydrocarbon charging of Xu2 reservoir in Anyue–Hechuan area,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聪 徐国盛 +2 位作者 徐昉昊 袁海锋 陈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39-1448,共10页
The sequence of the densification and hydrocarbon charging of the Xu2 reservoir in the Anyue–Hechuan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is discussed.The diagenetic sequence is considered a time line to determine the histo... The sequence of the densification and hydrocarbon charging of the Xu2 reservoir in the Anyue–Hechuan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is discussed.The diagenetic sequence is considered a time line to determine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hydrocarbon charging of the Xu2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Early diagenetic stage B(the first stage of hydrocarbon charging,which was about 200–160 Ma ago,with a porosity of about 20%,consolidated and not tight)→middle diagenetic stage A(the second stage of hydrocarbon charging,which was about 140–120 Ma ago,with a porosity of 10%–20%and relatively tight)→middle diagenetic stage B(the third stage of hydrocarbon charging,which was about 20–5 Ma ago,with a porosity of 6%–10%and tight;However,fractures have developed).The study results prove that large-scale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accumulation completed before the densification of the Xu2 reservoir,showing that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m unconventional tight reservoir in the Sichuan Basin is prospective for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ue-Hechuan area Xu2 member diagenetic sequence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hydrocarbon charging INCL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cal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Yanchang Formation reservoir in the southwest of Ordos Basin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taking Chang 3 and Chang 4 + 5 reservoirs in Longdong area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旭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I0001-I0007,47,共7页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积微相带是控制油气藏储层展布的内在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过程中控制物性演化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云露 曹自成 +3 位作者 耿锋 汪洋 丁勇 刘永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裂差异活动性,研究了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结果表明:①多源多期生排烃、烃源岩差异热演化、长期稳定发育的古隆起和古斜坡背景及储层形成与发育共同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油气性质和油品相态的有序分布。②多期构造调整和多期成藏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气藏-超重质油藏的油气主成藏期、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③断裂垂向输导和研究区东部岩性与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形成了顺北成藏模式;顺北地区多为原地充注,油柱高度大;坡度控制下侧向调整与通源断裂带规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烃源岩演化特征控制了本区在海西晚期和燕山期成藏为主的原生油气藏分布;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溶缝洞体横向输导为主形成了塔河成藏模式;塔河油气田呈现多期立体连片成藏,深大断裂带与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④在富油气区带整体有序成藏背景下,通源走滑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有序成藏特性,油气沿深大走滑断裂带运移路径周边圈闭富集。⑤根据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有序性分布,提出环满加尔坳陷西缘、环轮台断裂带和环阿瓦提北坡为立体勘探增储上产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有序分布 油气藏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河地区 塔北台盆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清水湖地区侏罗系油藏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珍汉 王涛 +4 位作者 季长军 刘志伟 冯伟平 邢占涛 陈云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70,共8页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清水湖地区中下侏罗统夏里组中段、布曲组中上段、雀莫错组中下段各发育1套含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雀莫错组上段发育1套含油裂缝砂岩储层,夏里组下段发育1套油页岩;油层厚度累计超过100m,储层可动油主要聚集于古近纪构造裂缝。中侏罗统布曲组主力油层厚度50~70 m,富含轻质原油,伴生天然气。清水湖地区含油裂缝储层、主力油层及油页岩大面积分布于中下侏罗统不同层位,有望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油层 裂缝储层 油气成藏时代 中下侏罗统 清水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木鱼包滑坡时空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艺梁 樊西丰 +4 位作者 申高伟 左清军 唐玄 李永奕 朱前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3,共16页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 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木鱼包滑坡持续变形,严重威胁长江航运和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精准地分析滑坡地表变形信息,采用斯坦福永久散射体-多时相InSAR(StaMPS-MTI)技术和短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结合哨兵一号数据反演木鱼包滑坡2017-2022年的地表形变,并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2种技术的优点,点面结合对滑坡的时空变形特征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SAR技术得到的形变信息可靠,2种时序InSAR技术各有优劣;对比各个分区的形变速率区间值,滑坡东侧坡面(-30.6~-46.2 mm/a)>主滑面东侧(-25.2~-37.8 mm/a)>主滑面西侧(-21.5~-31.5 mm/a)。在InSAR形变结果和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木鱼包滑坡变形模式进行了总结:木鱼包滑坡变形受降雨和库水影响,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2种。在高水位运行期,滑坡受浮托减重作用发生整体变形,库水阈值约为168 m。强降雨入渗岩体使地下水位升高,促使整体变形的同时,影响浅层土体和破碎岩体导致局部变形。在库水位下降期,滑坡受浮托减重和动水压力共同影响,其中浮托减重作用占主导地位,动水压力存在约36 d的滞后时间。在低水位运行期和库水位上升期,整体变形停止,强降雨使局部变形区发生变形。研究结果证明时序InSAR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监测滑坡,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鱼包滑坡 形变监测 SBAS-InSAR StaMPS-MTI 三峡库区 库水位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控储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勇 刘永旸 +5 位作者 赵圣贤 尹美璇 李博 陈雷 吴帅材 谢圣阳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通过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岩矿鉴定、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研究,运用印模法重建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貌,并探讨其对优质页岩储层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通过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岩矿鉴定、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研究,运用印模法重建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貌,并探讨其对优质页岩储层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泸州—渝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泸州—渝西地区为“一隆起、一洼陷、两缓坡”的古地貌格局,沉积区可划分为水下隆起区、水下斜坡带和水下低洼区。②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硅质矿物为主,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黄铁矿次之。可识别出10种页岩岩相类型,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组合(S)和混合质页岩相组合(M),其中硅质页岩相组合(S)在水下隆起区更为发育,且纵向上更具连续性,是优质岩相组合。③不同地貌单元的页岩岩相的发育程度及储层参数(TOC、孔隙度、含气量)存在明显差异,水下隆起区页岩TOC值为3.03%~5.06%,平均值为4.25%;孔隙度为4.81%~6.30%,平均值为5.46%;含气量为1.70%~7.62%,平均值为5.05%,其页岩储层品质优于水下斜坡带和水下低洼区。平面上,优质页岩具有高TOC、高孔隙度和高含气量的特征,呈带状分布于水下隆起区及其周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法 硅质页岩岩相 储层品质 水下隆起区 水下斜坡带 水下低洼区 沉积古地貌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泸州—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页岩油气甜点优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志红 石文斌 +4 位作者 魏祥峰 刘苗苗 陈超 王道军 谢佳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2,共16页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并划分了页岩源—储耦合类型,明确了其对页岩油气甜点分布的控制作用,最后落实了侏罗系页岩油气的甜点层段。研究结果表明:(1)侏罗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一亚段(以下简称东一亚段)、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以下简称凉二下亚段),并可识别出10种岩相,其中灰黑色富碳粉砂纹层黏土页岩、灰黑色富碳介屑纹层黏土页岩为最有利岩相。(2)东一亚段(4)层、凉二下亚段(6)层—(8)层页岩具有中高总有机碳含量(TOC)、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特征。(3)侏罗系页岩中发育黏土矿物纹层、长英质碎屑纹层、介屑/碳酸盐矿物纹层,其中黏土矿物纹层具有最高的生烃能力与含油气性;宏观上夹层起隔挡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滞留。(4)侏罗系页岩中可识别出6种源—储耦合类型,其中,高TOC—高孔型、中高TOC—高孔型、高TOC—高孔/微裂缝型源—储耦合系数最高。结论认为:(1)东一亚段的(2)层、(4)层、凉二下亚段的(6)层、(8)层横向分布稳定,累计厚度大,耦合系数最高,为A类地质甜点,是目前最现实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对象;(2)东一亚段的(1)层、(3)层耦合系数较高,凉二下亚段的(4)层、(7)层脆性高,可改造性强,为B类地质甜点,是下一步页岩油气拓展勘探开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侏罗系 页岩 纹层 源—储耦合 页岩油气 甜点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余琪祥 田蜜 +5 位作者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准,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成藏主控因素 富集成藏模式 煤层气 东部隆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段岸坡水岩劣化特征及危岩失稳破坏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新荣 罗新飏 +4 位作者 郭雪岩 周小涵 王浩 许彬 郑颖人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57,共18页
消落带干湿循环,江水、地下水的渗流、溶蚀等现象表明三峡库区长期处于频繁的水活动环境中。在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下,巫山段岸坡内形成多处危岩体,存在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岸坡危岩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 消落带干湿循环,江水、地下水的渗流、溶蚀等现象表明三峡库区长期处于频繁的水活动环境中。在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下,巫山段岸坡内形成多处危岩体,存在较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三峡库区巫山段岸坡危岩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与地质资料,明确了该段内的水岩劣化特征、岸坡危岩分布及类型、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失稳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段内消落带具有明显的水岩物理、化学、应力劣化特征,且3类水岩作用共同影响着消落带的形态、强度以及岸坡的稳定性。巫山段岸坡危岩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结构因素、环境因素与时间效应的综合影响,危岩类型可概化为塔柱状、板状、楔形状、排柱状4类。岸坡危岩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主要为消落带岩体劣化、软弱夹层、后缘深大裂隙、库水诱发地震与其他环境因素,与水岩劣化作用联系紧密。提出了4类岸坡危岩失稳破坏模式:基座溃屈型、滑移型、倾倒型(渐进倾倒)、溶蚀坠落型,并对巫山段岸坡危岩的防治措施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岸坡危岩 水岩劣化 失稳破坏 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测井识别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心玲 荣焕青 +2 位作者 杨伟 张再昌 漆智先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 湖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样,利用测井资料对白云岩岩性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测井方法工作量大和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蛛网图-交会图-主成分分析法融合的方法,构建岩性敏感因子交会图,开展湖相白云岩岩性综合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沙四段主要由颗粒云岩、微晶云岩、泥晶云岩、砂岩和页岩等组成,其中,颗粒云岩、微晶云岩和页岩为主要岩石类型。②优选6类特征参数分析不同岩石类型蛛网图和交会图的差异,其中,GR和AC可有效区分颗粒云岩,SP对砂岩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蛛网图与交会图的识别成果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测井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75%的主成分F1和F2,建立岩性判别模型,综合识别岩性。③通过产能与取心井验证,岩性识别准确度高达85.4%,明确研究区颗粒云岩在西部以SW—NE走向呈条带状分布,向南部和北部过渡为微晶云岩和泥晶云岩,东部则以不规则分布的砂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岩性测井识别 蛛网图 主成分分析法 沙四段 古近系 八面河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12
作者 刘玲 鲁锴 +1 位作者 吴疆 郭利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下一步勘探步伐。文中充分利用新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刻画了岩溶缝洞及裂缝的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下一步勘探步伐。文中充分利用新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刻画了岩溶缝洞及裂缝的分布规律,优选了储层有利区。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主要发育岩溶缝洞及裂缝型储层,乌拉力克组剥蚀线以东发育风化壳岩溶缝洞储层,剥蚀线以西发育内幕岩溶缝洞系统。受断层影响,裂缝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其次为东部,中部较不发育。裂缝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其次为近东西向。综合岩溶缝洞及裂缝发育特征,克里摩里组可划分为Ⅲ类有利区:Ⅰ类为岩溶缝洞及裂缝叠合区,可作为勘探首选目标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Ⅱ类为裂缝发育区,为次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东部次之;Ⅲ类为非有利区,岩溶缝洞及裂缝均不发育,分布于研究区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布 裂缝预测 储层有利区 克里摩里组 麻黄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地应力测井评价及其控储效应
13
作者 吴永平 肖露 +7 位作者 朱波 杨薰 白晓佳 闫炳旭 张荣虎 李栋 李红斌 赖锦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796,共12页
地应力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品质控制明显,厘清应力控储效应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预测至关重要。通过岩心、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揭示了库车坳陷中秋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基本特征,实现了地应力大小测井... 地应力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品质控制明显,厘清应力控储效应对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预测至关重要。通过岩心、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揭示了库车坳陷中秋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基本特征,实现了地应力大小测井评价,并阐明地应力对储集层品质控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较少,偶尔可见裂缝。通过成像测井实现了裂缝面形态拾取,同时实现了裂缝参数测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完成了地应力大小评价,并揭示了地应力对基质孔隙及裂缝参数耦合控制关系。综合物性参数以及地应力大小实现了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类评价,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裂缝发育段以及低水平两向应力差区域。通过地应力测井评价结合储集层参数计算,可实现储集层品质分类评价以及优质储集层测井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与有利区带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 地应力 储集层品质 巴什基奇克组 中秋区块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太原组L58井铝土岩元素录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石小虎 曹高社 +6 位作者 姚泾利 李辉 王慧玲 杜金良 张仁燕 牛永斌 朱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1,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L58井铝土岩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录井资料,分析铝土岩系的黏土矿物和铝矿物的含量及其垂向变化,并与地球化学分析和全岩XRD分析所确定的矿物含量及其垂向变化进行对比,以佐证这一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矿物...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L58井铝土岩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元素录井资料,分析铝土岩系的黏土矿物和铝矿物的含量及其垂向变化,并与地球化学分析和全岩XRD分析所确定的矿物含量及其垂向变化进行对比,以佐证这一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矿物含量与化学风化指数、自然伽马值、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对比,以确定铝土岩储层的特殊控制因素和判别标志。结果表明,元素录井资料可以有效地识别铝土岩系的矿物和岩性,较高的硬水铝石含量(物质的量分数大于75%)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风化指数(硅钛指数STI小于15%)、自然伽马值(大于450 API)均可指示优质储层的分布位置,对于铝土岩储层的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储层 元素录井 化学风化作用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15
作者 齐荣 朱峰 +3 位作者 何发岐 姜龙燕 尹超 邵隆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80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氮气吸附和微米CT等分析手段,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利用碳氧同位素及常量、微量元素分析了优质储层发育机制。结果表明:麻黄山西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长英质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长英质矿物普遍达到50%以上;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不同岩性之间孔隙发育具有差异性,其中细砂岩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于1~2μm;粉砂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发育无机孔隙和有机质孔,主孔径分布在3 nm和500 nm附近;泥页岩以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小于10 nm和数十纳米的孔径均有发育。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分析表明,夹层型细砂岩储层为优质储层类型,成岩压实过程中减孔约26%~33%,其储层砂体中部受成烃流体改造作用显著,现今孔隙度普遍大于5%;而夹层型砂体边缘和纹层型储层因胶结物的大量沉淀,物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三叠系 麻黄山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变换时频分析的超深层栅状储集体识别
16
作者 李宗杰 饶莹 +3 位作者 赵振聪 龚伟 李弘艳 周子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3-1541,共9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刻画栅状储集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预测和钻井轨迹设计.本文运用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时频谱,该方法具有峰值对应主频、时频谱能量集中、高频和低频区域都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特别是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的时频谱能量沿主频两侧对称分布,且呈纺锤形,主频宽两头窄,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与地震数据一致,有效频宽范围内远离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则高于地震数据.因此,利用丰富的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频谱信息、多频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识别栅状储集体中“栅体”的特征,进一步提升识别栅状储集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时频分析 W变换 栅状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孔洞缝定量化发育特征分析——以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例
17
作者 周刚 文龙 +8 位作者 刘勇 罗冰 张本健 李琦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曾云贤 李堃宇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962,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物性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旨在精确描述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选取川中古隆起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取心资料,... 针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物性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旨在精确描述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选取川中古隆起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取心资料,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成像测井等分析手段,系统划分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岩心高清滚扫技术,对全取心段进行孔、洞、缝级别的划分与定量统计。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主要发育丘核、丘翼、丘坪、丘基、丘盖、静水云泥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类型的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岩性组合及成像测井特征。研究区储集空间按大小和流体运移性能差异划分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小尺度孔隙型溶洞、中尺度孔隙型溶洞、大尺度裂缝型溶洞、构造缝和溶蚀缝共7类,其中晶间孔、晶间溶孔数量占优但面积占比小,中、大型溶洞对储集空间的贡献更显著。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依据孔、洞、缝发育程度及其与裂缝发育规模的匹配性,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以丘核、丘翼为代表的高孔—高渗储层、以丘坪—静水云泥为代表的高孔—低渗储层和以丘基、丘盖为代表的低孔—低渗储层等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定量化分析 白云岩 灯影组 蓬莱气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杨威 舒政博 +3 位作者 张先炳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 应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DNA metabarcoding)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为区域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提供新方法。2021年8月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5个典型江段共26个采样区域进行水样采集,应用e 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共检测分析出鱼类68种,隶属于8目18科56属,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3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5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3种,外来鱼类1种,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鲇(Silurus asot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波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为优势种且具有较高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数。5个典型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差异,且在平绥坝—丝瓜碛等重点淤积的江段检测出较高的鱼类丰度,库区新形成的边滩生境可能是鱼类重要的育幼场。研究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可用于快速检测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可作为关键技术组建无损伤性的鱼类资源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变动回水区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入库洪峰组成变化及原因分析
19
作者 陈立 徐莎莎 +3 位作者 张为 翟少军 刘新波 杨磊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洪峰流量是洪水特征的重要指标,其组成变化对水库调度十分重要。三峡入库洪水组成研究多聚焦3 d及以上时间,对洪峰来水组成关注不足。本文利用1976—2020年长江上游实测雨洪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三峡入库洪峰的来源组成及变化,并从降... 洪峰流量是洪水特征的重要指标,其组成变化对水库调度十分重要。三峡入库洪水组成研究多聚焦3 d及以上时间,对洪峰来水组成关注不足。本文利用1976—2020年长江上游实测雨洪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三峡入库洪峰的来源组成及变化,并从降雨方面解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洪水涨落过程中越接近峰值,嘉陵江贡献越大,岷江、沱江贡献稳定,金沙江贡献越小。洪峰流量小于30 000 m3/s时,金沙江来水占主(34%);大于40 000 m3/s时,嘉陵江来水占主(42%);30 000~40 000 m3/s区间,不同时段来水占主的流域在发生调整。除金沙江流域来水受降雨和水库调蓄共同影响外,其余流域流量变化与降雨变化呈正相关。不同时段嘉陵江流域降雨变化较大,导致流量变幅较大,是引起洪峰组成发生变化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峰 面雨量 来源组成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20
作者 汪海燕 邱彤 +3 位作者 王志国 董忠良 王继平 黄科翔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0,共9页
平昌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岩石热解及有机岩石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查明了凉高山组页岩的生烃潜力。综合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烃类可动性表征、脆性矿物含量... 平昌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岩石热解及有机岩石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查明了凉高山组页岩的生烃潜力。综合储层物性及含油气性、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烃类可动性表征、脆性矿物含量和可压性特征,明确了凉高山组页岩的储层品质,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平昌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平昌地区凉高山组发育浅湖-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深湖相泥页岩主要发育在凉上1-1油层组,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生烃潜力大、油气转化率高等特征;泥页岩储层发育页理缝、网状缝,储层物性好,孔隙类型以无机孔缝为主,其中介孔、大孔居多,含油气性好,为最好的地质甜点层;凉上1-2油层组为砂页岩互层,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性好,且因紧邻凉上1-1油层组,含油性好,为很好的工程甜点层。凉上一亚段砂页组合段具备稳定的凝析油-轻质油原位富集的物质条件,资源潜力大,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烃源岩 页岩储层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平昌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