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QSAR研究
1
作者 冯长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采用MOPAC-AM1方法对13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和计算EHOMO、ELUMO、QC1~QC8、QN1~QN3、QO及QS等量子化学描述符(Lt).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 采用MOPAC-AM1方法对13种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分子进行几何优化和计算EHOMO、ELUMO、QC1~QC8、QN1~QN3、QO及QS等量子化学描述符(Lt).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这些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菌活性(IJ:IM,IE和IS)的QSAR模型.结果显示ELUMO和QS直接影响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硫原子上电荷量增大,其抑菌活性增强;ELUMO越高,IJ下降.对于白色念珠菌的IM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2cv)依次为0.913和0.806,相应IE模型为0.907和0.838,相应IS模型为0.881和0.771.通过R2adj、F、R2cv、VIF、AIC、FIT等检验,上述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抑菌机理的重要信息,可用于新活性标题化合物的理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取代硫基-5-(2-羟基苯基)-4H-1 2 4-三唑 量化参数 白色念珠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活性 抑菌机理 定量构效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抗增殖活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杰元 杨雪颖 +2 位作者 杨沛艳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27-2332,共6页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 基于拓扑化学理论,用原子类型的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_(A))描述了48个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分子的化学微环境。基于E_(A)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上述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p H)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其最优四元(E_(8)、E_(13)、E_(19)、E_(42))模型的判定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_(cv)^(2))分别为0.853和0.813。经R^(2)、R_(cv)^(2)、F_(IT)、A_(IC)、F、V_(IF)等统计指标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影响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的抗增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与靶标形成氢键,以及配位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均三唑衍生物 人白血病细胞(HL60) 抗增殖活性 原子类型 电性拓扑指数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吗啉类PI3Kα抑制剂的自组织分子场分析
3
作者 武锋 罗浩 +3 位作者 周孟 张文娟 侯雪艳 李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采用自组织分子场分析(SOMFA)构建了39个双吗啉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Kα)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36、0.702和0.581,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0.7和... 采用自组织分子场分析(SOMFA)构建了39个双吗啉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α(PI3Kα)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36、0.702和0.581,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0.7和0.3,并用测试集进行了验证。测试集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pred)为0.808。该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双吗啉类PI3Kα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自组织分子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探究
4
作者 康家雄 李爱秀 +1 位作者 靳玉瑞 肖泽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6-21,34,共7页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 以25个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法(GFA)构建了10个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模型,从中选取最优模型并检验其预测可靠性,并分析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最优2D-QSAR模型的R^(2)=0.7776、Q^(2)=0.6421、r^(2)=0.87、(r^(2)-r′02)/r^(2)=0.01、k′=0.97、r^(2)_(m)=0.5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热力学描述符AlogP、电拓扑状态描述符ES_Sum_sssN、ES_Sum_ssCH 2和空间描述符Shadow_nu是影响4-氨基-1-羟基-2-氧-1,8-萘啶-3-甲酰胺类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活性的主要微观结构因素,其中Shadow_nu是最重要的微观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1-羟基-2-氧-1 8-萘啶-3-甲酰胺 整合酶链转移 抑制剂 遗传函数逼近法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对氟喹诺酮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与设计
5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所建训练集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对于K_(S)分别为0.333、0.883,对于K_(H)分别为0.363、0.88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率,对于K_(S)依次为60.3%、39.7%,对于K_(H)依次为60.8%、39.2%,表明影响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位阻,其次是取代基的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 抗肝癌活性(K_(S)) 抗白血病活性(K_(H))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nich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化合物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冯文 王向辉 +3 位作者 宋煌旺 吴禄勇 史载锋 林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764,共7页
以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取代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合成11个曼尼希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选取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化... 以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取代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合成11个曼尼希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选取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除对绿脓杆菌抑制效果稍差外,对其余测试菌种有非常好的生长抑制活性,MIC50介于4~16mg·mL^(-1)。采用Gaussian03半经验计算方法 AM1对分子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计算得到量子化学参数和物理化学参数,针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取代基为供电子取代基时,摩尔浓度的MIC50值和最低空轨道能级ELUMO、EL-H、LS-N、QN以及二面角D相关性显著,当取代基为氯、溴、硝基等吸电子取代基团时,摩尔浓度的MIC50值和分子体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苯并异噻唑啉酮 曼尼希碱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比较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美怡 马翼 +1 位作者 李正名 王素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1-1364,共4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26个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FA模型(R2=0.948,F=91.364,SE=0.141).结果表明,此类磺酰脲类化合物的...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26个新型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CoMFA模型(R2=0.948,F=91.364,SE=0.141).结果表明,此类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苯环5位取代基的立体结构和电场性质密切相关.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而且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目标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苯环5-(取代)苯甲酰胺基苯磺酰脲 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均三氮苯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萍 张生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本文利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均三氮苯类衍生物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逐步回归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均三氮苯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同时采用内外部双重验证的方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所建模型相关统计量... 本文利用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对均三氮苯类衍生物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逐步回归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均三氮苯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同时采用内外部双重验证的方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所建模型相关统计量如下:建模相关系数(R)、留一法(LOO)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_(cv))、外部样本验证相关系数(Q_(ext))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897、0.818、0.856和0.470.结果表明,3D-HoVAIF能较好地表征均三氮苯类衍生物分子的结构信息,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同时也指出了SP^3杂化的C之间的立体作用、SP^2杂化的N与SP^3杂化的C之间的立体作用、SP^2杂化C与SP^3杂化的N原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以及SP^3杂化的C与X(卤素)之间的静电作用是影响该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重要因素.为高活性除草剂类分子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3D-HoVAIF) 均三氮苯类衍生物 多元线性回归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杀菌活性的QSAR研究
9
作者 岳玮 冯惠 冯长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665-1667,共3页
为了研究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G/%)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4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_D)。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二参数(M_(26)、M_(32))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 为了研究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G/%)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4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_D)。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二参数(M_(26)、M_(32))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7、0.648,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可知,影响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C-、-O等结构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 小麦赤霉菌 抑菌活性 电性距离矢量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品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的定量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范德玲 汪贞 +4 位作者 王蕾 周林军 古文 刘济宁 石利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4-1218,共5页
有机化学品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KO3)是表征有机污染物环境归趋,评估其大气环境持久性的重要参数。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别的152种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8个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遗传算法构建化学品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的定量... 有机化学品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KO3)是表征有机污染物环境归趋,评估其大气环境持久性的重要参数。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别的152种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8个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遗传算法构建化学品与臭氧反应速率常数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QSAR模型构建与验证导则对模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构建的QSAR模型经自由度校正的决定系数(Radj2)、均方根误差(RMSE)和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LOO2)分别为0.784、1.127和0.744,说明模型拟合优度和稳健性均良好。外部检验参数(QEXT2)、验证集相关系数(REXT2)、验证集均方根误差(ERMS,EXT)等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664、0.761和1.039,说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基于Williams图定义的模型应用域(AD)结果表明,模型只有1个X离群点。因此,所构建的QSAR模型可用于预测应用域内其他化学品的臭氧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 臭氧反应速率常数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