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ntila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es of Permanent Magnet Wind Generators 被引量:8
1
作者 DING Shuye GUO Baocheng SUN Zhaoqio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16-I0016,共1页
为了提高永磁风力发电机的通风冷却效果,以一台2.5 MW永磁风力发电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以及传热传质学基本理论,根据流–热协同机理,建立了包括外部通风系统的三维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求解模型。... 为了提高永磁风力发电机的通风冷却效果,以一台2.5 MW永磁风力发电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以及传热传质学基本理论,根据流–热协同机理,建立了包括外部通风系统的三维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求解模型。应用有限体积元法,对电机通风冷却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求解方法的合理性。通过改变电机内径向通风沟结构尺寸,提出4种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结构方案条件下通风冷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给出了发电机最佳的结构方案。所得结论可以为永磁风力发电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性能分析 永磁材料 通风结构 结构优化 单机容量 永久磁铁 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正良 王邦杰 王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论了受扰山体风场平均风修正系数和脉动风修正系数随施扰山体坡度、高度和间距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分布模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法和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进行疲劳损伤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框架研究了施扰山体对某两跨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山体坡度的增大,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各部位疲劳损伤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施扰山体高度对各部位疲劳损伤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当施扰山体间距为0~6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施扰山体间距为600~8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陡然增大;在同一施扰山体影响下,支撑导线悬索和导线的端部疲劳损伤均较跨中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支撑输电结构 风振疲劳损伤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复杂山地风场 施扰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杜苏芮”风速概率建模与分析
3
作者 李杰 杨昕 彭勇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 相较于良态风,台风风场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现象学的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台风风场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制约工程结构抗风可靠度的评估。文章以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全过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物理随机过程描述与湍流动力学原理,根据能谱动力学方程和相似性原理推导台风风速随机Fourier波数谱和对数律模型,构建了统一的近地台风风场物理模型。采用基于样本集合数值特征的识别原则,标定了模型中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通过对摩擦速度、地面粗糙度和分界波数等基本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演化表述,实现基于物理机制的台风脉动风谱和平均风剖面的定量建模。对“杜苏芮”台风3个阶段以及良态风观测数据的对比表明:物理随机模型能有效捕捉不同风况下的脉动风速和平均风剖面的概率结构,且可以反映台风脉动风速随机过程的非高斯与非平稳性质。这一研究进展为风敏感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和可靠度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苏芮”脉动风速 概率结构 平均风剖面 物理随机模型 风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偏心对永磁发电机绕组绝缘温度特性影响
4
作者 何玉灵 白怡凡 +4 位作者 张文 李勇 徐明星 王晓龙 唐贵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发电机气隙偏心前后的气隙磁通密度、定子电流和损耗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根据传热基本原理,建立了发电机磁-热耦合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绕组绝缘温度场结果;通过实验对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气隙偏心程度的增大,发电机各部分损耗增加,定子铁心及绕组绝缘的温度随之升高。同时基于偏心故障下的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升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子铁心通风结构改善发电机的通风散热,通过对比2种不同结构下的定子温度场,表明该结构明显降低了发电机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度,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发电机 气隙偏心 定子铁心 绕组绝缘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故障诊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区东南缘洱海东岸风场及风切变时空特征研究
5
作者 杨坤琳 高志伟 +2 位作者 高兵 肖天贵 杨根铨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 风廓线雷达是一种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与探空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探测大气风场垂直分布的遥感设备。大理机场位于横断山区东南缘的云贵高原西部,是典型高原机场,局地环流明显,风的影响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应用大理机场2016-2022年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对风场垂直分布与风切变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复杂下垫面下的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并对风切变影响进行评估,正确认识其对民航机场飞行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春季水平风速较大,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下窄上宽的喇叭形,夏季风速频率分布轮廓呈较为平直的顺S形,高低层风速分布区间相近,秋季则体现为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态,需注意1000 m附近的风速切变以及冬春季大风对航班安全的影响;(2)水平风向全年高层盛行偏西风,近地层为偏南风,500 m高度附近随高度的增加有风向转变现象,结合机场跑道方向,需考虑侧风分量变化对航班起降的影响;(3)平均纬向风速大小大于平均经向风速,风场日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影响,13:00(世界时,下同)和00:00为纬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07:00和02:00为经向风速日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4)垂直速度春冬偏大,频率分布分散程度较高,夏秋偏小,频率分布较为集中,下沉气流出现频率较上升气流偏高,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5)春季水平风垂直切变事件偏多,强度偏大,严重等级出现次数高,秋冬季次之,各个高度层上的多年平均风切变发生频次有明显差异,在840~900 m之间存在一个风切变的高发区,以1000 m高度为界,上下层风切变指数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水平风场垂直结构 垂直速度分布 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的仿真与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征 刘日 +3 位作者 王天昊 迟振东 王作斌 李理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 仿生学与减阻技术的结合,为减阻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潜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为提高降低风阻效果,本文对复合微纳减风阻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仿生学原理,采用CFD仿真及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建立了减阻结构组合模型,并在飞行器的大气传感器半球头体模型表面制造仿生鲨鱼皮复合微纳结构,即在仿生鲨鱼皮鳞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干涉扫描二级微沟槽,以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采用CFD仿真与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减阻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完成了复合结构的微纳制造,减阻率最高可达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皮 减阻 风洞实验 CFD流场仿真 微纳结构 鳞片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垂直轴风力机叶片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兆辉 郭志平 张艳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0,共6页
这里选取旋转直径为2m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为参考某1000W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叶片翼型为NACA0021,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进行实验位移测试分析,并使用ANSYS Workbench对叶片进行... 这里选取旋转直径为2m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为参考某1000W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叶片翼型为NACA0021,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垂直轴风力机叶片进行实验位移测试分析,并使用ANSYS Workbench对叶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调用系统耦合器实现数据的相互传递,完成对叶片的双向耦合计算。研究风力机叶片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应变。研究结果表明:风载使叶片产生变形,且沿叶片展向有较大幅度的位移;随着风速的增加,叶片位移增加明显。叶片来流方向压力大于背流方向压力,沿叶片展向叶片位移变形曲线上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风力机叶片 位移 变形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光伏阵列对气流场和风沙流的扰动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呈春 张维福 +2 位作者 展秀丽 董智今 马思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76,共12页
[目的]研究腾格里沙漠光伏(PV)阵列扰动下的近地层气流场与风沙流结构特征,评估光伏阵列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沙漠地区风沙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梯度风速观测设备,实地观测光伏阵列(电板前沿、电板后沿和... [目的]研究腾格里沙漠光伏(PV)阵列扰动下的近地层气流场与风沙流结构特征,评估光伏阵列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沙漠地区风沙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梯度风速观测设备,实地观测光伏阵列(电板前沿、电板后沿和阵列间中线)和对照点的风速垂直分布、风速流场和风沙流结构,对比分析电站内外不同位置的气流场与输沙特征。[结果](1)电站内整体风速呈现降低特点,阵列间与电板后沿平均风速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电板前沿平均风速随着高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1)草方格观测断面。电板前沿出风口处的风速明显增加,电板后沿进风口和阵列间中线100 cm以下的风速降低;(2)风蚀坑观测断面。光伏电板150 cm以下的风速降低,阵列间的风速脉动变化明显;(3)砾石观测断面。风速相对变化率与风速流场格局稳定,电板后沿150 cm以上部分风速增加。平均防风效果:砾石>草方格。(3)输沙量表现为:电板前沿>电板后沿>阵列间中线;流动沙丘参照点(上风向)与电板前沿λ(风沙流结构特征值)呈饱和状态,电板后沿和阵列间λ呈非饱和状态。[结论]与流动沙丘相比,光伏阵列扰动了风速流场格局,风速脉动和湍流度发生变化,输沙量明显下降,固沙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风速流场 风速脉动 风沙流结构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风激光雷达对孤立雷暴引发湿下击暴流的结构分析
10
作者 王楠 程海艳 尹才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为了揭示中γ尺度孤立单体雷暴引发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及成因,采用多源数据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06-25发生在乌鲁木齐机场跑道入口端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进行了结构场剖析,取得了能够表征下击暴流发生发展过程的数... 为了揭示中γ尺度孤立单体雷暴引发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及成因,采用多源数据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06-25发生在乌鲁木齐机场跑道入口端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进行了结构场剖析,取得了能够表征下击暴流发生发展过程的数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西北气流控制且有明显风场辐合和冷空气堆积的背景下,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两个气象雷达体扫呈现了孤立雷暴的初生-发展-成熟阶段,及回波中心下降接地引发湿下击暴流的过程;强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此次强天气过程的关键;强降水发生前6 min不稳定能量积攒至最强,随后能量迅速释放,强下沉气伴短时强降水,触发了湿下击暴流;测风激光雷达可观测到雷暴高压始发的中心位置和反气旋特征、大风区和外流边界,明确了高压区域大小和强度变化,对强下沉气流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指征明显。这些结果为研究雷暴单体引发下击暴流的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民航精细化服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湿下击暴流 测光激光雷达 风场结构特点分析 飞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凸包结构的风力机翼型表面减阻数值模拟
11
作者 赵萌 兰兴博 +1 位作者 侯卜瑛 刘印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4-585,共12页
基于非光滑凸包面减阻原理,通过分析半球型凸包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绕流场特性得出其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定义流线型凸包来探讨二者结构在减阻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凸包结构对风力机的影响。对附加两种凸包的NACA0012翼型及加入了半球型凸包... 基于非光滑凸包面减阻原理,通过分析半球型凸包不同结构参数下的绕流场特性得出其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定义流线型凸包来探讨二者结构在减阻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凸包结构对风力机的影响。对附加两种凸包的NACA0012翼型及加入了半球型凸包的风力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半球型凸包的高度为弦长的0.4%时,其减阻效果最佳,并在攻角为10°~16°之间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附加间隔比为3的凸包结构将使翼型减阻效果达到最佳。半球型和流线型凸包结构均在攻角为14°时取得最好减阻效果,其最大减阻率分别为12.69%和17.39%。与半球型凸包结构相比,流线型凸包结构的外形曲率变化较小,使流动较好地贴合在流体与物体的交界处,以致黏性阻力的能耗更小。同时考虑到加工制造的工艺难度和实际情况,将优选的凸包结构应用于风力机叶片表面,与原始风力机相比,加入凸包结构的风力机能量利用区半径增大了20.68%;叶尖涡对高速流区域的影响降低,湍动能分布更加均匀,在额定工况下其扭矩和推力分别提升了14.72%和5.41%,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及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绕流场 减阻 凸包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区高等级公路设施与路基高度耦合对气流动力学和蚀积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王鹏 高永 +4 位作者 韩彦隆 张超 刘宝河 王嫣娇 王立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276,共10页
[目的]揭示风沙地区不同高度高等级公路附属设施对过境风沙流的扰动效应,分析不同高度与公路设施影响下的公路路面积沙程度,为公路工程设计和穿沙公路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将普通公... [目的]揭示风沙地区不同高度高等级公路附属设施对过境风沙流的扰动效应,分析不同高度与公路设施影响下的公路路面积沙程度,为公路工程设计和穿沙公路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将普通公路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路基高度和公路设施组合对近地表过境气流的影响,并通过野外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公路设施显著影响了路基过境气流,导致公路形成减速区,不同高度路基产生多样性的水平气流速度变化。当路基高度在1~2 m之间时,气流扰动较弱,有助于断面输沙;当路基高度在3 m高度时,气流扰动较强,不利于断面输沙。气流穿过护栏和中央隔离带时,气流从护栏下方经过,风速增加,护栏背风侧最大风速的距离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路基高度在0,1,2,3 m时,最大风速距离分别为10,20,25,20 cm。随后在护栏背风侧与上层气流合并,尾流持续扩散,形成减速区,过境气流在该区域发生衰减,沙粒颗粒产生沉积,最高积沙高度11.5 cm,积沙宽度4~4.5 m。[结论]路基高度和公路附属设施是影响公路沿线沙害的主要因素。路基高度对气流到达路基上方的风速产生显著影响,而护栏和防眩网的存在可能在背风侧形成弱风区,从而导致公路上的沙堆积,存在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设施 气流场特征 风沙区 沙漠公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模组结构设计及其关键参数分析优化
13
作者 张春花 姚俊妤 +1 位作者 钟玉华 李长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8-313,共6页
为确保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建立了该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搭建了单体产热散热测试平台。通过单体电池仿真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之后利用电池模组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池间... 为确保设计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建立了该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三维几何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搭建了单体产热散热测试平台。通过单体电池仿真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之后利用电池模组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池间隔、入口风速、环境温度等关键参数对电池模组放电过程中各位置温度及温度最大值和温度平均值的影响。发现当电池间隔为7.5mm左右时电池包散热情况最好,最高温度为37.3℃。环境温度相差5℃时,电池放电过程中最高温度相差3.4℃,入口风速可较大程度地调节电池包内部的温度。设计方法及分析的结果可为风冷式锂电池模组结构设计及关键参数选取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模组 温度场 入口风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联合作用下的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杨阳 李春 +2 位作者 缪维跑 叶舟 吴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6-143,共8页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是影响风力机安全最主要的客观因素。为分析风力机在湍流风场及地震激励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以NREL实测数据为湍流风场数据源,结合相干湍流及地震激励,分别研究了多组工况下风轮、塔架和地基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是影响风力机安全最主要的客观因素。为分析风力机在湍流风场及地震激励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以NREL实测数据为湍流风场数据源,结合相干湍流及地震激励,分别研究了多组工况下风轮、塔架和地基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湍流风场对叶片载荷、叶尖位移和塔尖载荷影响较大,而地震激励影响可忽略不计;地震激励对地基载荷、地基位移和塔尖位移影响较大,而湍流风场影响可忽略不计;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对塔基载荷均有一定影响,但后者影响更大,二者对风轮推力和功率影响均较大,且处于相同量级;相干湍流与地震激励对塔基载荷和塔尖位移影响相当,可达稳态风的2倍~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湍流风场 地震激励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结构风场风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华锋 马骏 +2 位作者 周岱 朱忠义 董石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12-2117,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空间结构风场风载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具有复杂体型的空间结构形体表面及其周围的风场,确定空间结构的风压分布,进而得到结构表面风载体型系数,并与相应风洞模型实验结果比较,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空间结构风场风载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具有复杂体型的空间结构形体表面及其周围的风场,确定空间结构的风压分布,进而得到结构表面风载体型系数,并与相应风洞模型实验结果比较,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当存在阻挡建筑物时目标建筑物周围风场和表面风载体型系数的改变,分析了风场变化的原因,讨论了何种情况下必须考虑阻挡建筑物的影响.又基于结构表面等压线将结构表面划分为结构受风子区块,并以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各子区的风载体型系数,为抗风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风场 数值模拟 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偏磁下的变压器振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汪金刚 毛凯 +2 位作者 段旭 杨永明 李珂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7,共10页
针对变压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振动异常现象的问题,结合变压器铁心和绕组的振动机理,给出了变压器铁心和绕组所受电磁力方程和位移方程。利用COMSOL电磁场模块中的瞬态电流源建立电场模型,然后选择感应电流单元以电场模型计算结果作... 针对变压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振动异常现象的问题,结合变压器铁心和绕组的振动机理,给出了变压器铁心和绕组所受电磁力方程和位移方程。利用COMSOL电磁场模块中的瞬态电流源建立电场模型,然后选择感应电流单元以电场模型计算结果作为激励源建立磁场模型,实现第一次电磁场的耦合建模。利用结构力学模块中实体应力应变部分建立结构力场模型,将电磁场耦合计算出的电磁力结果作为载荷加到力场模型中,实现第二次耦合,并最终得到发生直流偏磁时变压器内部磁通密度、机械应力分布、张力分布以及位移场分布的变化规律。通过搭建变压器振动试验平台,验证了铁心振动仿真模型、绕组振动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结构力场耦合 直流偏磁 变压器振动 铁心 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沙障防风积沙效应风洞模拟实验 被引量:28
17
作者 董智 李红丽 +2 位作者 汪季 丁国栋 孙保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模型按1∶10比例设计,在71、5和20m/s的实验风速下,对不同规格和孔隙度的土工格栅沙障模型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测定其防风与积沙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格栅沙障的风速流场趋势相同,在障前、障中和障后形成4个减速区和3个加速区。障前、... 模型按1∶10比例设计,在71、5和20m/s的实验风速下,对不同规格和孔隙度的土工格栅沙障模型进行风洞模拟实验,测定其防风与积沙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格栅沙障的风速流场趋势相同,在障前、障中和障后形成4个减速区和3个加速区。障前、障后风速降低是土工格栅沙障防沙的主要机制;障中的增速区是引起沙障中部不积沙或少积沙的诱因。格栅沙障因障间互相连接而增强了防护功能,使得流沙被有效地控制在体系内部。同一规格的沙障,障内积沙厚度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沙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同规格的沙障,障内积沙厚度随着规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风速下,不同规格沙障间积沙厚度差异显著。从积沙厚度和防沙目的分析,10cm×10cm规格的沙障积沙效应最好,10cm×20cm次之,20cm×20cm最差。在设计与设置沙障时需要考虑成本、防护目的和沙源等多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沙障 风洞实验 流场结构 防风积沙效应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强湍流风况下的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阳 李春 +2 位作者 缪维跑 叶柯华 叶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8-644,657,共8页
为研究大型风力机在高速强湍流风况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NWTCUP风谱模型建立平均风速为25m/s的极限湍流三维风场,比例缩放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作为相干结构,将其加入普通湍流风场表示湍流度更强的风况,在FAST软... 为研究大型风力机在高速强湍流风况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NWTCUP风谱模型建立平均风速为25m/s的极限湍流三维风场,比例缩放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作为相干结构,将其加入普通湍流风场表示湍流度更强的风况,在FAST软件中分别计算加入相干结构前、后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并仿真偏航30°、紧急顺桨停机和一直顺桨停机3种偏工况,得到各个工况下叶片和塔架载荷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加入相干结构后,风速在空间及时域的变化均更加剧烈,相干湍动能更大,可表示湍流强度更高的风况;加入相干结构后,风力机动力学响应加剧,其中塔基弯矩影响最大,响应幅值波动变化范围增大了1.96倍;叶片载荷主要刺激频率为风轮旋转频率,塔架响应为塔架一阶侧向振动频率;相干结构对偏工况的影响较大,在偏航和紧急停机等非稳定运行过程中,塔尖弯矩非平稳过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湍流风场 相干结构 动力学响应 偏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场长期观测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阎启 谢强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进行风场现场实测研究,对1组风速采集设备的风场长期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得到了10 m和20 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年最大值的风玫瑰图;选取了总时长达75 h的18组大风记录,计算了湍流强度、风剖面参数、剪切波速;拟... 为了进行风场现场实测研究,对1组风速采集设备的风场长期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得到了10 m和20 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年最大值的风玫瑰图;选取了总时长达75 h的18组大风记录,计算了湍流强度、风剖面参数、剪切波速;拟合了风速谱并与Von Karman谱、欧洲规范谱进行了比较;统计了主风方向湍流积分尺度;对风场的垂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测湍流强度较经验值略大;风剖面参数的离散性大,而且均值与荷载规范取值存在一定差异;实测大风记录拟合风速谱与Von Karman谱和欧洲规范谱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长期观测 数据分析 风玫瑰图 湍流结构 风速谱 剪切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高后低型防风固沙林防风效应及其对风向的响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彦军 李雪琳 +3 位作者 马瑞 张莹花 魏林源 张统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3,39,共7页
[目的]研究由梭梭和柠条组成的前高后低型复合林带的防风效应及其对风向的响应,为荒漠绿洲、沙漠公路、沙漠铁路等防护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梭梭和柠条为原型制作仿真植物,配置成前高后低型... [目的]研究由梭梭和柠条组成的前高后低型复合林带的防风效应及其对风向的响应,为荒漠绿洲、沙漠公路、沙漠铁路等防护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梭梭和柠条为原型制作仿真植物,配置成前高后低型林带,记作AmBn型,其中,"A"代表仿真植物梭梭,"m"代表其株行距为15cm×40cm,"B"代表仿真植物柠条,"n"代表其株行距为8.5cm×25cm。将其在反方向风作用时记为BnAm型。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在7,10,15m/s试验风速下,对两种类型林带主要影响区的风速变化、气流加速率和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1)气流到达林带前速度整体降低,到达林带后分化为上(30cm以上)、中(5—20cm)、下(3cm以下)3个特征层,下部气流层在AmBn型和BnAm型林带后的风速恢复点分别位于23和12.5H处。(2)AmBn型林带风影区的范围大于BnAm型林带;两种林带在A,B植物区的冠层高度处各形成一个风影核心区,形成双核模式。(3)在7,10,15m/s试验风速下,AmBn型林带考察区的平均防护效能分别为34.44%,34.98%和32.51%。BnAm型林带考察区的平均防风效能分别为22.62%,19.70%和19.41%。(4)垂直方向上,林带对约1.5H高度范围以下的气流起减速作用,对此范围以上的气流起加速作用;水平方向上,AmBn型林带的防风效能在带前、带中、带后均优于BnAm型林带。[结论]林带的防风效能与两种树种沿风向出现的先后顺序有关,从防护效能和防护距离考虑,建议在防护区外围营建AmBn型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带 流场结构 防风效能 风向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