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转板射流阀断载压力特性理论模型
1
作者 王建森 何春阳 +3 位作者 文小莉 景海 李恒 李少年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偏转板射流阀常用作两级电液伺服阀的前置级,其断载压力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液伺服阀主阀的启动能力。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得偏转板射流阀的断载压力特性,将偏转板射流流场划分为一次射流、偏转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和接收腔压力恢复四个区域... 偏转板射流阀常用作两级电液伺服阀的前置级,其断载压力特性直接影响着电液伺服阀主阀的启动能力。为了快速准确的获得偏转板射流阀的断载压力特性,将偏转板射流流场划分为一次射流、偏转板压力恢复、二次射流和接收腔压力恢复四个区域。在考虑喷嘴一次射流区三维射流及边界层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射流冲击理论建立了偏转板射流阀的压力特性方程。与传统不考虑边界层效应的平面射流理论模型相比,该模型得到的射流流场速度分布规律与CFD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更好。经偏转板射流阀断载压力特性实验验证,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最大偏差为9.7%,为偏转板射流阀及相应电液伺服阀的进一步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板射流阀 断载压力特性 三维射流流场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循环井三维水流模型设计与示踪试验
2
作者 李丽青 李旭 +3 位作者 周立涛 聂士博 程人杰 陈高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6,共9页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力循环三维渗流试验,分析了抽/注流量、抽/注水段长度和抽水泵位置对循环井溶质运移范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相应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试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模拟循环井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示踪剂运移范围,当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循环井抽/注流量的增大,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②当抽/注流量一定时,随着阻水气囊位置的降低,抽水段的滤水管长度减小,影响半径减小,循环深度增大;③当抽/注流量和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抽水泵位置的降低,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水力调控范围增大;④随着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增大,影响半径增大,循环深度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井 三维循环水流 原位修复技术 影响半径 地下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对数螺旋线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3
作者 徐立杰 杨斌 +1 位作者 刘昌斌 牛军川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满足对离心风机高性能低噪声的要求,以某一大比转速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对数螺旋线逼近等边基元法型线,设计3种全新的对数螺旋线蜗壳。建立原风机和新风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 为了满足对离心风机高性能低噪声的要求,以某一大比转速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对数螺旋线逼近等边基元法型线,设计3种全新的对数螺旋线蜗壳。建立原风机和新风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有限元方法对风机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新蜗壳能提升该风机的全压性能,通过改型可降低蜗壳内漩涡流动产生的能耗。另外,通过研究风机的声固耦合特性,探究蜗壳型线与气动声源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蜗壳改型对主要气动噪声源的强度和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蜗壳上的偶极子声源主要分布在蜗舌和蜗壳后端面上,这是今后研究改型蜗壳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蜗壳型线 三维流场 全压性能 气动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口周边均匀切应力作用的柱形孔扩张二维弹塑性分析
4
作者 于旭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4,I0001-I0004,共14页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弹塑性交界线,进而根据弹塑性交界线处的应力连续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中的常系数。新提出的弹塑性统一解提供了一种求解柱形孔扩张问题的新框架,不仅扩展了Tresca屈服准则下的解,还可以反映柱形孔扩张时的“非圆效应”。通过与复变函数法、试验值对比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弹塑性交界线、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向不等压应力场 均匀剪切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相关联流动法则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三维数值模拟
5
作者 徐振山 韩松 +1 位作者 张玉玲 陈永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烈,流场内的三维涡旋结构丰富、尺度较大、数目众多,有利于射流与环境水体、射流与射流之间的掺混,这是波流环境比单一横流环境中多孔射流运动扩散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随着孔间距的增大,双孔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慢慢削弱,而射流与环境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在不断增强;双孔射流在孔间距为7.0倍管口直径时扩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射流 波流环境 孔间距 大涡模拟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场驱动喷射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及表面浸润性调控
6
作者 彭子龙 江宜凡 +3 位作者 张峻源 王萌杰 张佳茗 李一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 提出了一种高速气流场驱动喷射高效三维(3D)打印熔融聚乳酸微细纤维的方法,分析了高速气流致熔融材料剪切破碎原理,研究了打印工艺中供料气压、气流流速、打印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微细纤维直径分布及结构孔隙率、截面尺寸的影响规律。并对所获得的聚乳酸微细纤维进行了表面浸润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相对于静电纺丝等微细纤维制造方法,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控制不同的打印参数,可以有效实现纤维直径在6~18μm、孔隙率在55%~96%范围内的有效调控。通过3D打印工艺,可实现具有宏观路径可控、微观具有高孔隙率微纤维结构的制作。表面浸润性结果显示,打印微细纤维由于材料分子基团及高孔隙率综合作用,具有疏水性及粘附性特征,通过对微观局部进行亲水处理,实现了同一材料局部疏水和亲水共存结构的制作,证明了该方法表面浸润性调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场驱动 熔融聚乳酸 三维打印 微细纤维 表面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清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渗控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海滔 刘丹 +1 位作者 卢斌 张志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埋深较大,受排水廊道、隧洞充水、复杂地质条件、天然地下水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形成复杂渗流场。依托汪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基于FEFLOW建立包含输水隧洞、地下厂房、排水廊道、围岩、断层的三维渗流稳态模型,分...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埋深较大,受排水廊道、隧洞充水、复杂地质条件、天然地下水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形成复杂渗流场。依托汪清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基于FEFLOW建立包含输水隧洞、地下厂房、排水廊道、围岩、断层的三维渗流稳态模型,分析了沿输水发电系统纵剖面的渗流场分布特征,并对各部位的渗流量进行预测。根据模拟结果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修改方案取消了不必要的中平段排水廊道,并抬升下平段排水廊道使其以自流方式排出渗水,厂房区排水廊道和洞室群渗流量合计8048.16 m^(3)/d,为地下厂房排水泵选型提供了较大富裕度。修改方案取得较好的防渗排水效果,对类似工程的渗控措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发电系统 三维渗流场 渗透流量 FE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浦逢 郑权 +2 位作者 黄亚坤 冯文康 翁春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5,共13页
为研究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内壁扩张角度从0°~6°变化的5种扩张型燃烧室,基于乙烯-空气对带有凹腔结构的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张角度下燃烧室的流场特征。计算... 为研究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内壁扩张角度从0°~6°变化的5种扩张型燃烧室,基于乙烯-空气对带有凹腔结构的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张角度下燃烧室的流场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扩张型流道可有效减弱新鲜燃料层内的提前燃烧现象,随着扩张角度增大,爆轰波波头高度增加,爆轰波传播稳定性增强;扩张型流道对爆轰波后燃烧产物起到整体加速作用,并未起到整流作用;凹腔结构中涡核中心随着扩张角度的增大逐渐向凹腔后缘壁面移动,回流进入凹腔底部的新鲜燃料增多,凹腔对主流区新鲜燃料卷吸作用增强;采用扩张型流道后,燃烧室凹腔段总压增益和燃烧室出口总压均随扩张角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旋转爆轰 内壁扩张角度 凹腔 三维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欣 朱乐乐 +2 位作者 陆文斌 钱海玥 刘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2000 m^(3),真空度为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0.80 Ma且至少1 s的稳定流场,满足0.40~0.80 Ma且维持至少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入式风洞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非定常流场 数值模拟 流场品质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λ_(2)方法的海洋三维涡旋核心线提取
10
作者 田丰林 李博涵 +2 位作者 田万林 唐蓦然 马颖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涡旋核心线是海洋中尺度涡旋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涡旋核心线提取和可视化对于切入中尺度涡三维结构研究、开展海洋垂直物质能量运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客观参考框架和λ_(2)准则,提出了使用客观化的流场参数得到λ_(2)区域,并... 涡旋核心线是海洋中尺度涡旋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涡旋核心线提取和可视化对于切入中尺度涡三维结构研究、开展海洋垂直物质能量运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客观参考框架和λ_(2)准则,提出了使用客观化的流场参数得到λ_(2)区域,并提取其山谷线作为涡旋核心线的方法,实现了对海洋三维结构中尺度涡旋核心线的提取和可视化。首先,引入了最优局部参考系,使得速度、速度梯度等测度成为在变化的参考系下保持不变的客观量,提升了在海洋科学实践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其次,针对含有垂向速度的海洋三维流场数据,计算其空间雅可比矩阵,展示了涡旋核心区域的三维结构,实现了海洋涡旋研究从二维到三维的提升;最后,分别在多个半径大小播撒流线种子点,分析不同旋转方向的涡旋,对已提取的涡旋核心线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客观λ_(2)海洋三维涡旋核心线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流场 涡旋核心线 客观性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退器弯曲侧孔平滑导流与侧壁增压特性研究
11
作者 邓子龙 邱明 +1 位作者 宋杰 陶宇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9-718,共10页
针对目前炮口制退器中制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在制退器中设计U型弯曲侧孔方案,从而实现平滑导入火药燃气流向侧后方喷出,达到通过增加弯曲孔侧壁压力和高压气体持续作用时间实现大幅度降低后坐冲量的目的。以某30 mm航炮制退器为应用案例... 针对目前炮口制退器中制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在制退器中设计U型弯曲侧孔方案,从而实现平滑导入火药燃气流向侧后方喷出,达到通过增加弯曲孔侧壁压力和高压气体持续作用时间实现大幅度降低后坐冲量的目的。以某30 mm航炮制退器为应用案例,以弹丸到达膛口位置时的膛内气流状态作为初始条件,采用静止区域划分多面体网格、运动区域划分六面体结构网格的计算方法,将U型弯曲侧孔制退器与直斜侧孔制退器进行对比,分析弹丸经过弯曲侧孔时制退器内和侧孔内的气体流动特点和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斜侧孔,U型弯曲侧孔能更平滑地导入膛内高压火药气体并使出口速度提高至2500 m/s。弯曲侧孔的最大制退力相比于斜侧孔最大制退力提高了11.8%,弯曲孔侧壁增压且压力分布更均匀合理,并增加高压气体作用时间,反后坐冲量提高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弹道 制退器 弯曲侧孔 动网格 三维流场 制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差法平面叶栅流场试验和数值研究
12
作者 俞天阳 张世玮 +3 位作者 却依飞 马良 田昌 苏明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2-658,I0018,共8页
针对平面叶栅狭小通道中流场非接触测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差原理的二维流场测量方法。设计一种2×4超声波斜、平口换能器组合阵列,研制一套多通道超声法测量和气流速度场重建系统。开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试验,成功获取了3种不... 针对平面叶栅狭小通道中流场非接触测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差原理的二维流场测量方法。设计一种2×4超声波斜、平口换能器组合阵列,研制一套多通道超声法测量和气流速度场重建系统。开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试验,成功获取了3种不同进口速度条件下流道二维速度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CFD模块同步开展叶栅流场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速度大小和偏转角误差均在5%以内,较好地反映叶栅通道的流动特点。提出的超声测量技术有望进一步用于高马赫数流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阵列 速差法 平面叶栅 流场测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性能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丁睿 陈涛 +2 位作者 兰洋 陈子瑜 肖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2-589,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流场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AEMWE)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双极板的平行流场、单蛇形流场、双蛇形流场3种流场结构... 为了探究不同流场结构对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AEMWE)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双极板的平行流场、单蛇形流场、双蛇形流场3种流场结构形式下AEMWE进行数值分析,确定在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温度分布以及氢气浓度和极化性能等方面综合性能最佳的双极板流场结构。结果表明,与在平行流场以及单蛇形流场结构下相比,在双蛇形流场结构下AEMWE的进出口压降为2400 Pa更为适中、电流密度更大、平均氢气浓度为1.0318 mol/m^(3)以及温度分布均匀系数为0.0038。双蛇形流场结构下AEMWE的传质传热以及能耗控制更佳、整体性能最好,为后续优化流场结构设计和制造AEMWE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阴离子交换膜 流场设计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抗孔位置及直径对含长连接管调压室阻抗特性和三维流场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乾原 陈胜 +2 位作者 陈志华 赵文龙 邹远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0,37,共6页
含长连接管的调压室可通过在连接管内设置小于其管径的阻抗孔来增强调压室的阻抗特性。为研究长连接内阻抗孔的位置及直径两种因子对此类调压室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水头损失系数和流量系数为优化目标,以位置和直径为优化变量,基于正... 含长连接管的调压室可通过在连接管内设置小于其管径的阻抗孔来增强调压室的阻抗特性。为研究长连接内阻抗孔的位置及直径两种因子对此类调压室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水头损失系数和流量系数为优化目标,以位置和直径为优化变量,基于正交优化设计方法和CF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各组合方案下的调压室阻抗系数和三维流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阻抗孔前后水流湍流强度增幅明显,距离连接管两端端部越近,对调压室大井和管道系统内流场影响程度越大;当阻抗孔位于连接管顶部与调压室大井连接处,可最大程度发挥阻抗孔的阻抗效果,以阻抗孔与连接管管径比0.8为例,水头损失系数增幅约30%;连接管直径增大有效降低调压室局部流场压强最值浮动范围;阻抗孔位于靠近连接管顶部且不在大井连接处时,水流流出调压室时连接管及下游隧洞总体湍流强度较小,流场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连接管 阻抗式调压室 阻抗孔口位置 正交优化设计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齿形偏心捏合块双螺杆三维流场分析
15
作者 彭凌溥 金志浩 金子云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针对传统双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较差,提出了一种带齿形偏心捏合块双螺杆结构,用以提升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品质。运用SolidWorks建立对应的几何模型,并在ANSYS/CFX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其流道进行三维流场分析,重点对宏观压力场、速度矢... 针对传统双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较差,提出了一种带齿形偏心捏合块双螺杆结构,用以提升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品质。运用SolidWorks建立对应的几何模型,并在ANSYS/CFX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其流道进行三维流场分析,重点对宏观压力场、速度矢量场、速度流线场、剪切应变速率与挤出量进行讨论,并和传统双螺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双螺杆流道压差较小,增加了物料停留时间;齿形偏心捏合块的存在使速度矢量分布不均,速度流线紊乱,剪切应变速率增大,提升了物料的分散混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双螺杆在保证挤出效率的基础上改善了挤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形 偏心捏合块 双螺杆 CFX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调节阀全工况三维流场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相晓伟 毛靖儒 +4 位作者 孙弼 孙奇 唐清舟 商宇 王建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依据厂方提供的汽轮机调节阀原始设计和冷态试验数据以及电厂的运行反馈信息,对2种不同进汽方式的调节阀在全工况运行参数下进行了三维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通道是主控通流能力、流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其流场变... 依据厂方提供的汽轮机调节阀原始设计和冷态试验数据以及电厂的运行反馈信息,对2种不同进汽方式的调节阀在全工况运行参数下进行了三维流场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通道是主控通流能力、流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其流场变化最为剧烈,小升程工况时在不足40 mm的极短区间内马赫数可从0.1升至1.9.阀座内的流场特性表现为:小升程工况时主流集中于通道的中心部位;中等升程工况时在阀碟下方出现较大的空穴区,并有显著的回流特征,这不仅影响通流能力,更为不利的是会引起不稳定性流动;高升程工况时流场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调节阀 三维流场 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Ⅰ) 流体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志刚 朱子彬 +2 位作者 张成芳 何从林 俞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58-865,共8页
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是一种催化床上部采用催化剂自封结构的新颖径向反应器 ,其催化床中的流体流动是复杂的二维流动 .在催化床的表征体积元上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其流动 ,应用有限差分法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轴径向反应器流... 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是一种催化床上部采用催化剂自封结构的新颖径向反应器 ,其催化床中的流体流动是复杂的二维流动 .在催化床的表征体积元上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其流动 ,应用有限差分法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轴径向反应器流场 ,其结果在30 0 0× 10 0 0 0的冷模装置得到了验证 .以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为背景 ,讨论了流向和触媒封高对流场的影响 ,得出径向段主要以径向流动为主 ,在催化剂封区以轴向、径向二维流动为主 ;催化剂封高是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 ,对于向心流动δ在 0 .7附近是Qa/Q与Qr/Q相同的等比流量点 ,对于离心流动在δ为 1.1处 ,是Qa/Q和Qr/Q相同的等比流量点 .δ小于此值 ,是以轴向流动为主径向流动为次的二维流动区 ;δ大于此值 ,是轴向流动为次径向流动为主的二维流动区 ;与离心流动型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二维流动 轴径向床反应器 催化床反应器 流体力学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C型旋风管内气相流动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金有海 王建军 +2 位作者 王宏伟 张艳 时铭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6,82,共7页
采用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PSC型旋风管内气相流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流场的模拟计算与五孔球探针的测量结果基本相符,二者均证实PSC型旋风管内带有开缝结构的导流锥和排尘锥能够实现有效... 采用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PSC型旋风管内气相流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流场的模拟计算与五孔球探针的测量结果基本相符,二者均证实PSC型旋风管内带有开缝结构的导流锥和排尘锥能够实现有效的气固两相流动控制,改善流动分布状态,有利于分离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管 气相流动 三维流场 实验测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向多叶离心风机蜗壳内流场的试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建德 张泉 +2 位作者 陆火庆 孙建勤 姚雪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前向多叶离心风机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由于该风机叶片进出口角大、流道短,叶轮内部气体流动非常复杂.另外,蜗壳与叶轮的匹配对风机的性能和噪声的影响也很大.目前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以风机的实际内部流场规律来加以改... 前向多叶离心风机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由于该风机叶片进出口角大、流道短,叶轮内部气体流动非常复杂.另外,蜗壳与叶轮的匹配对风机的性能和噪声的影响也很大.目前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以风机的实际内部流场规律来加以改进.利用五孔探针对上述风机的蜗壳内部三维流场进行了测试,弄清了蜗壳内流场沿轴向、径向、圆周方向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 前向多叶风机 离心式 通风机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FD模型研究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流动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起勋 于海业 +5 位作者 张忠元 董良杰 张秋元 邵承会 杨坤 王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6-171,I0007,共7页
在温室内空气流动对室内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日光温室内空气流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运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日光温室建立模型,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对日光温室内... 在温室内空气流动对室内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日光温室内空气流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运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日光温室建立模型,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对日光温室内气流分布进行了三维稳态求解。模拟时将日光温室内外空气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温室内空间连同其周围的一部分室外空间一起作为CFD模拟的计算领域。对日光温室内气流变化及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温室内进行了气流试验测试,对测量值和计算所得的风速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最大误差小于9%,说明风速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吻合良好,CFD模型有效,且得到了日光温室内部流场速度分布。通过气流流场模拟结果分析表明,直观显示了日光温内的流场特性和流动状态,气流从窗户进入沿着底部通风口流出日光温室,并且气流在底部通风口速度分布较均匀,在温室下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涡流。该文模拟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日光温室的优化设计以及温室环境调节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流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日光温室 三维模拟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