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重庆三峡库区鸟类生境网络构建
1
作者 刘梦瑶 杨荣华 周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
重庆三峡库区物种资源丰富、生境类型多样,构建生境网络将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物种迁徙与交流,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应用MSPA-InVEST模型、MaxEnt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和优化重庆三峡库区鸟类生境网络并提出保护... 重庆三峡库区物种资源丰富、生境类型多样,构建生境网络将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物种迁徙与交流,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应用MSPA-InVEST模型、MaxEnt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和优化重庆三峡库区鸟类生境网络并提出保护策略。首先,利用MaxEnt模型识别鸟类适生关键区域,并确定影响鸟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等温性、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随后,结合MSPA-InVEST模型分析生境源地空间形态特征,最后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鸟类生境网络,优化廊道布局。研究结果显示:重庆三峡库区生境网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区域的鸟类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分区保护措施,旨在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鸟类生境网络 MSPA-inVEST MAXENT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
2
作者 李文颜 李良鑫 邵景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3-404,共12页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2015-2022年区域内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三峡库区(重庆段)内部各区域在政策强度与生态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方山丘陵和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在政策实施上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而其余区域则相对平稳;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优异,武陵山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则相对较低,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2)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方山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的协调程度尤为突出。然而,渝中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中的开州区则存在显著的失调现象。(3)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有助于提升两者协调水平,合理控制播种面积也可以更积极地影响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经过反事实检验也进一步证实其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有效维护水土资源和农业生态安全,应坚持因地治理、区域联动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动扶贫、保土、助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帮扶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政策 农业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度 驱动力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对奉节福本脐橙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婉玲 韩如婷 +3 位作者 周凌霄 邓丹丹 张跃强 易时来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172,共7页
以三峡库区奉节福本脐橙为对象,在农户常规施肥(FP)基础上,分别设置减氮(FP-N)、减磷(FPP)、减钾(FP-K)和优化施肥(OPT)处理,开展减肥对福本脐橙各器官组织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氮、磷、钾肥料对福本脐橙产量的响应。结果表明... 以三峡库区奉节福本脐橙为对象,在农户常规施肥(FP)基础上,分别设置减氮(FP-N)、减磷(FPP)、减钾(FP-K)和优化施肥(OPT)处理,开展减肥对福本脐橙各器官组织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氮、磷、钾肥料对福本脐橙产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减肥处理的福本脐橙各器官组织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FP-N处理的养分含量和产量下降程度最高,FP-N、FP-P和FP-K处理分别减产55.2%、14.9%和30.6%。奉节福本脐橙的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为72.58、31.28和49.52 kg/kg。基于目标产量的脐橙优化施肥促进树体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产量、净利润和产投比分别提高2.6%、3.9%和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 福本脐橙 减肥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提升研究
4
作者 何家军 黄子睿 +2 位作者 赵祎明 张婷婷 罗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为指出制约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因素,探讨水库移民提升生计抗逆力途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2015~2022年对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活生产状况的1242份问卷调查,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及生计风险对... 为指出制约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发展的不同影响因素,探讨水库移民提升生计抗逆力途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2015~2022年对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活生产状况的1242份问卷调查,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及生计风险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重庆三峡库区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指数稳步提升;②政策扶持、区域禀赋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③生计风险对水库移民生计抗逆力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长效内生发展机制、建立水库移民生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促进水库移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生计抗逆力 区域禀赋 生计风险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硼对三峡库区(重庆)塔罗科血橙果皮发育、元素吸收及内裂的影响
5
作者 刘霞 田洋 +4 位作者 贾晓晨 周凌霄 吕强 谢让金 易时来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三峡库区是我国甜橙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裂果(果皮内裂)问题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和果农的经济收益。研究果皮内裂的成因并提出防控方法,对提升柑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以重庆三峡库区万州13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设置喷施清... 三峡库区是我国甜橙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裂果(果皮内裂)问题严重影响果品的质量和果农的经济收益。研究果皮内裂的成因并提出防控方法,对提升柑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以重庆三峡库区万州13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设置喷施清水对照(CK)、0.2%的硼砂(Na_(2)B_(4)O_(7))和0.2%的硼酸(H_(3)BO_(3))共3个处理,分析了施硼对塔罗科血橙果皮硬度、厚度、矿质元素和内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种不同硼肥处理的塔罗科血橙果皮厚度、硬度显著提高;施硼处理明显增加了果皮中硼、钙、钾的含量,其中果皮硼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抗裂果的能力,果皮钙和钾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果实保持稳定的结构和水分平衡,且有效减少塔罗科血橙果皮中的海绵层空洞,进而减轻了果皮内裂的发生。该试验条件下,施硼提高了重庆三峡库区万州塔罗科血橙果皮中硼、钙、钾的含量,增加了果皮厚度和果实硬度,缩小了果皮海绵层裂缝和空洞大小,降低了塔罗科血橙果实的内裂发生,以Na_(2)B_(4)O_(7)处理的综合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罗科血橙 硼肥 果皮内裂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康养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及分析——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例
6
作者 杨明兴 叶勤玉 +2 位作者 张继 杨世琦 何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6,共14页
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研究区域,将气象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确立,建立两大类13个小类的指标体系,包括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和生态质量的自然资源指标以及基础设施指标。使用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项指标... 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研究区域,将气象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各指标权重确立,建立两大类13个小类的指标体系,包括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和生态质量的自然资源指标以及基础设施指标。使用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气候条件较好,大气环境舒适,生态质量优异,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康养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垫江县、忠县和梁平区以外,其余区(县)均有非常适宜的康养旅游资源可供发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北两端高,中间少,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的康养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垫江县、忠县和梁平区的康养旅游资源较少。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至东逐渐增加,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好,垫江县、忠县和梁平区相对较差。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差异大,以万州区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向四周扩散减弱,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口县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口县康养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康养旅游 指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段双差层析成像
7
作者 孙国栋 李翠平 +1 位作者 董蕾 唐茂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个明显的P波高速体,主要集中在长江和断裂交会处,一个分布在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另一个分布在巫山断裂带与长江交会区域。高速体均沿着附近断裂的倾向分布,速度横剖面显示,高速区延伸至12 km深度处,巫山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为库水下渗的主要断裂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巫山段 双差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库水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单元的三峡库区滑坡易发性对比——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安雪莲 密长林 +4 位作者 孙德亮 文海家 李晓琴 辜庆渝 丁悦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9-1644,共16页
为探究不同评价单元对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网格单元与斜坡单元对三峡库区典型县域重庆市云阳县开展了滑坡易发性研究。首先选取高程、坡度、曲率等22个评价因子,根据研究区988个历史滑坡数据,通过30 m×30 m的栅格数据提... 为探究不同评价单元对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网格单元与斜坡单元对三峡库区典型县域重庆市云阳县开展了滑坡易发性研究。首先选取高程、坡度、曲率等22个评价因子,根据研究区988个历史滑坡数据,通过30 m×30 m的栅格数据提取斜坡单元,并基于网格单元及斜坡单元分别建立22个滑坡影响因子地理空间数据库;然后利用随机森林与贝叶斯优化算法来构建滑坡易发性模型,对研究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估;最后结合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与混淆矩阵结果检验评价单元的易发性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易发性评估的结果可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基于网格单元的滑坡易发性模型中,高程、与道路距离、坡度这3个因子对滑坡发生的贡献率大,基于斜坡单元的模型中,I_(NDV)(归一化植被指数)、剖面曲率、平面曲率这3个因子对滑坡发生的贡献率大,并且2个模型的滑坡密度均随着滑坡易发性等级的升高而变大;与网格单元相比,斜坡单元能更好地解释地形间的联系,以斜坡单元(AUC=0.744)为最小评价单元的滑坡易发性模型比网格单元(AUC=0.714)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评价单元 斜坡单元 网格单元 滑坡易发性 随机森林 三峡库区 重庆市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产量和品质分析
9
作者 田洋 喻莹 +8 位作者 何瑞杰 何满 郑永强 吕强 谢让金 马岩岩 邓烈 朱文祥 易时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以11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验对象,设计圆头形、主干形、开心形等3种树形处理,研究不同树形对血橙冠层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果实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最适宜的树形,为血橙优质丰产树形培养和树体改造提... 以11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验对象,设计圆头形、主干形、开心形等3种树形处理,研究不同树形对血橙冠层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果实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最适宜的树形,为血橙优质丰产树形培养和树体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树形的冠层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冠层透光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形、圆头形;主干形和开心形的PSII原初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春梢叶片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明显提升,反应中心的热消耗(DIo/RC)和秋梢叶片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o/CSo)显著降低.主干形和开心形均能有效提升春、秋梢叶片的光合结构性能(PI abs,PI total),以主干形处理相对最佳.2022-2023年度产量、单果质量、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主干形、开心形、圆头形,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形、圆头形.因此,重庆三峡库区塔罗科血橙宜选择主干形树形进行培养,以获得最佳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区 塔罗科血橙 树形 冠层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10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12
11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3 位作者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营养物质保持 三峡库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2
作者 罗友进 韩国辉 +3 位作者 孙协平 廖敦秀 谢永红 魏朝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Se含量在0.006~5.79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6 mg/kg,以缺Se或潜在缺Se为主,其分布面积达到73.19%,足Se面积为25.77%,富Se或Se中毒区域仅为0.16%;深层土壤Se含量在0.03~0.62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2 mg/kg,缺Se面积占到67.36%,潜在缺Se面积也占到20.68%。不同类型间以黄壤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灰土,且与水稻土和紫色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以林地与建筑用地表层土壤中Se含量相对较高,但各土地利用方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面积达到76.97%,但以弱富集区域为主,占到总面积的56.93%。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与表层土壤Se含量存在较好相关性;与主要重金属以及S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存在着较强的伴生关系,以Cd的伴生关系最为密切。表层土壤Se含量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此外,Fe、Al也是影响表层土壤Se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邵田 张浩 +2 位作者 邬锦明 张镜波 王祥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4,共6页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分级.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②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质量表现出2-4级生态系统占主体(82.6%)的特点,生态质量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③生态系统健康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行政范围来看,彭水县、巫山县较好,巫溪县、武隆县等次之,云阳市、万州区等则较差.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异的成因;并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对该地区人为活动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的综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三峡库区(重庆段)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马骏 马朋 +2 位作者 李昌晓 彭月 魏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6,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增的V字型趋势,1986年为953亿元,1995年下降至948亿元,2000年持续下降至943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至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968亿元,其中林地是研究区内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大致以巫溪至江津一线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时段内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随时间总体上向东南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86—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敏感性分析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林牧渔业GDP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库区未来生态环境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尤其是应多保护天然林地、草地和水体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用地类型,发展高效绿色生态产业,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实现库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7
15
作者 夏兴生 朱秀芳 +2 位作者 李月臣 吴建峰 何志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8-556,共9页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以最小信息熵将权重组合为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评价模型,对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从结构性脆弱、胁迫性脆弱及综合性脆弱进行量化评价及等级评定。【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长江两岸较高,且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长江北部在较高的胁迫性脆弱和结构性脆弱共同作用下较南部明显偏高,区域内70.00%以上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强度等级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不容乐观。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生态环境因子分布一致。【结论】以AHP-PCA熵组权重模型评价农业生态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脆弱性 层次分析(AHP)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信息熵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及类型区划分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2 位作者 赵纯勇 汪洋 陈国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水土流失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则更为严重。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数量特征、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区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则更为严重。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数量特征、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区的水土流失类型进行分区,并对每一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水土流失治理与防治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庆市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沉降对水库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智 曾晓岚 +1 位作者 王利利 吕平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生长,导致Chla的质量浓度增加,同时,泥沙沉降也使水体的TN/TP增大,对富营养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泥沙沉降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情景模拟及指标阈值确定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梦婕 官冬杰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80-4890,共11页
根据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的特征,建立了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模型的主要参数和反馈关系,通过历史值与仿真值的对比进行了检验。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型、资源衰竭型和自然状态型3种情... 根据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的特征,建立了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模型的主要参数和反馈关系,通过历史值与仿真值的对比进行了检验。选择了可持续发展型、资源衰竭型和自然状态型3种情景进行模拟最终确定其生态安全的指标阈值,并将其确定的阈值应用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得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指标的综合得分,由此看出库区生态安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仍然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区 系统动力学 生态安全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晓娜 苏维词 +1 位作者 李强 潘真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7-894,共8页
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切相关。地表起伏度决定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不同地表起伏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利用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窗口分析法获得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数... 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切相关。地表起伏度决定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不同地表起伏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利用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窗口分析法获得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计算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分析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貌复杂,地表起伏较大,整体来说东部高于西部,其中地表起伏度最大的是巫溪(1.360 3),最小的是渝中(0.289 0)。(2)研究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西部为都市重点开发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3)地表起伏度与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对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原材料生产、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水文调节、保持土壤、提供美学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废物处理。研究表明,加强对位于高地表起伏度区的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是维护和提高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地表起伏度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骏 马朋 +1 位作者 李昌晓 张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 M ODIS NDVI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时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I级(0%~40%)、II级(40%~60%)、III级(60%~8... 基于遥感数据 M ODIS NDVI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时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I级(0%~40%)、II级(40%~60%)、III级(60%~80%)、IV级(80%~100%),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植被覆盖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1年,III ,IV级所占面积比例之和达到90%以上,是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基质。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低覆盖度类型向高覆盖度类型转变,整体呈现正向演替的良性发展。近12年来,研究区内植被覆盖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在优势度、破碎度、形状、连通性等方面变化差异明显。整体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的镶嵌程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强,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起支配作用的优势斑块类型由III级逐渐转变为IV级,各斑块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向均衡化,结构趋于复杂化,其中III ,IV级特征的变化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起决定性作用。三峡库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近年来由政府主导开展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 三峡库区重庆段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