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排斥视角下的移动支付适老化:破解老年群体的技术边缘化困境
1
作者 巴曙松 王可歆 王凯旋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1,共10页
本文基于数字排斥理论框架,系统阐释老年群体在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技术边缘化问题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系统与老年用户间存在结构性适配矛盾,技术设计偏向性、社会支持缺位与制度保障滞后等因素导致老年群体面临技术可及性与权利... 本文基于数字排斥理论框架,系统阐释老年群体在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技术边缘化问题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系统与老年用户间存在结构性适配矛盾,技术设计偏向性、社会支持缺位与制度保障滞后等因素导致老年群体面临技术可及性与权利可获得性的双重困境。研究提出包容性数字生态构建框架:通过分层式技术适配体系重构人机交互逻辑,依托社会协同网络强化代际数字反哺效能,构建标准约束与弹性供给并行的制度保障系统,形成技术包容、社会支持与制度托底的三维治理路径。本文突破传统适老化研究的单向适应范式,揭示数字排斥的系统性作用机理,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技术—社会—制度”协同治理的理论参照,对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代际公平具有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适老化 数字排斥 代际公平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财政分权对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叶文辉 周静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5,共10页
基于2010—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政府间教育支出责任分担对居民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分权通过扩大教育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显著促进教育代际向上流动,但支出责任... 基于2010—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政府间教育支出责任分担对居民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分权通过扩大教育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显著促进教育代际向上流动,但支出责任过度下沉则会导致支出规模下降与支出均衡性恶化,从而降低了向上流动的概率;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通过增加支出规模、改善均衡性及优化支出结构,显著提升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教育努力程度的提升可以强化教育财政分权的优势,提升转移支付对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教育代际流动 人力资本 政府教育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数字化与农户家庭债务规模
3
作者 孙维远 张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6,共16页
货币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交易门槛的大幅降低引发农户家庭消费决策转变,并由此导致其债务规模出现波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移动支付使用对农户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及... 货币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交易门槛的大幅降低引发农户家庭消费决策转变,并由此导致其债务规模出现波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移动支付使用对农户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移动支付使用会显著增加农户家庭的债务规模;第二,移动支付中交易的非现金特征和信用透支功能会导致农户家庭债务规模出现非理性扩张;第三,移动支付使用对女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成员和西部地区的农户家庭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升农户家庭的金融素养,帮助其树立健康消费观能够有效防控债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货币数字化 农户家庭 债务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尖上的旅行:移动支付能否促进家庭旅游消费? 被引量:11
4
作者 尹志超 郭润东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共7页
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Tobit模型和差分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且对高收入、高人力资本、城镇... 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Tobit模型和差分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出游概率、促进家庭旅游消费,且对高收入、高人力资本、城镇和老年家庭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移动支付通过提升居民信任水平、提高支付便利性促进家庭旅游消费。鉴于此,应深入发展智慧旅游,驱动旅游消费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出游决策 旅游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冲锋 林艳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共20页
本研究认为金融科技是指借助移动互联、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手段把金融服务与应用场景紧密互联,实现金融服务提供者流动性、营利性、安全性等目标,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者支付、融资、投... 本研究认为金融科技是指借助移动互联、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安全化等手段把金融服务与应用场景紧密互联,实现金融服务提供者流动性、营利性、安全性等目标,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者支付、融资、投资和交易等功能需求,并且促进金融服务向便利、便宜、普惠、安全等方向发展的综合金融活动总称.本研究从分析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及其所推动的金融创新入手,以金融服务三大业务流程为切入点,从支付与结算、信贷与融资、资产管理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此外,从监管理念变革、监管内容扩展、监管机制重构、监管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对金融监管进行思考.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移动互联 金融创新 区块链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移动交易与支付 智能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外资如何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远浙 陈欣妮 钟昌标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109,共23页
如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当前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命题,其中,在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问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是重要渠道。本文利用四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库,基于开放经济视角探究影响家庭风险... 如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当前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命题,其中,在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问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是重要渠道。本文利用四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库,基于开放经济视角探究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因素。研究显示,引进外资显著促进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提升金融知识水平及扩大社会网络规模来实现。同时,移动支付对引进外资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效应具有替代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外资有利于促进城镇地区、较高教育程度、良好健康状况、有子代及拥有住房的居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本文进一步拓展了开放经济对微观个体决策影响的研究边界,也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家庭财富增值及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外资 风险金融资产 移动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E和SE的移动平台双离线匿名支付方案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波 冯伟 +2 位作者 秦宇 张彦超 佟冬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53-3576,共24页
近年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受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双离线交易作为CBDC的可选属性,在无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支付,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面向CBDC的双离线匿名支付场景,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安全单元(SE)技术,提... 近年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受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双离线交易作为CBDC的可选属性,在无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支付,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面向CBDC的双离线匿名支付场景,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安全单元(SE)技术,提出了一种专为移动平台设计的高效双离线匿名支付方案(dual offline anonymous E-payment for mobile devices,OAPM).OAPM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允许移动付款者在不联网状态下安全地向收款者支付数字货币,且不向收款者及商业银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付款者的支付行为也不会被链接,同时允许收款者设备处于离线状态,监管机构(如中央银行)在必要情况下能够识别匿名付款者的真实身份.该方案满足数字货币交易的多项重要属性,包括正确性、不可链接性、可追踪性、不可陷害性、机密性、真实性、防双花性以及可控匿名性等.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对可能的参数进行了评估.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从安全性和效率两方面均能满足移动用户CBDC双离线交易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CBDC) 双离线支付 可信执行环境(TEE) 安全单元(SE) 移动设备 安全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经济内循环激励与家庭杠杆率
8
作者 冯艺苑 李建军 彭俞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45,共22页
移动支付通过鼓励家庭消费,便利居民信贷,促进家庭投资创业的方式驱动经济内循环,但也可能推高杠杆,甚至引发金融风险。移动支付激励经济内循环是否是家庭杠杆攀升的动因?移动支付刺激消费背后的机制是直接还是心理因素?这种影响对于不... 移动支付通过鼓励家庭消费,便利居民信贷,促进家庭投资创业的方式驱动经济内循环,但也可能推高杠杆,甚至引发金融风险。移动支付激励经济内循环是否是家庭杠杆攀升的动因?移动支付刺激消费背后的机制是直接还是心理因素?这种影响对于不同收入家庭群体是否一致?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移动支付行为和杠杆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移动支付提升融资便利,缓解“支付痛感”,刺激家庭消费,推动经济内循环,推高家庭杠杆。家庭财富偏好和维持基本消费均是推升杠杆的重要原因。本文政策启示在于,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适度负债;金融机构在利用数字支付提振内需时应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经济内循环 家庭杠杆 支付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感知风险与中国家庭金融市场参与 被引量:1
9
作者 骆文月 高瑜 寇海洁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6,共19页
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从感知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财务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 提高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从感知风险的视角探讨了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财务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等主观感知风险是移动支付影响家庭金融参与的重要渠道;金融市场类型、本地创业氛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家庭外部因素,以及家庭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金融市场信息、教育水平等家庭内部特征,是导致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参与异质性影响的重要原因,并且家庭内部特征的影响显著高于家庭外部因素。机制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远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提高家庭的风险偏好、金融信息、教育水平对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边际效应高于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感知风险 家庭金融市场参与 金融科技 有限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付雄 程文青 +2 位作者 郎为民 谭运猛 熊志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给出了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需求,并深入探讨了各类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的基本模型、主要特点和相关实例。同时,基于对安全电子支付系统发展现状和未决问题的分析和评述,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电子支付系统 微支付 移动支付 电子现金 交易信息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终端认证简化的在线移动支付模式与协议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红新 杨德礼 +1 位作者 姜楠 马慧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应用是移动支付,移动终端认证又是移动支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移动支付的特殊性要求移动终端的认证要尽可能简单并对设备的依赖性最小,为此提出终端认证简化的移动支付模式.该模式建立在基于"预... 信息安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应用是移动支付,移动终端认证又是移动支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移动支付的特殊性要求移动终端的认证要尽可能简单并对设备的依赖性最小,为此提出终端认证简化的移动支付模式.该模式建立在基于"预信任"的分层认证模型与公共服务域为特征的支付系统架构上.通过建立商户为起点的信任传递链以及公共服务域中的帐户寻址与管理机制来实现系统安全可控及终端认证简化的目标.给出了相关研究综述、模式的系统架构、认证模式以及相应的支付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认证 公共服务域 支付模式 移动支付协议 支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和激励双因素视角下影响移动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百灵 夏惠敏 +1 位作者 李延晖 梁丽婷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8,共9页
基于交换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和激励双重视角,建立一个影响用户移动支付意愿的综合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321份有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隐私政策有效性作为保健因素,通过缓解用户的感知风险,进而对用户的移... 基于交换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和激励双重视角,建立一个影响用户移动支付意愿的综合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321份有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隐私政策有效性作为保健因素,通过缓解用户的感知风险,进而对用户的移动支付意愿产生积极作用;资金激励和信息质量作为激励因素,通过提高用户的感知利益,进而对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产生积极作用;企业信誉、感知愉悦性作为保健-激励因素,通过降低感知风险,提高感知利益,从而进一步影响移动支付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意愿 双因素理论 交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移动支付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璇 林逸风 +3 位作者 白川 王旭 马暮婷 于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5期60-64,15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支付业务、技术及工具不断创新,移动支付的发展在逐渐加快。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潜在风险,容易遭受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就移动支付风险的分析及风险值的计算理论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支付业务、技术及工具不断创新,移动支付的发展在逐渐加快。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潜在风险,容易遭受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就移动支付风险的分析及风险值的计算理论方面开展工作,在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针对移动支付的主要组成主体,提出移动支付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使用该模型进行移动支付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对目前移动支付的风险进行评估,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引导风险控制,对比风险控制前后的风险值判断风险控制的效果,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的移动支付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很好地完成移动支付的风险评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风险评估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安全的移动支付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曦 胡汉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46-1549,共4页
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前景以及对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要求,并针对当前最主流的电子支付协议3-D secure,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移动支付方法。该支付方法从密钥生成、加密处理、资金管理等多方面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安全性,... 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前景以及对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要求,并针对当前最主流的电子支付协议3-D secure,提出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移动支付方法。该支付方法从密钥生成、加密处理、资金管理等多方面保证了移动支付过程的安全性,且优化了整个支付流程,使得该支付方法更适用于移动支付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支付 支付安全 资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芳 陈莉 赵宏霞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9期162-165,共4页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等支付主体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增长,使其在移动支付中逐渐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通过建立两者在完全信息条件...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等支付主体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增长,使其在移动支付中逐渐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通过建立两者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分析得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约束条件,指出双方可能的运营模式和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佳策略为双方合作运营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金融机构 第三方支付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中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炜 韦安健 林秀勤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支付和小额支付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然后从移动支付价值链、业务分类和开展策略、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小额支付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对小额支付系统的发展方... 本文首先介绍移动支付和小额支付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然后从移动支付价值链、业务分类和开展策略、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小额支付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对小额支付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小额支付 价值链 业务分类 交易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服务初始采纳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杨水清 鲁耀斌 曹玉枝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5-1372,共8页
基于中国移动商务情景,从社会影响、个体特征和技术属性的整体视角对移动支付用户初始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40份初始采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技术属性视角的2个正效用(相对优势和兼容性)对采纳意愿存在正向... 基于中国移动商务情景,从社会影响、个体特征和技术属性的整体视角对移动支付用户初始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40份初始采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技术属性视角的2个正效用(相对优势和兼容性)对采纳意愿存在正向影响,2个负效用(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对采纳意愿存在负向影响;个体特征视角的个体创新对初始采纳意愿施加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正向影响;社会影响视角的主观规范和形象对初始采纳意愿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社会影响 个体创新 技术属性 初始采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晓芳 周亚建 +1 位作者 赖欣 杨义先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8-159,162,共3页
在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该方案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在交易过程中采用"一次一密"的密钥分配机制,改善了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的缺陷,在安全性上实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不... 在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该方案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在交易过程中采用"一次一密"的密钥分配机制,改善了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的缺陷,在安全性上实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不可伪造性及不可否认性等特性,并利用串空间模型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对相关协议进行安全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一次一密 协议形式化分析 串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者支付宝钱包使用意向研究--基于TAM和IDT理论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琪 殷猛 孙乔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支付宝钱包是我国移动支付的主要工具之一。文章以技术接受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结合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构建支付宝钱包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21.0和AMOS21.0进行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 支付宝钱包是我国移动支付的主要工具之一。文章以技术接受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结合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构建支付宝钱包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21.0和AMOS21.0进行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均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态度;相容性和外部因素是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创新性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信任;消费者的使用态度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 IDT 移动支付 支付宝钱包 使用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2ME的移动支付安全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许峰 崔隽 黄皓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97,121,共5页
安全方案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无线环境中的安全和对用户即手持设备的认证,更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借鉴国外已有的移动支付系统,结合宏支付的特点及安全要求,并考虑到J2ME平台本身提供的安全性,提出了一个基于J2ME... 安全方案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无线环境中的安全和对用户即手持设备的认证,更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借鉴国外已有的移动支付系统,结合宏支付的特点及安全要求,并考虑到J2ME平台本身提供的安全性,提出了一个基于J2ME的移动支付安全方案,重点解决无线环境下的用户的认证问题,来保证针对宏支付的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分析测试验证了该安全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方案 密码体制 J2ME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