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韩作振 陈吉涛 +1 位作者 张晓蕾 于学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7-1103,共7页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野外测量及镜下观察,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附枝菌与附枝菌微生物灰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附枝菌是一种树枝状蓝细菌,一般向上生长扩展,形成灌木状附枝菌群落,生长于附枝菌微生物丘内部。而在微生物丘的外部边缘,附枝菌群落呈半闭合的房室状,与肾状菌十分相似。房室状附枝菌群落可能是在微生物丘外部边缘受局部高能微环境(如水流、波浪等)的影响形成的。在其形成后,其保存状态则是由附枝菌的钙化作用及早期成岩作用决定。由于附枝菌构成其微生物岩的生长骨架,且该微生物岩不具备清晰的中型构造,故可称其为附枝菌格架岩,作为对微生物岩分类命名的又一补充。附枝菌格架岩一般生长于台地边缘或台地外部斜坡环境,其生长过程受水动力条件、阳光照射及海水清澈度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枝菌 房室状 格架岩 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鲁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金勇 韩作振 +1 位作者 范洪海 迟乃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 通过野外观察及显微镜下分析,对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的凝块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凝块石呈米级的生物丘和生物层状,其凝块大多为斑块状、树枝状和网状。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是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和放射状菌。通过沉积相分析及与之共生的岩相,初步确定了凝块石的形成环境——潮下低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块石 附枝菌 形成环境 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张夏组碳酸盐岩成岩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樊爱萍 杨仁超 +2 位作者 韩作振 崔明明 蔡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8,共12页
鲁西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但针对该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这两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解作用、压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等三种建设性成岩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可分两... 鲁西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但针对该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这两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解作用、压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等三种建设性成岩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可分两种情况,退变新生变形作用对改善岩石物性意义不大,进变新生变形作用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将研究区张夏组划分为海水、大气淡水、封存压实卤水、温压水4个连续演化的成岩系统,不同成岩系统中发育不同的成岩流体体系和成岩作用类型。海水成岩系统的特征为:在浅海海底成岩环境下,成岩温度低,流体包裹体为单相;成岩作用有压实、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形成纤维状、共轴纤维状、共轴增生胶结物),海水和淡水过渡带鲕粒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在大气淡水系统:早成岩期的成岩体系为Ca Cl2-H2O、Na Cl-H2O、Mg Cl2-H2O和Na Cl-Mg Cl2-H2O盐水体系,且盐度较低,发育等轴粒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和淡水溶解作用;古表生期和表生期发育溶解作用。封存压实卤水成岩系统,成岩流体体系为Na Cl-Mg Cl2-Mg SO4和KCl-Ca Cl2-H2O体系,主要发育胶结作用和压溶作用。温压水系统中,成岩流体体系为Ca Cl2-H2O、Na Cl-Ca Cl2-6H2O、Na Cl-Mg Cl2-Mg SO4、Mg Cl2-H2O和Fe Cl2-H2O,发育胶结作用、埋藏溶蚀、压溶作用(表现为粗缝合线)和进变新生变形作用。淡水成岩系统和温压水系统都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发育,但是淡水成岩系统中选择性的溶解作用造成的溶蚀孔隙多被后期胶结物充填,而温压水体统中的溶蚀作用可新增1%~5%次生孔隙;压溶作用形成的未被完全充填的粗缝合线和进变新生变形作用发育的晶间孔,均有利于改善岩石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寒武系 成岩体系 流体包裹体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