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展开更多
地图用户兴趣点(POI)数据能够反映微观尺度上城市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利用2015年夏季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了南京市地表温度和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利用空间与非空间多元回归模型在2、5、10 km 3个尺度上研究了地表温度与同期POI密度及植...地图用户兴趣点(POI)数据能够反映微观尺度上城市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利用2015年夏季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了南京市地表温度和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利用空间与非空间多元回归模型在2、5、10 km 3个尺度上研究了地表温度与同期POI密度及植被和水体盖度的相关性,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因子(POI密度)及生态基础设施(植被和水体盖度)对城市热场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在3个观测尺度上,POI密度与地表温度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且相关性随观测尺度的增大而升高。植被和水体均具有显著的降温效应,水体盖度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仅在2 km尺度上显著,在5 km和10km尺度上其降温效应不再显著。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因子和生态基础设施对地表温度的独立解释率为1.6%—15%,而二者共同解释率达到了40%—70%。研究表明POI作为城市功能节点可以综合反映城市中人类活动的热源强度,在城市热场空间格局研究中是一种可与遥感数据互补的有用数据源。展开更多
基于InVEST模型中“Annual Water Yield”板块,计算2002、2012和2022年延安市产水量,并结合地形指数等关键参数对特定区域的产水量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等级,进而对延安市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基于InVEST模型中“Annual Water Yield”板块,计算2002、2012和2022年延安市产水量,并结合地形指数等关键参数对特定区域的产水量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等级,进而对延安市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2年延安市除耕地面积减少外,其他各类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草地与林地之间、耕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入与转出。延安市水源涵养量高值主要分布在延安市中部和南部地区,水源涵养量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延安市西北地区和洛河东岸部分地区。2002—2022年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借助调整地表覆盖特性来调控水源涵养量的高低,延安市林地的年均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延安市2002—2022年水源涵养功能较低重要区与低度重要区的面积呈现出缩减的趋势,而中度重要区、较高重要区、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
文摘基于InVEST模型中“Annual Water Yield”板块,计算2002、2012和2022年延安市产水量,并结合地形指数等关键参数对特定区域的产水量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水源涵养量,划分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等级,进而对延安市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2年延安市除耕地面积减少外,其他各类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草地与林地之间、耕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入与转出。延安市水源涵养量高值主要分布在延安市中部和南部地区,水源涵养量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延安市西北地区和洛河东岸部分地区。2002—2022年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借助调整地表覆盖特性来调控水源涵养量的高低,延安市林地的年均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延安市2002—2022年水源涵养功能较低重要区与低度重要区的面积呈现出缩减的趋势,而中度重要区、较高重要区、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