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春季空中水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德力格尔 黄彦彬 李仑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2-627,共6页
采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了青海高原东北部春季水汽输送、辐合辐散情况 ,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总水汽含量 (V)、液态水 (L)的情况。经计算 ,青海高原东北部大气水汽状况为输入大于输出 ,且有近 83%的水汽影响该地区后移出青海 ,有较大的潜... 采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了青海高原东北部春季水汽输送、辐合辐散情况 ,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总水汽含量 (V)、液态水 (L)的情况。经计算 ,青海高原东北部大气水汽状况为输入大于输出 ,且有近 83%的水汽影响该地区后移出青海 ,有较大的潜在水资源 ;从液态水含量情况来看 ,尽管水汽含量比平原地区少 ,但液态水含量却比平原地区偏高。另外还计算了 1997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的云总凝结水和降水效率 ,大气总凝结水量为 2 84× 10 8t,但实际降水量为 34× 10 \+8t,平均降水效率为 0 .12。如果能提高 1%的降水效率 ,则可增加约 2 .5× 10 8t降水 ,且具有较好的人工增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春季 空中水资源 人工增雨潜力 水汽含量 液态水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田水库人工降雨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光平 吴明林 +1 位作者 林长城 林祥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4-161,共8页
该文是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12年(1975—1986年)人工降雨随机试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分析表明244次随机试验得出20%(α<0.05)左右增雨效果。各种观测分析(冰核、雨水中 Ag^+ 含量,雷达回波、雨滴谱)及数值模拟结果为人工增雨统... 该文是对福建省古田水库地区12年(1975—1986年)人工降雨随机试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分析表明244次随机试验得出20%(α<0.05)左右增雨效果。各种观测分析(冰核、雨水中 Ag^+ 含量,雷达回波、雨滴谱)及数值模拟结果为人工增雨统计结论提供了初步的物理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综合分析 古田水库 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探测资料在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物理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唐仁茂 向玉春 +3 位作者 叶建元 袁正腾 陈英英 刘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75,I0004,共7页
针对2007年湖北省在鄂东地区组织的4次外场试验作业,应用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选择对比云的方法,对催化目标云和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FY2C卫星资料、闪电定位仪... 针对2007年湖北省在鄂东地区组织的4次外场试验作业,应用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选择对比云的方法,对催化目标云和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FY2C卫星资料、闪电定位仪、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催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后,目标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回波强度、强回波面积、回波顶高、液态含水量、强回波高度等催化后均增大,约半小时内都能达到最强;而对比云增大率比目标云小,或者没有增大,目标云生命期比对比云长。双偏振因子线性退极化比极小值变小,极小值区域面积变大;较大零延迟相关系数的面积也有所增大。FY2C卫星反演云参数不能有效地检验强对流云的催化效果,而对于层状云,云顶高度上升,云顶温度降低,过冷层厚度增大,有效粒子半径维持大粒子水平,云顶黑体亮温下降。闪电频数在催化后也有所增多,主要发生在催化后约半小时内。强回波中心对应的分钟雨强在催化后半小时内达到最高,降雨主要集中在从约第10分钟开始的20分钟内,与对比云相比,目标云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闪电定位 自动雨量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8,共5页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物理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河南春季的一次层状云降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廖菲 郑国光 +1 位作者 洪延超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对2002年4月4—5日发生在河南省的大范围春季层状云降水进行探空、雷达、卫星等综合加密观测,分析了锋面移动过程中的云系特征和降水特点。结果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是700~500hPa大气位势不稳定( θse/ z<0)造成的,位势不稳定区与地面... 对2002年4月4—5日发生在河南省的大范围春季层状云降水进行探空、雷达、卫星等综合加密观测,分析了锋面移动过程中的云系特征和降水特点。结果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是700~500hPa大气位势不稳定( θse/ z<0)造成的,位势不稳定区与地面降水极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另外,在位势不稳定层出现前后,高空250~200hPa均存在一个急流中心,而在位势不稳定层的上方或下方则会有风向切变与之对应。云层厚度小、云顶高度低、云系结构不均匀是此次降水云系的主要特点。700~500hPa之间的位势不稳定度小、水汽输送量小和云顶温度低是造成此次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降水 云系特征 增雨潜力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柘溪水库流域空中水汽资源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 被引量:19
6
作者 唐林 王治平 +1 位作者 丁岳强 张中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4,共6页
根据湖南省境内怀化和长沙2个探空站的1994—2003年1—12月每日两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对柘溪水库库区及流域大气中的垂直气柱水汽含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柘溪水库流域全年年平均水汽含量值为3.62g·cm-2。... 根据湖南省境内怀化和长沙2个探空站的1994—2003年1—12月每日两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对柘溪水库库区及流域大气中的垂直气柱水汽含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柘溪水库流域全年年平均水汽含量值为3.62g·cm-2。各种天气形势下水汽含量值各不相同,台风外围云系水汽含量值相对较大,为6.01g·cm-2。大气垂直气柱水汽含量交换次数平均为3.04次/月,更新率为9.92天。柘溪流域上空平均每年净输入的水汽含量为234.87×108m3。若对所有的可作业云系施加人工影响,全年平均可能增雨总量达29.843×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水汽变换水汽收支人工增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反效果问题 被引量:20
7
作者 叶家东 范蓓芬 杜京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6-344,共9页
该文对人工增雨试验中出现的反效果(减雨)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原因作了概要的评述和分析.根据实例分析,指出人工增雨作业中不适当的催化对象、不适当的催化剂和催化剂量以及不适当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机都有可能导致无效或减雨的反... 该文对人工增雨试验中出现的反效果(减雨)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原因作了概要的评述和分析.根据实例分析,指出人工增雨作业中不适当的催化对象、不适当的催化剂和催化剂量以及不适当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机都有可能导致无效或减雨的反效果.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时,应力求在作业有关的各环节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以提高人工增雨实效.文章还简要探讨了人工削弱局地暴雨的可能性,指出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具有重大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人工减雨 静力催化 动力催化 人工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人工增雨量对年水资源量贡献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班显秀 王吉宏 +1 位作者 胡伟 李帅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582-19582,19851,共2页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用以回答人工增雨对水资源的贡献。
关键词 大气降水 人工增雨 评价 水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万福 李凤霞 +2 位作者 周秉荣 王力 颜亮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97,共6页
湿地的恢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增加该区域的地表水,而人工增雨是目前获取水资源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利用在青海省玉树州隆宝滩地区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示范项目的资料整理和计算,分析和研究了人工增雨对湿地修复的技术可行性。通过... 湿地的恢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增加该区域的地表水,而人工增雨是目前获取水资源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利用在青海省玉树州隆宝滩地区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示范项目的资料整理和计算,分析和研究了人工增雨对湿地修复的技术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人工增雨技术对增加湿地降水、湿地生物量和土壤湿度有明显效果。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点平均高出对照点降水量33.8 mm,增水量平均达到10.73%;牧草产量高出对照点10 g/m^2,增产达到9.02%;0-10 cm土壤含水率高出对照点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湿地修复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夏秋干旱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林 张中波 王治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38-2839,共2页
分析湖南省夏秋干旱期的天气形势,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得出该时期湖南省人工增雨外场作业有利天气形势,并且对人工增雨有利条件给出了宏观、微观判别指标。针对积云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分析有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得出指挥地面人工增雨... 分析湖南省夏秋干旱期的天气形势,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得出该时期湖南省人工增雨外场作业有利天气形势,并且对人工增雨有利条件给出了宏观、微观判别指标。针对积云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分析有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得出指挥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判别指标。研究表明,湖南省夏秋干旱期人工增雨作业对象主要是积状云,尤其是有利天气形势背景下积层混合云中夹杂的对流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作业条件 判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决策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以琳 薛晓萍 李曼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6-694,共9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计算云中的宏观物理特征量,结合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不同时段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区域逐旬每毫米增雨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用冰面饱和、水汽垂直输送、水汽积分量等云的宏观指标和各主要农作... 利用中尺度模式计算云中的宏观物理特征量,结合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不同时段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区域逐旬每毫米增雨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用冰面饱和、水汽垂直输送、水汽积分量等云的宏观指标和各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增雨的潜在经济效益指标等共同确定播云作业区的决策方法。在山东省人工增雨业务技术系统实践中,完成作业时间、作业高度和作业区范围的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决策方法 气象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甘肃春季飞机人工增雨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宪志 徐启运 +3 位作者 张丰伟 庞朝云 张建辉 张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64-72,共9页
分析了我国人工增雨效益评估的现状,并评估了甘肃省的空中云水资源及人工增雨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2004—2013年春季(3~5月)甘肃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采用静态评价指标,重点评估了甘肃飞机人工增雨的直接经济效益。研究结果... 分析了我国人工增雨效益评估的现状,并评估了甘肃省的空中云水资源及人工增雨潜力。在此基础上,根据2004—2013年春季(3~5月)甘肃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采用静态评价指标,重点评估了甘肃飞机人工增雨的直接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春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水量为4.07亿t,年均经济效益为3649.89万元,10年的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飞机 人工增雨 经济效益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秋季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琎 李宗 +2 位作者 王劲松 沈治广 李宝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肃秋季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主。通过“判别模型”对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分型,结果表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类型为西南气流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可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选择和航线设计提供天气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人工增雨 天气系统分型 航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水汽分布特征及其增雨潜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选取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的一次冷锋降水过程,利用实测的间隔3h一次的加密探空资料,研究了降水发展过程中云与水汽的背景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云系的空间分布与等假相当位温面上的准饱和区分布一致,地面雨区与其高湿区(>85%)相... 选取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的一次冷锋降水过程,利用实测的间隔3h一次的加密探空资料,研究了降水发展过程中云与水汽的背景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云系的空间分布与等假相当位温面上的准饱和区分布一致,地面雨区与其高湿区(>85%)相对应。850~700hPa之间水汽含量最大,主要位于东—西、南—北水汽通量交汇区,这与中低空风场东—西风180°风向切变、低层水面过饱和区相对应。伴随此次地面锋线移入,高空327K等假相当位温线垂直范围扩大,600hPa以上是一个较大的中性层结区,并伴有云中准饱和区厚度不断增加,说明高积云有层云化和加厚的倾向,云内中上空位势不稳定又有利于云向上垂直发展,从而有利于降水产生。高层-15℃以上高度的冰面过饱和区有利于过冷水的形成,因而也有利于冰晶的繁生增长,零度层高度以下的水面过饱和区内水汽凝结率高,液态水成物容易生成,这对于高层冰晶效应形成的云滴在下落时,能更好的进行碰并增长。所以,此次降水过程中存在两个较好的人工催化时段,分别是5日5~8时和15~17时(北京时),这与计算雨强反映出的潜力区相一致,因此,采用计算雨强或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来判断催化潜力或许更加合理,但这些基于理论分析的潜力判断需要进一步配合云中冰晶和液态水的观测资料作论证。可见,利用探空资料可计算出各种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云系结构及水汽分布特征,当缺乏雷达和卫星等探测数据时,这对于实际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业务作业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资料 水汽 增雨潜力 冷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论与人工影响天气 Ⅲ:自然控制论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框架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庆存 吴琳 洪钟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6-990,共5页
应用自然控制论的理论方法,提出人工增雨作业和效果检验的框架。它将事前和作业进行过程中的观测和预报、调控方案(滚动式的和有反馈回路的)、作业和效果检验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将调控方案提为最优化问题,并把不断的观测资料同化... 应用自然控制论的理论方法,提出人工增雨作业和效果检验的框架。它将事前和作业进行过程中的观测和预报、调控方案(滚动式的和有反馈回路的)、作业和效果检验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将调控方案提为最优化问题,并把不断的观测资料同化到滚动式预报模式和求优化之中。所提出的一种效果检验方法是比较客观和定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自然控制论 反馈回路 优化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降雨云系宏观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的估算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连云 王以琳 龚佃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5-38,共4页
针对山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东沿海地区的降雨特征,统计了沿海云层的宏观物理量,分析了莱州湾、黄海北部和东南沿海3个地区云与降水的关系,对主要降雨天气系统计算了其降雨效率及增雨潜力,增雨潜力在42.55... 针对山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东沿海地区的降雨特征,统计了沿海云层的宏观物理量,分析了莱州湾、黄海北部和东南沿海3个地区云与降水的关系,对主要降雨天气系统计算了其降雨效率及增雨潜力,增雨潜力在42.55%—68.79%。通过对天气系统中水汽垂直分布的分析,为飞机在山东沿海地区增雨作业最佳催化层次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雨潜力 宏观特征 人工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吉宏 张维全 +2 位作者 班显秀 刘伟红 姚展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60-4562,共3页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 雷达回波 多普勒雷达 积层混合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63
19
作者 洪延超 周非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3-926,共14页
层状云系是中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 层状云系是中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作者利用中尺度MM5数值模式模拟的层状云系研究与人工增雨潜力有关的要素,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要素与降水的关系。在分析云体的垂直结构、降水机制、水汽厚度、冰面过饱和水汽量、云水厚度、过冷水含量、冰晶浓度、降水效率(凝结水降水效率和凝华水降水效率)等潜力要素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潜力要素,例如“催化供给”云结构、降水机制、冰面过饱和水汽量,并提出了定性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雨潜力 增雨潜力要素 潜力要素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房彬 王吉宏 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756-6758,共3页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主要分为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统计检验又分为随机化检验和非随机化检验,而非随机化试验通常分为序列实验、区域对比试验、区域历史回归、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等。笔者对国外一些著名效果检验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人...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主要分为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统计检验又分为随机化检验和非随机化检验,而非随机化试验通常分为序列实验、区域对比试验、区域历史回归、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等。笔者对国外一些著名效果检验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统计检验 随机化检验 非随机化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