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E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定量分离
1
作者 胡云云 何学高 +5 位作者 李国兴 闫鑫泽 魏江涛 刘欢 程炜 侯晓巍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6,共13页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为评估区域植被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及实施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估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Hurst... [目的]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为评估区域植被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及实施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估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Hurst指数和重心迁移等方法,探究青海湖流域2000—2021年NEP时空格局和演替规律,利用偏相关、复相关及残差分析定量分离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NEP时空分异的影响。[结果]1)青海湖流域2000—2021年NEP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2.16 g/(m^(2)·a),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以青海湖为中心辐散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近80%的区域NEP呈上升趋势,极显著上升、显著上升区域占比分别为61.50%、17.61%,NEP下降区域分布在环青海湖西、北沿岸和东北沿岸地区,零星分布在流域的北部;青海湖流域NEP极低波动和低波动变化区域面积占比77.32%;目前NEP增加的区域未来可能呈减少趋势,面积占比为89.19%;碳源的重心整体表现为由流域西北向东南青海湖沿岸迁移的趋势,迁移直线距离约为171.72 km;碳汇重心则由东向西迁移,迁移直线距离约为2.68 km。2)青海湖流域NEP年际变化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地表温度的平均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13、0.1247、-0.1829和-0.0022,气温和降水与NEP呈正相关,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与NEP呈负相关,显著性均不强。3)残差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促进NEP提升的区域占95.10%。[结论]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NEP变化,2000—2021年,青海湖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地区碳汇能力显著提升。流域内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青海省近年来贯彻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大力实施固沙种草造林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共同促进NEP不断提升,而人为活动的增加和建设开发活动频繁及青海湖水位升高、面积扩张可能抑制NEP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气候变化 时空格局 人类活动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变革情境下高管团队断层激活过程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海芬 孙晓涵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506,共13页
基于组织变革情境,以5家存在高管团队断层现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组织变革中高管团队断层激活过程与激活模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变革背景下,高管团队断层涉及利益相关断层、权威特征断层... 基于组织变革情境,以5家存在高管团队断层现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组织变革中高管团队断层激活过程与激活模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变革背景下,高管团队断层涉及利益相关断层、权威特征断层及信息认知断层3种类型;三者的激活过程均体现为高管团队构成因素与结构因素在情境因素的催化下引起成员的亚群体归类行为,进而激活断层;三者在断层激活的条件基础和情境动力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性,分别侧重于利益要素、资源要素和信息要素驱动断层激活过程;不同类型断层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导致各高管团队断层强度呈现明显不同,依据成员间的分化程度可能呈现出平稳式、分化式、激化式3种激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变革 高管团队断层 激活过程 激活模式 断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年径流模拟模型优选与归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子晗 计嘉晨 张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黑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影响,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研究综合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Pettitt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1954—2020年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黑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影响,为区域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利用提供科学支持。【方法】研究综合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Pettitt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1954—2020年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进行趋势检验,识别年径流序列趋势变化的突变点并划分基准期与分析期。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灰色时间序列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基准期年径流变化,优选模拟效果最佳模型,进而借助优选模型与径流变化归因方法,定量解析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要素对年径流变化的驱动规律。【结果】趋势检验发现,年径流序列在1982年和2006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可划分为1954—1982年(基准期)、1982—2006年(分析期1)和2006—2020年(分析期2)3个阶段。在基准期年径流序列的模拟中,BP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期的相对误差(0.79%)、纳什效率系数(0.84)与拟合优度(0.84)3个参数上相较其他模型优势明显。借助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年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发现人类活动导致年径流在1982—2020年间减少的平均值为7.56×10^(8) m^(3)。但2006—2020年间黑河上游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负面贡献率较1982—2006年间减少约18.00%。详细解析气候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发现在2006—2020年间,降水量与蒸散发对年径流的贡献率较1954—1982年分别增加约11.00%和8.00%。【结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黑河上游年径流序列模拟有较好效果,模拟合格率达94.23%,最大误差仅为1.36%;黑河流域上游年径流量序列在1982年和2006年发生了趋势突变,1982年后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导致上游年径流量减小,2006年后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显现,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的负面效应减弱;1982—2020年期间的气候变化影响中,蒸散发与降水对径流的贡献分别占46.57%与5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模拟 归因分析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景观格局分析人为驱动的绿洲时空变化——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97-2205,共9页
根据三工河流域1978、1987年航片和1998年TM影像,利用GIS、RS和景观生态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绿洲景观格局分析了人为驱动的绿洲变化,包括景观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景观斑块形状与绿洲扩张、斑块破碎化程度与人类活动的强度等。... 根据三工河流域1978、1987年航片和1998年TM影像,利用GIS、RS和景观生态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绿洲景观格局分析了人为驱动的绿洲变化,包括景观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景观斑块形状与绿洲扩张、斑块破碎化程度与人类活动的强度等。结果表明:(1)绿洲景观多样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差异性较为明显。人类活动可以显著地改变绿洲景观的多样性。(2)绿洲景观斑块形状总体趋向不规则性和复杂性,但趋势减弱。人类一方面尽力在扩张绿洲外围,增加外围斑快形状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增加分维数,另一方面也在尽量规划绿洲内部,又使斑块形状趋向规则,降低其复杂性;但近20a,绿洲总体上以外围扩张为主。(3)人类活动强度和支配程度较大的绿洲区域,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总体较高,绿洲中部人类活动强度最大,其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高于人类活动强度较弱的绿洲下部和上部;绿洲斑块密度和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人为引入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普遍高于环境资源斑块的破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工河流域 绿洲 景观格局 绿洲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的1951-2010年暴雨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4 位作者 方建 方佳毅 王一飞 刘凡 应卓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196,203,共9页
采用659个气象观测站日值降水数据计算了中国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然后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对中国暴雨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降水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绝大多数的暴雨呈现相应的年际和... 采用659个气象观测站日值降水数据计算了中国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然后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对中国暴雨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降水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绝大多数的暴雨呈现相应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增加和减少趋势。但也有在降水趋势减少的I1东北—华北暖干趋势带的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气温波动增强、降水量波动减弱区和Ⅲ3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云贵高原—南岭西部山地丘陵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两个二级气候变化分区,暴雨呈现增加趋势;反之在降水趋势增加的Ⅳ1藏东南—西南湿暖趋势带的藏东南山地—高原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暴雨呈现减少趋势。进一步对暴雨分为短历时的对流型暴雨和长历时的过程型暴雨也有类似的结论。说明现有的一级和二级气候变化区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暴雨的变化,但仍需要深入采用以极端降水为指标的三级区划对暴雨变化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区划 年际和年代际 暴雨 时空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子君 李秀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3,共5页
近45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 近45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1—1990、1991—2000、2001~2005、1981—2005年,受人类活动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1.32、0.67、1.46、1.09×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95.1%,98.9%,60.7%和83.2%;受降水变化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为0.07、0.01、0.95、0.22×10^8m^3,占相应时段总减水量的4.9%,1.1%,39.3%和16.8%。人类活动因素的贡献率远大于降水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人类活动 年径流量 降水一径流经验统计模型 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7
7
作者 崔丽娟 李伟 +6 位作者 窦志国 张曼胤 邬国锋 胡忠文 高崟 李晶 雷茵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297-7307,共11页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了1990—2020年中国滨海地区的遥感影像,提取不同年份滩涂湿地面积,分析了过去30年间滨海滩涂湿地空间分布变化,从自然原因和政策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滨海滩涂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了42.98%,其中光滩面积减少了46.30%,盐沼面积增加了4.95%。不同省份滩涂湿地面积变化总体趋势与全国一致,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但不同年份各省份因发展需求和压力不同,滩涂湿地的变化的进程有一定差异。泥沙沉积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滩涂湿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滩涂湿地变化的重要人为因素,通过出台严格合理管控政策可以促进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时空格局 人类活动 面积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姜亮亮 刘海隆 +2 位作者 包安明 任艳群 安小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6-262,共7页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别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出8个景观指数,探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优势逐渐减小,耕地的优势逐渐上升,景观多样性升高,优势度下降,趋于分离、破碎化方向发展。(2)人类活动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为耕地,类型转化逐渐由双向转化逐渐趋向于单向转化,草地面积的变化和聚集度指数成线性关系,草地面积每减少1%,聚集度作出减少0.66的响应。(3)降水与气温都有明显的增长,前十年的永久冰川雪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后十年,响应了M-K趋势分析"降雨、气温和径流的突变点都集中在1995年左右"。最后提出需要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不能挤占生态用水,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气候 MK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及其驱动因子贡献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谈娟娟 董增川 +2 位作者 付晓花 徐伟 刘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 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个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健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13.95%和86.05%;不同人类活动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城镇化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为-34.89%、25.72%以及-3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流域景观生态健康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因子贡献率 漳卫南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年动态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连旺 詹自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0,共6页
利用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得出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现今年变化特征:1)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主张应力方向为NNW-SSE,平均量级为3~9 kPa a-1;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E-SWW,平均量级为1~6 kPa a-1;华北... 利用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得出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现今年变化特征:1)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主张应力方向为NNW-SSE,平均量级为3~9 kPa a-1;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E-SWW,平均量级为1~6 kPa a-1;华北地区现今主要处于张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2)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最大主张应力(NNW向)总体呈现西高东低,且东北部地区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构造应力年变化场的最大主压应力(NEE向)的高值区位于东北部和西南部,上述变化特征有利于山西地区和辽宁地区断裂活动的增强,进而有可能加速这些地区潜在地震的孕震过程;3)郯庐带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年累积速率具有分段特征:嘉山-广济段的年累积速率最高,平均达6 kPa a-1;鞍山-辽东湾段的年累积速率次之,平均达5 kPa a-1;渤海段和莱州湾-嘉山段的年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平均为3~4 kPa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年变化特征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伟生 张燕 周丽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64-4766,4778,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主动形状模型(ASM)在姿态变化情况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首先在ASM初始化过程中添加一个旋转因子R来初始化人脸形状向量b,使得当人脸有姿态变化时,能自动调整人脸的偏转... 为了解决传统主动形状模型(ASM)在姿态变化情况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姿态变化下的ASM人脸特征定位方法。首先在ASM初始化过程中添加一个旋转因子R来初始化人脸形状向量b,使得当人脸有姿态变化时,能自动调整人脸的偏转方向;然后融合局部二值模式算子建立局部纹理模型;最后在IMM人脸库上进行测试,平均定位误差为7.102 0个像素点,比传统的ASM提高35.85%。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ASM相比,该方法显著改善了姿态变化下的人脸特征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并提高了对各特征点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特征定位 主动形状模型 旋转因子 姿态变化 局部二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鸟类区系和种群年活动格局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佳 贾晓东 杨兴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38-143,共6页
2012-2013年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采用样带法对该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7种,隶属16目34科。分别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及数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共有繁殖鸟类77种(夏候鸟32种、留鸟45种),非繁殖鸟类70种(冬候... 2012-2013年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采用样带法对该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7种,隶属16目34科。分别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及数量进行分析后发现,共有繁殖鸟类77种(夏候鸟32种、留鸟45种),非繁殖鸟类70种(冬候鸟26种、旅鸟44种);古北种85种,东洋种49种,广布种13种;种群的年活动格局变化规律为每年的2月和10月是鸟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鸟类区系 年活动格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及日常照料方式对老年人躯体机能转归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德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73,共5页
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采取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居住方式及日常照料在老年人ADL转归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文化、认知以及患重大疾病次数等作用下,老年人只有在ADL... 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采取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居住方式及日常照料在老年人ADL转归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文化、认知以及患重大疾病次数等作用下,老年人只有在ADL完全自理的状况下,独居才会比其他居住方式使其躯体机能下降风险更小。一旦老年人在ADL相对和完全依赖的状态下,生病时由配偶或子女照顾的比保姆社会服务等对其躯体机能的转归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年人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居住方式 日常照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不同组织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周年期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雯 房玉林 +2 位作者 戴璐 唐丽丽 姚瑞祺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8期56-62,共7页
为确定不同葡萄品种废弃枝条叶片的可再利用资源价值与差异,以美洲种酿酒葡萄‘Conquister’和欧美杂交种鲜食葡萄“井川1014(Yigawa 1014)”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组织多酚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周年期变化。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组织中多酚类... 为确定不同葡萄品种废弃枝条叶片的可再利用资源价值与差异,以美洲种酿酒葡萄‘Conquister’和欧美杂交种鲜食葡萄“井川1014(Yigawa 1014)”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组织多酚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周年期变化。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组织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供试品种均呈现为叶片>新梢,但多酚含量及周年期变化因品种而异。不同组织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DPPH)、羟自由基清除力(HRSC)、铁氰化钾还原力(FRAP)存在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力的周年期变化趋势与总酚类似;各品种不同器官中HRSC的动态变化则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2个供试品种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铁氰化钾还原力与总黄酮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组织 多酚 抗氧化性 周年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广州市气温降水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妮妮 孙芹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3-175,179,共4页
利用Morlet复小波对广州市1952—2007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并计算其小波能量谱,从而探索近期人类活动影响下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同步性。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减弱,变化过程不明显。而年降... 利用Morlet复小波对广州市1952—2007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并计算其小波能量谱,从而探索近期人类活动影响下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同步性。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减弱,变化过程不明显。而年降水量的变化则从1995年开始,呈现明显的"干湿"变化,变化间隔短,震荡性增强。从大尺度(15~25年)来看,广州市年际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水热同步规律。但是由于近年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小尺度(3~8年)来看,广州市年际气候变化过程中具有水热不同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计算 水热同步 人类活动影响 气温 降水量 年际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晋北森林生态系统变迁研究
16
作者 王晓军 王亚文 +2 位作者 张鸾 张晓彤 李茹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6-120,共5页
通过对现有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晋北6个典型历史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系统状况、发展诱因、系统后果及系统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除建国后晋北森林稍有恢复外,历史上晋北的森林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推移退... 通过对现有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晋北6个典型历史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系统状况、发展诱因、系统后果及系统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除建国后晋北森林稍有恢复外,历史上晋北的森林生态系统随时间的推移退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晋北森林退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对晋北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由易到难、由近至远,破坏的大体顺序是由平川盆地至低山区,由低山区至高山区,直至山区森林被摧毁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历史时期 变迁格局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蚜种群体内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及生命参数研究
17
作者 赵奎军 高丽瞳 +6 位作者 韩岚岚 陈娟 赵雅妮 肖建飞 郝子茹 师正浩 朱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3,共7页
以实验室长期饲养大豆蚜种群为对照,比较分析大豆-玉米邻作田(田间种群A)、大豆-马铃薯邻作田(田间种群B)内大豆蚜种群生命参数,分析田间种群A、田间种群B与实验室种群在2019年7月14日至9月8日期间5次取样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差异。结... 以实验室长期饲养大豆蚜种群为对照,比较分析大豆-玉米邻作田(田间种群A)、大豆-马铃薯邻作田(田间种群B)内大豆蚜种群生命参数,分析田间种群A、田间种群B与实验室种群在2019年7月14日至9月8日期间5次取样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蚜田间种群A、B生殖力均强于实验室种群,而大豆蚜田间种群A、B之间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大豆蚜田间种群A、B之间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糖含量在8月25日、9月8日差异显著(P<0.05),海藻糖含量在9月8日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7月14日、7月28日、9月8日差异显著(P<0.05),说明两田间种群主要在糖代谢和脂代谢方面显著差异,且差异随时间积累逐渐明显。同时发现随气候变化,大豆蚜田间种群选择消耗蛋白质与脂类物质,积累糖类物质抵御不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种植模式 生理活性物质 含量变化 生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亚群 吕昌河 +1 位作者 傅伯杰 于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75-3987,共13页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 生态系统分类制图是理解生态系统时空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研究以反映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和人类干预强度为主线,构建了包括9个一级和25个二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集成土地利用、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居民点分布等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并对其类型、结构、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城镇生态系统扩张1.1倍,64.51%来自耕种生态系统。耕种生态系统缩减0.88万km^(2),其中水田和旱田分别减少0.60万km^(2)和2.09万km^(2),但绿洲扩张1.81万km^(2)。受退耕还林还草影响,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分别减少2.88万km^(2)和0.92万km^(2),林地生态系统增加1.61万km^(2)。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增加0.31万km^(2),70%源自沼泽生态系统的扩张,尤其是青藏高原水域湿地,受气候变暖影响扩张明显。气候暖湿化促使部分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的盖度增加,使牧草地生态系统增加9.97万km^(2),而干旱荒漠和冰冻寒漠生态系统分别减少14.98万km^(2)和0.92万km^(2)。我国生态系统变化导致整体景观的连接性下降、破碎度增加、类型多样性增加,斑块间生态过程的阻碍增强。我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92.06%的区域NDVI增加,平均NDVI增幅为0.74%/a,其中农牧和农林混合生态系统NDVI增幅最显著,分别为1.26%/a和0.85%/a。该分类方案与制图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环境风险和生产力的差异,可为宏观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 人类活动 聚类分析 时空格局 NDVI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轨迹的预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方 王雅琦 +3 位作者 高洁 黄立群 李明 王克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的异质性轨迹,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作用,为制定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表、阿森斯失眠量...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的异质性轨迹,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作用,为制定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96名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追踪调查老年人1年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每6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3次.结果 3次分别有296、244、203人完成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依次为78.62±25.90、74.31±27.78及74.11±27.81;对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拟合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维持、中下降、低维持3条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示,睡眠质量、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年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 睡眠质量可以预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老年人睡眠质量越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越偏向于“低维持”.应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轨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岚婷 王文圣 +1 位作者 刘浅奎 郑芳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2,共7页
根据1951—2012年大渡河流域内气象站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铜街子站年径流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识别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基于小波分析法检验其周期成分,采用有序聚类法、累积距平法及Pettitt法诊断年径流量突变点,利... 根据1951—2012年大渡河流域内气象站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铜街子站年径流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识别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基于小波分析法检验其周期成分,采用有序聚类法、累积距平法及Pettitt法诊断年径流量突变点,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51—2012年大渡河流域年径流量整体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1951—1968和1988—2012年期间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1969—1987年期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年径流量存在7年、11年、17年和28年的周期成分;流域年径流量在1968年和1987年发生突变;以1951—1968年为基准期,1969—1987年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渡河流域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6.22%和63.78%;在1988—2012年期间的贡献率分别为33.68%和66.32%;人类活动是大渡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减小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是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年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变化特征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