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的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与未来危险段落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130 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 70 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 ,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 5个震源段 ,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 ,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 ,进而根据最近 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 130 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 70 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 ,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 5个震源段 ,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 ,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 ,进而根据最近 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计算获得的b值图象 ,分析不同段落现今应力积累的相对水平 .主要结果表明 :临汾盆地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为2 .2 1× 10 16 ~ 3.0 3× 10 16 N·m/a ,M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 15 6 0~ 2 14 0a .灵石—洪洞段M8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在 4 30 0~ 5 10 0a之间 ,相当于平均矩率为 2 .5 8× 10 16 ~ 3.10× 10 16 N·m/a .b值图象显示灵石—洪洞段与临汾盆地段现今处于低或较低的应力水平 ,可能反映自 130 3年M8和 16 95年M7.5大地震破裂后 ,这两段的断面强度至今仍未恢复 .候马段和介休—汾阳段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 ,并结合平均复发间隔估值 ,判定这两个段落可能是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震源段 地震矩率 平均复发间隔 潜在危险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若干地震地质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本刚 沈得秀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工程涵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后,讨论了断层物质测年的工程应用进展及其断层活动时代鉴定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应用地震地质资料评估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以及活动断层地表断错位移的概率评价等问题作... 本文在对活动断层的工程涵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后,讨论了断层物质测年的工程应用进展及其断层活动时代鉴定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别、应用地震地质资料评估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以及活动断层地表断错位移的概率评价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安全性评价 断层活动性鉴定 中强地震发震构造 大地震年平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