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member angle limit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columns 被引量:2
1
作者 LEE Seung-Jo LEE Kang-G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99-206,共8页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lity for member angle limit with the previous test result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the design of composite beam-CFT colum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mber angle limit was performed with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fC =22.16 MPa, 30.49 MPa),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B/t=25.0, 33.3, 43.5), and axial capacity ratio (N/N0=0, 0.3, 0.4, 0.5) as the main variables of the test sampl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Ru) and the energy ratio (ES/EC ),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ergy ratio becomes lower as the axial capacity ratio and the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increase. The energy ratio is lower for the Type B test samp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ypes A and C. For the formula suggested by SATO, the test samples are distributed evenly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values and the member angle limit; however, other formulas indicate a deviation. Specifically,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 u,cal and R u (Test), Maeda's formula shows severe d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re steel tube axial capacity ratio member angle limit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功角偏差和阻尼效应的构网型双馈风机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颜湘武 蔡光 +3 位作者 李锐博 贾焦心 张书瑞 王耀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16-2632,I0014,共18页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使其暂态建模和分析更加困难。该文首先对GFM-DFIG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用于暂态分析的二阶模型,考虑虚拟功角与机端功角的偏差,推导二阶模型在转子电流限幅下的虚拟功角特性方程,实现对GFM-DFIG动态特性的刻画;通过对阻尼效应做近似化处理,提出计及阻尼的改进暂态能量函数法,在所提二阶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稳定极限电压、极限切除角、极限切除时间等暂态稳定评价指标;借由以上指标开展定量分析,揭示并网阻抗和控制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GFM-DFIG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双馈风机 电流限幅 功角偏差 阻尼效应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高机动战车斜坡连发射击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范天峰 王在森 +2 位作者 张太平 黄诚 焦明纲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轻型高机动战车在斜坡射击时,由于侧倾重力分量和射击冲击载荷的叠加对战车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如在接近侧向稳定极限角射击战车可能会发生滑移甚至倾翻等失稳现象,因此,研究战车斜坡连发射击稳定性对武器系统全域作战射击安全性具有重... 轻型高机动战车在斜坡射击时,由于侧倾重力分量和射击冲击载荷的叠加对战车稳定性带来一定影响,如在接近侧向稳定极限角射击战车可能会发生滑移甚至倾翻等失稳现象,因此,研究战车斜坡连发射击稳定性对武器系统全域作战射击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极限使用条件下某轻型高机动战车连发射击稳定性,对斜坡射击条件下全炮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斜坡射击稳定性评价方法;结合靶场实弹射击,对连发射击平坦路面条件下全炮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车体最大姿态角误差2.2%;基于验证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坡面角纵坡及横坡连发射击稳定性,获得了该武器系统斜坡连发射击稳定极限角,为武器系统极限使用条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对于开展同类问题分析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高机动 斜坡 连发射击 稳定性 极限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盾构不同掘进角度端头土压力统一解
4
作者 肖尊群 邓名慧 +3 位作者 郑俊杰 王慧 许彩云 罗科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2-1901,共10页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得到考虑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的统一解。通过与现有水平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研究思路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盾构端头土压力与掘进角度、深径比和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密切相关。一定埋深条件下,不同抗剪强度指标对端头土压力的影响程度不同,且满足一定掘进角度和抗剪强度指标时,端头土压力都会消失,此时盾构端头土体自然稳定。研究结果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端头土压力 三维曲面滑块 平衡方程 掘进角度 深径比 埋深 统一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圆仓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推导与分析
5
作者 张国祥 曾荣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 仓壁侧压力是浅圆仓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在规范中没有给出确切的浅圆仓仓壁地震侧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此,基于极限平衡法,将浅圆仓看作特殊的曲线挡墙,取单位弧长的滑动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法与旋转地震角法简化地震力以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并推导出浅圆仓锥堆与平堆工况下的地震侧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满仓状态下地震侧压力的实测数据值及理论计算值,初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对地震侧压力进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仓壁摩擦力影响较大,在计算中不可忽视;在平堆工况下半径取值对大直径浅圆仓地震侧压力的影响较小,可将其简化为直线挡墙计算。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筒仓规范中地震侧压力的计算推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极限平衡法 滑动楔体 地震侧压力 拟静力法 旋转地震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落角和视场角约束制导律
6
作者 先苏杰 王康 +2 位作者 曾鑫 宋杰 吴志林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69,共15页
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作战需求,提升微型制导弹药在近距离下的制导性能,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提出一种考虑视场角极限的落角约束制导律。推导导弹相对移动目标的落角误差估计公式,以落角误差和视角为状态量并... 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作战需求,提升微型制导弹药在近距离下的制导性能,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提出一种考虑视场角极限的落角约束制导律。推导导弹相对移动目标的落角误差估计公式,以落角误差和视角为状态量并构造分段奖励函数,将制导问题建模为时间离散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通过偏置比例导引获得所需制导指令,并由DRL的策略网络输出其偏置项,通过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最优制导策略,实现在无弹目距离信息下对视角和落角的约束。在不同视场角限制、期望落角、目标速度、初始位置和导弹速度下进行数值模拟和蒙特卡洛仿真,并对导弹在不同速度下的捕获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制导性能,在近距离打击中相比现有制导律具有更大的捕获区域,在干扰作用下具有更小的落角误差分布,从而验证了该制导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律 落角约束 深度强化学习 有限视场角 微型制导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侧电压跌落与故障重合闸的下垂逆变器优化控制策略
7
作者 彭子豪 肖凡 +3 位作者 涂春鸣 郭祺 谢伟杰 汪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3,共11页
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将导致下垂并网逆变器暂态失稳,随之而来的传统无检重合闸又会带来过电流问题,逆变器安全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文中针对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时下垂逆变器暂态功角失稳和过电流问题,以及传统无检自动重合闸时产生冲击电... 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将导致下垂并网逆变器暂态失稳,随之而来的传统无检重合闸又会带来过电流问题,逆变器安全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文中针对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时下垂逆变器暂态功角失稳和过电流问题,以及传统无检自动重合闸时产生冲击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故障暂态全周期的下垂逆变器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逆变器并网运行稳定性,减小重合闸时冲击电流,实现平滑并网。首先,分析了故障期间逆变器暂态特性及重合闸瞬时过电压与高压侧断路器两侧电压幅值、相角和频率偏差之间的规律。其次,在电压跌落阶段,根据下垂逆变器有功功率关于并网点电压输出特性和无功功率对线路电流幅值影响关系,结合实际工况动态调整逆变器功率参考值,控制故障前后暂态功角稳定,限制逆变器输出电流在安全阈值之下;在重合闸过渡阶段,引入频率-相角综合调节机制来减小电压频率差和相角差,相比于现有并网控制机制减少了指令计算环节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数量,极大地缩短了准同期所需时间。最后,结合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逆变器 暂态功角控制 故障限流控制 准同期 自动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限流的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换流器稳定判据
8
作者 刘菁锐 屠增泽 +3 位作者 张宇飞 张阳 李佳朋 李宇骏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针对限幅约束下构网型换流器的同步稳定性,文中建立考虑电流限幅的基于直流电压同步控制的单换流器并网系统的切换动力学模型。不考虑限幅约束的构网型换流器在故障清除后只会稳定在定电压控制模式,而限幅约束下的构网型换流器可能稳定... 针对限幅约束下构网型换流器的同步稳定性,文中建立考虑电流限幅的基于直流电压同步控制的单换流器并网系统的切换动力学模型。不考虑限幅约束的构网型换流器在故障清除后只会稳定在定电压控制模式,而限幅约束下的构网型换流器可能稳定在定电压控制模式或定电流控制模式。因此,文中提出分段等面积定则研究所提模型的暂态稳定性,并推导系统临界切除角的解析表达式,揭示饱和电流角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此外,文中提出一种提升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的电流饱和角设置方法,不仅能够避免系统在故障切除后锁定在电流限幅模式,还可以获得最大的临界切除角和减速面积。最后,文中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临界切除角表达式和电流饱和角设置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压同步控制 构网型换流器 电流限幅 临界切除角 饱和电流角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面积准则的含电流限幅虚拟同步机控制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誉 华凤林 +5 位作者 杨银国 牟同鹏 李力 李宇骏 刘洋 向丽玲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基于等面积准则研究了含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机(VSG)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在依据VSG的内环控制和虚拟同步控制响应速度差异得到的简化二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 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力系统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基于等面积准则研究了含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机(VSG)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在依据VSG的内环控制和虚拟同步控制响应速度差异得到的简化二阶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切换系统模型,运用等面积准则分析了VSG并网系统的稳定机理,推导了系统的保守稳定条件,并提出了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饱和电流矢量角度配置方案。在PSCAD/EMTDC中对单台VSG经传输线连接到无穷大母线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稳定条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面积准则 虚拟同步机 电流限幅 切换系统 饱和电流矢量角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限幅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分析与自适应限幅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宏亮 肖晃庆 张利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0,共11页
电流限幅环节的引入深刻改变了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机制与动态特性。为研究大扰动故障下电流限幅环节对构网型变流器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功角特性曲线分析了传统d轴优先限幅策略在故障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在电网电压暂降且未及... 电流限幅环节的引入深刻改变了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同步机制与动态特性。为研究大扰动故障下电流限幅环节对构网型变流器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功角特性曲线分析了传统d轴优先限幅策略在故障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在电网电压暂降且未及时切除故障的工况下,变流器将会“锁死”在限幅控制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限幅方法,引入自适应系数调整限幅状态下构网型变流器的功角特性曲线。首先,确定自适应系数的取值范围,以保证变流器在各工况下均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然后,采用等面积法则选取自适应系数最优取值,使变流器获得最大极限切除角和极限切除时间。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自适应限幅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电流限幅 暂态稳定性 功角特性曲线 等面积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与数据双驱动的联合有限角CT重建与金属伪影校正方法
11
作者 石保顺 程诗展 +1 位作者 姜轲 傅昭然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9-1581,共13页
有限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LACT)旨在通过减少扫描角度的范围来减少辐射剂量。由于投影数据是不完备的且未考虑联合有限角度和金属伪影校正(LAMAR)任务,传统方法重建的CT图像往往存在伪影,特别是当患者携带金属植入物时,伪影将进一步加重... 有限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LACT)旨在通过减少扫描角度的范围来减少辐射剂量。由于投影数据是不完备的且未考虑联合有限角度和金属伪影校正(LAMAR)任务,传统方法重建的CT图像往往存在伪影,特别是当患者携带金属植入物时,伪影将进一步加重,影响后期医疗诊断及下游任务的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利用双域知识和深度展开技术,融合Transformer的非局部特性捕获能力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了能够联合解决LAMAR和LACT任务的模型与数据双驱动双域重建网络,记为MD3Net。该文首先构建了双域优化模型,使用邻近梯度下降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将其展开成模型驱动的CT重建网络。其次,设计了任务选择(TS)模块,通过判断初始估计CT图像中有无金属以利用同一模型同时处理有金属和无金属的重建任务。在数据驱动网络中,构建了融合Transformer和CNN的双分支的迹感知投影域邻近子网络和结合通道注意力、空间注意力的图像域邻近子网络,进而提升网络表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联合LACT和LAMAR任务上重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角度CT 金属伪影校正 模型与数据双驱动 双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适应功率与电压指令的构网型变流器故障穿越策略
12
作者 卜鸣 郑涛 +1 位作者 杨畅 陈治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9,共13页
为了解决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出现的过电流以及暂态失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与电压指令自适应调整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以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为基础的构网型变流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电网电压跌落时构网... 为了解决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出现的过电流以及暂态失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与电压指令自适应调整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以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为基础的构网型变流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电网电压跌落时构网型变流器的暂态失稳机理以及过电流产生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电压指令自适应调整的控制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有功功率参考值和电压参考值来提高功角稳定性,同时限制故障期间电流稳态分量。此外,引入动态虚拟阻抗限制故障开始和清除期间的暂态冲击电流。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提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受电压跌落程度和故障持续时间的影响,能够将故障期间电流幅值限制在1.5倍额定值以下,将故障电流稳态分量幅值限制在额定值的1.2倍,同时保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电流幅值限制 功角稳定性 虚拟阻抗 故障穿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切换导引律的弱通信多UUV协同制导方法
13
作者 张凌豪 杨家男 +2 位作者 范辉 杨管金子 赵宁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完成水下弱通信条件下多UUV从不同方向对目标的协同导引,提出一种基于可切换导引律的终端角度约束与时间协同制导方法。首先,以法向加速度为控制量,设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角度约束导引律和基于双层协同导引架构的时间协同导引律,并... 为完成水下弱通信条件下多UUV从不同方向对目标的协同导引,提出一种基于可切换导引律的终端角度约束与时间协同制导方法。首先,以法向加速度为控制量,设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角度约束导引律和基于双层协同导引架构的时间协同导引律,并针对法向加速度波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导引律双参数柔性切换思想,使UUV根据剩余航行时间误差在2种导引律间进行合理切换。其次,设计一种协同信息处理机制,减少一致性协同导引方法对通信的依赖。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本文协同导引方法在弱通信条件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导引 通信限制 角度约束 时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限流的基于多李雅普诺夫法的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判据
14
作者 朱誉 屠增泽 +3 位作者 余达 刘菁锐 李佳朋 李宇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在考虑电流限幅策略的虚拟同步机并网的暂态同步问题中,传统方法构建的系统模型是基于电流幅值的代数变量切换规则,难以对失稳机理进行解析分析,且所提判据保守性也较大。针对此问题,以限流不等式为切入点,构建了所研究系统基于状态变... 在考虑电流限幅策略的虚拟同步机并网的暂态同步问题中,传统方法构建的系统模型是基于电流幅值的代数变量切换规则,难以对失稳机理进行解析分析,且所提判据保守性也较大。针对此问题,以限流不等式为切入点,构建了所研究系统基于状态变量的切换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多李雅普诺夫方法的暂态稳定判据,即当各子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在两个连续切换区间内呈减小趋势时,所研究系统能够保持稳定。最后,提出了一种限流参数的设置方法使得系统具有最大稳定边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判据相比等面积法具有更小的保守性,并验证了所提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电流限幅 相角切换模型 多李雅普诺夫函数 饱和电流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限流的双PSL并联系统的切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屠增泽 刘菁锐 +5 位作者 吴司敏 申宇奇 李佳朋 李宇骏 周少泽 王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2,共8页
考虑电流限幅的构网型换流器在暂态稳定性分析中会表现为一切换系统,其切换机理尚不明确。针对考虑电流限幅的双功率同步环(PSL)系统,限流措施采用饱和电流算法,推导了相角描述下的双机系统的切换边界,发现考虑电流限幅的双机系统在1个... 考虑电流限幅的构网型换流器在暂态稳定性分析中会表现为一切换系统,其切换机理尚不明确。针对考虑电流限幅的双功率同步环(PSL)系统,限流措施采用饱和电流算法,推导了相角描述下的双机系统的切换边界,发现考虑电流限幅的双机系统在1个相角周期内存在4种工作状态和4个切换边界,且其中2个切换边界的位置分别与2台换流器的饱和电流角设定值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所研究系统进行暂态稳定性分析,获得了4种工作状态下的稳定平衡点,并通过改变2台换流器的饱和电流角设定值对稳定平衡点进行配置,避免了其中一台换流器被锁定在限流模式的情况。仿真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换流器 功率同步环 电流限幅 切换边界 暂态稳定性 饱和电流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堆积与泥浆压力的地连墙抓斗成槽推压阻力计算方法
16
作者 曹昱 孟洪峰 +3 位作者 王芊 王晓辉 李杰 陈福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47,53,共6页
[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站基坑地连墙的开挖深度不断增加,穿越的土层也越来越复杂。地连墙抓斗成槽施工的直接作用对象为土体,抓斗在不同土层中受到的挖掘阻力直接影响施工的成本、成槽质量及效率。但现有研究中针对... [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站基坑地连墙的开挖深度不断增加,穿越的土层也越来越复杂。地连墙抓斗成槽施工的直接作用对象为土体,抓斗在不同土层中受到的挖掘阻力直接影响施工的成本、成槽质量及效率。但现有研究中针对地连墙抓斗成槽推压阻力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河道疏浚等工程领域,且未能充分考虑斗内土体堆积和泥浆存在对推压阻力的影响。因此需对地连墙抓斗成槽推压阻力计算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方法]针对地连墙液压抓斗成槽施工,分析了挖掘过程中土体的破坏、运动以及堆积特性,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斗内土体堆积角以及泥浆压力,利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构建了改进的推压阻力计算模型,并推导出了相对应的计算公式。[结果及结论]所构建模型计算得到的挖掘过程中抓斗推压阻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间的误差为-0.55%。验证了所推导模型的可用性,同时也证明了计算抓斗推压阻力时考虑斗内土体堆积和泥浆压力影响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基坑 抓斗成槽 推压阻力 堆积角 泥浆压力 塑性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slope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limit curve method 被引量:4
17
作者 FANG Hong-wei CHEN Yohchia DENG Xiao-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56-1862,共7页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lope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limit curve method, where the slope is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state when the limit slope curve determined by the slip-line field theory and the slo...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lope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limit curve method, where the slope is in the limit equilibrium state when the limit slope curve determined by the slip-line field theory and the slope intersect at the toe of the slope. Compared with the strength reduction (SR) method, finite element limi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R method based on Davis algorithm, the new method is suit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slope stability and limit slope angle (LSA). The optimal slope shape is determined based on a series of slope heights and LSA values, which increases the LSA by 2.45°-11.14° and reduces an invalid overburden amount of rocks by 9.15%, compared with the space mechanics theory. The proposed method gives the objective quantification index of instability criterion, and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optimization design limit state limit curve method limit slope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n-closed Loop ILC Corrected with Angle Relationship of Output Vectors for Tracking Control of Manipulator 被引量:8
18
作者 WANG Hong-Bin WANG Y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58-1765,共8页
关键词 ILC 自动化 跟踪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友林 刘晓龙 +2 位作者 牛奔 周广宇 徐春一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4,共7页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既往文献及实际工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开挖面主动失稳时,变形主要集中在软土层,硬岩层的变形较少;随着开挖面软硬比的增大,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也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无关,与土体内摩擦角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离散元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极限分析法 开挖面稳定性 埋深比 内摩擦角 软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剪力墙基于性能的变形限值研究
20
作者 彭修宁 邓敬旻 +1 位作者 林焯铭 林有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3,共15页
为更好地评估T形截面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剪力墙变形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按照规范设计的324个T形截面SRC剪力墙构件的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进行研究,根据收集的试验数据分析构件的破坏形态,提出T形截面SRC... 为更好地评估T形截面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剪力墙变形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按照规范设计的324个T形截面SRC剪力墙构件的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进行研究,根据收集的试验数据分析构件的破坏形态,提出T形截面SRC剪力墙的破坏形态划分准则;以构件的各材料应变极限值为准则来判别构件的性能状态,考虑轴压比、剪跨比、弯剪比、腹板暗柱配钢率、暗柱纵筋配筋率及箍筋暗柱特征值对构件变形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性能状态变形限值和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破坏类型下各性能状态位移角限值计算式;按规范ASCE 41修正各性能状态变形限值的失效概率,得到具有15%、20%、35%失效概率保证的各性能状态变形限值取值表。研究表明:剪跨比、轴压比对构件各性能状态位移角限值影响较大,暗柱腹板配钢率、纵筋配筋率及箍筋特征值对构件位移角限值影响相对较小,但能提高其延性。按规范ASCE 41修正后的位移角限值取值较为合理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为T形截面SRC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T形截面SRC剪力墙 变形性能 破坏形态 位移角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