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 被引量:81
1
作者 韩立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共15页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交往异化 《穆勒评注》 赫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理论视域下的女性意象——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李家懿 项佐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3-31,共9页
《资本论》第一卷中包含多处对无产阶级工人在工场手工业背景下劳动和生活境遇的描绘,其中不乏对女性意象的刻画,马克思将之作为例证来说明异化劳动、机器与大生产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在实践中的呈现。尽管《资本论》在理论建构和阐释上与... 《资本论》第一卷中包含多处对无产阶级工人在工场手工业背景下劳动和生活境遇的描绘,其中不乏对女性意象的刻画,马克思将之作为例证来说明异化劳动、机器与大生产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在实践中的呈现。尽管《资本论》在理论建构和阐释上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摘要》等有显著区别和发展,但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逻辑与早期著作存在呼应和印证,而非绝对的"推翻"或"断裂",涉及女性意象的文本从一个侧面为这种呼应提供了佐证。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对后世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但不应忽视其出发点是将女性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子集。立足于解放全人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与女性主义流派从"女性"单一主体视角出发的分析方法存在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女性 异化理论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