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琬与清初古文论争——兼及清初古文“中兴”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圣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清初古文复兴大潮中,"清文"创立,"明文"隐退,构成古文运动主流动向。汪琬与清初古文家的论争,对清初古文的"中兴"及清代古文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争源于易代之变、文风之变、学风之变。大型... 在清初古文复兴大潮中,"清文"创立,"明文"隐退,构成古文运动主流动向。汪琬与清初古文家的论争,对清初古文的"中兴"及清代古文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争源于易代之变、文风之变、学风之变。大型的论争共有八次,即与周容的第一次与明遗民交锋,与陈僖以文法与明道为中心之争,与吴殳以《正钱录》为中心的与明遗民第二次争锋,与归庄的第三次与明遗民之争,与魏禧的第四次与明遗民之争,与叶燮以文法与八股为中心之争,与阎若璩以经学为中心兼及文章体例之争,与黄宗羲以本之六经、小说笔墨为中心的第五次与明遗民之争。这些激烈的"对话"都关系着清初古文运动的大问题,体现了一代文学思潮的急剧变革与复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琬 清初古文“中兴” 古文论争 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论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嫩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以古文为时文”教育 科举 传道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别集中的古文自记 被引量:2
4
作者 余祖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70,192,共13页
清代别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很多所录古文作品后附有自记。自记的运用当然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但在古文创作中最为多见。这既是清代学风影响下古文创作学术化的表征,也是古文家在强烈的经世目的及激烈的创作竞争驱使下努力推动其... 清代别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很多所录古文作品后附有自记。自记的运用当然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但在古文创作中最为多见。这既是清代学风影响下古文创作学术化的表征,也是古文家在强烈的经世目的及激烈的创作竞争驱使下努力推动其作品传播以求为人所知、所重的结果。作为一种副文本,清代古文自记为我们了解作者的古文观念,把握作品的写作动机、背景、经过、内容、写作特点及接受情况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别集 古文自记 古文学术化 文学传播 文章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的唐宋文之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诗海 王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共11页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 明末清初关于唐、宋文差异及地位的讨论,深刻影响了古文演进历程。启祯时期流行宗唐观念,既推崇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革新,又不排斥唐代骈文创作。其中,秦汉派后裔基于对骈文的肯定,在师法秦汉的统序中特意兼采韩、柳,强调唐代古文对六朝文的延续。清初兴起宗宋思潮,主张宋文的正统地位,奉欧阳修为最高典范。经由钱谦益、艾南英、朱彝尊等古文家倡导,及清中叶桐城派的继承,“宗宋”成为清代古文的主流风气。与此同时,又有针对宋文繁冗无当、诋诃先儒、不讲考据或浅薄平庸等缺陷的批评,而宗唐观念始终不绝如缕,对宗宋观念起着补弊救偏的积极作用,推动着古文创作的良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古文演进 唐文 宋文 文章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