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1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故事内容是累积而成的,但又认为其文本是出自某一人之手,因此文本的成书不是累积而成,从而对其成书年代产生了种种分歧。从传播角度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写定同样有一个累积或...
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故事内容是累积而成的,但又认为其文本是出自某一人之手,因此文本的成书不是累积而成,从而对其成书年代产生了种种分歧。从传播角度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写定同样有一个累积或演变过程,其起点应在元末,而其终点则应定为嘉靖元年即该本正式刊行之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次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40,共5页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笔法
三国演义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1
作者
王齐洲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文摘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Keyword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popular
novels
historical
romance
the
Ming Dynasty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分类号
I207-4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平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摘
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故事内容是累积而成的,但又认为其文本是出自某一人之手,因此文本的成书不是累积而成,从而对其成书年代产生了种种分歧。从传播角度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写定同样有一个累积或演变过程,其起点应在元末,而其终点则应定为嘉靖元年即该本正式刊行之日。
关键词
传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年代
Keywords
propagation
the popular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ompletion time
of
the
book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次第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文摘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关键词
史记
笔法
三国演义
人物
Keywords
historical
Records ( Shi Ji )
techniques
of
writing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haracters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王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
张次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