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北麓山溪性河流生态保护措施效果评价
1
作者 孟祥周 寇晓梅 +7 位作者 李平 王潇凯 万帆 牛乐 王文添 刘睿 吕瑞博 李建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 明晰秦岭北麓黑河流域内水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健康状况,既可以评估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也可以为后续类似水利工程实施生态保护提供参考。2021年4月至7月在黑河干支流布设了19个采样点,围绕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相关指标开展了3次水生态调查,基于遥感解析和实地生态调查,构建了适用于山溪性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依据评价,河流健康综合得分82.02,基于10项河流生态完整性指标的得分81.85,处于非常健康水平,其中,水文情势、物理生境及水质状况3个准则层的得分分别为90.04、84.09和95.40,评级均为非常健康,而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综合得分69.35,评级为健康,与2017年相比,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2021年河流健康状态没有显著变化。引汉济渭工程对黑河流域水生态敏感区的防洪及河岸景观影响较小,社会服务功能指标得分达到93.28。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水生态敏感区总体处于健康水平,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对规避工程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生态完整性 水生态敏感区 秦岭北麓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径流组分的结构性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帅 张洪波 +3 位作者 杨佳雯 刘芳 宁致远 李艺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为科学认识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格局,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径流组分的结构性演化过程,以秦岭北麓黑峪口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采用SWAT模型和DWT-LSTM耦合模型模拟了2030—2050年不同... 为科学认识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格局,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径流组分的结构性演化过程,以秦岭北麓黑峪口水文站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采用SWAT模型和DWT-LSTM耦合模型模拟了2030—205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径流组分结构性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SSP2-4.5和SSP5-8.5两种情景下,秦岭北麓水资源涵养区未来均呈现变暖、变湿的趋势;SSP2-4.5情景下,未来基流量显著下降导致径流总量呈下降趋势,基流量、地表径流量以及径流总量相较于历史期的衰减率分别为19%、15.4%和17%;SSP5-8.5情景下,未来区域基流量、地表径流量以及径流总量均呈上升趋势,相较于历史期的增长率分别为2.6%、11.2%和7.5%;两种情景下,未来基流指数均值均小于历史期,水资源涵养能力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涵养区 径流演化 基流分割 气候情景 CMIP6 SWAT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近场活动断裂潜在地震变形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亓绚薇 赖天文 +1 位作者 石玉成 梁庆国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0-699,共10页
麦积山石窟近场范围内发育有多条断裂,历史上尤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对麦积山石窟影响最大。为探究近场发震断层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在分析西秦岭北缘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其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断层的弹性位错理论与三维有限元数... 麦积山石窟近场范围内发育有多条断裂,历史上尤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对麦积山石窟影响最大。为探究近场发震断层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在分析西秦岭北缘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其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断层的弹性位错理论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宝鸡段为研究对象,研究7级和7.5级地震下断层左旋走滑活动时,麦积山石窟地区地表的位移与应变分布规律,分析麦积山石窟的潜在地震变形,讨论断裂尺度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宝鸡断裂地震变形以水平剪切为主,垂直形变次要且局部化,高震级使位移和应变量值、范围显著提升。麦积山石窟地区的地震位移、正应变和剪应变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加,未来地震时石窟的东南方向位移最不利,剪应变为主要风险,可能导致岩体错动或局部剪切破坏。此外,断裂面尺度会影响计算结果,当断裂面深度达到15 km时,地表变形量趋于稳定,这一断裂面深度可作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宝鸡断裂地震模拟参考值。研究结果对麦积山石窟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西秦岭北缘断裂 形变场特征 地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秦岭北麓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昭 师芸 +2 位作者 刘铁铭 张雨欣 闫永智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0,共10页
为探究秦岭北麓植被NPP的分布状况、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准确评估秦岭北麓植被生产能力,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达成碳中和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改进CASA模型对秦岭北麓2001-2020年植被NPP进行估算,并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以及... 为探究秦岭北麓植被NPP的分布状况、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准确评估秦岭北麓植被生产能力,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达成碳中和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改进CASA模型对秦岭北麓2001-2020年植被NPP进行估算,并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2001-2020年植被NPP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均NPP为719.50 g·m^(−2)(以C计,下同),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季节差异明显,夏季NPP最高,约占全年NPP总量的51.13%;降雨、气温和太阳辐射3种气候因子与植被NPP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区域占比分别为73.26%、65.81%、87.15%;植被NPP受多种驱动因子共同影响,从单一影响因子来看,气温、海拔以及降水是驱动秦岭北麓NPP变化的主要因子,其q值分别为0.68、0.61、0.56,从双因子交互来看,气温和土地利用类型交互作用下对NPP变化的解释力更强,其q值为0.73,从不同修复单元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修复单元内植被NPP驱动力大小并不相同,反应了植被NPP对不同影响因子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北麓植被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精密水准资料研究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垂向运动特征
5
作者 赵勃 季灵运 +4 位作者 郝明 邱江涛 朱良玉 蒋锋云 刘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0,435,共6页
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结合改进的倾滑位移模型,系统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区段的垂向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正经历左旋走滑与逆冲挤压的复合变形机制,且不同区段的活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垂向倾滑速率呈现从西段的0.24 m... 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结合改进的倾滑位移模型,系统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区段的垂向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正经历左旋走滑与逆冲挤压的复合变形机制,且不同区段的活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垂向倾滑速率呈现从西段的0.24 mm/a向东增大到2.31 mm/a后,又减小到1.51 mm/a的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反演获得的闭锁深度与地震精定位所揭示的小震活动深度高度吻合,说明该断裂带各区段处于不同的闭锁状态。结合地震活动性发现,天水-宝鸡段发震危险性最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精密水准 倾滑速率 闭锁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朝力格尔 兴安 +1 位作者 乌吉木吉 贾小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91-4404,共14页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阴山北麓生态功能区西北部对沙漠化敏感性的抑制作用低于东南部。地形、气候和植被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土壤质量指数从1.028上升至1.165,表明土壤对沙漠化的抑制作用减弱,而水文质量指数从0.769下降至0.713,水资源的抑制作用增强。时间上,功能区土地的沙漠化敏感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不敏感区域的面积从20.68%下降至14.80%,而极度敏感区域的面积从10.34%上升至13.06%。空间上,西北部荒漠周边草地、大青山北麓耕地及东南部耕地周边草地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为7.97%;狼山向东北延伸至乌兰察布高原的荒漠草原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下降,面积比例为0.91%,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水文和气候是沙漠化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q=0.779,0.768),植被是基础性因素(q=0.757),而地形和土壤对沙漠化敏感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q=0.286,0.627)。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17.02km^(2)和175.71km^(2),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减少了239.47km^(2)和527.85km^(2)。尽管退耕还林治理措施在抑制沙漠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区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13.74%)仍低于非退耕区(44.11%),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仍在上升,不合理的退耕方式、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加剧了这一趋势,需引起进一步关注。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退耕还林 干旱半干旱区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猕猴桃产区土壤对果实元素特征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王林原 徐多勋 +1 位作者 张彦平 杨生飞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7-95,101,共10页
以秦岭北麓猕猴桃重要产地陕西省眉县—周至县为研究区,对秦岭北麓猕猴桃产区土壤及猕猴桃果实中的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探明土壤元素与猕猴桃品质之间的关系,评估猕猴桃对有益元素的富集能力和有害元素的限制能力。结果表明,土壤中有益元... 以秦岭北麓猕猴桃重要产地陕西省眉县—周至县为研究区,对秦岭北麓猕猴桃产区土壤及猕猴桃果实中的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探明土壤元素与猕猴桃品质之间的关系,评估猕猴桃对有益元素的富集能力和有害元素的限制能力。结果表明,土壤中有益元素如Se、Fe、K与果实中相应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猕猴桃对营养有益元素如Se、Fe、K的富集系数普遍高于有害元素,尤其是对重金属元素如Cd、Hg、As等的富集系数极低,显示出猕猴桃对有益元素具有主动吸收能力,而对有害元素则限制其在果实中的积累;猕猴桃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组分与果实及土壤中的元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Se、Fe、K、Mg等元素对猕猴桃品质具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的品质,促进猕猴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有益元素 果实品质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麓池塘鱼稻共生高效模式试验
8
作者 金卫荣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02-608,共7页
鱼稻共生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健康种养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池塘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为了探索池塘养殖可持续高效发展模式,于2022年在秦岭南麓开展了鱼塘种植水稻试验,经过四个月的养殖与种植,对比试验... 鱼稻共生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健康种养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池塘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为了探索池塘养殖可持续高效发展模式,于2022年在秦岭南麓开展了鱼塘种植水稻试验,经过四个月的养殖与种植,对比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结果表明,鱼稻共生模式是利用水产养殖池塘种植水稻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活动,在稳定鱼塘养殖面积的同时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鱼产量增加11.4%,鱼发病率下降31.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9.2%。此外,水质净化效果显著,试验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此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稻渔双丰收,而且能为池塘生态高效养殖、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及渔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 鱼稻共生 高效模式 秦岭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向日葵列当微生态制剂在阴山北麓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高翔 高娃 +7 位作者 王琦 高振江 张冬梅 张文兵 赵晓军 刘明星 高文华 郝向玲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解决阴山北麓向日葵列当对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并提供新的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思路和方法。【方法】在阴山北麓向日葵种植区域进行试验,将不同施用方式、不同生长时期滴灌、不同施用剂量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向日葵列当防控,对向... 【目的】解决阴山北麓向日葵列当对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并提供新的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思路和方法。【方法】在阴山北麓向日葵种植区域进行试验,将不同施用方式、不同生长时期滴灌、不同施用剂量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向日葵列当防控,对向日葵株高、茎粗、花盘直径、产量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寄生强度、寄生程度、高度、枯萎率和鲜重。【结果】与清水对照(D1)相比,播种前基施150 kg/hm^(2)微生态制剂,向日葵产量平均增长83.6%,列当寄生率平均降低10.3%、枯萎率平均提高24.8%、高度平均降低23.9%。与清水对照(Y1)相比,4~6叶期滴灌112.5 L/hm^(2)微生态制剂,向日葵产量平均增加21.4%,列当寄生率平均降低54.3%、枯萎率平均增长43.3%、鲜重平均下降533.0 kg/hm^(2)。【结论】在阴山北麓的向日葵种植过程中,播种前适量基施防控向日葵列当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降低列当寄生率和生长高度、提高列当枯萎率、提升向日葵产量;在向日葵4~6叶期以滴灌方式适量施用微生态制剂,具有防控向日葵列当病害、提高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微生态制剂 施用方式 防控效果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瞿伟 崔耀 +1 位作者 郝明 李久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7年和2017~2021年共4期GNSS地壳运动速度场构建GNSS速度剖面,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次级断裂现今地壳差异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建立负位错模型反演获取各次级断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速率。结... 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7年和2017~2021年共4期GNSS地壳运动速度场构建GNSS速度剖面,分析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各次级断裂现今地壳差异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建立负位错模型反演获取各次级断裂现今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1)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整体呈现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逆冲挤压的活动特征。2)1999~2007年,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整体处于强闭锁状态,漳县段和鸳凤段仅部分区段闭锁且闭锁程度较低,闭锁深度也较浅;2009~2013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鸳凤段东部与天水-宝鸡段东部由较强闭锁转变为蠕滑状态,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中西部依然呈强闭锁状态;2013~2017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整体处于较强闭锁状态,仅天水-宝鸡段东部呈蠕滑状态;2017~2021年,锅麻滩段中西部、漳县段、鸳凤段东部和天水-宝鸡段中部处于较强闭锁状态,鸳凤段中西部与天水-宝鸡段西部则呈蠕滑状态。3)各次级断裂滑动亏损速率整体分布特征与断裂闭锁程度基本一致。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锅麻滩段和天水-宝鸡段中部现今处于较强闭锁状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累积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GNSS 负位错 断裂闭锁 滑动亏损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山”理论的秦岭北麓乡村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11
作者 屈雯 李倩 +3 位作者 雷振东 马琰 吴雷 郄海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1,共8页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地块”三层次营建体系,建立多主体参与共赢的营建机制.研究以西安鄠邑区为例,梳理其在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两山”转化的乡村空间营建问题,提出“要素统筹、生境修复、产居转型、有序共建”四方面空间营建策略,形成地域适宜性的绿色共建模式,以期为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秦岭北麓 乡村地区 空间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乡村植物景观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12
作者 李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度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度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 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度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度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社会效应、美感效果、生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enhinick丰富度指数与美感效果、生态质量、文化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上,提出了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立足资源优势,选择适合乡村景观发展的优势特色植物,有效增加评价较低乡村近水生境、居民点周边、农田边缘、林地比例和物种丰富度等建议,以期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的环境治理,为乡村景观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物种丰富度 乡村景观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秦岭北麓未来极端降水洪涝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璐莹 霍艾迪 +3 位作者 赵志欣 钟芳倩 王星 陈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66,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未来两种情景(SSP245和SSP585)、两个时段(2040—2060年和2070—2090年)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蓝田县和山区低洼地区,随着年份及情景的变化,危险性有明显的增高趋势;2)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周至县、鄠邑区和长安区北部及山区公路地区;3)极端降水洪涝致灾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蓝田县和临潼区,不同情景下洪涝致灾风险随时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极端降水指数 CMIP6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磊 马涛 +3 位作者 韩双宝 李甫成 吴玺 李海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秦岭至渭河河谷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结果表明:由基岩区至细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向HCO3·SO4-Ca·Na型转变,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浓度由254 mg/L增至889 mg/L,分带性不强;随着地下水流动,水-岩作用主要由碳酸盐岩风化溶滤控制向硅酸盐岩与岩盐风化溶滤控制转变,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14C测年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年龄多在2 450 a以内,地下水循环更新快,蒸发浓缩作用不显著;山前洪积扇作为地下水重要的涵养区与径流通道,对于关中平原潜水和承压水水质保障有关键作用,由于洪积扇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工农业活动中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保护 秦岭北麓 水文地球化学 溶解性固体总量(TDS) 离子比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学武 黄领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17,共5页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秦岭北麓 沣河 Tex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区CO_(2)和水汽湍流输送实验研究
16
作者 彭艳 赵奎锋 +2 位作者 张璐 张宏昇 李星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7-2417,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时段内CO_(2)小时浓度年均值为(404.4±27.9)×10^(-6),与瓦里关大气背景观测站和全球背景观测站CO_(2)年均值浓度水平相当,水汽小时浓度年均值为9.44g/m^(3),年总蒸发量为1321.5mm;CO_(2)、水汽浓度和蒸发量均存在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CO_(2)和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全年白天均表现为较强的碳吸收,观测时段内CO_(2)总吸收量约为-3047g/m^(2);夜间表现为碳排放,观测时段内总排放量约为2631g/m^(2);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均会对区域内CO_(2)通量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会增加区域内植被的固碳能力;白天CO_(2)通量负值多出现在西风条件下,农田和植被覆盖率较大的区域为CO_(2)通量的主要贡献区域;夜间CO_(2)通量正值主要来自于植被、土壤呼吸作用和人类活动排放的贡献.总体而言,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呈现较为明显的碳汇属性,实验时段内CO_(2)的净吸收量约为-416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秦岭北麓 城郊过渡带 涡动相关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M和PLUS模型的秦岭北麓生态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欢欢 刘金成 +2 位作者 郭义军 王海明 龚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4-252,F0003,共10页
秦岭北麓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是中国独特的生态宝库之一。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其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 秦岭北麓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是中国独特的生态宝库之一。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其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management,DPSIRM)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来评价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方法。首先,基于DPSIRM模型,选取了17个指标对2010、2015、2020年的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PLUS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2020–2030年秦岭北麓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况,最后利用预测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因子,预测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北麓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周围,距城区越远,抗干扰能力越强;2010–2020年非敏感性区域逐步增多,从9%增加到了26%,2010年低敏感区占比最多(38%),2015年中敏感区占比最多(28%),2020年低敏感区占比最多(30%),极高敏感区整体占比不高且相差不大(5%~10%),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研究区生态环境已得到初步改善且总体状态向好发展;2020–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模拟预测发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保护与开发是较为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景。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敏感性 DPSIRM模型 PLUS模型 空间格局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筠竹种子育苗试验
18
作者 李作军 周永梅 +5 位作者 王一循 曹崇文 李军航 程高佑 楚杰 张世杰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因气候条件的限制,秦岭北麓很难获得竹子种子,因而难以通过播种育苗获得造林绿化所需要的大量苗木。2019年7月在秦岭北麓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辖区的森林公园内发现了一株筠竹开花并结实,遂采集种子,开展了播种试验,以期探讨秦... 因气候条件的限制,秦岭北麓很难获得竹子种子,因而难以通过播种育苗获得造林绿化所需要的大量苗木。2019年7月在秦岭北麓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辖区的森林公园内发现了一株筠竹开花并结实,遂采集种子,开展了播种试验,以期探讨秦岭北麓竹种子育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筠竹采种后在室温下贮藏,第2年播种的出苗率为25.4%;实生苗前3年的生长状况优于秦岭北麓优势竹种淡竹的生长。该研究表明,在秦岭北麓筠竹通过播种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并探索了一套实生苗繁育的管理经验,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为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提供大量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竹 播种育苗 实生苗 秦岭北麓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西安段峪口村落洪涝适应性营建智慧研究
19
作者 欧亚鹏 林兰香 +1 位作者 方磊 安子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共9页
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在长期同雨洪博弈共生的过程中,当地传统村落形成了以低技术、低成本、低维护为特征的洪涝适应性智慧.在洪涝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些传统实践智慧对促进区域人水和谐、洪涝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秦岭北麓西安段为洪涝灾害多发区域.在长期同雨洪博弈共生的过程中,当地传统村落形成了以低技术、低成本、低维护为特征的洪涝适应性智慧.在洪涝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些传统实践智慧对促进区域人水和谐、洪涝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秦岭北麓典型区域内峪口传统村落为例,基于田野调查、多源数据比对互证法和图解分析法,本文旨在阐明洪涝适应与村落营建关系的基础上,在选址、街巷布局及洪涝管控设施系统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其洪涝适应性营建智慧,以期在新时期为城乡洪涝韧性人居环境规划营建,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洪涝适应 传统村落 营建智慧 峪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猕猴桃果园施肥现状与评价——以周至县俞家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路永莉 康婷婷 +3 位作者 张晓佳 高晶波 陈竹君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0-387,共8页
【目的】秦岭北麓是陕西省优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适栽区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摸清该地区猕猴桃果园的施肥现状、养分输入特征和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和规范猕猴桃产业良好发展具有... 【目的】秦岭北麓是陕西省优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适栽区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摸清该地区猕猴桃果园的施肥现状、养分输入特征和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和规范猕猴桃产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俞家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闭合流域。采用实地走访结合问卷记录的方式,于2012 2013年连续两年调查了该流域内240余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建园基本情况、果园面积、主栽品种、树龄、栽种密度、施肥量、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果实产量和灌溉等。根据调查果园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根据《中国有机肥养分志》提供的标准值,计算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结合该区域文献资料推荐的果园肥料用量最终确定了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并以此为标准对该流域果园养分投入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汇总,当猕猴桃产量在24 42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 375 500 kg/hm2,P2O5186 266 kg/hm2,K2O 286 35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30000 65000 kg/hm2,N∶P2O5∶K2O养分比例约为1∶0.5∶0.73。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果园有机肥投入比例及用量严重不足。其中,完全不施有机肥的果园占36.4%,即使在施用有机肥的果园中,亦有94.3%的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其提供养分的比例不足总养分的30%。化学氮肥投入量普遍偏高,平均为N 891 kg/hm2。氮肥投入合理(N 375 500 kg/hm2)的比例仅为5.0%,过量(N 500 750 kg/hm2)的比例22.7%,过高(N>750 kg/hm2)的比例高达59.1%。磷肥投入合理(P2O5186 266 kg/hm2)的比例为19.4%,不足(P2O5<186 kg/hm2)和过量(P2O5>266 kg/hm2)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1.7%。钾肥投入合理(K2O 286 350 kg/hm2)的比例仅为10.7%,不足(K2O<286 kg/hm2)的比例为30.6%,过量(K2O>350 kg/hm2)的比例为58.7%。【结论】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猕猴桃果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氮肥过量投入问题严重,过量比例高达81.8%。磷、钾肥过量和不足现象并存。因此,在今后该区域果树养分管理中,应大力增加有机肥投入量和施用比例,大幅度降低氮肥用量,同时合理引导磷、钾肥的科学施用。另外,因研究区耕地多以坡地为主,优化养分管理和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猕猴桃 施肥现状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