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曹顺庆 王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83,共8页
《毛诗序》按照儒家话语模式对《诗经》进行阐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主张,构成了儒家诗学的基本框架,影响中国文坛上千年。在此论述《毛诗序》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原因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毛诗序》 学术话语权 儒家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本义与《诗论》、《诗序》——以《关雎》篇为例看《诗论》、《诗序》作者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怀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4,共4页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 探明诗本义,对于正确理解《诗论》与《诗序》,判别其各自作者,有积极意义;区别《诗序》之大、小,同样有助于判别其各自之作者,并可加深对《诗》学传承与发展的认识。而诗本义,则历古以来多被义理之学所歪曲;《诗序》之大、小,自陆德明以来亦已不甚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诗序》 《毛传》 子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诗序》尊废之争与儒学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梅 郭明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毛诗序"因其对儒家元典的经学阐释而成为儒家文化关键词,而历代解"序"又被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汉代至中唐,汉唐经学居学术主流,"尊序"乃思想界共识;中唐至明代前期,变革汉唐儒学产... "毛诗序"因其对儒家元典的经学阐释而成为儒家文化关键词,而历代解"序"又被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汉代至中唐,汉唐经学居学术主流,"尊序"乃思想界共识;中唐至明代前期,变革汉唐儒学产生的理学占据学术思想制高点,"疑序""反序"甚至"废序"声浪高涨;明中期至晚清以前,理学趋于衰微汉学复兴,"存序"与"尊序"再占上风。中国古代思想史所演绎的关于"毛诗序"关键词之悖反式解读,与儒学嬗变密切勾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儒学嬗变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竹书《诗论》与《诗经》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春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8,共7页
上博竹书《诗论》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孔门论诗之作。它的发现 ,对解决《诗经》文本的形成和传流及儒家诗教的传承和流派问题 ,特别是对解决《毛诗序》和《毛诗传》的渊源问题 ,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者已就此作出一... 上博竹书《诗论》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孔门论诗之作。它的发现 ,对解决《诗经》文本的形成和传流及儒家诗教的传承和流派问题 ,特别是对解决《毛诗序》和《毛诗传》的渊源问题 ,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者已就此作出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和推断 ,其中 ,李学勤、廖名春、江林昌三位先生各自的研究观点很有代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诗经》学 《毛诗序》 孔门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诗论》的论诗特点与《毛序》的作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洲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5,共6页
上博《诗论》与《毛序》相比,《诗论》的论诗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既注重诗篇的一般性的政治内容,也重视诗篇所体现出的某种共通的道理;而《毛序》的解诗则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从《诗》... 上博《诗论》与《毛序》相比,《诗论》的论诗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既注重诗篇的一般性的政治内容,也重视诗篇所体现出的某种共通的道理;而《毛序》的解诗则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从《诗》学接受史考察,认为《毛序》是经累积而成的、以《诗》为载体体现自春秋以来的儒家思想的一部经典。《毛序》由秦、汉间人编纂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诗论》 《毛序》 对比研究 《毛序》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言诗”与《毛诗序》的释诗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壮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6,共10页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是"赋诗言志"的意思,它在春秋时代是从属于礼乐仪式的说话方法,与后来直接讲解《诗经》的《毛诗序》没有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赋诗"而展开的,而并没有阐释《诗经》之本义。战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由礼乐仪式转为经典,才产生了企图诸首解释《诗经》的《毛诗序》。但因为释《诗经》者仍未脱离上古以礼乐为治的时代所形成的隐喻思维模式,仍然用发微索隐的方式去理解《诗经》,故使《诗经》的本义长期被掩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孔子 赋诗言志 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与文体学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佳 党圣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 书序是一种传统应用文体,定型于秦汉,以叙书为主、叙人为辅,以叙带议,满足导读功能。在北宋士大夫高扬的文人精神下书序文转换了焦点,知人论文、重德叙理,形成了议论主导体式和意理化抒情。在“体用”之学新观念的引导下,宋序融合德业与文,改革了唐序人书分离的三段论模式。随着书序体衍化,原初的著述序更新为多元文体集序,在文法上汲取古文笔法、融合骈散句式,使书序由依附主文本的说明文字转变为融合众理、独具风格的成体之文。以诗文集序为代表,主于论理而忽略书旨,接近了“破体”的边缘。北宋书序的体制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文体创新规律,极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书序 体制 体式 文法 文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和之《毛诗图》版本、作者与制作研究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晟 卞小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215,共8页
马和之的《毛诗图》是宋代美术史脉络中的重要作品。此前学者对其虽多有考辨,但对于其版本、作者与制作尚有较多未厘清之处。在检讨前人研究方法与结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尝试通过对画卷版本的梳理与作品本身的再次细读,提供更多的证据,印... 马和之的《毛诗图》是宋代美术史脉络中的重要作品。此前学者对其虽多有考辨,但对于其版本、作者与制作尚有较多未厘清之处。在检讨前人研究方法与结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尝试通过对画卷版本的梳理与作品本身的再次细读,提供更多的证据,印证现存《毛诗图》并非马和之与高宗的亲笔作品,并尝试对画卷制作过程的某些细节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和之 《毛诗图》 版本 作者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录歌”现象(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茂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本文以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主席语录歌”为研究对象 ,论述了“语录歌”的产生、“语录歌”的推广和流传情况、“语录歌”理论、“语录歌”的遽然消失、“语录歌”的音乐特点、李劫夫的“语录歌”创作 ,最后论述了“语录歌”... 本文以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主席语录歌”为研究对象 ,论述了“语录歌”的产生、“语录歌”的推广和流传情况、“语录歌”理论、“语录歌”的遽然消失、“语录歌”的音乐特点、李劫夫的“语录歌”创作 ,最后论述了“语录歌”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本文 (上 )发表在《黄钟》2 0 0 3年第一期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歌 文化大革命 红宝书 最高指示 政治-音乐 红卫兵 李劫夫 特殊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录歌”现象(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茂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52,共10页
本文以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主席语录歌”为研究对象 ,论述了“语录歌”的产生、“语录歌”的推广和流传情况、“语录歌”理论、“语录歌”的遽然消失、“语录歌”的音乐特点、李劫夫的“语录歌”创作 ,最后论述了“语录歌”... 本文以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主席语录歌”为研究对象 ,论述了“语录歌”的产生、“语录歌”的推广和流传情况、“语录歌”理论、“语录歌”的遽然消失、“语录歌”的音乐特点、李劫夫的“语录歌”创作 ,最后论述了“语录歌”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歌 文化大革命 红宝书 最高指示 政治-音乐 红卫兵 李劫夫 特殊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讽寓·语境化·规范性——综论欧美汉学界《诗经》阐释学研究
11
作者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8,共9页
欧美汉学家将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定义为西方阐释学话语中的"讽寓"、"语境化"和"规范性"。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性化的分析态度摆脱了前期学者对中国《诗经》道德化阐释的反感情绪,开创了《诗经》... 欧美汉学家将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定义为西方阐释学话语中的"讽寓"、"语境化"和"规范性"。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性化的分析态度摆脱了前期学者对中国《诗经》道德化阐释的反感情绪,开创了《诗经》阐释学研究的新领域,带来《诗经》研究的新变革。但对中国《诗经》研究中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特别是《毛诗序》研究中的盲点问题,导致他们在用西方阐释学术语来定义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阐释学 《毛诗序》 欧美汉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序《郑风》的话语构设与汉初继嗣语境关系研究
12
作者 杨秀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毛《序》解读《郑风》作品主要采用概念转换、取譬转义等意义置换手法,聚焦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郑庄公诸子间两场因君位传替而引发的政治斗争,认为由此造成的社会混乱是郑国走向衰败的根源之一。毛《序》将郑国君位传替斗争作为《郑风... 毛《序》解读《郑风》作品主要采用概念转换、取譬转义等意义置换手法,聚焦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郑庄公诸子间两场因君位传替而引发的政治斗争,认为由此造成的社会混乱是郑国走向衰败的根源之一。毛《序》将郑国君位传替斗争作为《郑风》言说内容并加以批判,体现出在汉初继嗣不明的政治局势下,作者尝试重建周代嫡长子继承宗法传统的话语权力,借由文本注释实现构设符合大一统背景的新秩序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序》 郑国 《郑风》 君位传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领域知识下的《诗经》自动分词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姗姗 王东波 +1 位作者 黄水清 何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诗经》位居古文经学派"五经"之首,蕴含丰富。随着人文计算的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汉学引得丛刊》中《毛诗引得》的领域知识,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诗经》的自动分词。基于《诗经》手工分词的语料,采用《广韵》字表和统计... 《诗经》位居古文经学派"五经"之首,蕴含丰富。随着人文计算的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汉学引得丛刊》中《毛诗引得》的领域知识,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诗经》的自动分词。基于《诗经》手工分词的语料,采用《广韵》字表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23组融合不同特征知识的特征模板,训练产生机器学习分词模型。对每个分词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发现词性特征对《诗经》分词效果的影响最大,且分词模型的调和平均值F值最高可达到97.42%。最后,采用《毛诗引得》领域词表对测试性能最佳的分词模型进行长词校正的模型后处理,得到了融合《毛诗引得》专家词汇知识的《诗经》分词语料。本文融入多维领域知识实现《诗经》自动分词的研究模式不仅对先秦诗歌体的相关研究起借鉴意义,而且对先秦典籍的自动分词研究具有启发性,《诗经》分词语料作为先秦典籍语料库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实现先秦典籍的知识挖掘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引得》 《诗经》 条件随机场模型 特征模板模型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疏》之“兴”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性栽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孔疏》标“兴”之特点与《毛诗传》《郑笺》标“兴”之特点比较分析,提出《孔疏》之标“兴”主要着眼于“兴”与作品主旨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特别注重标“兴”的位置。这些特点使得《孔疏》之“兴”开始从政治化逐渐转向文学化。
关键词 《诗经》 《孔疏》 《郑笺》 《毛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王与三代:弘历与《御笔诗经图》制作考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晟 孟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I0011,共9页
乾隆四年,弘历开始亲自抄写《诗经》全文,并命画工临仿南宋画家马和之《毛诗图》的图式与笔意,制作完成三十册《御笔诗经图》。作为乾隆朝初年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这批图册的制作,以及之后君臣间的诗文唱和,隐含了弘历作为一名年经天子... 乾隆四年,弘历开始亲自抄写《诗经》全文,并命画工临仿南宋画家马和之《毛诗图》的图式与笔意,制作完成三十册《御笔诗经图》。作为乾隆朝初年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这批图册的制作,以及之后君臣间的诗文唱和,隐含了弘历作为一名年经天子欲说还休的政治雄心,并与乾隆朝初年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历 御笔诗经图 毛诗图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