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异质性检验表明,较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影响。由此,研究提出固本强基、因势利导、融合创新、辐射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城镇化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1 位作者 杜芯铭 任莉莉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2,共19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而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尤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这一作用的显著性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乡村旅游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乡村创业效应三大渠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特征,即在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这些渠道的影响更为突出。基于此,文章建议坚持走乡村旅游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扩大乡村非农就业规模,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创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 要素配置效应 非农就业效应 乡村创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谭佳欣 景程宇 刘美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旅游城镇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武陵山片区... 旅游城镇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现“N”形演化特征,空间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武陵源区、永定区等县域形成旅游城镇化高水平区;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空间格局由“西低东高”向“西高东低”转变。②旅游城镇化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缩小效应在2016—2021年有所减弱,在非省际交界区县域更强劲。③旅游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旅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二者分别跨越0.037和1.013的门槛值时,旅游城镇化即可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④旅游城镇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政府过度干预会削弱该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武陵山片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中介效应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医保统筹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吗?——基于收入端与支出端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畅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 聚焦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城乡医保统筹为切入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医保统筹显著减缓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平行趋势检验表明政策的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显现;机制分析表明,医保统筹通过收入端与支出端两条渠道惠及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效降低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医保统筹显著减轻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就医负担。因此,在持续完善城乡医保统筹的进程中,政策应更有针对性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提升受益公平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医保统筹 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保险与乡村振兴: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5
作者 杨雪美 孙静 彭国富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险能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法与剔除直辖市样本、缩短时间窗口以及考虑政策影响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数字普惠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显示,农业大省、城乡收入差距较高地区以及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应加强保险集聚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普惠保险的相互融合,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保险 乡村振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6
作者 王振华 司晨 +1 位作者 白冰 江金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目的]准确评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深化改革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平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13-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结合两阶段回归法评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目的]准确评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深化改革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平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13-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结合两阶段回归法评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入市改革试点政策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这一缩小效应随着政策实施年份的增加作用效果愈加明显;入市改革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地方公共财力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与人口规模异质性,从不同地区视角来看,西部地区作用相对显著,而东部和中部作用效果不明显;从不同人口规模视角来看,小规模作用效果不显著,大规模和中规模作用显著,且大规模县的效应强于中规模县,并随人口规模扩大而递增。[结论]研究结果可以探明入市改革试点政策的经济效应,为推动入市改革举措有序进行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双重差分法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7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
8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谭佳欣 关锐 甘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基于2014—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 基于2014—2021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新型城镇化通过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自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均存在单门槛效应,分别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和倒“U”型变动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发展对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9
作者 汪昕宇 韩广奎 吴克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 基于2013—2021年中国187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产业融合之于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即在产业融合水平较低时,产业融合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当产业融合水平较高时,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域尚未跨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拐点。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城镇化双重机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长期效应分析表明,县域产业融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第二个拐点,即更高水平的县域产业融合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应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县域产业融合发展,以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10
作者 张梦婷 蒋经焘 钟昌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共12页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 “村村通公路”“县县有高速”“一小时交通圈”等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既有大量研究考察了打破地区间分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少关注到地区内城乡间交通可达性的变化。本文基于OpenStreetMap数据库,通过ArcGIS拾取计算了2014—2021年中国234个地级城市的城乡间道路综合密度,进而量化识别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在样本观测期内,城乡间道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道路综合密度每提高1个单位,能够解释城乡差距缩小幅度的5.31%;第二,基准的回归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处理后始终成立,且在东部地区、规模较大和北部湾城市群内的城市更为显著;第三,机制探究结果表明,城乡道路建设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产生作用;第四,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城乡间道路建设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层面为优化资源配置、塑造城市比较优势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道路 收入差距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杜家廷 陈姝洁 顾谦农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共1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政策变量,运用广义DID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政策对农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从数字普惠金融构成维度来看,数字化深度对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最大;从农业细分行业和地理区域来看,该政策对小农业、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金融排斥高水平区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主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路径来增强农业发展韧性,数字鸿沟对该政策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功能的发挥具有抑制效应,传统金融竞争则具有促进效应。为此,应在大力夯实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积极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基础上,不断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可达性、针对性、畅通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数字鸿沟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区位异质性和经济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通过经济活力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要全方位增强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技术创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县域平衡发展 经济活力效应 产业升级效应 城乡收入差距 区域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1572个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玉静 涂圣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业资本深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利用2016—2022年中国157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业资本深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利用2016—2022年中国1572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从异质性影响看,相对于非数字试点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试点村在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政策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果。从结构性影响看,受数字鸿沟影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促进收入差距收敛效果较小。这些发现表明,在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异质性、结构性特征对促进城乡收入居民差距有效收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区域产业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晟 贺灿飞 +1 位作者 李志斌 俞国军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13—2019年中国地级市城乡收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产业结构视角切入,分析数字经济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整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渠道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影响仅通过制造业结构升级传递,且存在两面性,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使制造业向资本化和高技能化发展,削弱其积极作用。进一步讨论表明,通过大力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采取渐进式的产业升级思路,可有效缓解数字经济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一方面可丰富对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凡 朱新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0,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2年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缩... 文章基于2011—2022年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城市与南方城市,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另外,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缩小本地城乡收入差距,并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否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2
16
作者 艾玮炜 张瑜 杨继军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原产地资源禀赋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就近致富,是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明确的县域范围,但现有研究聚焦分析省际、市际地理标志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忽略了县域培育农产品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原产地资源禀赋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就近致富,是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明确的县域范围,但现有研究聚焦分析省际、市际地理标志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忽略了县域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受益程度,未能深入探讨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由此,基于中国141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赋予区域共同利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范围化生产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竞争力,有效削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全民共同富裕。针对不同类型县域进行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削减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而言,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显著缩小位于西部地区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对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县域的削减效应要显著高于长江经济带。此外,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脱贫县城乡收入差距的线性削减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地理标志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竞争力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乐 强微 孙世玉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并进的背景下,研究利用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2)通过增加人力资...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并进的背景下,研究利用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2)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加快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3)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资源流动与共享,加强农村基建与产业协作,实现城乡融合与协同发展;完善社保体系降低农民生活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与消费选择。研究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乡收入差距 新型城镇化 人力资本投资 城乡消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实施效应与规模效应的双重视角
18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共13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3个省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助力作用,主要表现为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上效应具有长期显著效果,且实施时间越久,对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效应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于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效应最弱。机制甄别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财政收支状况改善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国家重点生态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其转移支付规模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具有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效应,且转移支付规模越大,这种效应越强。此外,生态转移支付对于缩小中国东部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最为明显,而在西部区域的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PSM-DID 转移支付 面板门槛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制优化与共同富裕:税收归宿的城乡动态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正淦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6,共10页
税收归宿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税制优化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而税收的再分配功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基于2012-2020年《中国税务年鉴》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微观数据,本文从收入分配与相对贫困双重视角分析了税收... 税收归宿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税制优化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而税收的再分配功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基于2012-2020年《中国税务年鉴》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微观数据,本文从收入分配与相对贫困双重视角分析了税收归宿的城乡动态分布。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税收体系整体呈现累退性特征,但受益于税制结构性调整,其累退程度不断减弱,收入再分配效应趋于中性;第二,城乡税负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直接税有效税率高于农村,而间接税呈现相反态势;第三,直接税具有正向的不平等效应,间接税则呈现负向效应,但二者均未能抵消对相对贫困的净收入负效应,且表现出城乡异质性调节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应逐步建立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依据税负转嫁规律优化税制结构、统筹城乡税负公平与效率等政策建议,为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税制优化 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 相对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20
作者 李凡略 何可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24,共16页
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其对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利用中国县级面板数据,从农民增收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 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其对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利用中国县级面板数据,从农民增收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在缓解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来间接实现。同时,研究还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城乡家庭天然气消费不平等;在传统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和集中供暖区,数字基础设施缓解当地城乡家庭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更为明显。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水平;注重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政策条件的协同作用,提升清洁能源消费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清洁能源消费不平等 农民增收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