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native Design of Postgraduat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1
作者 王芬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S2期95-97,共3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design of postgraduat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fficiently-organized writing activ...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design of postgraduat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fficiently-organized writing activities based on practical needs could refresh teaching frame- work and consequently assist postgraduates in English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graduat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teaching design long-passage wri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教育创新课程研究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d.loft STEM课程为例 被引量:68
2
作者 陈鹏 田阳 黄荣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90,共9页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STEM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和途径。探索STEM教育应用模式,开发跨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是推动STEM教育开展的关键。为促进我国STEM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该研究以...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STEM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和途径。探索STEM教育应用模式,开发跨学科融合的STEM课程,是推动STEM教育开展的关键。为促进我国STEM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该研究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与设计学院合作的d.loft STEM Learning项目中的STEM课程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在详细介绍课程整体结构、课程活动设计及实施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归纳该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基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与STEM素养,课程活动目标与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相对应,以真实问题与项目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整合,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与工具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围绕STEM教育与设计思维的核心理念,从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构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跨学科STEM课程模型,并提出相关实施建议,为STEM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STEM课程 设计思维 跨学科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的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超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496,共7页
目的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设计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解决趣味性不足与教育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方法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智能化学习理论,提出数字情境体验、互动参与、故事化表达的设计方法,构建系统化产品开发体系。以“智能小... 目的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设计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解决趣味性不足与教育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方法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智能化学习理论,提出数字情境体验、互动参与、故事化表达的设计方法,构建系统化产品开发体系。以“智能小小讲解员”主题套装为例,整合智能学习工具、数字教育资源与评测系统,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践评估。结果 参与儿童的历史知识记忆准确率由65%提升至88%,解说技能水平提升35%,学习兴趣显著增长。85%的儿童掌握智能讲解技巧,形成数字化史料分析方法,建立持续性学习习惯。结论 丰富了智慧纪念馆设计理论,为实现数字化儿童历史学习提供创新方案,对推动文创产品的智能创新发展与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馆 文创产品 儿童历史学习 趣味性设计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大实验模式设计与实践
4
作者 韩云华 胡小文 +2 位作者 刘亚洁 余玲 王彦荣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65,共6页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革新、考核方式完善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作为类似实验课程的改革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加热壁面的实验平台设计与教学应用
5
作者 李聪 王佳利 +4 位作者 王志敏 李源慧 陶振翔 吴建松 杨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5,共8页
液滴撞击加热表面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涉及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该研究构建了液滴撞击加热表面实验平台,分析了不同撞击高度和表面温度下的液滴模式及动力学特征参数。此外,基于八个方面的考虑制定并设... 液滴撞击加热表面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涉及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该研究构建了液滴撞击加热表面实验平台,分析了不同撞击高度和表面温度下的液滴模式及动力学特征参数。此外,基于八个方面的考虑制定并设计了实验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表明,学生在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击 加热表面 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 学生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关键实践:信息科技课程重组与教学转化
6
作者 张莉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98,共9页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 当前,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关键概念认知浅层化、原理与素养关联不足、活动认知负荷失衡,致使素养生成零散化、浅表化、偶然性。为破解上述矛盾,研究首先基于加涅学习结果理论,提出构建信息科技课程关键实践,旨在通过结构化实践活动驱动知识、技能、态度、认知策略互动发展。接着,通过以下路径系统建构课程关键实践:基于素养内涵映射关键实践主题;依托“工具—原理—社会规范—跨学科”四维框架实现素养与内容耦合;构建“工具应用→场景决策→科技创生”三阶认知层次支撑素养进阶。进一步,研究提出基于关键实践的课程内容重组与教学转化策略:贯通螺旋内容体系奠定结构性基础;三维情境框架提供系统化场域支持;四向度认知活动驱动“知能—心智”双结构生成。研究为破解三重矛盾、系统推进素养落实提供结构化实践路径,助力数智时代课程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实践 信息科技课程 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反馈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设计
7
作者 王飞飞 陈炫萧 金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了解决高速磁浮电动机高精度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套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包含电路设计、频域理论计算、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通过二阶滤波环节的参数匹配,实现调理电路的频域指标设计,确保调理电路能够有效过滤... 为了解决高速磁浮电动机高精度反馈控制问题,设计了一套高速电动机控制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实验方案,包含电路设计、频域理论计算、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通过二阶滤波环节的参数匹配,实现调理电路的频域指标设计,确保调理电路能够有效过滤噪声并满足频域指标要求;采用Simulink、Multisim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时域与频域验证,确保其在理论模型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Altium Designer完成电路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设计,确保电路紧凑性与可靠性;利用实验验证所设计电路有效性以及在不同负载和转速下电路对位移和电流信号处理的优异稳定性与灵敏度。通过对电动机磁悬浮轴承位移和电流信号的准确反馈,有效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实现高速磁悬浮电动机的高动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磁悬浮轴承 信号调理电路 电动机转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工具在高校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8
作者 杨杨 王俊国 +1 位作者 张美莉 韩育梅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134-136,共3页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学习者需要将不同学科原理运用于食品加工的过程,解决食品加工中的问题,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焦点。新媒体是基于互...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学习者需要将不同学科原理运用于食品加工的过程,解决食品加工中的问题,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焦点。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新兴信息传输形式,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也影响了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强的学习参与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活动改革过程。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食品工艺学类课程的目标要求,探讨了新媒体教学工具应用于高校食品工艺学类课程教学的途径,以期为提升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食品工艺学类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
9
作者 康鹏 党养性 胡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财务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单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文通过系统的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财务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单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文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让课堂成为“知识建构”的场域,全面达成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专业素养塑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创新思考的主动教育模式,弘扬“尚农乐耕,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革命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云 高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案及成效,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出了既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的发展,促进农业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 教学探索 沈阳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学习科学指导硬件实验课程设计的探索
11
作者 冯建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87,205,共6页
硬件实验课程对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但知识抽象难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畏惧。为提高学生底层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改善学生硬件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应用学习科学理论对“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 硬件实验课程对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但知识抽象难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畏惧。为提高学生底层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改善学生硬件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应用学习科学理论对“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两门硬件实验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确定了涵盖认知、实验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按照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设计了层次递进的实验项目。通过设置科学合理、多元开放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课程思政活动及考核评价环节,促进学生产生意义学习,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实现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实验课程设计 应用学习科学 计算机系统能力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2
作者 赵晓顺 赵欣阳 +3 位作者 侯壮壮 于华丽 高波 肖胜远 《南方农机》 2025年第9期168-172,共5页
【目的】满足农业领域日益增加的科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方法】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容、... 【目的】满足农业领域日益增加的科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方法】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并详细阐述了实际案例“驱动耙精量播种机”在教学中的融入方案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效。【结果】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已开设多门同类课程,并组织实际教学。经过不断建设,该类课程已成为智慧农业卓越班及相关专业的特色与品牌课程,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结论】“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紧密契合社会生产的需求,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将具备科学试验思维,并掌握解决农业相关试验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统计分析 课程实践 教学方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3
作者 郭丽峰 刘宏新 +5 位作者 孙伟 侯国安 赵艳忠 公维佳 刘钗 尚家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5-8,16,共5页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PBL)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关注。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智慧农业背景下的应用与实践,分析...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项目驱动教学(PBL)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关注。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智慧农业背景下的应用与实践,分析智慧农业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PBL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结合智慧农业的具体项目阐述如何通过PBL教学模式设计课程、选择项目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以及进行评估。这些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该文也探讨在实施PBL教学模式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项目驱动教学(PBL)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的“油脂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研究
14
作者 张振山 王桂英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115-117,121,共4页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对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实践技能至关重要。从工程教育角度剖析了“油脂工厂设计”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师...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对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实践技能至关重要。从工程教育角度剖析了“油脂工厂设计”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内容考核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工厂设计 课程设计 工程能力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5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科亮 杨朝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下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对其作多维考察有助于深化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研究。研究认为:历史维度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为“未分科前的素朴性萌芽——转型时期的跨学科学习尝试——确立与深化时期的再统整”...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下历史教学研究的热点,对其作多维考察有助于深化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研究。研究认为:历史维度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为“未分科前的素朴性萌芽——转型时期的跨学科学习尝试——确立与深化时期的再统整”的演进历程。价值维度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蕴含有“个体与社会”“过去与未来”“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行动”等多维度的价值意蕴。内容维度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从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跨学科的逻辑贯通、超学科的问题探究等维度加以构建。操作维度上,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拓展课堂,寻求模块课程的跨学科主题整合;依托校本,促进关联学科的跨学科主题融通;融入社会,推动兼容生活的跨学科主题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 统整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言海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能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建设与党史教育在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载体和原则方面高度契合,内容上包容互济、方法上协同互通、功能上同向同行,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党史教育与课程思政深... 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能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建设与党史教育在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载体和原则方面高度契合,内容上包容互济、方法上协同互通、功能上同向同行,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党史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将党史元素寓于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育人力量,能有效破解“两张皮、硬融入”等难题。文章从价值意蕴、原则遵循与逻辑理路三个方面出发,探索“党史+课程思政”的双向赋能理路,推动党史教育与课程思政从“嵌入”走向“融合”,推动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慧丽 唐钢锋 雷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针对课程思政案例易重复,以及课程思政考评难的问题,本文以仪器分析实验中的经典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例,介绍了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实验的具体内容为测定食品中的防腐剂和甜味剂;普适性和专属性两类课程思政案例的具... 针对课程思政案例易重复,以及课程思政考评难的问题,本文以仪器分析实验中的经典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例,介绍了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实验的具体内容为测定食品中的防腐剂和甜味剂;普适性和专属性两类课程思政案例的具体实践过程,包括案例意义、案例导入、案例实施、案例拓展和效果考核,普适性案例以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性为例,专属性案例以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国产化之路为例。此外,阐述了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内,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思政的内容,分阶段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除了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的功能,本文同时强化了课程思政在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并主张通过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来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特点 课程思政 仪器分析实验 创新意识 仪器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理析与融合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莉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解释兼顾等特点。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属性,以高校思想史类课程内核、功能、地位和内容为出发点,将高校思想史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模块化为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科学精神与学术态度、系统性和批判性理论思维、学科情感与社会使命、道德品质与人格习惯等五大领域,通过系统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立足学科特色发挥专业育人功能,并结合现实问题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策略,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史课程 课程思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课程设计的项目式教学实践
20
作者 何超 彭惠 方泽民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在遗传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以“真菌漆酶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为模拟项目,构建项目式教学改革方案。主要目的是以科学问题为引领,将项目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理念。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教学目标,注... 在遗传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以“真菌漆酶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为模拟项目,构建项目式教学改革方案。主要目的是以科学问题为引领,将项目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理念。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质性的学习成果;采用“课前、课堂、课后”三阶段贯通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强调全过程化的课程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科研+教学”模式,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实现课程考核指标的全过程和多元化。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遗传学 项目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