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大传统及其时代价值
1
作者 杨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传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大历史进程看,社会运行秩序及其规律性一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百家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有关“天下”的思想和话语,特别是早期儒家怀抱“以天下为...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传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大历史进程看,社会运行秩序及其规律性一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百家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有关“天下”的思想和话语,特别是早期儒家怀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力图实现“家—国—天下”的良好秩序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经典儒学的历史意识及其对“治乱盛衰”的关切,形成了儒学社会历史观“去乱达治”的基本命题,对中国思想史以及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赋予了儒学社会历史观的大传统意涵。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纵深之处走来,对于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核心关切将继续予以新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社会历史观 “古—今”关系 “传统—现代”关系 治乱盛衰 去乱达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邦辉 黄开腾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3,27,共4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政府生态责任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交往观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这华 葛建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5期99-101,共3页
挖掘儒家交往观的内涵并做好现代转化,对于当前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有重要启示。其中",仁者爱人"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在师生中倡导"大爱精神"和尊师重教;"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在师生中倡导尊重差异... 挖掘儒家交往观的内涵并做好现代转化,对于当前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有重要启示。其中",仁者爱人"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在师生中倡导"大爱精神"和尊师重教;"和而不同"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在师生中倡导尊重差异和独立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当代启示是在师生中倡导换位思考和宽以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交往观 和谐师生关系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伦理中轴到制度中轴——论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广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中轴 制度中轴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默觚·治篇》政治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向清 李浩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默觚·学篇》体现了魏源有关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默觚·治篇》中魏源则反思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合理的政治哲学观点。包括德义结合的儒家治国论,以变易史观为依据的改革之道,德才兼备、人尽其用的人才论。这些... 《默觚·学篇》体现了魏源有关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默觚·治篇》中魏源则反思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合理的政治哲学观点。包括德义结合的儒家治国论,以变易史观为依据的改革之道,德才兼备、人尽其用的人才论。这些政治哲学见解引导了当时的社会改革,对我国当代的社会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默觚·治篇》 儒家治国论 变易史观 人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洪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儒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和谐的整体,把社会道德推及至生态领域,不仅要对人进行关怀,还应关爱万物。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儒家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观 和谐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复观的心性史观及其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法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从儒家的心性之学出发,徐复观认为人类历史主要有中国和西方两条发展道路,一条特重道德,即人性中仁性的一面;一条特重科学,即人性中知性的一面,双方各有所偏,恰可互补。人类未来发展应是中西两种道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国文化应该借鉴... 从儒家的心性之学出发,徐复观认为人类历史主要有中国和西方两条发展道路,一条特重道德,即人性中仁性的一面;一条特重科学,即人性中知性的一面,双方各有所偏,恰可互补。人类未来发展应是中西两种道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国文化应该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知性的一面,西方文化则应该学习接纳中国文化仁性的一面,以解决各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现代新儒学 心性史观 融合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