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3+),Tb^(3+)共掺氮化铝薄膜结构与发光特性
1
作者 罗璇 孟河辰 +5 位作者 王晓丹 陈子航 曾雄辉 高晓冬 郑树楠 毛红敏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3-741,共9页
通过离子注入方法,首次将Dy^(3+)和Tb^(3+)共掺入氮化铝(AlN)薄膜,并研究了其晶体结构、阴极荧光和能量传递机制。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在Tb^(3+)剂量一定的情况下,Dy^(3+)的注入会导致晶格内部压应力增大,随着Dy^(... 通过离子注入方法,首次将Dy^(3+)和Tb^(3+)共掺入氮化铝(AlN)薄膜,并研究了其晶体结构、阴极荧光和能量传递机制。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在Tb^(3+)剂量一定的情况下,Dy^(3+)的注入会导致晶格内部压应力增大,随着Dy^(3+)的持续注入,一部分点缺陷发生复合,内部部分压应力会得到释放。阴极荧光光谱(CL)显示,高剂量Tb^(3+)注入下,随着Dy^(3+)剂量的增加,Tb^(3+)的发射强度与Dy^(3+)的发射强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可能存在Tb^(3+)的5D4→7F6至Dy^(3+)的6H15/2→4F9/2的共振能量传递。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Tb^(3+)和Dy^(3+)注入剂量下,样品的发光颜色在黄绿色与橙黄色之间转变,色温在4042~5119K范围变化。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通过改变Tb^(3+)与Dy^(3+)共注入的剂量比可以有效调控材料的发光色坐标与色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镝离子 铽离子 氮化铝 发光特性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ys介导的核酸探针级联荧光信号免疫检测法测定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2
作者 李亚楠 解立斌 +6 位作者 陈佳 韩爱云 张文娜 剧慧栋 冯佩 张媛媛 胡连霞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1,共8页
以葡萄糖氧化酶(GOx)催化Ag^(+)/Cys介导的富G-ssDNA/Tb^(3+)核酸探针体系引发荧光强度变化为方法学基础,开发了一种新型ELISA双重级联荧光信号放大系统,对葡萄糖氧化酶具有高的灵敏度响应(低至0.05μg/mLGOx)。将此体系与对GOx负载的... 以葡萄糖氧化酶(GOx)催化Ag^(+)/Cys介导的富G-ssDNA/Tb^(3+)核酸探针体系引发荧光强度变化为方法学基础,开发了一种新型ELISA双重级联荧光信号放大系统,对葡萄糖氧化酶具有高的灵敏度响应(低至0.05μg/mLGOx)。将此体系与对GOx负载的纳米微球为信号探针的磁分离免疫体系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用于食品中AFB_(1)的高灵敏的双重级联信号放大的荧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对AFB_(1)的检出限为0.05 ng/mL,在加标的玉米和大米样品中,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AFB_(1)的回收率在85.09%~105.2%之间,变异系数(CV)值为6.8%~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AFB_(1)) 富G单链DNA 铽离子(Tb^(3+)) 抗体 荧光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铽离子与去甲肾上腺素的荧光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童裳伦 项光宏 陈萍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12-1614,共3页
实验发现稀土铽离子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发生络合反应 ,并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荧光。在对铽离子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络合发光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在激发波长为 30 0nm ,发射波长... 实验发现稀土铽离子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发生络合反应 ,并发射出铽离子的特征荧光。在对铽离子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络合发光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检测去甲肾上腺素的新方法。在激发波长为 30 0nm ,发射波长为 5 4 5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 0 0 1~ 5 0 μg·m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90 ,检出限为 1 0ng·mL-1(S/N=3)。该法应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药物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离子 去甲肾上腺素 荧光分析法 稀土元素 儿茶酚胺 酪氨酸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环丙氟哌酸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磊 桑立红 +2 位作者 武艳琳 程秀民 苏志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1-693,共3页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 pH为 6 0的条件下 ,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 ,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 3 2 8和 5 4 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 ,...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 pH为 6 0的条件下 ,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 ,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 3 2 8和 5 4 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 ,测定尿样中痕量的环丙氟派酸可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氟哌酸 稀土荧光探针 尿样 痕量分析 抗微生物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和La^(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志祥 张树功 +3 位作者 刘启民 倪嘉缵 苗健 油书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0-72,共3页
Tb~(3+)和La~(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冯志祥,张树功,刘启民,倪嘉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苗健,油书恒(河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郑州)关键词镧离子,... Tb~(3+)和La~(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冯志祥,张树功,刘启民,倪嘉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苗健,油书恒(河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郑州)关键词镧离子,铽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光谱法血清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离子 铽离子 牛血清 白蛋白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标记药物布洛芬及保泰松研究萘啶酸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岩 沈含熙 黄汉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855-1858,共4页
血清白蛋白与萘啶酸的结合,可以猝灭萘啶酸-铽螯合体系的特征荧光,保泰松(Phenylbutazone)及布洛芬(Ibuprofen)等药物在白蛋白的特定结合位置与其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因此,可用作白蛋白分子结合位置的... 血清白蛋白与萘啶酸的结合,可以猝灭萘啶酸-铽螯合体系的特征荧光,保泰松(Phenylbutazone)及布洛芬(Ibuprofen)等药物在白蛋白的特定结合位置与其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因此,可用作白蛋白分子结合位置的标记物。本文以保泰松或布洛芬作标记物,探讨了牛血清白蛋白及人血清白蛋白对萘啶酸-铽螯合体系特征荧光的不同影响方式,并根据蛋白结合位上药物的置换作用确定了萘啶酸在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上的结合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啶酸 血清白蛋白 标记药物 布洛芬 保泰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铽离子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活力指数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亓昭鹏 陈婷婷 +4 位作者 周青 冯玉英 李邨 陆天虹 黄晓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The effect of Tb3+ ion on the Activity Index (RZ=A403/A275) of HRP was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ultraviolet-visible, FT-infrare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Tb3+ ion cou... The effect of Tb3+ ion on the Activity Index (RZ=A403/A275) of HRP was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ultraviolet-visible, FT-infrare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Tb3+ ion could bond to the O and/or N group of the amides in the polypeptide chains of HRP,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index of H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离子 辣根过氧化物酶 活力指数 紫外光谱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和Tb^(3+)掺杂镓硼锗硅酸盐玻璃发光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殷海荣 唐元元 +3 位作者 郭宏伟 莫祖学 王宇飞 宋建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3-1049,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高含量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发光玻璃,并分析了其光谱性能。根据Dy^(3+)和Tb^(3+)掺杂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等特性,探讨了Dy^(3+)与Tb... 采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高含量Tb^(3+)单掺和Dy^(3+)/Tb^(3+)共掺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发光玻璃,并分析了其光谱性能。根据Dy^(3+)和Tb^(3+)掺杂的镓硼锗硅酸盐(GBSG)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等特性,探讨了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结果表明:玻璃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随着Tb^(3+)、Dy^(3+)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与相同摩尔浓度的单掺玻璃相比,共掺玻璃发光强度的衰减速率先减慢而后加快。Tb^(3+)、Dy^(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和~4F_(9/2)+~7F_6→~6H_(15/2)+~5D_4交叉弛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Dy3+/Tb3+共掺 发光性能 镝离子 铽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乔荫颇 李艳肖 +3 位作者 殷海荣 刘盼 李思媛 张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室温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铽掺杂的羟基磷灰石(Tb-HAP),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PL)等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XRD和FT-IR测试表明,Tb3+的掺杂对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在室温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铽掺杂的羟基磷灰石(Tb-HAP),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PL)等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XRD和FT-IR测试表明,Tb3+的掺杂对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545 nm波长监测下,测得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78 nm。样品的发光强度随Tb3+在样品中的掺杂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在8%时发光最强。此外,Tb-HAP样品的荧光寿命随着Tb3+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化学沉淀法 铽离子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对稀土-转铁蛋白配合物的影响(Ⅱ)——稀土-转铁蛋白配合物的阴离子结合性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斌盛 李英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86-1090,共5页
在 0 .1 mol/ L Hepes,p H 7.4的条件下 ,使用紫外差谱和铽 ( )荧光光谱观察了一些螯合剂对稀土 -转铁蛋白配合物 REC-apo Tf中 RE的脱除 .荧光滴定表明 ,螯合剂对 Tb C-apo Tf中铽 ( )的脱除按缔合机理进行 .当螯合剂为非伴阴离子时 ... 在 0 .1 mol/ L Hepes,p H 7.4的条件下 ,使用紫外差谱和铽 ( )荧光光谱观察了一些螯合剂对稀土 -转铁蛋白配合物 REC-apo Tf中 RE的脱除 .荧光滴定表明 ,螯合剂对 Tb C-apo Tf中铽 ( )的脱除按缔合机理进行 .当螯合剂为非伴阴离子时 ,脱除过程有 Tb C-apo Tf-L三元配合物中间体生成 ;当螯合剂为伴阴离子时 ,脱除过程有 L-Tb C-apo Tf三元配合物中间体生成 ;L-Tb C-apo Tf比 Tb C-apo Tf-L更有利于脱除反应的进行 ;HEDTA,EDTA和 NTA可定量地将 Tb C-apo Tf转化为 Tb-L或 Tb-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铽(Ⅲ)离子 紫外差谱 荧光光谱 阴离子结合性质 稀土 配合物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光体中三价铽离子的自敏化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武鸣 李兰英 王素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660-666,共7页
三价铽离子激活的磷光体有兰色和绿色两个发射谱线系列。本文分析了这两个系列谱线的强度,随着激活剂浓度而变化的实验结果,发现在激活剂浓度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当继续增加激活剂含量时,兰色和绿色发射谱线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和加入敏... 三价铽离子激活的磷光体有兰色和绿色两个发射谱线系列。本文分析了这两个系列谱线的强度,随着激活剂浓度而变化的实验结果,发现在激活剂浓度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当继续增加激活剂含量时,兰色和绿色发射谱线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和加入敏化剂的结果是一致的。可见对于铽的绿色谱线而言,铽离子本身也会起一种敏化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三价铽离子具有自敏化效应的观点,来解释上述的实验结果。这种观点是:在含有较高浓度铽离子的磷光体中,铽离子既是绿色辐射的发光中心,又是它的敏化中心。我们还认为,这种敏化作用是在两最近邻的铽离子之间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按照这种模型,用能量传递的共振理论,计算了传递效率,临界距离以及基质离子直径大小对自敏化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体 绿色 敏化 铽离子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的新荧光光度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延虹 侯法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该文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三磷酸腺苷二钠(ATP)与依诺沙星(ENX)和Tb^3+的相互作用。依诺沙星与Tb^3+形成二元络合物发射出位于545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 该文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三磷酸腺苷二钠(ATP)与依诺沙星(ENX)和Tb^3+的相互作用。依诺沙星与Tb^3+形成二元络合物发射出位于545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ATP的加入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ATP的方法。实验测得,ATP的线性范围是2.00~20.0μmol·L^-1检出限为6.83×10^-8mol·L^-1。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和Tb^3+ -依诺沙星与三磷酸腺苷二钠的相互作用机理。该法成功地用于样品中ATP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二钠(ATP) 依诺沙星(ENX) TB^3+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Ⅲ)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斌盛 HARR.,WR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2-466,共5页
在pH7.40.1mol/LHepes及室温条件下,使用荧光光谱进行了Tb3+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Tb3+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后,其549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约105倍.在549nm处Tb3+-脱... 在pH7.40.1mol/LHepes及室温条件下,使用荧光光谱进行了Tb3+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Tb3+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后,其549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约105倍.在549nm处Tb3+-脱铁转铁蛋白络合物的摩尔荧光强度是(9.65±0.05)×104mol-1L,Tb3+可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优先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C端结合部位,条件平衡常数是lgKC=9.96±0.20,lgKN=6.37±0.16.Tb3+与R3+E(RE=Nd、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 转铁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和Sm^(3+)共掺杂对TiO_2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承志 卢旭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1-185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O2和Tb3+/Sm3+共掺杂TiO2复合粉体,采用XRD、DRS和SEM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探讨Tb3+/Sm3+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b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TiO2和Tb3+/Sm3+共掺杂TiO2复合粉体,采用XRD、DRS和SEM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探讨Tb3+/Sm3+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b3+/Sm3+共掺杂可显著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Tb3+/Sm3+共掺杂在TiO2中产生协同作用,可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使TiO2粒径减小。Tb3+/Sm3+共掺杂增大了TiO2的晶格畸变,使TiO2吸收带边蓝移。当Tb3+/Sm3+的掺杂量分别为0.1%和0.2%时,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降解率达到9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铽和钐共掺杂 协同效应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BenA)_4Rh6G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
15
作者 张迈生 李沅英 杨燕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6-52,共7页
研究了RE(BenA)_1Rh6G三元配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RE=Eu ̄(3+)或Tb ̄(3+),BenA:苯甲酸,Rh6G:Rhodamine6G).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为RE ̄(3+):BenA:Rh6G=1:... 研究了RE(BenA)_1Rh6G三元配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RE=Eu ̄(3+)或Tb ̄(3+),BenA:苯甲酸,Rh6G:Rhodamine6G).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为RE ̄(3+):BenA:Rh6G=1:4:1.用DTA和TG测定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用IR光谱确认了RE ̄(3+)与BenA配体间形成配位键。UV吸收光谱和电导法测定结果表明,Eu ̄(3+)和Tb ̄(3+)两种配合物为1:1型离子缔合物。与相同条件下合成的La ̄(3+),Y ̄(3+)三元配合物一样,在365nm光激发下,它们的有机溶液均可观察到强烈的荧光,测得Eu ̄(3+)和Tb ̄(3+)的固态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其最大发射峰分别为635和613nm.根据固体荧光光谱结果,看不到稀土金属离子对立的贡献。由此看来,在这两种含不同稀土元素的固体三元配合物体系中,显示为l ̄*→L发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三元络合物 合成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为敏化剂的掺Tb^(3+)硅酸盐闪烁玻璃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胜 钱奇 +2 位作者 张勤远 杨中民 姜中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3-777,共5页
实验制备了以Tb3+为激活剂、Gd3+为敏化剂的硅酸盐闪烁玻璃,研究了Tb2O3和Gd2O3含量对玻璃密度和玻璃折射率,以及对玻璃在紫外光激发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的光学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Tb3+/Gd3+共掺闪烁玻璃的激发与发光特性、荧光寿命,... 实验制备了以Tb3+为激活剂、Gd3+为敏化剂的硅酸盐闪烁玻璃,研究了Tb2O3和Gd2O3含量对玻璃密度和玻璃折射率,以及对玻璃在紫外光激发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的光学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Tb3+/Gd3+共掺闪烁玻璃的激发与发光特性、荧光寿命,结合稀土离子能级结构,分析了Gd3+→Tb3+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与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紫外激发条件下,大量引入Tb2O3和Gd2O3可提高Gd3+→Tb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有利于Tb3+离子的绿色发光;但是在X射线激发条件下大量引入Tb3+离子,由于缺陷数增加而弱化Tb3+离子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离子 Gd3+离子 闪烁玻璃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Ⅲ)离子及其复合物:从发光特性到传感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苏月 田晶晶 +1 位作者 田洪涛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207,共16页
稀土元素也称镧系元素,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和配位性质,其发光复合物被广泛研究于生物技术领域。其中稀土铽(Ⅲ)离子复合物因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关于其研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其发光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光机理,并对铽(... 稀土元素也称镧系元素,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和配位性质,其发光复合物被广泛研究于生物技术领域。其中稀土铽(Ⅲ)离子复合物因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关于其研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主要从其发光特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光机理,并对铽(Ⅲ)离子与不同有机化合物结合形成的发光铽配合物以及铽(Ⅲ)离子及其配合物与不同纳米材料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此外,还详细地阐述了铽离子及其复合物在荧光探针、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细胞成像、癌症治疗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其今后发展趋势和潜在的研究价值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Ⅲ)离子 铽(Ⅲ)离子配合物 发光 荧光探针 生物传感器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_3O_9:Ce,Tb磷光体的合成与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信 洪广言 +1 位作者 刘书珍 李有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0-72,共3页
Ce^(3+)离子有宽而强的4f-5d吸收带,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并形成强的宽带发射。Ce^(3+)的5d-4f跃迁是允许的电偶极子跃迁,其5d态的寿命非常短。为此Ce^(3+)可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其它离子,而成为良好的敏化剂。通常Ce^(3+)对Tb^(3+)的敏化... Ce^(3+)离子有宽而强的4f-5d吸收带,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并形成强的宽带发射。Ce^(3+)的5d-4f跃迁是允许的电偶极子跃迁,其5d态的寿命非常短。为此Ce^(3+)可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其它离子,而成为良好的敏化剂。通常Ce^(3+)对Tb^(3+)的敏化十分有效,已有许多Ce^(3+)敏化Tb^(3+)的绿色发光材料。稀土磷酸盐是发光和激光材料的良好基质,LaPO_4:Ce,Tb已用作灯用三基色荧光粉,对不同类型稀土磷酸盐中Ce^(3+)、Tb^(3+)的发光已有不少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镧 铈离子 铽离子 发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氮双掺型碳点的稀土荧光信号驱动式汞离子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楚侨 林鑫 +1 位作者 蒋腊生 王前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7-1277,共11页
由于离子检测中荧光信号的单向变化经常受到光漂白、光散射、光源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识别系统的可靠性极大降低。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稀土铽配位引导的纳米级复合材料(S,N-CQDs@GMP/Tb),实验在硫、氮双掺型碳量子点基础上... 由于离子检测中荧光信号的单向变化经常受到光漂白、光散射、光源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识别系统的可靠性极大降低。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稀土铽配位引导的纳米级复合材料(S,N-CQDs@GMP/Tb),实验在硫、氮双掺型碳量子点基础上组装了铽离子(Tb^(3+))和鸟苷单磷酸(GMP)。材料在305 nm的激发波长激发下,能呈现出稀土离子^(5)D_(4)→^(7)F_(J)(J=6,5,4,3)4个跃迁信号和碳点自身蓝光发射并存的结果。汞离子的引入使得稀土的绿光减弱,碳点的蓝光增强;荧光滴定实验表明绿/蓝光比值与汞离子浓度呈线性对应关系,检测限低至7.04 nmol·L^(-1),线性范围10~110 nmol·L^(-1)(R^(2)=0.9829)。为了解决粉末材料取用困难的问题,实验采用滤纸为基底,得到了一种简易的固相检测器件,为实现污染离子的特异性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单磷酸 铽离子 比率荧光探针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铽簇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
20
作者 王岐 朱晓明 +3 位作者 王军涛 李泽宇 姬柳迪 胡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8-603,共6页
本文以2, 6-二甲氧基苯酚和硝酸铽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例新型九核铽簇合物{Tb_(9)(L)_(4)(μ_(4)-OH)2(μ_(3)-OH)_(8)(μ_(2)-OCH_(3))_(4)(NO_(3O))_(8)(H_(2)O)_(8)}(OH)·2H_(2)O(1),其中HL为2, 6-二甲氧基苯酚。通过X射线衍射... 本文以2, 6-二甲氧基苯酚和硝酸铽为原料,成功合成了一例新型九核铽簇合物{Tb_(9)(L)_(4)(μ_(4)-OH)2(μ_(3)-OH)_(8)(μ_(2)-OCH_(3))_(4)(NO_(3O))_(8)(H_(2)O)_(8)}(OH)·2H_(2)O(1),其中HL为2, 6-二甲氧基苯酚。通过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磁性测试对该簇合物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I222,晶胞参数为a=1.532 8(3) nm,b=1.796 9(4) nm,c=1.863 5(4) nm,α=β=γ=90°,V=5.132 6(19) nm^(3)。簇合物中九个金属中心由μ_(4)-OH和μ_(3)-OH相互连接,形成的骨架呈现出有趣的沙漏状拓扑结构,其中,中心Tb离子呈现出稍微扭曲的四方棱锥几何构型,其他Tb离子均为稍变形的十二面体构型。磁性测试结果表明,簇合物1中的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由于快速的磁量子隧穿效应,其未表现出慢磁弛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核簇合物 铽离子 晶体结构 沙漏状拓扑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